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医药健康-科技与管理竞争制高点”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6日 15:34  新浪财经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成为资本共同主办的“中欧-成为 2011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于2011年6月26日在深圳举行,上图为“医药健康:科技与管理竞争制高点”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成为资本共同主办的“中欧-成为 2011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于2011年6月26日在深圳举行,上图为“医药健康:科技与管理竞争制高点”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成为资本共同主办的“中欧-成为 2011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于2011年6月26日在深圳举行,上图为“医药健康:科技与管理竞争制高点”论坛。

  以下为论坛实录:

  张炜:感谢大家!医疗健康领域从09年开始政府投资很多钱,这个时候现实究竟怎么样?我跟大家分享一个观点,展望未来三年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医疗体系,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结果。展望未来三年,我问250位高管多大程度上认为中国医疗质量会下降,我们看到三年非常稳定的,60%高管认为医疗质量会下降。第二个问题,多大程度上会担心或者非常担心展望未来三年中国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会上升,这个结果仍然是非常稳定的,这三年大约在80%左右。最后一个问题,多大程度上担心医生收入得不到改善。竟然今年从59%增长到69%,70%的人认为钱会涨,质量会下降,医生收入还是涨不了。面临这些困境的时候,我们商学院能够做什么?我们请大家看一下这段Vedio,3分钟。

  (播放短片)

  中国医疗现实中仅有政策创新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商业模式创新等等,让我们用热烈掌声邀请四位嘉宾对业内以及对未来的想法,欢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司政策法规司许嘉齐先生,建银国际董事、总经理许少林先生,迈瑞医疗有限公司创办人、董事长徐航先生,强生亚太区研发中心副总裁黄大立先生。

  首先我们有请许嘉齐先生与我们分享。

  许嘉齐:尊敬的张维炯教授,尊敬的主持人张炜教授,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首先我想向在座的深圳的创业人表示我由衷的敬意。深圳确实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创造激情的一个城市,来到这里又使我感到一种力量。我要感谢张炜教授,感谢另外三位嘉宾,把首先的发言机会让给我。我想他们后面的发言会更精彩。

  纵观当今世界,应该说科技竞争、产业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该如何看待全球医药健康产业的变革与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转型、升级。我想十分钟的时间只能陈述一下个人简单的观点。陈述观点之前,我想有一个基本前提要跟大家在认识上进行一个沟通。

  全球工业化进程200多年,只使不到10亿人口获得了所谓的幸福生活。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也仅仅使3、4亿人获得了比较美满的生活。但是无论从全球还是中国来看,这样一种发展模式使资源和环境受到多么大的压力。如果还是这样,全球近70亿人口是不可能过上现在的富裕生活。所以无论全球来看,还是中国来看,转变发展方式都使各个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思考这些问题。

  要把全球医药健康产业变革跟全球金融危机联系起来来看,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支撑现代科学体系的六大理论之一DNA双螺旋结构从1953年发现后,实际上人们就在谈他孕育着新的生物经济的形态。经过近60年发展,生命科学已经变成人类知识体系当中引领性的学科,这60年来,有多少资金投入在这个领域,从而使这个领域获得了许多非常大的革命性进展,这就是我们全球医药健康产业变革形成的基础。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全球医药健康产业正在从工业经济形态或者讲化学制药的方式转向生物只要的新形心态新方式。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带给全球医药健康产业的变革,有的专家认为就相当于我们在工业革命前期一样,如果中国不能够跟上这一次的生物经济新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那么中国可能又要落在世界的后面。所以抓住这次生物经济新的发展时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想讲的第二个观点,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转型升级,路在哪里?可以说在全球新的生物经济发展上,标志性的可以历数出很多,一个方面是以基因组学,2006年进入后基因组时代。从过去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认为发现了基因跟疾病的关系,选择一些化合物来治疗疾病,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新世纪的10年随着生物学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感到从80年代、90年代显现出来的小分子药物开发越来越艰难,从新世纪10年找到他发展艰难的根源。就在于单基因、单靶点、单因素的筛选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必须要在主生物学引领下去多基因、多靶点、多因素、全基因、全蛋白研究发展,寻找新的业务。除了基因组学这些年,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这些新的通道使人们对生命认识越来越清晰,这个领域发展非常有前景。第三,以干细胞、组织工程为基础的再生医学的发展在这些年进展当非常快速。

  总之,这一系列新生物学领域发展带给中国制药产业一个新的机遇。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找准机会,加入研发过程中。第二,借助发达国家重新整合自己制药产业研发过程中,在重新整合价值过程中,完成我们化学药物整体结构性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使我们化学药物再大大提高一步,形成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化学药物生产能力和体系。这两个方面应该成为中国医药产业创新的机遇。

  第三个观点,全球健康产业变革和中国制药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能力,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从政府来讲,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从2006年至2020年,国家有了一系列整个战略性的安排,要到2020年我们成为创新型国家,我们的经济增长贡献,创新要达到60%,依赖进口这种能力降低到30%,R&D投入达到2.5%,从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来讲,设置了一系列的国家重大发展专项,以及867、973等等统一部署科学规划。特别是大家都关注的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把生物制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我们的机遇在未来需要我们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努力,抓住这样的机遇,围绕着国家的战略,为中国的制药产业发展做出努力。谢谢大家!

  张炜:谢谢许司长以自己非常丰富的研究从业基础和研究经验与大家的分享。我们今天很荣幸请到许少林先生,他引领中国目前最受尊敬的产业基金之一,我们欢迎许少林先生。

  许少林:中欧主办这个论坛很好,我作为一个业内从业者参与医疗行业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有一些感受,中欧选的这个主题很好,我们大的会议叫2011年创新高峰论坛。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实际上最主要问题是一个结构调整,要完成这种制度性结构调整,依靠最主要的可能是需要创新。所以在创新这个主题上不仅仅是上午许市长说的不仅仅是深圳的问题,而是中国都需要的问题。中欧把这个话题提出来,虽然不是新话题,但是仍然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在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学者认可这个观点,就是说中国解决错过了一个最好的经济转型的时候,我们政府过多的担心经济发展速度,所以在那个时候实际上是在欧美遇到危机的时候,我们过多的政府给予一些干预。我是从银行系统出来的,看到今年整个调控形势非常紧张,我们今天重新来提创新的话题,我觉得为时不晚。

  具体整个医疗产业,医疗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具体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机制方面的创新。没有创新不可能有行业的进步。另一方面在中国更需要制度创新。所以我们看到公立医院改革,我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制度上不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张炜教授提出这个主题的时候给我们出了几个题目,希望我们就行业发展大的趋势谈谈看法,时间关系,我也只想把几个主要想法提出来。我们是持续看好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我觉得这个行业是刚刚起步。我们过去也提过黄金十年、二十年,这个说法比较通俗,但是非常适合这个行业。之所以看好这个行业,至少有四个因素决定这个行业在未来10、20年是一个非常快速发展。一个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现在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第二,生活方式改变,带来中国和全世界都出现大量慢病,慢病管理和治疗带来很多医疗负担,医疗需求增加了。第三,中国加大政府投入,实际上投资额远远超过了8500亿。社会随着大家收入提高,医保覆盖面扩大,这块也刺激了行业发展。

  我们面临这么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我们应该怎么抓住这个行业发展机遇呢?今天这个主题很好,我们可能就是在创新过程中去把握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机遇。产品技术创新方面我们看到无论是在生物医药,这个已经列入到国家十二五,另外在化药方面,我们国家虽然过去一些仿制药企业为主,但是在这块实际上在创新方面也是有非常大的空间。再就是像中药,中药在我们国家仍然面临一个技术认证问题或者说能够走出中国得到国际认可的问题。这几年在企业实践方面已经看到企业走出这一步。在商业模式这方面,我们也看到里面有大量投资机会,我们自己的实践,我们在医疗流通领域和医疗服务或者医疗机构这两个领域,我们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中国应该讲这三年之内大家会看到整个医药商业流通领域会进行一轮大的洗牌或者一轮大的行业集中趋势,目前应该讲进行的如火如荼,我们也参与到很多企业重组过程中来。性外就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公立医院或者整个中国医院的改革,在总理今年工作报告里正式将这一条争论很久的左右摇摆的政策正式确定下来,从某种程度上一方面传统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外,我们还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这也是一次非常大的投资机会。

  我们建银医疗基金是建行专门做医疗投资的基金,太多关于我们自己的介绍就不说了。但是我们很好参与到中国医疗健康大的变革时期的投资机会,去年我们在这个行业投资了11家公司,全行业60多家,我们占了1/6投资额度。整个行业发展除了前面说到的机会,实际上我们也存在很多问题或者说我们也面临很多挑战。前面像许市长提到的整个行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整个行业各个细分行业企业行业细分度非常低,基本上小、散、乱企业特点比较突出。从微观层面看到各个地方国家在提倡或者主导的药品降价,实际上给行业规范发展或者说一些真正优秀的企业发展也带来一定冲击和困惑,我们会看到政策的趋向和它的结果出现一些偏差。我们是为了追求降价而降价,这样会使得很多比如像同仁堂这样的优质企业在市场招标中竞争不过很多一般的企业。公立医院改革我们看到了机会,但是目前这块真正放开的步伐仍然很少。我们真正拿出来的不管企业的医院还是地方的医院,我觉得在改革的力度是不够的。另外核心是整个行业的企业在创新能力方面需要大大加强。很多企业真正用在研发上的费用还是非常少,真正制约了行业出现大公司,制约了行业集中度提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组建了一个医疗卫生管理中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人才和管理是关键,他们在这方面已经给做出了一个很好的制度探索。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努力,我相信中国整个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前景仍然是可期待的。谢谢大家!

  张炜:我自己在欧美各个医院参观的时候,我现在有一个习惯,我每次看到迈瑞的产品的时候,我总是跟外国人讲,这个是中国人的产品。我自己非常享受这一刻,但是我知道我这短暂的快乐来自我们一位企业家十几年的努力,有请徐航先生给我们分享迈瑞在整个创新的路上未来计划是什么。

  徐航:各位来宾,下午好!利用这个场合又讲讲老的话题,在中欧论坛上讲了很多次,每次都是分开讲,要么讲创新,要么讲国际化,这次合起来讲。当然每次听众可能都不一样。我是2002年在中欧念了MBA,2008年参加了CEO班。自从上了中欧后,迈瑞事业一路高歌,所以只要中欧有事叫我来,我就不得不来。

  回到今天的主题,讲创新,然后讲一下迈瑞现在关心的问题。迈瑞在中国有20年历史,1991年诞生于深圳,我们通过十几年努力,在医疗设备这个领域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我们下面的目标就要希望能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结合这个目标,2006年选择了纽交所上市。现在我发现国际投资人目标全部都投向中国,迈瑞上市的时候曾经股价到了45元,目前只有26元,我们经过5年努力,迈瑞业绩是上市当年的4倍,在创业板、中小板也有类似企业,利润大概只是迈瑞1/5,市值已经接近迈瑞。可能我说这个话题不见得投合所有人的胃口,但是我觉得事情要从长远看。一个企业真正要办大,要在行业内做出贡献,具有全球化视野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尽管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刚才前面两位也说到中国机会非常多。但是如果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只是世界很小的一部分。美国从我们进入这个行业当年占45%,欧洲到35%,现在逐步下降,中国从3%到4%,现在到7%,不管怎么说,中国医疗器械这个市场在全世界占的比重是很小。而且大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当然新兴市场这几是最为这些跨国公司所重视的,如果大家注意看一下,我们每个季度都要看行业内大公司季报,他们总是把在中国取得的增长放在第一位。尤其金融危机后,中国的业务好像成了他们救命稻草。其他地方不管怎么样,只要中国成长好,好像他们日子就好过一点。

  迈瑞的策略,第一,我们牢牢把握住在中国已经取得低端客户优势,同时抓住国家在医疗改革方面的机会。另外一个我们一贯用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技术的台阶上不断爬升,我相信未来3年内我们将具备在更多领域内向跨国公司高端进军的能力。他们一定是讲新兴市场、一定是讲中低端客户,我们恰恰相反,这个可能有点像钱钟书先生所讲的围城。迈瑞在我们已经进入的领域在中国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占有率,比如拿一个领域来说。目前占我们40%的业务领域就是生命支持领域,包括生命仪、麻醉机、手术床设备等等。迈瑞已经把第一的宝座抢回来十年了。迈瑞一家占的份额目前30%份额。在监护仪已经占42%市场份额。远远超过了世界另外两家第一第二在中国市场的总和。在中国有2万家医疗机构,当然还有几万家社区和卫生医院,从我们看到市场容量来看占1200家三级医院在医疗器械市场占45%需求量。另外45%来自6500到7000家我们叫二级医院,即县级、大城市区级医院。尽管国家这几年抓紧了基层医院投放,但是由于人才稀缺,还没有形成真正市场需求,它只占10%。迈瑞目前在中端市场比较占优,在国家医疗改革的低端市场也已经占很大优势,迈瑞尤其在中国要加紧高端医院的进军。

  除了我们在中国已有的市场,我们更加需要把眼光投向世界、海外。迈瑞2000年左右正式确定进军海外策略。进军海外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把海外市场列为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要做全球化企业,一个非常基本的初衷就是在没有进入海外市场的时候,在每年中国医博会,我们很多国外客户来询问我们的产品,要来购买我们的产品。这个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是不是可以主动到海外去试一下。第二个,后来我们发现中国的医院因为用惯了从海外来的产品,他对国产设备有一种天生的不信任。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跟医院努力,都没有用。你告诉他我们产品同样用在海外什么什么医院,他马上脸色对你好起来了,是真的吗?我们可以给他看照片。这个时候我们很多医院客户开始认真跟你谈。前两天我从长沙一家很有名的医院回来,这个院长是著名的外科医生,他听说我们迈瑞60%销售收入从海外来的,他就瞪大了眼睛认为我是在忽悠他,我说我们是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企业,我说的话你可以在纽交所网站查,我们业绩是每季度公报,我们公报是分国内国外的。听到这个的时候,他马上说一句,“那我们一定要加强战略合作。”我们打国际市场其中一个初衷就是在中国特定情况下,让花先开在墙外,墙外香了,墙内自然就香了。

  还有一个,我们在海外的出口。尤其是发达国家他并不在乎你的价钱,我们在海外的出口从来没有因为价格的原因,特别是发达国家说我们产品卖不动的。我记得05年吴仪副总理到我们公司来的时候,我们当时推出全世界第一款手提的数字黑白B超,我说这个东西卖得供不应求,现在已经断货了。很多以前不见的朋友深夜打电话给我说能不能做代理。我跟吴仪副总理说我们这个非常好卖,我们用数字解决了低档B超图像问题。第二,用图像解决了存储传输问题。第三价格比较便宜,批发价格大概5000元,平均价格卖到1.2万。吴仪总理立刻说你们不会做生意,你们价格定的太低。我们在海外市场毛利并不比国内市场多,而且市场规范很多。我碰到很到情况,在中国我到医院去,好不容易请一个医院院长吃饭,但是在海外,我多次收到经销商送的礼物,高尔夫球、书、当地风景。我有一次参观了一个意大利酒庄,我说这个酒真好,没有想到一个月后他真的给我邮寄的两瓶酒,那个还是中国买不到。在海外,你只要把你的东西做好了,让客户知道了,海外客户还是比较实在。在发展中国家碰到的更是这种情况。

  还有一个,迈瑞这些年在产品上花了很大力气,刚才听司长讲说医药工业要投2.5%研发费用。我琢磨一个国家2.5%能干什么?我们迈瑞已经坚持了十年,每年都把10%销售收入投入到研发当中。我们在高新区南区有最高一栋大楼,大概花了6亿,今年一年开发费用就6个亿。建立了全套知识产权体系。另外我们在产品研发当中绝对用全球视野,所有产品目前是按国际标准设计。而且有一个基本的情况就是,由于国家政策法规管理,SFDA控制的太严。我们的产品做出来是先在欧洲卖,卖了半年后再到美国卖,然后再过半年才能在中国卖,所以我们怎么能够不放眼世界,现在好东西得先给欧洲人用。谢谢大家!

  张炜:当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问这些跨国公司在做什么,今天我们也非常荣幸请到强生公司亚太研发总监黄先生,黄先生20年前开始在中国工作,曾经在GE、强生两大巨头有丰富经验。有请黄先生。

  黄大立:我是美国华侨,抱歉中文不太好。20年前我就很仔细来学中国怎么样发展医疗产品,最近一年转到强生负责苏州一个开发中心。我们是国外公司看到国内的市场,这跟迈瑞公司不太一样。我们从国外公司看到这个市场,这个市场绝对是发展最快的,特别看人口,人口增加2、3倍。医疗投资一定要很经济方法。当地竞争对手很大压力,怎么样用一个新的办法来突破。

  开始时候从一个美国公司看中国这么多的人口,就考虑怎么样能服务农村的医疗需要。我们在印度发展GE最小的心电图,一按马上就出来,三个小时充电就可以用一周。这方面已经卖了1万多台,现在从印度到欧洲、美国。首先在亚洲,再转到欧洲跟美国。我们有一个windows心电图,在无锡发展出来的。第一个用像手机一样的,你可以来当心电图,后面有软件联络到不同医院方面。

  我的名字是黄大立,我现在讲怎么样给力、建立、能力。讲是很简单,你真正要做的话,你必须了解中国农村方面每个县的医院。第二,同样时间建立产品跟销售的方法。像GE最近20年已经发动了1000多个销售代表。产品和销售都是要同样做好。第三,最重要是要把能力怎么样配合,今天到五年后到二十年后,这个是最大最大的需要。我现在所在的公司是强生,强生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医疗公司,产品范围很宽。每年销售600亿以上。我们在苏州建立一个研发中心,目的就是满足中国跟亚太病人的需要。也是从市场、技术、生产、质量来配合。这就是我今天很高兴跟大家所讲的,谢谢!

  张炜:谢谢黄先生跟大家的分享。现在我们开始讨论,我想先问一个问题简单的问题,之后把机会让给大家。今天上午日本讲者问到一个问题,五年后会出现什么创新?能不能请四位讲一下五年后,在中国你希望在医疗领域看到什么样的创新?产品也好、模式也好或者制度也好。

  黄大立:我们强生是不怎么讲收入,五年以内我们希望满足帮助1亿人口,这是我们的目标。

  徐航。未来五年我们希望在海外有更多的客户、有更多的大客户能够真正在中国还有那么一家企业它的产品不亚于任何一家跨国公司的。

  许少林:我希望看到五年后,我们像迈瑞这样的公司市值应该就像我们今天QQ成长一样,市值超过千亿甚至两千亿,希望中国尽快出现这样市值的公司。另外我也相信中国在五年后会出现销售收入过千亿的公司,我们也希望在五年后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在中国不要天天把就医难挂在嘴上,最后这一点好像最难实现。

  许嘉齐:讲到未来五年,我觉得如果非常坚信的,政府、企业、产学研各方面共同努力,我们可能会在产业方面真正实现兼并重组,能够建成那么几家具有千亿规模的大型企业,既使是形成了千亿规模大型企业,我们从国家层面来看,跟国际跨国企业来讲,我们依然是太弱小,这个产业发展还离理想境况还有很远的距离。我想更多努力应该在这五年去做。有几个数据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说到中国的创新,如果拿实验室、科研院所来说,在美国、欧洲,病人试剂几天可以拿到,在全球比较好的实验室,第二天最迟第三天可以拿到试剂,如果问一下我们国内比较好的企业研究所,他们的试剂到达时间是多长时间呢?据我统计需要3-4个月时间才能到达我们实验室。这样一个差距说明什么?我们正在致力解决很多创新过程中很多短板问题,比如我们希望很快把试剂运达时间从三个月缩减到三个礼拜,如果今年年底达到这样的要求,依然我们跟国际上发达国家创新在试剂供应在这一个点上还有很大差距。我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真正未来发展上,真正实现还得要依靠科技创新,所以国家总是在强调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所以这个产业的发展确确实实需要政府在制度环境上创造好条件,让企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所以我觉得与其憧憬未来五年,不如这五年每一步把我们市场环境优化好,把我们监管政策调节好,向着十二五目标前进,才能够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去达到国家所确立的十二五目标。

  张炜:回到现实,希望在座各位朋友提出您所感兴趣的针对这个产业的问题,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问题可以提给全体,也可以提给某一位嘉宾。

  问:我是保险公司的,刚才拦住周司长问他,你们很强调创新,你们怎么样鼓励人做哪些创新,他说我会帮你推广,我说这是一种激励,但是你怎么鼓励每一个人创新,好像没有措施。我问怎么样创造文化,怎么样改变习惯,他说这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和我们没有关系。我就想问一下在医疗创新里面,你们是怎么样去落实到每个人的,鼓励他们。还有在试剂延迟方面,这里面很多因素都跟人有很大关系,在西方他认为做这件事是应该的,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做的?

  徐航:在技术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当中,毫无疑问,人是最重要的资产,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理念。中国人有几个特点,我们尽管有几百号外籍员工,但是大部分是中国人。对外籍员工管理我们正在学习,中国员工管理我们学习了十几年,第一条,一定要给他事情做。要给他搭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给他指一个方向,告诉你往这个方向做,一定会有美好前程。就好像当年毛主席在井冈山对士兵说,共产主义是我们的伟大理想。如果当时我们没有这样的理想,很多产品坚持不到今天。第二条,对中国人的管理跟海外不大一样,中国人很多事情没有规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在进行一个规矩探索和建立过程中,原有规矩全部不管用了,新的规矩在哪?落实在我们公司应用,很多具体事情你要告诉他研发要按照这个流程做,按照那个东西做,不能随你的意思做。我们现在总结出两条,第一,按照客户需求。第二,按照研发流程。而且我们这个研发流程制定要严格符合做研发的规律,在市场上我们也要遵循市场所进行的规律。原来迈瑞初期的时候因为资金少,所以我们是先有销售,后有市场,我们先重销售,后重市场。这跟传统的西方的营销理论不一样,我们采用的方法叫做推销的方法,现在我们逐步到中欧后,中国教授和外国教授教了我一样,你要用营销的方法,你只要把营销做好了,人家会来找你,而不是你找别人。怎么样让人家找你,毕竟人家掏的钱,我们这里有很多方法,在中国目前是什么人来找我们呢?是民营企业他们来找我们,对民营企业这些负责人,基本上我们谈完了事,我说请吃饭,他说不用了,我们紧张得很。第二,他更加关心员工收入增长、关注长远发展的医院来主动找我们,我们通过做什么样的东西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管理中国人,第一要给他指方向。第二,大的环境上要告诉他怎么做,不能像在海外,交给他一件事情,他自己知道这件事情本来做好就应该是怎么样的。中国人只知道我去做,至于做好是什么样的,他不知道。

  张炜:黄先生,你带领的员工也是中国员工,你有什么补充?

  黄大立:一定要有这个激情,大公司里面有很多部门来做。

  张炜:强生大公司认为怎么样培养这个激情?

  黄大立:大公司有很多很多的人才,这个我们不担心。

  张炜:许少林先生,您在投项目的时候,你看中的是什么样的人?

  许少林:激励制度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现在看的一些医院组织,我们关注的点我们放在了医药分家,放在其他方面,而恰恰最需要关注的是医生,应该是基于医生的改革才是最关键的。这个里面做得非常不够。医生在03年SARS的时候是天使,从那以后又慢慢变成杀手。把医生社会地位放在非常低的位置上。无论迈瑞还是很多药物研发,实际上医生是非常好的参与主体,而在这块我们根本没有调动中国所有医生积极性,如果没有调动这群人的激情性,你这个行业谈何创新,他们实际上最了解需求。可能将来如果不能解决医生这个广大职业群体的问题,中国这个创新是没有希望的。

  张炜:许司长是医生出身,想不想替医生说两句?

  许嘉齐:这位女士提的问题很好,实际上至少带给我们好几个思考。一个是当今我们创新方式跟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现代的科技创新已经远远不是工业革命初期的时候完全靠一个人闭门造车。现代的科技创新确确实实是有天才,更重要的是一个团队、一个公司、一个国家很好的组织。没有这种组织,再聪明的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所以从创新本身理论来讲到目前为止说创新型国家的学派,我现在感觉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更需要注重在全球来整合资源。整合资源的创新一个最基本的对个人来讲,我觉得就是尊重。对个人来讲要参与一个国家的创新队伍当中,首先要尊重。所以我觉得用这两个字回答,不知道能不能跟着这位女士沟通。

  另外我是做了十多年科研的,从我本身的经历来讲,中国现在的创新,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个人没有能力。而是在于我们整个组织体系非常落后,早上严隽琪副委员长讲他参观了华大基因,我们拿每一项技术来看,我们也许都在某一个点上可以跟国际上先进水平去媲美,能够写篇文章宣传宣传,但是我们整个的体系差距跟国际水平相比,我们就变成小学生。所以我感觉尊重个人、发挥个人作用很重要。他是完成一个群体创新体系的基础。但是从公司层面、地区层面、国家层面,还是需要更加关注整体的组织、创新的这种能力。谢谢!

  问:各位你们好!我这边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提给迈瑞的徐总,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非常快速,但是这里面有很多公司存在,你怎么看待这个产业在未来发展,这么多企业竞争当中,他们生存需要靠什么凭借?你认为在这个产业里面会不会有第二家、第三家迈瑞出来,在未来跟迈瑞在商业上有竞争以及合作?第二个问题提给强生的黄总,将来在什么时候中国的研发有可能做到真正的?

  徐航:中国产业问题毫无疑问是最有希望的产业,人最多,老龄化问题,经济增长,政府也关注老百姓生活,这是毫无疑问的。说到现在这个产业公司很多,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事。这些企业有存在的理由。什么理由呢?就是这个行业上目前生态环境,我们的客户允许一部分企业存在,哪怕这些企业没有创新,产品质量很差,但是由于中国的客户太多了,他用他各种手段,一个医院蒙一次,他也能蒙五年,所以在这个行业上需要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医院有一套正常的识别能力和非常好的机制。这些企业要去蒙民营的医院,民营的客户不是那么容易的。第二个,未来多少年能不能有一个迈瑞的企业,我相信不是那么多企业都能够存在下去。另外一句话,我也肯定告诉你绝对会有第二个迈瑞出来,但是绝对不是在迈瑞已经进入的这个领域,如果你继续做迈瑞已经做过的事情,你绝对没有成功的机会。因为要创新嘛,我们已经创了很多,你很难再创了。

  黄大立:我一辈子都在国际来到国内,从现在看中国这个市场在亚洲发展的最快、最大。所以我们现在就是希望从这边来学多一点。在美国、欧洲他们的经济情况不是中国这样的发展,比例方面,我们会向上,他们会比较稳定。两年以后或者五年后,我们在这边了解产品的需要,是可以跟迈瑞一样。

  张炜:我们用热烈掌声感谢四位嘉宾精彩分享。谢谢!我们有20分钟茶歇,之后再回来。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