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光权:中国经济短期审慎中长期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3日 02:50  《英才》

  记者: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之下,企业家如何抉择?面对短期的宏观调控和中期的经济转型,中航国际是否在战略上也有一些调整?

  吴光权:面对外部环境和形势的变化,我们已经在做一些战略上的调整,战略调整的重点主要是聚焦我们的核心业务。首先是航空领域,对航空的贸易物流业务,我们在加大重点投入;第二,对原有的非航空贸易物流业务正在进行转型,转型的重点是放在创新商业模式上。

  记者:您能具体分解一下吗?

  吴光权:从创新商业模式这点来看,我们考虑三个重点问题。第一,原来只是重点做贸易,现在是审视全价值链,业务做适当的延伸;第二,注重定位的差异化和价值创造,选取价值创造比较多的环节;第三,十分强调与价值链各个环节上的伙伴进行密切合作。

  记者:我们也看到在中航国际进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也做了一些调整,您认为,当下最急迫要改变的是什么?

  吴光权:从中航国际内部的情况看,我们已经走过32年的发展历程,最早成立的时候是一个以航空业务为主的贸易公司,同时也做了很多非航空业务。早年成立的时候,我们正处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初期,那时的计划经济色彩相对比较浓,现在传统的贸易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力。所以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从传统的贸易向产业化经营转型。

  记者:面对市场的一些波动,我们之前可能也看到中航国际未来在2015年达到两千亿营业额的目标,这个会否影响到我们的目标?

  吴光权:我们相信没有根本的影响。面对外部环境,我们总的判断是,尽管中国国内在进行宏观调控,目前欧美又发生了新一轮的危机,但是,对整个中国未来五到十年,仍是机遇大过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我们来说还是机遇。所以我说从大的环境上判断,对我们的目标不会产生实质的影响。我们也算过,从今年九百亿左右的规模到2015年,我们每年所需要的增长速度只有百分之二十几,不算是十分高的速度。

  我们在内部还是要苦练内功,真正做到主业盈利。我们对2015年的规模很看重,但是对盈利水平的提高看得更重,所以不仅要保证规模目标的实现,而且要有更好的盈利表现。

  记者:刚才您谈到全产业链的布局之上,我们可能也看到过去中航国际在各个领域也有一些投资,未来会加大这样的力度吗?

  吴光权:在我们的业务发展重点上,最核心的还是我们的国际航空与贸易物流业务,因为这是中航国际业务中最核心的部分,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整个中航工业,乃至中国航空工业的贡献的大小,所以这是最重要的一块。过去30年来,我们在发展非航空贸易物流业务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我们想还是会有适度的增加投入,促使其快速发展,像我们的船舶业务,包括新能源、贸易物流业务,以及像非洲、亚州做得比较成功的大宗成套业务等等。

  记者:我们之前也看到深天马(10.21,-0.04,-0.39%)在资本市场上的收购,现在的股市变化会不会有所影响呢?

  吴光权:整个股市的变化和行业的变化,应该不会影响到内部的重组,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记者:哪些内部重组的经验是可以沉淀下来、为未来所用?

  吴光权:中航国际有多家上市公司,也有多次向外并购和内部重组的经验,整体上我们各项重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这一轮的重组进度怎么样确实有很多因素,整体上我们觉得进展得比较顺利。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开局的元年,中航国际如何判断机遇和挑战?

  吴光权:总的来说,我觉得作为一家中国企业,或者说主要业务是基于中国土壤上的国有企业,我觉得我们是面临非常大的发展机遇。第一,是由于中国经济未来的高速增长带来的。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像我们的国际航空和贸易物流业务,这里面不仅有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还有产业本身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对于航空制造产业,中国面临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好的机会;另外从迎接挑战的角度来看,下一段时间,全球经济的波动我觉得在所难免,中国的宏观调控也会变得经常化,小幅调整会经常发生,所以我觉得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有挑战也有机遇。从我们来讲,对我们练内功、提高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和责任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面对外部要抢抓机遇,面对内部要确实把每一件事做得很精细。要做得很精细的最根本问题是要解决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需要我们有非常优势的企业文化,这个文化使我们每一个员工感受到他能得到善待,他有一个很好的自由发挥自己潜能的环境。

  记者:对于国际航空和贸易物流业务,如何判断当下是最好的时机?

  吴光权:因为从航空角度来说,国家对航空产业在过去五到十年已经投了很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不管从国防的需求角度,还是从发展民用航空的讲都有很大的投入。还有一点国外的大型航空企业正在大力地推进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所以我们预期有这两点因素的存在,整个航空制造业会面临一个比较好的机遇。我们作为传统的、最早就开始做国际贸易的公司来说,我们既了解国内企业的现状,也了解外国企业的需求,这是我们的优势之一。所以这个产业有机会,我们本身也能抓住这个机会。

  从贸易物流的角度来看,像刚才说的船舶,船舶业也面临从韩国、日本向中国转移的趋势。目前船舶业正处于这一轮周期的低点,相对于我们比较有后发优势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好的事情。

  记者:您还谈到了新能源?

  吴光权:比如说风电设备的出口、太阳能设备的出口等等,欧美是面临需求的,中国的制造能力也很强。我们在欧美已经建立了一个很强大的营销网络,我们是能起到很重要的资源整合的作用的。

  记者:我们有一个关于宏观调控下的企业家抉择的调查问卷,我想听一下您的回答。本论宏观调控下您对身处大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感受是什么方面,可能比金融危机时期更加艰难,尤其是企业的融资,第二短期内受到的重组比较大,中长期会有回归正规,第三虽然受到了市场波动的影响,但仍然在可控的范围内,第四是对调控影响感觉不明显,企业增长仍运行在预定的区间内,第五是调控带来了一些正面的影响,比如说产业整合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您觉得呢?可以多选。

  吴光权:后面三项都有可能选。

  记者:理由呢?

  吴光权:从我来看,这次大的宏观调控对我们的业务有很多方面都在我们预测的范围之内。

  记者:比如?

  吴光权:宏观调控我们早就有所预测,如CPI会上涨、整个的资金供应链会趋紧,再如当前的欧美情况等。就2008年发生的次贷危机,2009年、2010年复苏以后,我们实际上也没有特别的寄期望于欧美经济的持续回升,我们时刻准备它会发生一些反复,而且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整体上,这些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记者:最后说到了产业整合和升级的机会?

  吴光权:实际上是有一些机会的,因为现在要发展国际航空和贸易物流业务,包括船舶的贸易物流,包括其他的相关的高科技领域,包括欧美一些国家技术档次比较高和有知名品牌的企业,实际上正是我们介入的机会,即并购和整合的机会。我们想,只要我们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或许危机时期正是我们的机会。

  记者:最近有一些案例可以分享吗?还是说即将运作的可以透露一下吗?

  吴光权:实际上我们在去年到今年已经做了三个项目。第一是在美国收购了一个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它是全球第二位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企业,我们觉得这次收购不错。第二是我们收购了NEC旗下的液晶显示,已于7月1日完成交割;第三个是全球水泥项目,我们成为了德国洪堡公司的最大股东,它是拥有最先进的水泥生产设备的公司之一。

  记者:这三个项目是有一些共性是吗,比如说在性价比上?

  吴光权:第一这些收购与我们的战略比较的匹配,是我们所要发展的主营业务中所需要的产品和技术,另外它的技术档次比较高,跟现有的业务有互补性。像NEC属下的液晶显示,它拥有两千多项专利,对我们中航国际已经从事的液晶显示业务,从技术上是很大的补充性,另外它的客户主要是在工控等高端、高增值的领域,所以说在客户上对我们也是个补充。

  记者:价格上呢?

  吴光权:价格上是很合理的。

  记者:相对来说是比较实在的价格?

  吴光权:比较实在的价格。假定我们要提前五年来谈这个收购,我觉得他们根本不可能卖,或许你出什么价格他们都不会卖。

  记者:有没有令企业家感到忧虑的地方?比如,第一方面是收缩流动性对企业正常的融资信贷带来的冲击,第二是实业资本大量进入投资领域,影响了实业产业的发展,第三是通胀引发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出现波动,第四是劳动力价格持续攀升,第五是看不清经济大环境和产业前景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难度。您有这样的忧虑吗?

  吴光权:我们也很谨慎地面对,但是很忧虑还不至于。每一个因素对我们经营的影响都是存在的。但是正像前面说的,我们实际上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准备,所以我们还是能想出办法来应对,但是确实像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两个因素,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记者:相对这块来说,劳动力的成本的上升,刚才您也谈到了应对危机要加强内部的管控,但是有没有什么具体的一些措施?

  吴光权: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点上,我想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是提高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使单位产品和单位服务的提供所耗费的成本不上升,这里边核心的一点是要持续改进我们的管理和发挥每位员工的潜能,工资肯定是涨,特别是像我们在中航国际很大一块是服务业,像零售、物业管理、酒店等等,也包括制造业里边也有大量的普通工人,现在工资上涨这块是最大的。我们希望工资还是要涨的,因为我们也觉得我们企业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必须尽到社会责任,要关心我们的员工。我希望员工的、单个人的资源的上升,能通过个人的努力提高效率,使我们的人工成本在产品和服务中所含的单位成本不上升,甚至有可能下降。从中航国际的角度来看,我们一直在推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核心,是我们要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员工,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人,当他们像主人一样想事情的时候效率一定会提高,那个时候他们会有高度的责任感。

  记者:通胀引发的原材料的上涨,这也是共性的问题?

  吴光权:肯定是共性的问题,下一步到底怎么样带有不确定性,过去几年原材料作为资源型的产品上涨得很厉害,但是制成品的原材料,特别是电子行业中的原材料是下降的。这次美国等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下一步对资源性的产品价格的走势,现在还无法判断。也可能这个价格可能在下一步处于一个波动之中。

  记者:相对来说是共性的问题,我们个性化的应对的话有什么策略?

  吴光权:从我们现有的业务来说,对这块不是十分的敏感,我们的矿产资源产品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所以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主要的问题。

  记者:这块相对来说是劳动力价格这块最忧虑?

  吴光权:对,影响比较大。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综合考虑国内外的因素,您对未来中国经济运行态势的信心判断?是谨慎乐观是吗?非常有信心,谨慎乐观,中性判断、偏向看空,

  吴光权:中长期我是非常的乐观,但是短期我们确实要审慎地处理,认真地面对,我们在整个经营上,一个是强化内部管理,做到精细化,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在整个经营的策略上,我们还是要在目前的时点上,要稍微审慎一些。

  记者:非常感谢吴总,今天我们也是针对优公司这样的峰会来展开讨论,最后一个问题跟新浪的网友分享一下您对优公司的理解,中航国际肯定是代表了中国的优公司,您的发言可能会具备一定的话语权!

  吴光权:优公司,我觉得首先要有优的战略,其中最核心的要有优业务,另外优公司要有比较超前的理念,特别是在目前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这么样的背景下,我觉得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不能仅仅看到自己自身的利益,我们更应该看到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更多的要既能实现企业自身的成功,又能够为社会尽到我们的责任,做出我们的贡献,所以我觉得要有个比较优的理念,我们现在经营的企业不能完全从商业的观点来看,我们应该超越商业。

  另外,优公司意味着它能够基业常青。基业常青,面对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要有战略不断优化和调整的机制,同时又要具备非常优异卓越的内部经营和管理。

  记者:非常感谢吴总的分享!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