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引领工业制造新优势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3日 00:02  新浪财经
引领工业制造新优势论坛现场(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引领工业制造新优势论坛现场(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8月12日,由《英才》杂志社主办的“第五届优公司贡献中国高峰会”在北京举行。图为引领工业制造新优势论坛现场。

  严睿(主持人):今天请大家讨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产业背景下和政策环境之下如何引领中国工业制造,创造出新的优势,如何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在论坛开始之前,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到场的嘉宾,他们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全国政协提案委副主任王瑞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宝林、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本毅、德意志银行亚洲区投资银行部主席蔡洪平、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赵立志、浙江建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祥、沙伯基础工业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李雷、天津中环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由华东、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德明、中国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强、航天科技 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继明、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仇明、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轷震宇、唐山冀东水泥混凝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占军、万宝盛华集团(中国)董事总经理袁建华、巴可中国董事总经理唐枫、科瑞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勇、丰盛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长祺、联洋海运董事长孙万峰、金蝶软件中国总裁冯国华、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晓东、中国电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勇。

  首先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全国政协提案委副主任王瑞祥先生做主题演讲,内容是关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做大做强,有请王会长!

  王瑞祥:各位来宾,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今天参加《英才》杂志社举办的这次贡献中国高峰会,特别高兴参加今天这个专题论坛。我和大家一起交流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如何来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

  大家知道,保证汽车工业、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等在内的中国机械制造也,应该说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一个支柱性的产业,因为它是为其他所有各个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它的发展水平应该说会决定一个国家整个的工业水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装备制造业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由于这种特殊的属性,所以在当前我们认真的来聚焦装备制造业,认真的探索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对提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对于提高我们的技术竞争能力,对于真正的把中国建成经济强国,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用的钉子叫洋钉,点的蜡叫洋蜡,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靠进口。经过建国以来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应该说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相当实力,相当规模,而且也具有一定水平的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我可以向大家提供一些数据,目前机械工业规模以上的企业如果比较的话,和10年前相比,和2000年相比,经过10年的努力,由3.4万家现在发展到10.5万家,从业人员1725万人。资产规模从2000年的2万亿,现在到去年年底发展到10.4万亿。总产值从2000年的1.44万亿到去年年底,我们已经达到了14.38万亿,这是什么概念?正好是10倍,也就是说,一年增长1倍。而且去年年底的12月份,一个月的总产值相当于2000年全国全年的总产值。特别是经历了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之后,在去年我们又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09年双双突破了10万亿,去年年底达到了14万亿。现在是什么概念?机械工业,也就是说装备制造方面,我们已经跨入到全球的制造业大国行列,在总量上我们现在应该说是居于前列的。

  这个总的概念我想说明了一个问题,也就是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机械工业的发展和其他各个行业一样,应该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变化。我们许多重要产品现在都居于世界第一位,比如大家知道的汽车、发电设备、数控机床、拖拉机、工程机械,还有包括其他的许多产品,大概有相当比重的产品总量上我们都是排在全球前列的。现在问题在哪里?处在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时期,按照中央的说法是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如何使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从低附加值的制造到高附加值的制造?从在国际产业分工上处在分工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高端发展?应该说这是摆在我们中国装备制造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而且也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为世界做出更多贡献,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探讨如何实现我们产业不断的做强,真正把中国建成一个装备制造业强国,这是客观形势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而实现这个梦想,我觉得应该说历史都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而且我们现在又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后的5年和10年是一个黄金期,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对于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前途充满信心,但是我们实事求是的讲,充其量只能是个大国,块头很大,但是我们距离强国差距还是很大的,也是明显的。而且在有些方面我们的差距应该说和发达国家、先进国家相比非常巨大。我们真正的做强中国的机械工业任重道远,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应该说不容低估,我们所需要做的工作也使我们更加增强了紧迫感。我觉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以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来认真的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的提升我们整个产业的水平。

  围绕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国机械联合会是目前我们国家机械工业唯一的综合性社团组织,也就是说从机械部撤销以后,相继又在2000年机械局也撤销了,行业的事情就由社团协会来负责,由我们来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机械联合会下面有48个学会,包括汽车、电工、机床、农机、重大装备等等48个协会学会,还有19个试验单位。省一级的各种行业组织有24个,加在一起,如果包括我们本身在内是91个,前面整个行业的总量大体上是这个概念。

  去年一年我们认真组织行业力量,组织各个专业协会学会制定了中国机械工业今后5年的发展规划,经过努力我们形成了一个整体发展规划,8个专题规划,20个专项规划。另外协助工信部又搞了3个专项规划,一共形成了30多个涉及到行业、专业和分专业的规划,完成了一套规划体系。在这个规划体系里面,我们又确定了在“十二五”如何实现由大到强历史跨越的总体指导思想。因为时间关系我不想过多的展开,现在这个指导思想的总体概念,也就是说要认真的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握好主体。另外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以实现转型升级作为努力的方向,来推动我们机械工业生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我们确定了五大战略:一是主攻高端制造业,而不是地水平的重复。二是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作为整个产业发展的动力资源。以技术创新来提升我们整个产业的档次和水平。三是强化基础,基础应该说是目前制约我们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后面我还会细说。四是”两化融合”,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特别是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来提升我们制造业和产品的性能,提高它的可靠性。五是绿色为,节能环保。要节能降耗、减排,符合绿色制造的一个总体要求。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体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最终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规划。在座的有我们很多跨国公司国外公司的朋友们,这些年的发展得到了你们的支持和帮助。今后这方面的合作我觉得非常广阔,应该说很有前景,希望在这方面加强和我们联合会,加强和我们企业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希望在推动整个产业发展,在实现互利共盈的道路上,我们能够携起手来。

  除了综合指导思想,回答了我们的结构向什么方向走,发展的总体思路之外,我们还确定了预期的目标。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未来5年我们大体的发展轮廓大概是这样,也就是说机械工业的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我们考虑大体上年均保持增长12%以上,这个数字我们也觉得可能相对来讲是保守的。出口创汇方面大体上要保持每年增长15%左右,经济效益也要逐步提高,我们期望,并且向这个方向努力,也就是说利润的增长要高于产销的增速,来体现向效益方面转化。总资产的贡献率争取达到15%左右,主营业务的收入利润率达到7.5%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左右,这是我们经过上下反复论证,也经过了广泛的征求意见,大体上确定了这么一个目标。

  我们确定了实现这个目标,贯彻五大战略的路径,大体的思路是这样的,通过刚才所说的五大战略的实施,确定了五个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领域,也就是说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是放在这么五个方面:一是主攻高端装备产品,后面我还会说到;二是要主攻新兴产业装备;三是大力开发民用民生机械装备,体现以民为本,拉动内需,立足国内市场需求这么一个主体要求;四是要下达力量来攻克关键的基础产品,基础工艺;五是技术进步。

  我们确定了六项工作重点:一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二是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三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六是提高国际合作水平。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详细的展开了,在这个大的框架思路下,我们确定要着力的推动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紧紧围绕主题、把握主线。

  首先保持整个行业的平稳较快发展,没有平稳较快发展,刚才谈到的目标,所说的五大战略就难以实现。在推动平稳较快发展方面,我们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顺应内需拉动的市场导向,也就是说我们机械工业必须高于GDP和整个工业的平均增长水平,把它作为一种实际需要和努力方向来加强我们现在的各项工作。今年上半年总体的情况应该说还都是好的,基本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虽然增幅有所回落,但是总体态势还是好的,包括它的效益也是不错的。而且要把以投资与消费两大固定产品共同拓展内需市场作为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要把加快发展民生机械装备和产品作为我们下一步的重点,来为拉动内需,形成内生增长的发展机制打好基础。

  第二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整个机械工业的战略转型。

  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一项战略性的任务。我们要把这个作为一个主攻方向,来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关于这方面的想法可能是今天我们讨论的一个主题,也就是说怎么样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由大变强,怎么解决由价值链低端或者说中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来发展。整个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说是关键问题。所以我们觉得要加快整个机械工业的科技创新步伐,依托低碳技术、信息技术来提高装备制造的水平。我们现在想大概在三个方面要作为一个调整的目标:

  一是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我们强调自主知识产权,强调自主创新,我的观点自主创新包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但是知识产权应该是自主的,要不然就受制于人,而且实践证明,花多少钱买不来最新的技术。在座的也有外国公司的朋友,最先进的技术你们是不会出让的,但是合作是可以的。

  二是要实现高端产品的国产化。现在整个机械工业的国产装备自给率,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国产化的方面能达到85%,但是恰恰那15%影响了我们70%的利润,而且许多我们急需的一些产品,包括一些关键零部件、核心部件我们买不来,或者是会层层受阻。订了货供货不及时,有的根本不卖给你,所以高端装备的这种自主化,恐怕是我们一个努力的方向。

  三是要实现出口产品的高附加值化。我们现在的产品应该说大部分还都是落后的,真正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占的比重还不是很大。所以有量没有价,有的产量增加,销售收入增加,但是利润率很低。归纳起来我们觉得,真正的转型升级,恐怕技术水平要上去,产品质量要上去,附加值也要上去。

  这就是我们下一步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也是我们的一个努力方向。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向国外的先进公司学习,要认真的瞄准全球生产体系的高端,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我们同行的高端,来大力加强技术研发、科学攻关、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的这种产品。这里面包括我们传统产品的改造升级,包括高端制造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所有这些,应该说都是和我们的基础装备是分不开的,来推动我们传统的制造业由价值链的中低端向高端发展。可能在技术上要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包括发展制造服务业方向发展。涉及到具体内容的,比如说基础工艺问题,基础材料问题,还有基础元器件问题,系统集成问题等等我就不细说了。包括汽车,比如传统汽车如何改造升级?新能源汽车如何研发发展,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详细展开了。需要说到的就是,如何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如何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如何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世界知名的一些品牌产品都是我们需要努力的,这可能是我们实现中国机械工业,中国制造业产品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低价格向高附加值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

  第三重点工作就是要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现在我们的技术研发投入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太大,我们总体上不到1%。要逐步提高就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解决观念问题、政策问题,还要解决我们企业里面如何形成很好的投入机制问题。要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增强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特别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突破核心观念技术和共性的关键技术,来提升重大集成能力。现在我们机械联合会有重大装备办公室,围绕着一些重要产品,国家一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的一些重点工程来组织力量进行科学攻关,应该说取得了很多令人欣喜的成绩。我们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的科技体系平台建设,要建立企业主导的技术研发创新机制,建立完善技术标准,质量工作体系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服务体系。要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的专利技术,特别是发明创造专利的数量和质量。通过这些来支撑我们整个行业不断的实现优化,实现转型,实现升级。而且我们要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为建立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创造一些条件。

  第四把节能减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政府已经在国际会议上庄严做了承诺。我们机械工业既有一个生产过程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制造的问题,也有我们的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如何体现这种节能减排要求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建设做出贡献,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这方面的应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在加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研究方面,在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方面,在我们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如何保证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要作为硬性指标。我们在规划里面对于这些都做了具体的描述和具体的要求,尽管我们这个规划不是政府强制性的,但是对于整个行业还是起到了引领作用。

  第五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

  总体的想法就是按照优势互补、资源整合、配套提升,做强主业的一个基本思路,来引导机械工业的生产要素集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促进企业急剧发展。我们每年都做一个机械工业的百强评选,做一个汽车业三十强的评选。要推动一些产业集群,特色工业园区以及专精特一些小巨人的发展,这些都取得了成绩。下一步我们还将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推动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的形成,来提高集约化程度。因为现在的企业数量庞大,但是都没有形成规模,缺乏重量级打拼的竞争能力。所以轻量级的选手到了台上碰到泰森他是没有办法招架的。

  第六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提高行业国际化进程。

  在国际化合作的质量水平上要不断的提高,要把这个作为一个行业发展的动力。坚决的实施“走出去”战略,保持现有的出口节能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力新优势,而且要鼓励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这种开拓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和国外同行的合作,加强和各个跨国公司、跨行业公司的合作,来实现我们出口市场多元化。特别是注意充分吸收借鉴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选择的引进先进技术,引进海外的专业科技人才,引进战略合作者,来加速提高我们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当然这里面也要妥善的避免和应对各种国际经贸摩擦,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有关这方面贸易的诉讼。作为行业组织,我们还要开展与国际行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现在已经和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和台湾地区也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现在大概与20多个国家都保持着经常性的接触和广泛的交流合作。我们还要主动的参加新一轮的国际产业分工,不断的加大我们在国际上一些重要问题的话语权。努力使中国的装备走向世界,服务世界,真正的使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与我们大国的地位和强国的地位能够相匹配。

  这是我们一个沉重的历史责任,也是一个光荣的使命。希望有我们共同的努力,有我们与各位朋友之间的合作,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我觉得应该为期不会太久,这个目标我相信一定能够早日到来。

  我今天就说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严睿:除了行业自身发展的问题,现在还有一些其他外部大环境的影响,比如我们的经济环境。我们看到7月份的时候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指数PMI已经到了50.7%,应该是第五个月出现了这种回落。已经不断的在逼近我们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态势有这种趋稳或者趋冷的迹象。我想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贾康所长来给我们讲一讲,解读一下当前的这种宏观经济状况,听觉得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大不大?下半年我们的财政政策是否会发生一些改变?

  贾康:这方面的问题大家还都在热议,我先谈一下自己初步的感觉,还不是很明晰的研究结论,因为研究要求做大量的数据处理,我们现在还在处理过程当中。

  首先PMI我印象当中曾经有三个月都是明显回调的,但是最近这个月只回调了0.1个点,从50.8%回调到50.7%,会不会在后面的几个月当中,回调可以企稳?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所以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如果在50这个分界线上端作为一个一般的判断,并不预示着整个经济的局面会发生斗转,总体来说在景气和衰退分界线的上面。在上面正好呼应了我们年度的宏观调控意图,就是增长速度达到8%就行了,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到提高增长质量,转变发展方式,追求从短期到中长期衔接的可持续。这方面的一些不确定性就比较重大,我们觉得也需要进一步做考量。最近几天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资本市场上,美国那边本来说债务上限有悬念,但是在内部研讨的时候,很多人说最大可能性就到了Deadline最后线就取决于两党两院取得一致过关,接着三天就过关了,来了一个黑色星期四,接着给美国的国债进行降级以后来了一个黑色星期一。

  从一段时间的气氛上来说,有人马上谈到这是不是二次探底的前兆?现在稍微镇静下来分析的话,现在并没有一个证明是二次探底。现在资本市场层面上主要还是股市,股市带点大家一起宣泄不好预期的羊群效应。但是现在分析下来,固定收益市场没有跟着像股市这样出现明显的下滑。再往下到底是不是有经济二次探底呢?还有人分析说美国这次可能就挺过去了,债务上限问题解决了,可以运行一段时间了。美国的信用评级下调以后并没有看到美国国债市场出现什么,按照他的逻辑说出现什么恐慌性抛售,或者说这方面有什么大的变化。仍然在国债的概念之下,比较起来投资者认为安全度明显高于欧元资产、日元资产和其他成员资产的首选。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美国这一关过去以后,它还是会回归到我们前面所说的后危机时代的艰难缓慢的复苏过程中间,有人预计说有3年到5年的复苏过程,这个还要再跟踪去观察这个演变态势。

  就美国来说,虽然有了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一,有了评级的下降。但是还得不出结论说美国经济就要出现什么样的,08年那样看得很清楚的一次大的下滑。剩下的就是欧元,欧元区有些分析人士更有忧虑,所以这也是我们现在还必须密切观察的。欧元区现在听到的信息不是希腊的问题,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第二轮已经有了明晰的救助模式,1千亿欧元左右的资金会救它再过关。但是后面跟西班牙和意大利他们的分量比希腊大多了,希腊只占整个欧元区经济份量的3%,西班牙和意大利大得多,现在有一种分析认为,9月份对于意大利是一个坎儿,9月份有6千亿欧元等值的意大利的债务到期,这一关怎么过?现在听到一些积极的迹象,好像欧元区内有一些有实力的经济体,像德国和法国在探讨他们能不能更多的购买意大利的债务,无非就是借新债还旧债,让他过这一关。有的分析人士认为很关键,欧元区的问题比美元、美债的问题更直接,就是挺过意大利这一关,今后还有两三年的时间不断的考验它。所以这个东西又有不确定性,而且把不确定性从今年下半年一直推到今后的两三年。如果说欧元区、美元区都有一些必须跟踪的问题的话,而且欧元区的不确定性实际上大于美元区,剩下还有我们特别看中的一个区域就是日本。日本方面的情况已经多年来没有什么非常明显的起色了。但是现在我没有听到日元或者日本经济还会有什么重大的要做二次探底的负面因素。当然也不能够说对于日本的表现可以完全放在一边,也不能够掉以轻心。把这几个主要的经济体和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放在这里以后,回到中国今年下半年和明后年走势的衔接来看,我觉得可能我们要承认,现在确实还是一个相对而言不确定性非常明显的时间段。后危机时代曾经以为就是一个确切无疑的概念了,现在多少要在这个概率上,至少有一个比重,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太高,但是完全不能忽略二次探底的问题。而且按照前面的分析,有人强调,首先我们要看9月间意大利这边的表现,再往后还要跟踪欧元区,还要继续观察美国和日本。

  我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外部世界在概率来说,概率比较大的一方应该经过一个相对痛苦和缓慢的波动过程走向后危机时代的复苏,走完这个复苏的话,外面没有大事的话,中国最大的可能性,从今年下半年到今后三到五年的时间段里面,应该认为还是经济的相对高涨期,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物价上升的压力,而不是出现通缩紧缩的压力,这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就是没有二次探底。没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现在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仍然是在概率的一大半。如果能够看得清楚有二次探底的话,我们现在绝对不是这个价值,如果有一大半的二次探底我们还用其他的措施。尽管如此,宏观政策不能动来动去,今年下半年,如果说物价在经过6、7月间月度高峰之后可以如愿的回调的话,我个人感觉货币政策没有必要再频繁出手,相对稳定不变。财税政策要继续按照原来的积极框架强调一些重点,比如现在在优化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方面,继续努力的对于有关民生的保障房和新医改,对于现在缓解瓶颈制约的一些基础设施,从北京的缓解拥堵,以及4万亿政府项目后续资金的必要支持,再加上面对现在CPI上涨里面的有效供给,就是给务农农民的直补,让他们继续保持种粮的积极性。把这些事情通过财政政策有针对性,有保有压的控制起来。针对这些问题而言,财政方面的确定性比货币政策要大,货币政策要继续关注下半年,财政政策今年大体已定,9千亿的赤字按照原来的安排花出去,用这些钱就是为了鼓励增加有效供给,提高财政优化。

  在这样一个我们相对如愿的实现了宏观调控意图,原来10.3%的年度增长速度,今年回流到9%或者稍微高一点,上半年是9.6%,下半年按照现在来说没有什么硬投入的威胁,最大的可能性是出现9%到9.5%区间的速度,稍微高一点或者低一点都不成什么问题,年度只要求8%。如果8%以上,9%稍微高一点,又不是太高的速度,可以使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怎么样把化解深层矛盾,转变经济,深化改革的事情抓得更实一些。这里面财政方面的税改要特别注重,下半年有没有可能推出延续上一年在新疆西部激动的资源税改革,而资源税这个改革杠杆用起来就是可持续的,用经济参数逼着所有的生产厂家节能降耗,一直影响到消费模式,怎么低碳化的消费,有一个整个产业链上的传导。另外借资源税改革,推动理顺煤电价格关系,这里面基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合理化。实际上就涉及到攻坚战,破除像电力行业这样典型的垄断部门多年延续的过渡机制,怎么样引入必要的前端和后端的竞争。中间电网是自然垄断没有办法,前面要竞价入网,后面要分标竞争。这些事情如果在电力行业能够真正实现这样的配套改革,其他的电力垄断行业就得到了一个改革的示范等等,这些都是长期的重大影响。

  当然,在今后几年间,没有二次探底的情况下,中国相对高涨阶段上面的努力就是要平稳的把通胀控制在温和状态,平稳拉长高速增长的时间段,这对我们最有利。从大的逻辑来讲,以后会由于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过几年又重新面临新一轮经济偏冷的压力,那个事情从前面几个轮回我们已经看到了,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一起,都要经历这个周期波动。我们这个反周期的政策框架早已经有了,以后会做得更有经验,这就是一些基本的看法。

  回到今年下半年,我觉得企业界的朋友更多的要注意自己针对性的行业和自己企业的战略,有没有什么动态优化的必要。比如在中国现在宏观指导方面,已经把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表示出来,进一步细化到4大支撑性、3大引导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你这个企业只要和这7大沾上边,就意味着你可以捷足先登的得到政策支持,这种政策支持你是理直气壮可以跟有关财税部门和政府争取的。如果你没有直接在这7大领域里面捷足先登,比如我是做传统产业的,怎么和这7大战略型新兴产业得到的支持形成一种呼应。我个人的观察,比如一个新兴产业园,这里面符合国家支持的这些企业在里面需要有后勤支持,我是做传统产业的,我就做餐饮。我能不能够通过我的这种特色,我来争取通过招投标提供这个产业园里面的餐饮服务,这也是你的机遇。

  从大势认识再推到行业和企业的战略下面,一直到操作策略的一些要点,我觉得企业值得再做进一步新一轮的研讨。涉及到自己企业里面要抓的一些重点,这方面我是外行,就谈这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严睿:谢谢贾康所长,您对我们经济的大势是谨慎中充满了信心,还是满怀信心。

  贾康:我觉得中国经济的成长期是没有问题的,现在主要是矛盾突显的问题。

  严睿:您刚才也讲到,实际上我们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在短期内我们资本市场的振荡,可能给我们心理上带来了一些影响。实际上我也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中国的A股市场,还有港股市场在上半年在全球来说表示都不是很好的。但是在这个市场当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在振荡的时候,往往这种工业类的股票被投资者抛售的会比较明显,这是在港股市场上今年上半年以来表现的比较明显的。在近期的A股市场大幅振荡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往往这种资金流出的板块里面制造类上市公司经常上榜。

  我知道中国高新是一家国有创投企业,他们投了很多的生产制造业的企业。我想问一下李宝林总经理,您在一级市场当中,因为我们二级市场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那么在一级市场上,包括这种股权投资市场上有没有这种迹象,说是资本从工业制造类的行业里面再流出,过程是在这个行业里面投不下去的?

  李宝林:其实资本市场的情况,在座的各位已经有很多都是专家了。二级市场上简单说起来价格的波动其实就是1+1=2还是1+1大于2的问题。投资者希望是1+1大于2的概念。当他看到我们资本市场上,如果提到今天讲到的机械制造业的话,都是1+1=2,显然这个想像的空间或者这种故事就无法演绎下去了,势必导致价格维持或者趋降。从我们的投资实践来看,实际上这种典型的从制造行业里面绝对数降低多少,或者说比例降低多少,这个我不好判断,因为有具体的官方的数字。但是从投资者的偏好来看有这种迹象,至少从我们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者是希望看到的,我们要对这种简单的或者一般类的制造类行业投资的比重至少不会是增加的。

  回应一下刚才尊敬的老会长,也是我们的老主任所谈到的五大战略和六个方面的重担领域,其实已经讲得非常经典了。我个人的体会发言有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机械制造行业还是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实际上机械制造行业在这些年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很难想像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大量的引进国外的设备,包括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现在我们大量的技术出口,这就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还有尽管我们的高铁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实际上在上周和总局的领导在一起也提到了,还是人为的程度大一些,并不说明我们的技术和设备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那就说明我们在这方面发展的速度也很快。今天参加会议我注意到,还有我们从事海运行业的同事,我们造船工业其实发展的速度也很快,在机械制造行业里面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标志性的行业。他们能够在这些年里面有这么高的速度发展,应该说我们这个机遇还是非常重要的,从规模上也是由小到大。

  二是我们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发展瓶颈。在规模上容易做到由小到大,但是在技术上不大容易做到由大到小,但是我们整个机械制造行业,因为会长在这里,很权威,我们不管是从投资实践来看,还是我们看到和交流的这些工业企业和制造行业来看,技术还不够细致,如果讲一台设备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话,每个方面的技术还不够尖端,还不够领先。所以导致我们的整体水平还不那么高,所以让投资者非常容易的看到你就是1+1=2。在这里面其实制造业同行本身,包括我们这一类的投资企业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实际上我们的政府,我们有关方面其实也要做很多的服务性的培植和保障工作。

  我们投资实践里面体会到的,现在最主要就是两个方面的人才改革:一是技术人才,技术人才有很多的海归等等,但是在国内你的技术得到认可,得到应用,有相当一部分还涉及到职称、职级是不可回避的,至少在国有企业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有一个社会化,甚至是市场化的认证系统。微软在全球可以,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如果说没有这个东西的话,影响到我们的人才。二是技能型人才,就是所谓的蓝领。现在大家也看到招工很难,实际上并不是招工难,是我们并没有给予足够的人力资源的成本,你如果有足够的成本,工资可以支付的话,还是可以招得到的。但是事实上我们也体会到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蓝领技能型人才的培训现在也是一个空白。所以我们在投资的过程当中也非常关注、专注这种能够支撑技能型人才培育的企业或者机构,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对于功能配件上,刚才王会长也讲到,制造业的装备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机床我们不投资,但是我们投资的是数控机床的功能配件,对于你功能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往往是容易忽略的,所以我们也比较关注于制造业,这种小行业的技术领先企业的投资。所以我想,如果说我们投资这部分企业,能够跟我们整个装备制造业做出一点贡献,在技术领先上能够有一点贡献,如果说把它推向资本市场,对于我们投资者能够有足够的想像空间和回报的话,我想价格一定会上去的。

  严睿:所以说从您作为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是比较偏好这种技术出众制造业的小公司,能够保证一定的成长性,也能给投资者带来很高的回报。您刚才也讲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人才压力其实也是很大的,我觉得可能制造额面临的这种包括人才、原材料成本的压力都很大。但是实际上这次在美债危机之后,我们人民币也带来了升值的压力,我请问一下蔡洪平主席,您觉得人民币的这种升值的压力,对于中国工业制造业会带来什么样的一种外部的冲击或者是影响呢?

  蔡洪平:简单来说,人民币的升值是受影响。但是今天我认为讨论人民币升值意义不太大。

  我们也是以工业和装备服务业起家的银行,虽然德国政府没有给我们股份,但是是德意志银行。我们和工业制造业是一起发展的,所以我们也愿意跟大家一起讨论,从资金角度和投资的角度,包括技术合作技术,我们愿意和大家广泛的研究。特别有一个好的办法就是,中国现在即便市场那么多,但是中国制造业和加工业平均的PE比美国高将近15%左右,比欧洲高20%左右,这么高的PE拿过来钱购买他们的制造业,把他们的核心团队和技术、研发人员挖过来,再去使用,共同开发。甚至收购的时候还可以利用一些私募基金的钱一起来做,不要光是一面五星红旗。我到越南看看,多挂几面旗收购,但是实际上是中国人在里面,八国联军打中国的时候都是这样,中国的海外收购可以多方合作,中国人的前途,加上私募基金,收购完了以后技术在中国市场上发展。其实今天说难听一点,咱们的汽车业到今年来学了什么东西?还不就是合资工厂?真正有技术了吗?我没有看到。大的零部件开发还是在外国人手里面,我们的经济产量那么大,有没有核心的骨头?有没有核心的技术在我们手里面的,这一辈子能够一招鲜吃遍天的有没有?短期内做到市场可以了,还需要考虑到下一步的发展。我也不主张民营企业都去拿点钱搞私募基金,这是一个腐败的现象,对不起,这个话说得了,这是一个转移。产业链应该向上4深度和广度发展,还要做到坚韧不拔。咱们国家工业技术这么好,大学应用学科是最普及的,我相信肯定会做好。

  所以回答你的问题,真正有了竞争力以后,人民币不怕升值,就像今天的德国一样,谢谢!

  严睿:谢谢,您刚才也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实刚才王会长也讲到了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必须要从低端的领域向高端进展。究竟我们和高端制造业强国的差距在哪里?我知道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服务商,同时又有一部分重要装备的制造商。所以我想问一下韩本毅先生,我们国家和德国、日本这样的先进制造业国家到底在装备制造业上差距有多大?

  韩本毅:谢谢主持人给我一个发言的机会。

  我们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跟装备制造业三个领域有一定的关系:一是我们是先进装备技术的引进商,从50年代中国最早的项目引进,到长江三峡的项目。二是我们开始做装备制造业。三是现在我们也在做推动中国装备出口,还是以工程总包的方式带动中国的装备走向世界。从我们这些年来的工作当中感觉到,中国这些年来装备制造业其实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是提升的。我们集团做的印尼十个大的电站,基本上全部部署中国的企业,都是使用的中国的发电设备。现在我们做的白俄罗斯的燃气天然气电站,在越南我们建了水泥厂、大的玻璃厂,都是中国的装备出去的。我感觉到这几年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国际上有了提升。

  就像刚才主持人提的,确实和德国、日本这些老牌的先进装备制造国家相比,我们还是有一些差距。我觉得这个差距也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30多年的发展已经大大缩小了这个差距,这个差距也是正常的。我们主要存在在几个方面:

  第一是高端技术。真正先进的技术我们是买不来的,市场环技术也是换不来的,从这个来讲,我们赶上了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技术需要有一个过程。我们也有这种体会,我们做的齐齐哈尔机床厂,专门做的是中国重型机床的,生产潜艇、火箭必须做的数控机床。但是我们现在像数控软件这一部分基本上还是要靠国外引进,或者我们自己做了,但是和国外有些差距。这个技术引进的代价也非常大,哈尔滨机床的配件方面,我们买下来德国一个公司,买了以后在运作过程当中成本非常高,结果为了得到一部分的技术,付出了很大的成本,在这些方面,在高端技术方面的差距,注定了我们中国装备制造业在目前主要还是处于中低端,而德国、日本处于中高端,这可能是一个差距。

  第二是精细程度上有些差距。部分来自于管理问题,部分来自于技术问题,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技术工人的培训问题。德国的装备制造比较精,技术工人从一开始几年的绩效培训,到工厂里面再实习几年。而我们中国产业链上大部分的工人都是从民工转过来的,现在出现了民工荒,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招不来工人了,已经提到谁来帮我招来工人,除了支付工人的工资我给你中介几百块钱,这种工人技术水平和先进国家的差距也导致了质量上的差距。

  第三是品牌的差距。这个品牌也是需要积淀的。中国这几年是超常规的发展,但是品牌的积淀来讲需要有一个过程,尤其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装备制造的竞争还是很明显的。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有很多的优势:

  第一是成本优势。中国人确实是很聪明的,只要我们掌握了技术,我们总能生产出全世界成本最低的产品来。上次印尼要建10个大的电站,第一轮欧美和日本的全部淘汰出局,后来在这10个电站的竞争,中国的企业打得一塌糊涂,上海电器、东方电器,国机等等,基本上都是这样。当年我们也是用市场化的技术从欧美和日本引进的技术,我们消化、吸收、创新以后,我们在技术上、产品质量上和他们差不了多少,但是我们的价格比他们低得多,不光是装备价格,我们还做了总包,我们的施工、安装的成本都比他们低。所以基本上我们在海外做大的工程承包的时候,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是中国的,基本上把欧美和日本的企业就淘汰掉了,我们的成本优势确实是很突出的。现在中国人工成本会有一个提升,物价上涨,工人工资也要提升,这个优势可能将来会逐步的淡化一些,但是成本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第二我们说是群狼战术。这30年的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有一大批的中小企业,未来一定会产生出一些龙头企业和领先企业。所以我觉得现在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是比较雄厚的,也是比较宽广的,下一步做的就是怎么提升的问题,有了这么多的装备制造企业,将来通过引进技术,中间会产生更多的龙头企业。

  第三中国装备制造业有广泛的国内市场。中国经济发展是最快的,国内更新换代要求比较高,装备制造业生产出来产品以后,国内有大的市场,现在国家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有首台首套的优惠政策,装备制造业可以开发出国内先使用,先有一个试验田,先成长壮大,再打国际市场,这也是一个优势。

  第四我们的技术虽然和德国、日本有差距,但是应该肯定我们的技术提升的是最快的。中国以市场换技术这个做法,就是我们集团最早提出来的,当年引进宝钢的时候,我们集团旗下一个子公司负责宝钢的公司,我们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这两年我们引进来技术之后,都是在消化、吸收,再创新,包括刚才我说的,比如白俄罗斯的燃气电站,过去都是中国没有的,当时三峡电站引进的时候我们就提出来了,我买你们的设备,同时你要给我们转让技术。所以他们也很痛苦,他不答应你的条件的话,证明这个市场他进不来,他感觉很可惜。答应的话他也知道,几年之后中国人在这方面就会有竞争力。现在我觉得中国30年改革开放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国外现在大批的留学人员在回国,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的基础在迅速的提高。我感觉到虽然和国外先进装备制造国家有差距,但是这是一个过程,我想过去30年改革开放我们有了雄厚的技术,如果再有一二十年或者二三十年,我们在技术和质量上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全面提升我们的竞争力。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路就是在于转型升级,这个说法非常好,我认为我们的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更具有竞争力。

  严睿:刚才韩总说到一个重要的我们现在装备制造业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成本控制的问题。我想请问一下天津渤海化工的赵立志董事长,上半年化工行业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问题,化工类的企业可能往往受到这种原材料成本的价格波动可能影响会比较大。我们是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的?我们是向产业链的更高端去做,提升产品价值呢?还是尽可能去控制生产成本呢?

  赵立志:我们是传统的化工企业,我们不同于西部企业有资源优势,又不同于三大石油公司,既有资源优势,还有从国家大的角度有战略优势。特别是东部沿海这几年,企业的成本发展还是非常大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各个方面的成本都在上涨。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人民币升值是一个方面,现在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东部沿海的企业既没有资源优势,又存在高成本。同时要开发海外市场,在短期内承担的成本既有人民币的升值问题,也有我们人民币利率的上升。我们的利率远远高于产品目标市场利率,是双重压力。具体我没有详细的算,应该说我们现在企业在高成本下运行,可能今后的时期也是相当长的。

  作为渤海集团来讲,一方面从管理上如何降低成本,特别是在技术的使用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提高我们总体量成本的承受能力,扩大总量也好,延伸产业链也好,以及向资源密集型发展,来补充我们东部的部分,这是做好产品结构调整的一个方面。现在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像我们这种企业集团,一个方面就是产品结构与现代的东部或者西部,以及和国外的市场如何竞争的问题。另外我们如何在产业上进行调整,作为我们产品结构调整的部分,来提升我们的综合竞争力。我记得去年在论坛的时候,李荣融主任来了,还有王忠禹,特别是就国有企业既发展主业,也要结合自身的问题,发展适当相关的产业讨论,我们就提出来在产业上进行调整。现在国有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能力不强,在资本结构的调整上应该加大工作力度。我们国有企业在管理上面,过去我们这些集团由政府转移过来,先有企业后有集团,过去集团是行使政府的管理职能,从这当中转变过来的,和企业的关系,不管是资产关系、管理关系还有管理意识上都有待于调整,我们现在提出来组织意识的调整。现在国有企业更大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包括做产品结构调整,大家都看到了有些花钱是买不到的,主要是人才,人才体制机制的创新决定了这些方面。

  综合你刚才提到的成本升高的问题,这是必然的现象,你也不能怨国家提高利率,也不能怨我们的税赋高,而且连年我们的财政收入高于GDP的增长,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转移到成本上,谁来承担?我认为主要还是企业来承担,是由社会经济的主体来承担的。大家都生活在这个区域里面,那就要看你的企业能够把你潜在的优势、比较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实际上是如何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严睿:我理解您的意思,其实解决成本的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去调整。

  赵立志:是整个企业全过程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分配,是整个能力的提升,这才是成本降低的过程。

  严睿:我想问一下您的同行,也是跨国公司的李雷先生,沙博工业是世界十大制造商之一,实际上是非石油的石化产品制造厂,可能也会面临这种原材料的成本压力和各种成本的竞争压力。我想问一下李雷总裁,沙博工业在解决成本问题上是怎么处理的?

  李雷:谢谢主持人,首先我们是石化公司,我们也是工业制造厂,另外我们也是装备制造行业的大客户之一,同时我们这个行业里面也生产化工行业用的专有设备,动设备,静设备,压力容器,泵阀控制器等等。所以对于我们来讲,为什么石化行业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就是因为我们有很多的钱都花在水上了。目前我们看到,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还是突飞猛进的,但是在一些高端设备的制造上还有一些差距,我们一些长周期的设备,不得不在全世界几个集中的几个设备制造商,供货期一般超过两年,希望我们的国有企业能够奋起直追,在技术上面能够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能够绝大部分的化工行业、石化行业用的设备在国内都可以采购到。

  当然作为沙特阿拉伯政府控股70%的世界石化大企业之一,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原料优势,我们主要的原料是在中东地区的天然气,跟石油、原油、石脑油和煤为原料的化工石化企业来比较的话,我们有原材料的竞争优势。但是我们同样也面临其他的辅助工程,公共工程,人员、材料、设备方面的一些压力。我们的经验主要有几个方面,可以跟国内的同行分享的就是我们的生产基地都是集约化的,我们的生产基地最多的有16个工厂,它的公用工程、人力配置、共享服务都是发挥最大的效益。做我们最擅长做的一些工艺生产,其他的一些原材料上游和下游的搭配,或者一些辅助工程,包括蒸汽、水、环保、污水的处理,实际上是交给其他的专业公司。所以在我们的生产基地里面我们是有其他的公司跟我们在一个基地里面,这个比起一些国内的企业包打天下,什么都自己做的话,这个成本我们节约的很好。

  严睿:成本的项目是外包出去的。

  李雷:我们有持续不断改进的一些项目,我们会不断的向一些项目运营过程当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这样一个机制,因为我们是制造商企业,在保证安全作为第一个重要因素的前提下,不断的挖潜,不但的降低成本,这是我们最关注的一件事情。

  作为任何一个企业,你要想赚钱的话,降低成本只是一部分,还要想办法把你的产品服务价值提高,能够让你的客户愿意出高价钱买我们的产品,这个才是盈利最根本的。因为节省成本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我们的产品附加值,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涨价。

  严睿:谢谢,我们也看到了国外很多优秀的公司给我们带来的一些经验和启示。还是成本的问题,我问一下建龙控股的董事长张伟祥。我听说您现在更偏重于做投资了,钢铁是因为利润率太低不做了吗?

  张伟祥:钢铁我还是看好的,中国的钢铁未来还是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每年差不多也是四五万吨的增长,需求还是很旺盛的。我们现在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我们投入了一些电机产业,风机的齿轮项目,还有一些锂电池和汽车电池项目。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过去的10年基本上每年有10%-20%的增长,但是未来可能是个位数的增长。关于今天这个话题,我觉得主要还是两个方面:

  一是制造业我觉得现在还是要政策导向,现在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是整个税收制度偏高,包括所得税,每年税收比利润高得多。这个需要税收的政策导向,现在房地产、矿山都是暴利,很少有人再静下心来做制造业,要提升都是很痛苦的。我投了三年每年都是亏损的,尽管天津市政府补贴我,可能勉强持平,但是很痛苦,需要政策的支持,所以我觉得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国家政府更多的对于人才引进的支持,在税收上和导向上都需要支持。让一部分人能够静下心来投入,对于这个制造业的提升,包括成本和技术提升,这是一个大的环境,但是现在这个大环境很差,包括一些军工业等等可能进不去,这也是影响的一个方面。

  二是创新的问题,我不感觉每家企业都要做创新,更多的创新当然对这个行业有好处,我是民营企业,没有太多的钱和能力去做,我们下面也有造船厂,现在造船的发动机都是德国的公司提供的,当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就给我们提出来,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他们提出来,能不能跟他们做合作。刚才大家谈到市场换技术,觉得将来更多的是市场换股权,就是直接和他们的母公司合作。我准备去开发,他可能把你当成竞争对手,我怎么样开发都会在他的后面。所以我觉得将来需要一些投行和民间资本联合起来,像德国、日本高端的装备制造业,直接跟他们母公司的股权进行合作,这样可能会做得更好一点。

  我觉得现在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很好,包括你们刚才说的高铁的问题,可能是管理的问题。我们的钢材也是,我刚刚从美国回来,都被他们招标好了。但是我们更多的是从管理上确实有问题,我们的企业时间比较短,产业工人都面临着一些问题,有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比如特钢可以开发,但是就是管理的工作很差。所以将来企业的管理上还是需要加强,我主要是这两个体会,更多的就是直接跟一流高端的企业合作,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到一个高度。

  现在装备制造业主要还是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人才很好,但是更多的是体制的问题。我们现在也是刚央视合资的,每年开董事会我都提出来要股权合作,虽然盈利很好,但是一些新兴的民营行业进入到一些电子行业以后,他们以好于几倍的薪水把你的人才挖走,将来装备制造业还需要有一个好的体制,在锂电池一些行业,我们基本上30%都是向那方面发展的,主要是这些体会,我希望忽悠装备制造业怎么样从激励上能够做得更好一些。

  严睿:你说到三个关键词,包括模式的创新、政策和体制的问题。我想接下来问一下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由华东先生。刚才王会长讲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提高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有”两化融合”,比如说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这种融合。实际上我们知道,您的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里面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您觉得我们的这种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作用是什么?

  由华东:刚才王会长应该说做了一个很热情澎湃的讲话,他回顾了历史,也展望了未来。特别是提出了今后5年国内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战略和一些目标以及措施,我认为他回答了我们当前装备制造业所有企业共同关心的一些话题。而且我们这次论坛专门列出专题来研究工业制造业的问题,我认为是有远见的。因为在我看来,最近一段时间从中央,从国家到地方都十分关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从天津讲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际上在我来看,工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永远是共和国经济的基础,第三产业可以繁荣市场,可以创造需求,但是对于财富增长的贡献始终不如第二产业。

  如果把这样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颠倒了,可能我们社会就会面临一些浮躁的感觉。所以我感觉我们第二产业的问题需要突出研究,这是非常好的,信息产业应该是提升高端服务业的产业,我们要实现量化融合,最重要的是用信息手段、信息技术来实现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给我们的设备制作,系统承担的项目提供一种智慧化,包括眼睛、耳朵和大脑思考的能力。作为我们这个领域来讲,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要为装备制造业服务,更重要的是要搞好我们的一些传感器的研究和开发,这是十分重要的。特别现在我们这个集团确定了三个产业重点和发展方向,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来发展新兴能源,主要是光伏能源电池,还有新型的光源,就是基于LED的照明,还有就是为我们的物联网来服务的高端电子信息技术的采购。这三个的领域,应该说都对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发挥作用,特别是传感技术,使我们的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都能够数字化、便捷化,使我们的技术装备能够智能化,这是我感觉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困惑的问题,讲”两化融合”,有点两张皮,实际上分属于不同的工业部门,在不同的体系里面双方之间的对话比较少,而且国家政策的引导也不够有利。因为刚才会讲了很多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事情,从天津中环来讲我们有三句话:

  第一是围绕我们的主题主线进行结构调整,实现我们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第二是坚持创新驱动的基本思路,我认为创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冥思苦想,我感觉应该是买与创相结合,继续按照国家的政策来扩大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刚才韩先生说最早他们提出用市场换技术,30年后的结果,市场有了,技术真正掌握的并不的,但是终究是我们发展的方向。只要我们内部能够协调好,我们有共同的声音对外,技术还是能够拿一部分来的。

  第三是要以人为本,要看到我们当今的经济,当今的制造业应该讲是一种精英的行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包括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为我所用,我们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才能逐步的提升。

  严睿:这”两化融合”之后,对于提升我们整个制造业水平的愿景还是充满信心的。实际上我们的制造业里面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企业,比如在船舶制造方面,现在中国已经是第一大造船国了。我想请问熔盛重工集团的陈强先生,我们的造船业现在是规模很大,订单也很多,但是我们还是面对像日本和韩国这样自制造业强国,怎么去突围和超越?

  陈强:第一从政策上,中国离不开制造业,因为确实解决了大量的就业,我间一段时间到发改委也讲,确实有大量的就业离不开制造业。中国确实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中国缺少龙头企业,就是中国的企业太多了,我看到和人口一样,像造船有将近6千家厂,可能总量加起来,韩国总共60家厂,相比差很多。

  严睿:产业集中度还不够。

  陈强:集中度很差。09年我们两大制造业超过韩国,今年全部超过韩国,最近发表的信息,又重新夺回第一的宝座,这是韩国人发布的信息,今年的高附加值的技术,比如钻井平台,机床,还有8千以上的集装箱船,绝大部分被韩国拿去了,技术含量非常高。特别是载人机,中国造船厂已经做了5条了,但是7成以上的被他们拿走了,转型升级还是很大的挑战。中国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集中度不够。

  第二是人才的浪费,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6千家企业当中有绝大部分的工人是在做同样的事情,这是很可悲的地方。韩国现代就是一家企业,占全世界的比重很大,一个企业270亿的美金,这样的话他们的人才聚集度和很多的工作不会重复浪费。我们每个厂都搞研发,搞信息化,都是需要人,所以100个厂,1千个厂都是做同样的事情,下一步如何聚集非常重要,我们光讲需要人才,最终的浪费还是太大了。

  第三资本的支持也很重要,我们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不一样,国有企业的机制确实受到制约,包括刚才张总讲到激励人才。我也是国有企业出来的,原来在国有企业做老总,现在在民营企业做老总,他们问我最大的差异在哪里?我说一个是企业官,一个是企业家,决策和发展不一样,我在国有企业做的时候,个人风险作为重点,只要不出事可以,一出事的话利益不是我的,但是在民营企业不是,我们肯定的出发点是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造船的工业决策出发点不一样,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一样,所以国有企业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确实机制造成了很多对于他的制约。银行贷款对于民营企业造成了瓶颈,民营企业突破下一步就是具体化,再走资本化的思路。我和蔡洪平先生开玩笑,说他是民营企业上市的教父,帮助民营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民营企业如果抓住资本市场,抓住人才升级,讲话会出现巨型级的,国外很多的集团都是民营企业,都不是国有企业,发展势头一定要由这些要素来支撑。

  严睿:我相信只有国民共进,才能推进我们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我们的论坛剩下的时间不是很多了,我们的交流形式其实有很多,我们现在也准备了一些调查策划,今天没有发言的嘉宾我们下面会有一个单独交流的时间。接下来还有几位嘉宾,我想请他们尽可能用比较短的时间,或者一两句话来回答一下我的问题。首先请问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高继明先生,在您的领域里面,我们一想航天科技应该是很尖端的,我们的优势和国际水平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

  高继明:这个话题是比较大的,虽然我们叫航天科技,当年是在上海,是航天机电(10.54,0.16,1.54%)(10.38,0.11,1.07%),也是上市公司,它是归属于航天科技的。对于您说的这个题目,中国航天在我们这个领域当中和世界水平有差距。

  严睿:首先您承认有差距,如果我们拿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比如差30年或者是50年?

  高继明:趋势是在缩小,这是定性的,如果定量的话也不太好说,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产业的型号,比如某一个系列的,如果我们说卫星和运载火箭,卫星的差距和运载火箭的差距还不一样,导弹有系统的差距,可能还分很多类,比如空机、陆机和海机不一样,水平也不太一样。不能笼统的说中国航天和国际的差距怎么样,如果说航天的话是说宇航还是其他的方面都不一样。我就不浪费太多时间了,可以这么说,有些可能也是涉密的,差距最小的是5到10年,最长的可能要到20年左右,差距不等。

  严睿:还好,20年不算太长。我想问一下海鸥表的王德明王总,不光是我们的飞机船舶方面,小小的手表也代表着我们制造业的水平。您觉得海鸥这样的一家企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您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它在全球范围类的位置?

  王德明:海鸥是一个传统的手表制造业,是很大型的企业,天津的手表是完成了中国的第一块手表。传统产业怎么能够参与现代竞争,我觉得还是需要有一个改造的过程,首先是产业结构调整,要定位在和现在水平相当的地步。大家都知道,手表从认识上和理论上和实践上能造出来,海鸥表卖到教父价格128万,这个表在这方面绝对是世界级别的。

  传统企业要走出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个产品首先是学习,但是在学习上一定要有自己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我们在制造业方面是属于最小的产业,大的有船舶等等,我们有五六百个零件,是最小的制造业,要有自己的设计和制造能力。第二要有自己的品牌战略,作为手表来讲,在品牌的含金量方面是任何一个商品都比不了的,瑞士手表是几百年的历史,都是要发展自己的品牌战略。第三是做好人才培育,刚才我听到几位企业家都在讲,其实中国有制造业真正是中国经济的支柱。

  但是这些年我觉得有两个问题需要提出来:第一是引导,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包括设计、制造或者技能型人才为什么都没有?我们现在就是导向上,对于制造业就没有位置,那些蓝领工人在宣传上,大企业还是需要继续扶持,但是到德国和日本,他们自己的子女做制造业他觉得不丢人,很光荣,企业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去打造这一方面,培养自己的人才。第二是政策上的支持,刚才说的技术改造,海鸥能够获得现在研发的技术,我们和瑞士相比能够取胜,也是依赖于自己有自己的研发能力和有自己的制造能力,所以才能处于胜利的位置上。

  对于一个企业都讲专利和知识产权,我们一个手表的专利占咱们国家总量的差不多50%,这个就支撑了企业能够和瑞士、日本、德国这样的一些企业能够同台竞技,转动企业的改造主要是通过这几个方面,包括知识产权、品牌和人才。如果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意见,就是在引导上要能够给予制造业充分的支持。

  严睿:谢谢,最后还有一点时间,还有几位嘉宾,我想请你们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你们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或者所面临的行业领域里面转型升级,你们找出几个关键词来。我想先听一下北京京城机电控股公司总经理仇明,您在企业转型升级领域给我们讲几个关键词。

  仇明:第一个是传统的制造业和资本市场的结合;第二是技术自主创新;第三是要走出去,要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高端的技术来把它引导出来。我们是一个传统的国有企业,刚才很多人都说了,传统的国有企业有很多弊端,由于体制方面的问题。但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也可以做出来一些比较好的产品,比如我们的企业收购了德国科宝公司,科宝公司是得到重型机床制造业王冠上的珍珠,被我们摘了5年了。刚开始摘下来的时候,工会工人抵触的情绪非常大,5年下来以后,我们创造了2个科宝,我们的就业翻了两番。现在这个企业跟我们中国控股公司的关系完全是我们的控股全资子公司,他们的技术我们完全可以拿过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5年以后,科宝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评价非常好,我10月7日要给科宝的区长颁奖,是“十二五”贡献奖。

  如果允许的话,我特别感兴趣刚才贾康所长讲到的那个话题,贾康所长提到了欧洲欧元区的问题,蔡主席提到了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现在我们国有企业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最近意大利的债务出现危机,我们感觉到意大利的制造业急剧的在往下走,有很多企业撑不住了。这是不是我们中国企业要出手的时候?这个问题困扰我很长的时间,我不便于说这个名字,现在有三个意大利的目标企业正在做这样的收购行为,如果收购成功的话,我们的技术水平能够提高一大块。加上现在人民币的升值和意大利的债务问题,我就想请问贾所长,今天这个机会非常难得,你们刚才讲得非常好,现在中国这样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应该如何做?

  贾康:在上一次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有人注意到,实际上百年一遇的上一次大的世界大萧条,购买外资最大的赢家是苏联,它的有些东西我们现在可以对照。

  严睿:唐山冀东水泥混凝土发展有限公司李占军总经理,对于您的企业转型升级说几个关键词。

  李占军:我们非常有信心,我们公司每年都在以50吨-100吨的规模在增长。这个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但是我们非常有信心,现在正在向国外发展。就这个大的主题我再多说一点,我觉得中国传统工业的升级优化如果要加快,政府应该多做一点。

  严睿:政府的支持很重要。

  李占军:不是政府的支持,现在之所以造成我们大多数企业的困难是因为审批太慢,审批太多,每个行业都是这样,管得部门太多了,然后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利于企业去创新。我们企业搞一个研发快结束了,民营企业已经把投资拿到了,这个没有办法。所以我觉得政府应该做一些更多应该做的事,对于价格的问题,我非常认可。

  严睿:还有金蝶软件的冯国华先生,我们谈一下软件类的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冯国华:我们的转型关键词是“高价值”。而且今天谈到了装备制造行业我本人还是非常熟悉的,过去这10多年我做咨询服务的,跟国内绝大多数的装备制造业都有些接触,因为时间有限,我只提两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去思考一下:

  第一在整个金字塔当中,最顶尖的那个是不是一定要占领?在这个过程当中国家有国家的引导,企业家有企业家的选择,从战略上面临这个选择。

  第二谈到一个很实在的问题,今天我们看到所谓的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领先的,像三一重工(17.37,0.69,4.14%)(16.68,0.29,1.77%)和上海电器,我们真正在这几年建设过程当中,赚了很多钱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管理有多大的改进,这个管理不仅仅是信息化的问题,包括对于市场客户的调查,包括对于有些工艺的优化,我们的宇通为什么比奔驰差很多?

  第三”两化融合”的问题,必须要把信息化和企业的管理结合在一起,同时要用一些新的手段,嵌入式的进入我们的设备,使得我们的水平得到提升。

  严睿:我们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不光是服务业的发展,相关的产业也需要跟上,最后一点时间留给全球开发投资运营集团,也是我们本场论坛的赞助商,协办单位,华夏幸福基业的轷震宇副总裁来讲一讲对于今天这场论坛的感受。

  轷震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大家下午好!

  我很荣幸代表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参加《英才》杂志主办的这次高峰会议。首先我想介绍一下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相信很多领导对于这家公司并不是很熟悉。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有9年开发区投资运营的经验,离北京最近的开发区,是离天安门正南50公里的固安工业区,离国贸正东30公里的大厂潮白河工业园区,还有在西北方的八达岭高速、长城脚下的怀来生态新城等等相关的项目。除了我们现在已有的工业区以外,我们现在也在涉足总部经济的总部花园以及相关产业港项目开发与运作。

  作为开发区的运营商我有幸参加这次会议,我们也在思考开发区的企业能够为中国的制造企业做出一点什么事情。经过9年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发现现在国内企业的投资布局已经不仅仅是买地建厂的简单投资了,这里面涵盖了很多的复杂因素和风险。比如上游产业原材料的对接以及面向消费市场的一些环节,还有很多的人员、资金相关流动的整合。很多企业在全国布点的时候其实都面临这种困惑,很多制造业企业也会有专门的副总级的人员做一种相关的投资和战略的选址相关规划。其实在这几年我们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和一些企业一起发展,除了珠三角和长三角起步的企业在环渤海投资之外,我们也使很多的环渤海企业走出北方地区向全国发展。在座有一些企业老总应该有一些项目正在跟我们洽谈,可能仇总的京城控股有项目在跟我们洽谈当中。作为华夏幸福基业开发区投资运营专家,我们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语是这样写的:一个开发区,一个城市的未来,华夏幸福基业开发区投资运营专家,我们希望这样的模式,能够为中国产业促进和产业发展走出一条新兴的道路。

  最后我很隆重的邀请各位领导和企业家有机会能够到我们离北京最近的固安和大厂开发区进行考察,谢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