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疗健康:健康产业投资金矿有多大现场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7日 00:24  新浪财经
上图为“医疗健康:健康产业投资金矿有多大”现场实录。(资料图片) 上图为“医疗健康:健康产业投资金矿有多大”现场实录。(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 第十一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权募股投资中期论坛于2011年7月6日-7日在杭州凯悦酒店举行。上图为“医疗健康:健康产业投资金矿有多大”现场实录。

  以下为其论坛实录:

  主持人田桦:刚才三位嘉宾观点新颖,内容丰富给我们掉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在浙江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股权投资聚集产业当中的巨大功能和作用,各级政府也是提高质量和水平,在股权当中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主动与投资对接,广大投资机构也致力于浙江经济的发展,在浙江深根、开花、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总之浙江需要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在浙江也一定会大有作为。接下来进入第三场专题:医疗健康:“健康产业”投资金矿有多少?感谢建银国际的大力支持。我们有请到的是NEA全球合伙人、中国董事总经理蒋晓冬先生。他是负责中国市场的投资,资本投资是他目前关注的方向,下面让我们热烈的掌声欢迎蒋晓冬先生和第三场的嘉宾们!

  蒋晓冬:各位下午好,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来做医疗健康论坛,今天这几位嘉宾都是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对这个投资行业的一点感悟和体会。首先我想请在座的几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投资机构,和他们的机构在医疗健康产业已经做了哪些投资?每位嘉宾用1到2分钟时间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蔡达建:各位朋友下午好,我是来自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我们公司是从2001年开始做的,我们也很高兴跟浙江的公司和浙江的基金在上个月完成了设立。我们公司在人民币基金里面应该是比较早的一个探索,今天这个专场是说医疗健康,我们的业务实践让我们关注到医疗健康的投资价值,所以我们也是形成了我们的特色,对健康医疗这个产业的专注,也是在国内的企业当中最早的专业投资的机构。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投资最初是从医疗器械开始。在04年、05也是参与了一点的投资,我们在国内也是有2家私募公司,之后这几年又投了些医疗器械和中药的企业。我们还有在去年的时候有深圳有一个公司,在云南做了一个远程医疗和服务等。我们对医疗服务的关注还是比较多。我们也是有开放合作的基金。

  徐传陞:我们现在的产品有人民币基金和美金基金,人民币基金是一个天使基金,其实大部分是有医疗机械。今年4月份我们在深圳创业板上市,还有心电图方面的设备,我之前也参与过谷歌当中的培训,对这方面的关注力度还是比较大。我现在也仍然关注医疗服务,还有我们新药。在新药这方面我们觉得原料要创新,制药体系也要创新。

  杨志:大家下午好,我是杨志,是百奥维达的创始人。我们的百奥维达是专门做生物医疗的基金。在国内是从05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在国内已经投了13家企业,主要的投资领域有生物制药,有医疗机械以及跟环境有关的生物体。我们目前为止基金也比较好,已经是第三期在中国运行了。今天也借此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来认识,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跟大家可以交流。这个也是刚才主持人提到的一个问题。医药领域这一块的金山到底有多大?到现在为止,因为板块的不同,如果我们就健康医疗来讲这一块大家是2万亿人民币。还有一块,如果我们只是看生物工业、医药工业来看大小的话那我们医药工业又分几块,包括生物制药、流通、医疗器械和服务等。大概应该占据10万个亿。这里有百分之六七十是跟医药有关的。中药是占20%。

  张翼:杨总也是给我们讲了非常多的医疗健康基金。大家好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建银国际医疗保健投资这一块,建银国际是专门在我们建银国际当中的一个主要的医疗一块。我们也是包括了医疗、医疗机械、医院、一些创新的模式等等。应该说在座的几位嘉宾向比较而引我们的基金也是相对比较年轻。我们是09年正式成立的基金,整个基金也是有30个亿,我们在去年已经投完了一半,然后投了10个项目个,整个投资的项目还是比较快,到目前位置,我们投资的领域还是比较大,我们逐步逐步地向这个医疗服务在扩展。我们在整个大的领域当中,2万亿的投资市场我们希望跟大家一起来探讨有价值的投资项目。

  蔡达建:在中国我们在医疗健康和新能源领域已经接近了42亿美金,我们也包括了3个跟制药相关的医疗项目。这个投资总额也达到了8000万美金,在我们中国占比是25%。大家也知道因为中国GDP高速增长,但整个医疗健康产业,或者是医疗开支在GDP相对的比重还是比起发达国家来讲还是比较低的,中国是在5%左右,美国是在16%-17%,但是你看美国退回去30年的时候美国整个医疗卫生的开支占GDP是8%左右,所以在这三四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个快速地飞跃,所以我们大家可以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也好,都想从几位嘉宾嘴里可以听到是不是中国的医疗产业在未来的10年、20年也面临这么一个腾飞的机遇。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可以说三个大的趋势让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走到了一个拐点。一个是人口布局的变化,出现了老龄化,特别是现在占60岁以上的人口12%和13%,在今后的5到10年可能会翻一番,这个真的是超过美国今年整个国家的人口这样一个数字。另外中国的2001年有一个新的改革,注入了新的医疗体系,在政府的主导下,以来健康居民支付的比例在形成。另外一个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医疗健康产业特别是医疗机械他们面对的产业压力也在把自己从研发到生产到市场的布局,在全球范围内做布局调整。这三个趋势确实给医疗产业投资带来了很多挑战。我下面就对我们医疗产业的投资方向请我们几位方向就他们的经验来讲讲他们的看法。

  首先我想看我们建银国际的张总来说一下。建银国际是我们的央企,是我们的国家队,而且我刚才提到投资领域从早期的投资到现在他们都是具有了非常好的经验。包括他本人是专门做早期;第二个也是药也是占到你们的70%,而机械是只占到30%。那这在做一个医疗器械当中这个对投资策略来说这个也是比较大。   张翼:其实上我相信看在企业的标志上跟大家都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今天走出去的方式不同,我们在不同的阶段所以方式也不同。我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感性。我们不一定要让IPO阶段加一个桃子,而是在企业经营增长的时候加入一些优势,而是在国内有一个特定行业发展的一个特定的优点,所以这个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的投资策略。另外一个建银国际是一个比较大的机构,基于我们这样背后的大树,所以我们可以相对灵活的处理方法,包括中国香港也会提供一些比较好的投资。特别是我们自己认为早起项目有自己的优势,它的投资特点在我们的服务不一样,还是更多地希望我们企业有一种好的团队,有不错的现金流,有了不错的利润之后,借助建银国际医疗这样的品牌附加。

  徐传陞:我们比较有幸的是我们在这5、6年当中做了两家上市公司。一个是在国内上市一个是在国外上市,我们现在的风投也正在做。我们很多时候也是投入了很多,在中国投入了20个亿人民币作为销售,其中强生也是占了美国大壁江山,这对我们的技术专家也是做了出来,然后现在这两年发展非常好,我们的野心也是希望有一天能够抢占相当一部分的市场,如果你能够做到第一,那跟美国的企业全面对抗的话,那我们一年又5个亿的收入,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对我们来讲这是可以达到一个宝贵的经验。所以我们这一点是比较看好的。另外一个是我们的原料,我们也是在一直关注,它的一些比较大的企业去供应,某一个环节当中的原料增长点也不是很快,这个也是要看好。这个对我们的周期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选择方面做得比较好。

  蒋晓冬:从他们个人的背景和基金的背景下杨总是正宗的生命科学的博士,我们海归当中的科学家。从他回归投资的项目当中也是看出到很多的项目。蔡总是打拼下来的投资家,在医疗健康市场特殊的把握也是抢到了很多先机,所以我想请两位不同的角度请杨总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看你放眼整个全球医药行业的发展,你觉得哪些方面是让你看到中国的机会和国际的投资机会有一个良性的互动?蔡总也是希望你站在本土的角度放眼国际。大家都想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做出自己的强生,我们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也许若干年后我们就做成了中国的强生,首先请杨总来讲一讲!

  杨志:我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讲一下我是一个科学家,我82年就出国了,所以误入歧途也就进入了投资界,所以我觉得人生是非常有意思的,当初的想法也不一定是你想就有什么样的结果。我这么看中国医药界从现在的情况看,跟世界水平相比我们落后了很多。我先不讲我们科研水平,我先讲我们国家的药疗水平,我们也是有一个环节。我经常在国外的时候有人经常问中国的投资怎么样?美国的生物医疗投资是以发明创造为主。因为他们的生活水平高,并不要求他们有更有效的药接受更有效的方案。这些都需要技术水平,而到目前为止,我们有些是全民得到医药,现在保险数额,这个数目平均下来我们会觉得这个距离很大。大家都说“距离产生美”,我建议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况就有一个差距,医疗投资领域有一个非常大的差距。因为它太不适合我们现在目前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所以我觉得在未来10年内,中国肯定会出自己的产品,作为我们投资人来因为我们的管理基金都有限,其实我们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能够投资的这家能够成为中国的企业,也就是能够成为中国的医药巨头。我们现在看医药排名,在过去20年当前是每5年换一次,最早是国企,然后你会发现是私企,然后你也会发现大部分还是在江浙一带,所以这个领域非常看不清楚的一个领域。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未来尘埃落定是一个基础,所以这个是我们所说的投资地域。我也要稍微讲一句,投资重要,或者是生命科学理论当中,最主要是投资产品还是投资质量。我们更倾向于投资产品,因为这个所谓进入的门槛已经低,产品也是比较多。但是投资药风险很大,10几年都可以投资,因为它的专利保护在。医疗器械跟药的用途一样,如果你不继续发展新产品,那你这个企业就会被很快淘汰掉,因为周期短,从市场角度来说医疗器械跟药是不同的。因为我们接触面广,我们总得感觉上整个医药水平带一点,我们大部分的公司也是因为这个有案例,你一定要有创造,你一定要有创新。我们目前为止从国外引进来的有很多,比如GDP的定位,主要是做放疗定位,这样的技术很好。还有一个体内芯片,你可以用手机看一下你的血糖怎么样、血压怎么样。像这类产品我觉得我们现有的一些企业家们目前还想不到这么高的水平,国内早就有了。我觉得这个方面以后还是要大力加强!   蔡达建:其实做投资有时候他需要一种简单的思维,不需要那么复杂。其实有时候我们没必要弄清这个市场有多复杂,我们非常关注的是股市,股市到底是什么东西?一个是觉得这个是医疗卫生事业,还有一个就是国际市场,医疗是股市当中的一个“常青树”。现在不需要搞宏观经济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当中,我们又实现了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这里面有深层次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美国在医疗消费上他们处在消费非常高的阶段,人可能会在把它放在最后几年来发展,但我们中国不可以中国,所以我们城市水平的提高我觉得这个也是最大的信心。那我们对医疗行业的作用关注中国里面的人也是积累了一些经验来看这个行业里面的东西。这个行业的覆盖率也是比较大,这个服务也是有生物医疗等,这些在市场的运作和行业技术的研发储备当中都有很大的不同,可能最前沿的是生物是一些优质的服务,我们的生物是需要比较强的技术,生物医药能不能做好这个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当然在国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国家,我们要做好医药行业,除了你这个药要好以外,技术积累以外还要有一个很好的市场,要有网络,要有渠道,这就决定了你的市场化问题,到另一端的市场上。这个是在这个里面看公司,从目前的投资角度来说更多的是符合我们投资的方向,这里面还有一些像中药的技术要求会偏低,但是他们对市场的运作,对他们团队品牌的运营还是比较少,所以共同的观点也是比较少,这样就有了一个差异。

  第二个观点,第一个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是有门槛的。这种门槛对产业投资来讲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个壁垒。壁垒主导了一些短期的,没有长期影响的。反过来讲你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面,主要是有一些耐心,就比较容易坚持下来,我们制造业有一句话来说:中国人都来做这件事情,那这个行业很快会做好。那医疗行业是达不到这种效果,医疗行业是一个持续的生长,这个跟行业的利润也很难做,这个不是简单的资本堆积,需要公司的管理团队长期的积累才能够实现效果。   最后一个观点,我们跟国外的差距。其实这个差距也是我们要把这个差距放大,这个也是我们的做来长期、持续地发展,怎么做才能使我们跟国外技术的差别减少。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习、消化、实践。我觉得原创研发是非常不容易,周期不会很长。这个也太重要,因为别人可能会因为这个东西很快就拿过来变成中国人的东西,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个也是想让中国人在研究消化当中要做好。我们是做VC的,我觉得在这里做转型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一个成功的方向这么多的核心不光是需要技术,还要靠市场运营。如果市场集中在一个研发队伍上,我们在研发中的资源也是要建立一个专业的产业资源,所以我们也是要找到这样一个团队,我们在创业方面具有一个全面、有能力的团队是非常不容易找的。   蒋晓冬:我们看病的时候我们普通老百姓最重视是看病的水平、质量,我们在这个医药表达当中有多家由社会资本创造的民营机构。我也知道张总也正在积极地参与。像蔡总说的这个不市场化,这个也是老百姓特别关心的。大家都是作为一个投资家,你们会不会做?我们的VC和PE的投资医疗服务产业到底长远对中国医疗产业会对我们做得质量满意度会带来改变吗?首先请我们的张翼来说一下。   张翼:应该说现在大家都有所了解,这是一个改革的难点,如果我们这样的投资人来判断它的成功与否不觉得不太合适,下面我就讲一下整个产业的发展。   我觉得整个医疗服务产业在未来是一个基本要素。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各个部门的协调、利益的分配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其实存在的情况也有。但从大的趋势上来看我们要把医药保护好之后我们也要有自己充足财政上的能力,同时也有这样的需求,这样的市场上还是必然存在的。所以我们也是非常容易能够可以复制的医疗服务模式。我觉得这个是值得各位投资人可以关注的。它其中有很多很多的除了投资、除了经济本身因素以外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要跟自身的情况来判断了。   杨志:第一个医疗服务是做人的,而我们的投资是要赚钱了,这两个矛盾也是要解决的。其实最早的是有一种病已经没有了,就是麻风病,现在是免费给你治疗,这个也是医院最初的理念。我们现在的医院已经完完全全地免费了,那为什么现在很多医院是公立医院,但还是会受很高的费用呢?因为我们的设备要花一点钱。我们现在的考虑是你作为投资你怎么能够来做?同时让人们受到他应有的医疗保证。这个我觉得目前还是有一点点的好处的。现在医院投资是比较好的。   徐传陞:这是一个比较早的一个投资方面,不是过早地做到一个大的医疗体系整出来。其实我觉得中国在这个阶段更大是在70年代的一个日本。从当时3%到4%的医疗服务当中,在后来20年当中又产生了无数好的医药公司跟服务医院,这个也是自产化的医院。我们也是想把政府当中的规则来欢迎外资,也都欢迎的界限在哪里?又服务好广大的民众?我们最终也是服务于中上水平,让民众达到基本的保障,我觉得这一条路还有很长的路要的走。   蔡达建:我觉得这条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化的力量、民间的力量仍然扮演小的角色,在一些特别的角色当中要发挥着作用。中国的医疗矛盾也会长期地存在。   蒋晓冬: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地演讲,下面请在座的听众可以提问一下。可以提一些你们对行业关心的话题,可以跟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我们会下可以跟各位嘉宾有充分地讨论,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嘉宾的发言!   主持人田桦:有请蒋晓冬先生为我们开出第三场微博互动观众。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