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互联网下一个主题词是什么”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6日 16:33  新浪财经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成为资本共同主办的“中欧-成为 2011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于2011年6月26日在深圳举行,上图为“互联网下一个主题词是什么”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成为资本共同主办的“中欧-成为 2011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于2011年6月26日在深圳举行,上图为“互联网下一个主题词是什么”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成为资本共同主办的“中欧-成为 2011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于2011年6月26日在深圳举行,上图为“互联网下一个主题词是什么”论坛。

  以下为论坛实录:

  Pedro  Nueno:我们开始最后一个主题讨论。在这个主题讨论当中我们将会讨论互联网,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因特网之后,下一个关键词是什么?虽然互联网现在不断发展。我小的时候认为登上月球有一天是是稀松平常,现在看来我是登不上月球了,但是我能登上云端。现在我们的简历都在云里面,我看了上一期时代杂志,也就是苹果提供的云服务。这种云服务进一步提高个人电脑能力。而且商业周刊也在谈云。我们到底下一个发展方向是不是去云端,为了澄清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请到了非常出色的嘉宾,他们会帮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今天我们请到的演讲嘉宾有毛伟先生,北龙中网董事长兼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首席科学家。他很久以前就是互联网的研究专家,而且他还创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互联网络,是在1994年的时候,也就是中欧诞生那一年。下一位嘉宾是冯应谦先生,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和传播学院的教授,他是传播方面的专家。正如我刚才所介绍的他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也出版了很多书。下一位是张树略先生,是我们EMBA的学生。他是从事电子商务的。现在他的业务当中会员已经超过了100万人。另外一位是毛丞宇先生,也是毕业于我们中欧MBA的学生,他是做风投、私募的,专门帮助企业家发展他们的企业。

  今天我们嘉宾有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以及从业者,他们将分享不同的讲解,我会给每人5-10分钟介绍他们自己。

  毛伟:很高兴来参加中欧的论坛,中欧也是我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经常有朋友说你应该到中欧学习一下,我猜测他们可能觉得我管理水平不行,又不能当面讲。最后我终于决定上中欧了,昨天刚刚参加了中欧入学考试,所以今天就赶忙自己买了机票参加论坛,我说回头不参加的话,让我通不过考试,那可麻烦就大了。之前先简单说一下我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是做什么的,他主要负责我们国家域名注册、IP地址分配以及长期做中国互联网调查研究,从97年开始互联网调查研究工作,到现在做了27次了。结合这样的结构对互联网长期研究的基础,以及我本人也参与国家的比如说十二五互联网发展规划的评审等等,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说错了也不负责任,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说到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状况,首先我觉得应该总体来说发展的非常不错。中国互联网人数最新一个统计数字已经达到4.57亿,这个数字居全球第一位。普及数也超过了30%,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普及率。从互联网服务价值来说已经达到6800亿市场规模。而且在互联网行业里也诞生了一大批非常伟大的公司,做得非常不错的公司。比如前两天我参加了他们一个论坛,在那里了解他们的一个数据,他们在淘宝交易已经超过了美国亚马逊、eBay,支付宝交易额也超过了国外公司。从这些数据来看,我们已经诞生了世界一流互联网公司,这是好的方面。

  另外我说一下中国互联网发展不太好的方面。实际上很多了,但是我想总结三点:宽带不宽,网络不可信,发展环境有待改善。虽然我们有最大用户人数,我们宽带用户数达到4.5亿,但是每个人享受的宽带,的确看到大家下载的速度平均下来10k,国际平均水平是230k。这样一个宽带速度会非常影响我们的一些创新应用的开发。这一点是非常糟糕的事情。第二个是关于所谓的网络不可信,我这边也有一些数据,比如说遇到木马或者病毒攻击网络比例达到45.8%,电子商务网站访问89.2%的人担心被假冒伪劣欺骗。前一段时间像阿里巴巴的问题、百度的问题,都是跟网络不可信、网络诚信等等方面有关系。第三个,发展环境有待改善。这可能是几个层面的问题,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很多做互联网企业的习惯不是开放共赢的方式,去年3Q大战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当然现在大家吸取教训了,都讲开放,但是是不是真的开放,还不好说。还有一个资本环境不开放。中国当前大量优秀企业都在海外上市,为什么没有在国内?实际上它的用户群主要在国内。是他们不愿意在国内上市吗?恐怕也不是。所以我觉得资本市场环境还不太好。另外政策层面相对来说管控严了一些,使得发展空间受到影响。特别是前年治理移动互联网淫秽色情专项行动以来,实际上很多政策层面都在趋紧,这个对互联网行业发展都会带来一些影响。

  怎么来平衡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发展和安全这样的问题,实际上这个不太好回答。怎么能够让我们有更好的政策环境来发展互联网。从我自己的想法来说,第一,首先把互联网定好位。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应该是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是信息系统发展的基础。互联网不止是媒体,互联网也不止是存在一个1800亿的一个互联网服务的行业。这都不知道,他实际上是我们整个社会一个基础的一个设施,承载了整个经济的发展。现在说的经济、社会服务、三网融合都在以互联网为基础来做的。互联网价值只会越来越大。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最近在网上大家传的比较多的5月16日美国白宫发布了一个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大家认为是不是美国又要搞霸权。互联网发展到这样一个地位,美国必然要出台这样一个战略,如果互联网瘫痪,整个经济没法运转。这个问题在前几年没有人想这个问题。94年没有人考虑这个问题。互联网发展到这个阶段后,必然出台这样一些政策。我相信中国也会很快介入。还有互联网管理一定要切合互联网的特点。互联网特点是开放、对等。政府首先是要保障互联网开放,营造一个开放的网络发展环境。中国互联网发展三大问题之一,宽带不宽,从政府层面应该首先要搞一个宽带中国的战略。这涉及到基础设施战略,他把基础设施建设起来后,整个会推动全国互联网发展。该应该做什么?对恶意抨击的问题应该严厉打击。现在有人切断你们家电话,把公路堵塞了,估计政府会管的。互联网也一样。还有就是要对终端创新应该宽容。刚才讲互联网就是开放、对等、去中心化,你做一个服务的时候不要找谁申请,只要在网上连一个服务器就可以开放一个服务给全球所有互联网用户。这就是它的一个优势,我们对这样的服务,政府应该采取宽容态度。现在应该有这样一些创新精神,就是说在没有想清楚的时候先让他发展,来逐进行规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还有就是所谓的互联网的管理,互联网管理国际上通常上用互联网治理这个词汇,管理就是政府管你,你们像钉子一样,我们像锤子一样,我来敲。治理是利益相关方大家协作。美国政府为什么做国际空间战略,他认识到互联网价值,认识到互联网挑战,同时认识到光靠美国一家不行,所以搞这样一个国际空间战略。我们也一样,我们在国内治理互联网的时候同时也要想这样的问题。比如网络实名制的时候,美国同样也在做,但是他做的方式不一样,他能够明确说你可以来选择是不是用这样的实名制,你可以选择什么时候用。因为什么时候你会愿意用呢?因为网络资产如果不实名,有可能就损失了。

  最后我想说互联网基础特点,使得我们看到互联网是当今最具有潜力的行业,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一点,一起来创新,谢谢!

  Pedro  Nueno:接下有请冯教授。

  冯应谦:我们的主持人讲英语,所以我也用英语来演讲。首先感谢邀请我参加这个论坛。首先讲一下我跟因特网有什么关系。我参加到很多因特网项目当中。最近我帮助香港用因特网、手机网络打击毒品。同时我也参与很多媒体工作,我曾经担任过电视评论人、广播主持人,现在是香港大学教授。所以我是参与到媒体行业、互联网行业,同时又是一位学者,所以我跟因特网有关系。我也是希望推动因特网实际应用。我想推进媒体融合的概念。刚才Pedro  Nueno教授讲了他小时候听广播的故事,现在我们不仅仅听广播,我们还要推动媒体融合。因此在香港以及美国课程当中已经开始教授媒体的融合,我们有新的媒体,像因特网,还有创意的媒体,广播等等这些不同媒体融合。为什么媒体融合这么重要呢?因为在媒体融合之后,我们的消费者或者因特网使用者,我们在进行因特网电子商务的时候最重要的一部分。

  什么是媒体融合呢?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转变或者说技术上的流程,它也包含着整个行业以及社会关系以及文化的变化,也就是说消费者以及网民要主动积极思考信息的获取。所以所谓的趋同他就是消费者是怎么样利用不同的媒体向互联网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去建立交流自己的经验去相互的联系,实际意义上就是像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我觉得未来不仅仅消费者可以联系,也可以通过新的媒体形式和整个社会在更大程度上进行联系。也就是说,在未来我通过这个互联网新媒介技术,消费者可以直接介入购买的一个过程。而且我们已经是不把消费者简单称之为消费者,我们把他也叫做生产消费者,也就是说他们同样也是去生产很多的内容,包括数码的一些数字内容等等,所以在未来谁是王呢,未来就看谁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迎合消费者的品位。另外还有消费者之间是怎么样进行互动的,大家也知道现在特别流行的是微博这样的社交网络媒介,可能再过十年,我觉得SMM会取代现在的社交网络。所谓的SMM是指社交网络营销,现在我们社交网站是和电子商务平台是不一样的,你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做的事情是和朋友间进行互动、娱乐,但是现在电子商务讲的是怎么样做生意、怎么样赚钱。不过我们观察到在近期未来出现一种趋势,就是把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我刚才讲的新概念,就是叫做社交网络营销。这种新型营销未来如何呢?根据美国一个调研,人们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消费额从1.9亿增加到39.5亿,有55%的增长。所以现在有很多公司已经抢先一步建立起了电子营销,通过Facebook等社交网络能够在2011年将这个公司价值做到40亿,像这种社交网络、微博等等不再是个人使用的一种工具,有很多公司借机作为一种营销工具来扩大业务的影响,同样也可以向目标受众发布一些业务的规划,影响消费者,让他们去买更多的东西,去扩大他的品牌影响力,这是未来十年互联网关键词,SMM,也就是社交网络营销。

  Pedro  Nueno:我们记住冯教授的预测,到时候看您所说的社交网络营销是不是能够预期发展起来。接下来要请张树略先生来谈谈您的经验。

  张树略: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我的母校中欧能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些东西。我现在所在的公司还是一个中欧创业项目,先简单介绍几句,我们运营的一个服装品牌,主要是网络男装品牌,公司成立2年多大概3年时间,发展的不错,在整个电子商务中站在一个比较中高端男装品牌位置上。前面两位专家从大的互联网概念给大家分享,我这里更聚焦在我所从事的电子商务行业中,今天会议主题是创新。我想创新就意味着变革,甚至有人说创新激烈一点就是一场革命。大概分为这几个方面,第一,在中国电子商务对我们传统流通渠道做了非常大的变革。为什么这两年电子商务在中国有这样蓬勃发展,整体行业每年是翻倍增速,远超传统零售行业。传统零售渠道存在一个极不合理的流通体系。我们经常会看到有许多国内一线的服装品牌,但是他的售价基本上和国际奢侈品牌基本一致。我不认为说是我们品牌积淀已经达到了像LV其中有很大的品牌溢价,更多的是一个全产业链暴利也好或者说迫不得已的暴利。生产成本100元的服装最终拿到消费者手里可能就变成1000多了,这涉及到分销体系,这样就会增加产业链环节。第二,像我们国内商业地产模式,平均回扣30%,如果算上活动可能达到40%,最终到消费者手里,它的价格就是非常惊人的数字。而电子商务缩短了中间所有链条,他可以从品牌商直接面向消费者,加价价格最终可能就是200元到消费者手里,这是电子商务对传统行业第一个变革。

  第二,电子商务对整体供应链也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传统服装行业,比如一年有两季订货会,与之配套的供应商、生产厂商大体这个阶段生产。但是到电子商务的时候,这个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已经是说一年需要四季甚至八季这样的周转,倒逼传统供应链适配,要把生产排班做更合理规划布局。还有对传统产业内部变革。中国婚纱基地大概在苏州比较多,以前是作坊式,大概几个人,材料不多。原来苏州原来3000多家,现在只剩下100多家这种中型的,既能够配合节奏需求,又能配合满足需求。

  第三,电子商务数据化优势。通过电子商务,你的每一个浏览行为都会有机可寻,然后你的购物行为。电子商务企业会积累非常庞大的数据,这个数据包括什么?比如身高体重,尺码。经过系统分析模型,对我的款式需求会非常有好处。对消费者也有好处,你这次留下所有行为特征数据之后,下次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知道大致你的消耗频率,会主动推送给你。这个数字化营销在传统行业非常难做到。而电子商务可以做到非常便捷有利的营销驱动。

  第四,像刚才冯教授提到的社会化营销,这个实际不是说在未来多少年可以实现,实际上已经逐渐开始实现。在SNS或者微博上你会有好友关系链,人对人的推荐是最有效的行为。通过我们现有SNS网络,社会关系链是可以做一个数据分析和导入,它对整体营销促进作用就会有非常大的帮助,这包括你还可以做很多针对性推荐。你可以通过数据的基础上,揣摩分析用户需求,这样对产品推荐会有非常大帮助。

  综合这些点来讲,电子商务从创新角度来讲,他就是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从对传统产业触动也好、革命也好,我个人认为对传统行业是一个革命。随着技术进步,这种革命性的东西会越来越大。比如谈到网购还会有一些缺憾,比如服装上面,他无法感知面料特点,无法体验到穿着舒适度,现在我们能够解决尽量通过一些辅助的手段解决,比如提供30天免费换货,通过这样一些辅助手段解决这样的问题。将来随着技术发展,电脑前面只要有一个感热器,一样可以感受到衣服穿着在身上是什么感觉。这些技术实现的话,对整个电子商务就是一个革命变化,那个时候可能很少人再去实体店买东西。谢谢大家!

  Pedro  Nueno:谢谢你!具备独特企业家的热情,而且很高兴得知你从中欧毕业后创办了自己这家公司,同样你也非常信任这个创新,你最后讲到有了这个新的技术,未来也会进一步帮助客户更好进行购物体验。下面请毛先生,IDG资本合伙人。

  毛丞宇:大家下午好!IDG从95、96年在中国开始做投资,最早从互联网开始。所以对互联网创新很有体会。我们从第一家投资百度、携程,到第二代互联网,05、06年土豆、迅雷这批的崛起,包括到现在每年会在互联网投几十家企业。我本人98年从中欧毕业后,加入IDG的时候正好是在上一个互联网泡沫顶峰的时候,也经历了泡沫破灭,有一个轮回,到前两年互联网重新变得很热。十多年经验对我来说最大体会确实就是说创新是任何行业都很重要。但是在互联网、TMT领域,创新是生死攸关一个因素。随便举一个例子,过来飞机上看到经济观察报采访陈一舟(微博 专栏),他举了一个例子,08年跟搜狐张朝阳(专栏)提出微博,当时搜狐拿到奥运会冠名赞助商,所以08年搜狐业绩特别好,当时张朝阳还是比较得意的时候,没有太注意。你想08年到今年,三年里面发生了什么,08年从互联网关键词,当时是SNS,到09年开心网崛起,到去年电子商务,又是微博崛起。对我们行业来说,都能感受到每一波新的趋势对这个行业所带来的根本性影响。张朝阳就放松了一年,再回到市场上就发现搜狐被边缘化了,他现在又花更大精力想在微博上做出突破,但是一下子没有赶上,就很难了。

  前两天百度投资的迅朗,像携程的成功不是技术上成功,而是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成功,它的市值排在第四、五位。到了现在他又面临新一代公司技术上给他带来了压力。另外更夸张的就是前天福布斯杂志、经济学杂志评论2012年可能消失的十几个品牌,把诺基亚、爱立信都列在里面。这个东西在两三年前大家都觉得难以想象。应该说手机本身来说是一个通信产品,更新很快,不像家电、空调这方面创新没有那么激烈。4、5年前iphone出来的时候还受到诺基亚嘲笑,他站在通信角度去观察觉得很不适用。但是iphone一旦接入互联网后,竞争态势完全改变了。ipone不仅带来新的体验,创新程度更加高、更加深刻。诺基亚就两三年功夫,虽然每年R&D投入经费高过苹果,但是一两个点没有抓住,一下子变得落后了。创新在互联网行业至关重要,生死攸关。对新进入行业者机会永远存在,但是对在座行业里的人,你每天要有危机感。在其他行业你很难想象有这样的威胁。或者奢侈品行业,牌子越老,越不用担心创新带来的威胁。但是在互联网行业,就算你今天是一个老大,你也要对一个新进入者保持足够的尊敬。大家要进入这个行业,一个字就是“累”,就是要保持危机感。谢谢大家!

  Pedro  Nueno:如果说整个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话,创新就更加重要了。对于那些必须对未来进行投资的人来说,他们就必须要能够有这样的嗅觉,能够察觉到创新带来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新兴的企业。您刚才也给到大家很多例子,比如有些公司哪怕说本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最终也会落后。下面我们开始讨论。

  先问一下毛伟先生,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我们都知道发展非常快。在您的公司里面,您肯定是要关注互联网整个行业发展,要让行业非常健康,显然要有一些监管、自律。但是这个行业确实不需要遵守纪律了,因为增长太快了,创新层出不穷,人们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已经做错了。你怎么样能够在这样快速增长的行业和纪律方面、规范方面做一个平衡。你是靠您的员工还是其他的资源,您怎样达成这样一个平衡?

  毛伟:我觉得教授问的问题最主要一点就是平衡我们管理和发展的问题。我始终认为管理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目的,而且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比如结合最近域名注册的情况,如果说我们为了加强管理,对国内.cn域名实施过多的监管政策后,使得大家都不爱注册.cn域名了,最后注册国外域名了,这样一个结果对国家信息安全更有危害,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Pedro  Nueno:问一下冯教授,我们作为教授我们可以就一个话题进行好几次沟通,有的时候沟通确实多了一点。比如上这个课、上那个课,不断进行沟通。但是在您看来,您这个报纸不可能每天内容是一样,所以就需要很多创新。你也要确保人们喜欢这个报纸,有的时候就不得不要强调一些内容。比如你的标题新闻起的非常惊人。你在这方面观点是什么呢?

  冯应谦:我试图给出更加现实、更加实用的答案。现在的媒体他们将他们新闻价值观看得非常重,这也是非常常见的。我确实也给一些媒体工作过。他们一直问的问题,我们受众他们的反映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市场经济。同样中国也是一样,就是要看中国政府反映怎么样。我们先不谈政府的,puro研究中心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机构,他谈到媒体和政府关系,他们做出一个结论,对于报纸来说要当好消息或者不当坏消息就是一种浪费时间,因为人们不喜欢好消息,但是他们对坏消息非常激动。为什么这样呢?对于记者本身来说,他们总是想报道一些真实的事件,比如丑闻、各种各样灾难、各种各样事件,所以就会看到负面新闻比较多一点。这是回答你的问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概念性的答案,悲观主义和怀疑主义是相关的,譬如说很多丑闻导致了人们的怀疑主义,怀疑政府的贡献。这样一种怀疑主义对整个社会是有好处的。另外一种怀疑主义我觉得并不是非常好了,就是说媒体非常严格的问题质问政府各种各样政策,这是不是能够改变社会前进方向。我们不需要告诉学生很多基础的东西,而是应该给学生一些批判性悲观主义,这个可能是对于整个社会有更多好处。

  Pedro  Nueno:您是给我们很多很好的想法,就是说如果我们中欧要上报纸的话,也不应该上一些非常好的内容,我们要争吵一下,管理层大家争论不休,在中欧有很大的争论,可能这个上报纸更加抓人眼球一点。张先生刚才和我们讲了电子商务和实体店,您是经常看到有很多中国人去旅游,他们会买很多的名牌包、去采购。你在镜子上照一照,别人评论你穿的很漂亮等等,是会给你一些满足感。你觉得人们这种满足感是不是真的会下降,人们真的愿意纯粹做电子商务,就不到实体感享受这种满足了吗?去年在中国有4000万出境旅客,他们在整个欧洲消费达到了400亿欧元,你觉得这种消费行为会下降吗?或者说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会不会有可能未来又会有实体店的出现?

  张树略:这是两个概念,第一方面,刚才提到试衣的时候可以对着镜子看一看,销售员说你穿的非常漂亮。实际上电子商务可以实现更广阔的满足感。你在一个实体店可能说面对的仅仅是几个人、几十个人,但是通过互联网可以把体这种晒单做非常大的放大,可能面对上百万消费群体。这是满足购物需求方面。另外在试穿方面,比如我们将来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这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满足。另外奢侈品方面,欧洲大量奢侈品消费群由中国消费者构成,中国短期内是否能产生奢侈品牌,如果在中国没有办法出现奢侈品牌的话,这个是一个不同的概念。并不仅仅你把价格标的很高就是奢侈品,奢侈品是有文化内涵、有它的底蕴,有相关的潜因素。这个因素不仅仅是店面体验因素。从全球来看,时装、时尚类发源地还是在欧洲。所以后来有一个了赶超。这些实体品牌从企业市值也好,受众面,每年产值也好,实际上远远超过奢侈品牌,但是这个是满足一个大众需求。如果我们短时间内要产生一个奢侈品牌,这个难度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中国,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文化断代,对产生奢侈品牌土壤比较难,但是我们有可能产生类似于ZARA这样的大众型品牌。电子商务有它的优势,在你创造这个品牌的时候,你的品牌一创立就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品牌,而不是说开一个实体店,可能就是一个区域性品牌,需要一步步积累,但是在互联网首先面对的是全球性品牌,容易让你更快、更好地来发展。这个从最近两年电子商务发展你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

  Pedro  Nueno:毛先生,很多人PE或者风投募了很多的钱,但是由于经济衰退了,这些私募也好、风投也好,就没有办法找到好的机会进行投资,结果太多的钱涌入互联网,你觉得会不会有一个风险?似乎你是互联网公司的话,你更容易得到融资,是不是在那里会有可能出现投资的泡沫?

  毛丞宇:这两天也在聊,回过头看2000、2001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导致很多财富消失。这个事情从另外一方面看,2000、2001年互联网上大家炒的很热的概念只是当时互联网设施还没有达到,只是被透支了。在当时电子商务就已经提出了,有些公司也得到了投资。包括TOYS等一些公司上市后,也估值很高。当时整个社会上网的人没有这么多,智能手机也没有出现。但是这个投资这个东西是一种信心,过了一两年大家看到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没有发生,所以信心就丧失了,就变成了一种泡沫。十年后,确实目前正在发生的不管电子商务也好,视频也好、无线很多应用也好,当年留下的大方向还是对的。大家往前发展后,变成真正影响大家的生活,大家兴趣又提高,在互联网特别是电子商务投资上,公司估值一下子涨了很多,跟3、4年前相比,所有估值都翻了两三倍。大家也会说不怕投贵,只怕投错,就像你投了腾讯再贵,再过两三年也还是可以赚很多钱。现在钱也够多,大家炒作也很厉害。如果两三年后,它的业绩不能支撑,又会下来。但是现在确实整个推动行业往正确方向在走,未来十年还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规模。

  Pedro  Nueno:现在请大家提问。

  问:非常感谢Pedro  Nueno教授,有两个问题,第一,IDG在中国的投资标准,是一个项目本身还是团队人员,还是商业模式,你们会看中哪些特质?第二个问题,创意型团怎样练内功,你看中它的哪些价值?

  毛丞宇:我们现在从投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管理的基金有投偏早期的基金,也有投后期的基金,数量从200万的早期基金到投3000万就是比较后期的基金。第二,标准也好、团队也好,归根到底还是看团队。最后在竞争过程中,你会面临腾讯、百度、淘宝都会跟你竞争,你有了一个基础,还要不断调整,这个还是要看团队能力够不够,是不是有能力面对这个大的竞争。在美国经济环境比较好,所以你经常会看到Facebook、google是大学生创业后,但是创业后在资本推动下就可以发展下来,但是在中国整个文化使得你要给一个公司嫁接一个CEO,风险极大。像我们投资,只能介绍CTO这样的人给他,真正的CEO还是要创始人自己去做。你在CEO不能用到职业经理人的话,必须他本身是一个有足够经验的人。我在微博推了一篇文章写的很好的就是许昭军创业的文章,对于年轻来说,我比较赞成的观点是需要参与创业,我不太赞成一毕业就开始创业。开始要参与创业,然后推动创业。你在百度这些公司有了锻炼后,然后大力鼓励你创业。对中欧的学生,我经常说这个时代真的是比较好的创业时代。一开始这个起步阶段,从得到资金的一些方面来说都比前两年好,所以我是鼓励真正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年轻人还是去积极创业。

  问:大家好!我是深圳怀中科技的总经理徐静,我想问一下毛伟先生,对于当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人才的问题,特别是人才供给的问题,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有没有重视这方面的问题,解决方案是什么?

  毛伟:现在发现搞互联网,拿投资比较容易,拿完投资不是花在广告就是花在人身上,所以大家感觉压力都很大。人才支持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十二五国家战略规划里面虽然也提到的人才战略等等这样的说法,但是实际上我自己也没有看到具体的一些措施是什么,整个从国家层面来保障比如电子商务行业人才的需求或者互联网发展需求,所以现在我也说不好怎么来做这个事情,现在恐怕就是企业自己想办法来做吧,你选择了这个行业,自然就会比较累。

  毛丞宇:这么多年发展到现在,其他方面参与越少越好,我觉得不用往这方面想就是了。

  问:问一下张树略先生,刚才您提到可能多少年之后没有人去实体店买衣服,现在很多传统企业在触网,他们会以新品牌来抵冲价格因素,您是怎样看待传统企业结合网络实体,如果你坚持不开实体店,你用什么方法应对传统企业攻势?

  张树略:传统企业触网是比较大的话题。业内有一个话题,传统企业做电子商务是找死,不做电子商务是等死。当然实际没有这么严重。电子商务很可能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是给传统产业链一个重构。现在的行业触网还是想作为一个补充,但是这个出发点我为是有问题的。我看到很多传统行业,当然这个跟人才有关系,因为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复合型人才。他在后端和品牌这两段相对比较强一些,因为积累了这么多年,无论供应链管理也好还是沉淀下来品牌积淀也好,但是前端对营销也好、对数据挖掘也好,这块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现在更多对传统行业,是在大的品牌上开店,开店后又要解决渠道冲突问题,这个时候通过淘宝一方面消耗库存产品,把库存产品做一个比较大的折扣销售。可能短期内销售有一个不错的销售在里面,但是如果说动到根本,比如说跟线下做同步新品发布和推出,用同样价格的话,这个对他来讲是一个比较难取舍或者比较难做的一点。我个人认为还是在裹着裹脚布在走路,这样没有办法应对整个电子商务大潮。只有按照电子商务新的模式,才可能诞生更好的传统的品牌更好的一个结果。

  问:我是中欧09年1班的,我姓高,我有一个问题请教嘉宾,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引爆点》,就是说很多流行都会通过某些特定环境、特点事件引发一个新的流行事件。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十几年已经创造了不少奇迹,在中国阿里巴巴、腾讯、新浪等等都是一个奇迹,包括境外的什么别针换房子也是一个奇迹。对创新企业来说,如何为自己创造一个事件作为引爆点,来为自己制造成功,互联网是不是一个最好的载体?不知道哪位嘉宾可以回答。

  张树略:我觉得这也涉及到企业具体营销上。说实话,互联网营销是有独到的地方,但是你要想真正能够抓到一个热点,利用这个热点成名,相对来讲是可遇不可求。而且这也涉及到创新制度保护的问题。在中国相对比较欠缺。即使你有这样好的想法、模式,但是很快被别人抄袭。这涉及到创新保护的问题。比如facebook,实际上并不是技术上有多少新的革命变化,他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变化。facebook刚推出不久,微软就伸出橄榄枝,google也想收购,被他拒绝了。如果在中国,可能就出现一个大佬做出同样的东西把它打掉。但是能不能做出同样的东西?很可能不如他的。另外中国相对比较缺少的是一个资本环境。好的企业大部分都到国外上市。虽然国内金融市场愿意做金融投资,但是更愿意是PE投资,很愿意做早期的投资。IDG是进入互联网最多的,如果你有配套的投资环境,才能让创业企业有一个生存土壤空间,而且即使说现在海外在国内投资比较多,但是还缺少一个链条,天使投资者,很多从天使投资开始最后到上市,需要这样一个资本产业链支撑,在中国是比较欠缺的。

  冯应谦:你刚刚说到淘宝,还有阿里巴巴、百度等等,在中国成功是一个奇迹。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真的奇迹出现。我觉得他在中国的成功最主要是因为在以前中国没有类似模式网站出现。他们出现只是填补这个真空。他们现在出来后,也没有另外一家同类企业出来,因为真空已经给填满了。所以我觉得未来创新,中国要想出自己的新的方法、营运模式出来,比如说我们现在看最赚钱可能是在物联网,现在是游戏网游,其实网游在香港也好、在中国也好,也就是靠卖武器点数赚钱,没有一个新的模式出来。百度也是靠广告收益,也不是一个新模式。到现在为止你要想出来中国自己创造出一个新模式出来,基本上还没有。所以未来如果真正的成功可能要想出来一个新的模式去跟西方这种营运模式是不一样的。

  Pedro  Nueno:实际上金融时报大概十年前出版了一本书,我在里面也写了一个章节,我那个时候就预测中国阿里巴巴会取得成功。我们首先还是非常感谢我们这几位讨论嘉宾,谢谢!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