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新格局下中国企业的发展机遇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9日 16:58  新浪财经
“2011(第三届)大连-中国经济论坛”于2011年5月29日在大连召开。上图为新格局下中国企业的发展机遇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1(第三届)大连-中国经济论坛”于2011年5月29日在大连召开。上图为新格局下中国企业的发展机遇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第三届)大连-中国经济论坛”于2011年5月29日在大连召开。上图为新格局下中国企业的发展机遇论坛。

  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这场大家看到了,腕比较大,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新格局,一个是机遇,我们就先说格局的事。前一阵日本出事故了,我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一条段子,说核反应堆出事之后,普京喊北风,马英九喊南风,美国喊西风,胡锦涛喊东风,日本喊中风,核反应堆喊和了。确实我们这个时代最难把握的是风向,到底东西南北风刮的是哪个风,这一生注定要跟各种各样不健康的食品,永远充满了刺激和魔幻一般的神气童话故事的国度共度一生,很少有哪一代人亲身见证国家的崛起,车开得也不是很平顺,30年开到现在的时候,很多问题开始需要我们判断,我看主办方给我的稿子上第一句话劈头写到未来随着发达国家进入低速发展期和国内消费的持续增长,国内外经济形势都将发生格局性的变化。这是主办方的基本调子,我个人有一个判断,就是未来30年,中国经济仍然会很好,仍然会好到各位不相信的程度,就像我们在30年前无法预料到今天我们会好成这样,所以在判断格局的时候,我想先请教台上的各位嘉宾,你是否同意我这个判断,对中国中长期各位到底抱有无条件的乐观,还是有条件的乐观,还是有条件的悲观,还是无条件的悲观。请各位先用简短的语言给我们一个判断,帮助在场的嘉宾看一看现在天下的格局在你心中到底什么样。

  陈洪涛:其实新格局有一些新的观点,托马斯福莱德曼那本书提到了大连。第二个是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危机经济,就是发生的这个事全世界此时彼刻都会知道。第三个是有一些在唱衰中国,比如日本的大前沿一说中国是一个低智商社会,在唱衰下我们有些企业是很厉害的,比如像华为、中兴,还有各种各样的企业,在不同领域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更相信在新格局下,我们主持人说的,中国的企业,中国还是有很大机会的,即使有这样那样的,包括奥巴马这次访华送给胡主席一个围棋,我觉得寓意很深刻,尤其我们政府是一个高智商的人员不断流向政府的前提下。

  主持人:对不起,请稍等,您最后结论的两句话我觉得都有问题,第一句话您觉得中国还是有希望的,第二句话政府很优秀,政府太优秀了,恰恰相反引起我们的担心。

  陈洪涛:我举个例子,拿武术来比较,我年轻的时候痴迷过武术,中国有很多武术很厉害,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校有很多传人,有一位教授是一个什么著名的传人,跟我们吹半天,后来我拜他当师傅,还送了两瓶酒、喝了几次茶,后来为了考验他,我找一个同学流氓,约他跟北大体育学院的教授打了一仗,结果我们的传人、大师被流氓同学打的措手不及,到处乱跑,说明什么观点呢?我们的企业关键是处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我看现场很多人拿着Iphone手机,这么一个手机华尔街日报有一个很好的文章说得很清楚,在美国最早卖499美元,很多人利用这个手机发财了,我认识一些人,一个月能收入五六万美元,第二类就是有一些搞走私手机,有些哥儿们在做这个,在香港卖六七千,在黑市最早卖1.1万,我认识一个二道贩子,每年卖一两万,收入就是两三千万。关键是你生存下来,你向政府依法纳税,我觉得这就是光荣的。

  主持人:您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但是你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鉴于你会武术我就不敢再追问了。下面是李冰先生。

  李冰:我就直接说您提的问题,我持有条件的乐观的态度。为什么呢?我想中国经济的发展,首先不会不符合客观规律,日本、美国、包括德国都是这么发展过来的,我们也不会违背客观规律,所以是有条件的乐观。另外,为什么还是持乐观的态度?首先是整个工业化的程度和城镇化的程度,需要很多年去发展,还有内需的拉动,人口红利还可以继续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的态度是有条件的偏乐观的态度。

  主持人:乐观我听懂了,条件你没说,换句话说,在什么条件下你是不乐观的。

  李冰:例如政府过度的投入和投资,这是隐藏的危机,另外一个是让国有企业,现在各地的融资平台做着不应该国企做的事情,这也隐藏着很大的危机。

  主持人:好,谢谢。我们听听董教授的观点。

  董大海:谢谢主持人的提问,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有条件的乐观,因素有很多,三个层面三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格局能有多长时间,我们大家知道近20年左右的时间,应该说世界处在和平发展的大的格局下,但是大家也知道,前不久消灭了拉登,美国宣告反恐斗争取得了关键性、决定性的胜利,然后奥巴马访问了欧洲,今后世界的格局是否还会牵扯美国、欧洲更广泛的西方群体的力量,因为这里面是存在一些意识心态方面的差别,我想不用深说大家可能都明白。这个时间还有多长时间?这里面的条件就是可能有世界上的客观条件,也有周围大的环境,我们在国际事务之中怎么样谋求更长时间和平发展的格局,这是第一个呈现的问题,因为最近开始有这样一些讨论,原来讨论到2023年我们中国才能够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但是现在又有一个说法,如果我们的汇率再升值一些,在2016年我们就会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经济体,当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成为在经济上是No.1,在其他方面,在国际事务方面可能也会需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第一个方面和平发展的大格局能够给中国多长时间。第二是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动力能够维持多长时间,有没有新的动力源,刚才主题是大家在讨论,在新的这样一种形势下,我们政府应该怎么样转变职能,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政府推动的,可以说是在小平同志的领导下,确定了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国策,这个力量推动了我们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往下来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今后的动力在哪?能不能找到新的动力源,来释放我们国家和国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是第二个问题,也是有条件的。第三个微观层面的我们企业家的精神,在座很多我们的同仁,我大概看一看,包括前面的论坛,有的同仁提出了问题,我看年龄也都在50来岁、50多岁,这是第一代创业者,无论是国有企业的领导还是民营企业的领导,我们这样一种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不仅政府是白加黑,5+2,还有8+4,白天八小时,晚上四小时,我们的下一代他们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创业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这个学院是面向高级经理培训的学院,最近就有一些省市的部门包括工商联在跟我们联系,要给他们省市的民营企业家第二代,不很雅致的话叫“富二代”,对他们进行培训,我对这个问题抱有一定的疑虑,我们的下一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不像我们这代人,吃糠咽菜,我们大连人吃着咯子粥,下一代能不能像我们这代人有创业的精神,这是有质疑的,所以从国际层面到我们国家的宏观层面,到我们企业家的第二代,从这么三个层面我认为是有条件的。

  主持人:董教授回答的很有意思,但是说了一堆问题,听听袁岳(微博 专栏),袁兄的问答。

  袁岳:5年算短期,5到10年最中期,10年到20年算长期,短期精神,中期乐观,长期严峻。

  目前我们的经济势在必调,但是调的方法,因为市场经济发挥作用下,现在调经济政府手比较长,但是再长长不过利益集团,政府在调到时候有好处的那个地方调得特别快,没好处的就没用,我们经济调整的过程,会显得放慢和低效率,付出的成本很高,这是从短期来看,整个“十二五”看起来我们提出了十大产业,其实我们提的所有的东西跟发达国家的产业,我们的目标当然是提振整个产业的水平,但是跟竞争整个都是提升的,无论是全球竞争还是国内的经济矛盾都会表现的非常尖锐。五年之内,因为政府会缓解一下社会矛盾,所以就把整个过程延续的比较长。我说乐观的原因是总体来说因为市场发展的特性,也因为全球经济跟我们有个时间差,全球经济也不是很好受,这个时候不是比谁好,是比谁更差,我们并没有表现比他差很多,尤其是全球资本对中国市场更加有信心,最近有一些投资基金到欧洲去收购研发中心和平台,这个时间差到四五年后有很大效益发挥出来,长期来看,之所以说严峻,是因为调控方法有很怪异的哲学,严峻的时候不能放得太开,因为放得太开就会出事,等乐观的时候你看我们不错吧,这样就耽误了在好时机的时候变革的机会,这是我从10年以后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是比较严峻的。

  主持人:好,谢谢!下面发言是来自大摩的王庆(微博),我原来认为你是最乐观的,今天我发现了一位更乐观,你也来谈论一下。

  王庆:谢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刚才你说过去30年经济的发展非常迅猛,超出了所有的预期,很值得大家骄傲的,也是乐观的原因,实际上我们在感叹与过去二三十年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的同时,实际应该把它放在一个历史的大的环境来看,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做了这样一个研究,画了两条线就是人均GDP水平,从公元400年起,中国人均GDP水平和西欧的人均GDP水平,中国在过去的600多年中,实际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只是在过去的30步辇,中国过去600年,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几乎没有像样的增长,而在此期间西欧经济在稳步的上升,尤其是在工业革命期间,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在那个期间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开始加大,而在我们改革开放前的二三十年中国经济的水平是下降的,从这个意义来讲,过去3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实际上与其说反映了我们的成就,不如说反映了过去600年当中经济是多么没有管理好,所以这个实际在历史上是要补课的,在这个意义来讲,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和西欧国家相比差距巨大,这个向上的空间很大,应该乐观,毫无疑问。水平是一方面,还有增长速度,说到增长速度,中国现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按人均GDP来讲,按购买力平价来算,基本是人均7000美元的水平,这个水平相当于韩国20年前,日本40年前的水平,如果把韩国、日本经济当做中国经济发展的模板的话,韩国、日本经济在20年前、40年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对我们有参考价值,我们发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韩国20年前、日本40年前达到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时候,有这么几个很重要的变化,一个是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的放缓,第二,通货膨胀出现明显的高起,第三,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工业占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服务业占经济中的比重开始明显上升,同时劳动者收入迅速上升,企业利润在迅速下降,不仅经济总量发生这样的变化,经济结构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从经济发展水平来讲,我们应该是乐观的,但是从经济发展速度来讲,我们的确是应该要做好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准备,同时中国经济结构要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到底是乐观还是悲观的,与其说是我们的判断,如果要乐观的话,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期望、预期降下来,这样才会乐观,毕竟即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未来5年、10年增长速度放缓,从绝对水平来讲,增长速度在提高,增长速度也许8%的增长,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是10.2%的增长速度,如果未来10年8%的增长速度仍然十分乐观,人民币美元升值每年3%,在未来十年,中国的GDP以美元计价会翻两番,在2020年超过美国是非常有可能的,从水平上我们很乐观,但是从大家的感受来讲,如果每个人把预期调下来,在水平层次上乐观的同时在增长速度上也会满意。

  主持人:谢谢,我很喜欢您从几百年的大历史看问题的角度,我也看到一个历史,有一个博士生说中国经济的崛起谁都挡不住,为什么?因为这是过去500年全球化的必然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新主导的崛起,第二个阶段叫规模主导的崛起,比如说在20世纪初,那个时候英国人是主要的创新者,但是因为创新有一个奇妙的效应,就是创新会扩散,真正当创新发生扩散之后,那么规模就会成为一个主导的因素,中国和印度并肩进入全球化,就是美国人做了创新,在过去30年当中,甚至更久远发生的扩散,我们不必付出成本,他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是500年来不可阻挡的大势,仅仅是一个观点,供大家分享。还有一个外宾,我们的同传设备终于派上了用场,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经常会觉得忧心忡忡,甚至有人会觉得大厦将倾,可是一旦离开中国,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会觉得中国的趋势是势不可当,这两种对中国极端的看法很难判断,所以今天来了一位大鼻子,我们听听他的观点是什么。

  Mr Bill Russo:我非常感谢在这里发言,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在中国生活了好几年了,所以我非常荣幸,能够观察到不同的一系列趋势,我本人也是一个咨询师,我和克莱斯勒已经合作了四年了,我看到中国经济有一个骄人的成绩,中国的企业在不断的扩大,中国也在从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学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我们从韩国、日本很多其他国家发展过程当中都学到先进了经验,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特别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全球化的国家,我们比日本和韩国在工业化进程过程当中更加开放、更加全球化,我们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体。随着中国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应该如何和世界其他国家来对接?我非常同意前几位嘉宾的系列观点,大家谈到了中国发展的地平线,中国的横向、纵向发展,进一步说,在今后的五年里,我觉得我们要保持谨慎,不要过度乐观,我觉得中国经济的发展因素和驱动因素,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的驱动因素都是相似的,我觉得中国的经济对于出口比较有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样会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步伐,中国以外贸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也会转向其他的不同领域,所有的这些因素都会让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前进,在未来五年里,中国的经济会以正确的回到向前发展,非常有益的方面发展,但是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我觉得在座的各位都会看到中国的经济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在经济上非常不平衡,这是我们应该关切的一方面。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关注经济的持久性发展,根据中国发展的步伐,也根据西方国家的系列经济发展步伐,我们应该看到很多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并不是持续性的趋势,我们必须要引以为戒,中国的经济我们看到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很多资源的价格在不断的成长,这些都会威胁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也会威胁到经济的改革,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对环境有重大的影响,从全球的经济发展来看,从整个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比如说我们看到在中国乃至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污染现象都会制约我们的发展,现在中国已经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已经具有很多的优势可以让我们继续发展,在中国我们有很多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源,这时我们中国有很好的一个条件来继续发展自己。但是,我觉得中国应该从低价的加工产业来进一步转型,我们应该转向创新产业,不仅仅应该生产低价的产品,也应该生产低价高质量的产品,也就是物价价廉的产品,这是发展的步伐,同时应该改变一个趋势,不仅应该关注在中国加工和生产,也应该关注在中国设计和创新。

  主持人:刚才我问的问题,实际他们都化成他们自己想说的话,恕我直言我的问题他们全没回答,下面我用一个更性感的方式提问,有人这么说,看你是不是真祖派,唱红歌不代表真祖派,是不是送到北朝鲜去培训。所以,假设你的一位至亲的朋友就在今天现场,在座的各位民营企业家,问各位一个问题,要不要把中国的财产转移到加拿大、或者美国、或者澳大利亚,换句话说,即使不把财产转出去,也要把身份转出去,有没有这个必要,如果他咨询你的意见,你会给他什么意见?

  陈洪涛:我姐夫在美国,我说首先看你的情商和智商,你情商很高、智商很高回国没问题,如果情商和智商都很低就在原地就行了,首先要看清自己,在中国做事情需要技巧性,情商和智商都突出,在这点,各位民营企业家想移民的也好,我觉得首先要看清自己,这个很关键。

  主持人:各位赶紧拿一张白纸给自己评估一下情商和智商。

  李冰:一是你在国内的企业是否非常规范,可以当甩手掌柜,可以选择更多一些,到国外过一些悠闲的生活,但是自己的亲人和企业都在国内,又选择出国这不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第二个是国外是否适合他?你是否在国外生活过,念过书、工作过、留过,国外的社会文化和氛围,包括生活方式,能不能耐住那种寂寞,融入到当地生活中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是否国内给他真的没有那么安全感,现在国内的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另外国际刑警组织和各种国际组织也都是联网的,把资产转移出去是否能够真正达到你的目的,是否真正安全了,如果你是不义之财,你到天涯海角都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所以我会问这三个问题,如果他都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回答,而且坚定他的信心,作为朋友我可以支持他出国,如果对这三个问题都模棱两可,我建议他还是在国内发展,如果做的堂堂正正的生意,而且发展不错,为什么选择进入不融合的社会去生活呢?这样降低生活质量。

  主持人:鉴于您不会武术,我追问一下问题,我觉得您回答跑了,我重新把问题定义一下,假如我不转移资产,就办理移民,万一中国哪天乱了,我是加拿大使馆,我能到那避难,我能买到飞机票,你买不到,如果就这个,你是怎么建议的?

  李冰:你说中国一旦乱了。

  主持人:对,就是信心问题。

  李冰:我觉得这个问题,您说的是假命题,我可以不回答,因为是太极端的一个问题,如果是这样的问题您的答案已经确定了,必须要买,必须要办这个,因为刚才您提的问题已经回答了。

  主持人:如果赞成的举个手我看看,没人赞同。那说明我问的是假命题。下一位。

  董大海: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极端的问题,中国人这么多,我们有钱的这么多,今年年初,今年3月份的时候,大连报纸报道的大连市千万资产的是1.9万人,这1.9万人,千万资产都是可以到国外买投资移民的,到加拿大20几万美元就可以买投资移民,5年时间在那个地方呆上三年就可以拿他们的绿卡,也就是说在大连至少有这么多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拿到国外的身份,但是那个时候中国民航肯定也不会飞了,外国飞机到中国来肯定不会把飞机都拉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有这个身份,可能这个使馆给你办快捷的签证,但是还是买不上票,所以这是一个极端的事。从这个角度我说一下自己的感受,我是做教师的,是大学教授,我在美国是1985—1986做访问学者,访问了一年,那一年我们是全家去的,我的孩子在读高二,在育明高中,那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留下的,最后我们还是决定把他带回来,而且让他参加高考,还算儿子争气,参加了高考,成绩也不错,考进了厦门大学,为什么走这一步呢?我和他妈妈的想法就是让他有更深的中国根,也让他有中国更多的朋友,有厦门大学的校友,读了两年以后,参加了很多的学生活动,我觉得他可能今后要读硕士、读博士,我觉得早一点去美国今后读硕士和博士会好,我就跟他说在国内读两年了,想不想走,我听说要想读硕士和博士还是早一点走好,他就考了托福,大三的时候去美国了,去了以后的确成绩比较好,数学满分800分,他就考了800分,满分,英语考了720分,加在一起是1520,他说在国内一般考不了这么高的分,所以在国外他可以选比较好的硕士学校,这是我对孩子问题的讲法。

  主持人:这个问题不纠缠了,最后问一下袁岳,你号称青年导师。

  袁岳:我觉得要走就走呗,我觉得在全球化这个概念下,各个国家的有钱人日子是无疆界,爱上哪就上哪,我觉得这是一个个人问题,没有问题,但是有两个问题是要提醒一下,一个是政治上还要不要进步,我觉得按照现在民族和情绪,将来移民再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你要争取这个要有点限制;第二个是你的钱干净不干净,某市的广电总台的台长抓进去了,同时抓了100多个广告公司的老板,所以进去一个索贿的,进去一大帮行贿的,如果你干了那点事之后……我觉得基本上移民的话,还是能够反映出第一信心不是很强,第二不是特别干净,第三是为自己孩子着想,我觉得只要没被发现之前,咱们也没什么话说,我是觉得移民的问题是一个很笨的问题,再说了很多人移民出去之后,他做生意还是要回到中国来,所以这个问题不要看得那么严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正常的情况,而且移民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国家的改变。我们对政府很多不满是因为对公共服务不满,人家都走路了之后,同样一个人移民之前是内商,移民之后是外商,发现对外商的态度就是比对内商的态度好,我从政府的角度,有时候形成一种压力。这个时代社会进步的动力更加弹性化和多元化,应该把它看成一个正常现象,我个人这么说不代表我是这样的主张,我个人是不移民的,而且我的孩子在成年之前是不移民,成年之后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不干预。

  主持人:说明袁岳想当人大常委,这个问题就说到这儿。接下来讨论本次论坛的第二个关键词,也就是发展机遇。中国原来像个小猴,借着全世界的关系寻找自己的位置,现在这个猴越长越大,大到再蹦几下树枝就断了的程度,现在必须从树上下来,以一个全新的负责任的大国的面目面向全世界,当然这是一个政治家考虑的问题,企业家要考虑的问题是,中国现在这么大,跟全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机会有哪些?包括看这些问题有很多维度,所以,答案也都会不一样,有的人告诉我们要去做创意产业,有的人告诉我们要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还有人告诉我们,中国长期来讲,最后大产业机会仍然在制造业,这样的判断莫衷一是,今天请到的嘉宾有各种各样的角度,我们请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谈一谈,正好您是开发区管委会的,面对这个问题平时就很多,听听您的看法。

  陈洪涛:实际中国的很多企业按照比例说跟练武术一样没有真正的竞争力,拉一个太极高手跟美国的空手道比还是不行,我们练武术的一开始是练桩,最后才是实战,有一个国家的地理杂志,他把全世界的武功做了科学的比较,看速度和控制力,发现最厉害的徒手术是泰拳,最厉害的武器是日本的倭刀。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一个企业不把自己放到全球化和全球价值产业链里去思考的话,我觉得只是暂时的挣点小钱,像IPHONE手机的就是挣点小钱,上午王健林(专栏)说富贵险中胜,大企业不能有险。所以,我觉得企业一定要放在全球化。第二点我觉得袁岳先生说的也不对,因为移民也是很可怕的事情,建国的时候,1949年精英也都没走,现在走的很多人都是IT界的精英,我看了报道很多移民的都是有钱的、搞IT的,有权的不让移了,一到春节,新加坡、多伦多、温哥华都是中国企业家的俱乐部,企业家掌握资源的控制和流向,比如李主席和王健林一聊就是几个亿的生意,企业家和掌握尖端技术的人是很重要的,这是国家的希望和脊梁,如果他们大部分人要移民肯定说明那个国家要出问题了,如果移就移吧,站在国家的角度是不对,不能像1949年那样,当时很多人要走,毛主席都写信挽留胡适这些人,我看国家中组部也搞了一个计划,在招海外的人回来,国家和政府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了,这个慢慢的会好一些。

  主持人:您的观点我总结一下,就是机会要看你的禀赋,最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产业链当中寻找自己的机会,这您的观点。下一面请李总。

  李冰: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是否有必要做的很大,国民现在做小生意的想做大老板,是不是规模就是我们唯一的追求?是不是要做的比较专一或者说做的比较强一些?做企业的乐趣是做什么?是做得大就很高兴,还是做的很专一,在领域内有自己核心的一些东西是快乐的,这一点我感觉现在整个的导向,包括我们到海外去收购,今天上午很多嘉宾也在谈,我感觉趋势大家都是比较盲目的或者说比较激进的,企业我的感觉首先是做强,做强了以后才能去寻求其他的发展。因为我的企业在深圳,我的合作伙伴有两个,一个就是和记黄埔李嘉诚(专栏)先生,一个是九龙仓,他们首先是做强,固守在香港,展望在全球,例如和记黄埔做的整个事业的核心是在亚洲,然后收购了一些英国的电力公司,包括搞3G,所以我想我们的国有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我觉得今天讨论的话题里面把企业的所有制讨论的特别鲜明,现在国内越来越市场化,尤其是我们的邻居香港,我感觉人家从来不讨论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企业,我们的一些国企红筹股也都出去了,人家讨论的主要是你的盈利水平,包括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我想机遇是为强者而准备的,首先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强,把内部的管理,包括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做好,别一味的强调机会,机会来了对于没有准备好的人不是机会,而是风险。还有我们的国家,一个国家是否要追求经济总量是第一位的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我觉得国家也是,就像家庭一样,首先你的家庭是否和睦,这个国家是否和谐,这是第一位,而不是说你这个家庭很富裕或者这个国家很富有,阿拉伯国家人均GDP也很富有,但是在世界上影响力没有我们大,所以我们在2016年或者2020年就要把GDP总量搞到第一,你前面有一个领跑者是很好的,如果没有领跑者了,不见得是最好的,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讨论很多虚无的东西,或者存在和不存在都不一定有的事,我的想法是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首先是把自己建设的完善一些,从法律制度上和企业管理上。

  主持人:你把我的问题否掉了,别找机遇,别求大,也别求快。

  主持人:下面请董教授讲一下,你可以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

  董大海:是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我能把这个问题回答我就去干了,讨论这个问题很大程度是总量概念,说的是经济学问题,这个问题对我们企业家重要也不重要,企业家你管的是你这个微观的企业,当然外部的环境很重要,那么经济环境好,GDP增长率12%你有机会,可是也有一些企业那个责任率可能是23%,他同样有机会,说一个案例,今天上午柳董事长讲联想,讲投资并购,电脑行业是一个什么行业?电脑行业是一个衰退的行业,早期有苹果,后来被IBM打败,后来又让康柏冲击了,后来又出了戴尔,又把康柏和惠普公司弄合并了。但是,恰恰在这样一个行业里面,苹果公司把早期的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乔布斯又请回苹果公司,苹果现在翻身了啊,Ipad是什么?就是电脑,尽管这样一个很长生命周期的成熟行业里面,同样可以做得很好,我们很多的人相信手里都有Ipad,所以从微观来说,我同意李总的看法,微观还是看企业怎么样提升自己的能力,核心用德鲁克的话说,一个企业的使命只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营销,第二个就是创新,营销就是找准顾客的需求,通过创新性的方法把顾客的需求能够得以实现,实际我们讨论瘦肉精和添加剂,那也是创新,当然你可以反创新,他们搞瘦肉精把物品污染了,你能不能在做你企业的过程中做的非常非常有信誉,你不就成了吗?说到这一点过去我们比较强调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我想向大家强调一点就是商业模式创新,苹果公司为什么能够翻身?就是用新的模式改变行业经营方式,既包括技术的成分也包括管理的成分,这是一个新的创新的方向,如果大家有机会可以在这方面都下工夫。

  主持人:情况有点不妙,前面两个嘉宾直接把我两个问题否了,你要问机遇,我偏说机遇不重要,我希望袁兄给点面子,再别否定这个词了。

  袁岳:等了很半天了。机遇和可以利用的商业机会有三种,一种是生存型的,就是没啥招了,以前生存型大概以1997年为例,目前我们我们变成第二种叫发展型,分两种一种叫机会型、一种叫爱好型,爱好型就是我喜欢干这个,很多干实业的人就是喜欢干这个,我是觉得在今天的发展中,跟以往相比较,其实更多的是细小的机会在出现,看起来这个机会是小的,但是孕育着重大的产业,所以我觉得我们往往现在喜欢谈两个东西,一个是谈大政策,还有是谈大资本,我们很少谈小机遇、小爱好,在座的民营企业家起步来说都是从小小的爱好起步的,比如我做咨询行业,就是因为我喜欢干这个东西,但是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觉得有些机会可能会利用新兴的资本,比如我干了这么多年零点研究咨询公司,包括零点调查,现在地方的矛盾越来越多,政府的热线就越来越忙,热线就不能做成公众的热线,比如给你打1000个电话,我就只告诉你收到了100个电话,中国1000个电话不能客观的反映出来的话,有900个电话被压住了,时间长了就出现了问题,未来的政府热线,用传统的自己干的方法,热线就会成为冷线,热线要变成独立的热线,有多少得到处理,有多少得到满意,然后各种没有得到处理的情况怎么样?没有满意的情况怎么样?然后才会知道哪类问题积压在那儿,比如做公共呼叫中心,就是专门做这个的,而且就合作成了,就推动了,资本界觉得这个东西挺好,他说你能建多少个,我可以考虑投你,我们干这个是觉得对研究和咨询重要,你的扩展能力就会加强,就是做一件小事也可以把它做大,也可以不做大,我就一个地方踏踏实实的做,也可以,这是你个人的选择。去年我到大连这个论坛来讲的时候,中国经济内需发展的新挑战以及机遇,我觉得很多人说内需不能启动的原因是收入不够,说我们要增加收入,增加收入的方法是什么?提高最低工资,很多企业本来就是5%的毛利,再提高不是完蛋了吗,还有说多收税,然后再放下去。问题是税收一旦被收上来再发下去,变成社会资源发下去的时候,民间资源一旦经过政府这道手,肯定会卡油,效率肯定会降低。关键是设计,这就是日本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走出来的,他们想要的东西在日本看不到,所以到国外去买,所以日本在那个时候有个运动。所以,你真的能够在设计领域中潜心研究,就变成新一代强有力的新品牌,将来内需的品牌不同于以前的品牌,以前的制造业是做一个产品做品牌,像Hello Kitty,是设计了产品,然后外包生产的,这是新一代的东西。我们的很多地方搞创意产业搞的很热闹,画廊当然重要,这是初步的,关键是当代艺术的元素被画在设计中间,然后才能转变新的东西,当代技术引导消费者的理念会形成新的有形的需求,今天的当代艺术和设计产业才是转化内需的环节,如果抓住那个,看似很小的东西,就能够做出很多的独特的品牌店和连锁店,而且只要你做连锁,资本就对你感兴趣。我是觉得在中国我就是搞不过来,比如游艇大发展,这个中间造游艇的搞码头,游艇是奢侈品表现的空间,关键是游艇的特色的那种服务区是顶端的服务区,如果搞成连锁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前只有一个模糊的大众,现在拉开线以后,每段里面的精细化操作都是没有的,都是空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机会非常大,但是原来的粗放操作理念很难抓住机会。

  主持人:谢谢,袁岳的演讲让我们有很多的感悟。下面我们来听听经济学家怎么谈这个问题。

  王庆:我非常同意李冰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由于我们在过去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中,我们企业很过度的强调了抓机会,随着企业越做越大,财富积累也有一定的规模,应该注意风险的管理,因为并不是赤着脚创业的阶段,大不了从头再来,我觉得抓住机会从一定场合来讲,机会本身是随机的,而做好准备应该是一个必然的,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强调风险管理。说到风险管理,我研究经济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对于企业家来讲,未来应该注意这几点,一个是现在宏观经济环境,在危机的时候最富有挑战性,危机之后有最复杂性,现在是最纠结,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恐怕成为常态,从企业来讲要做好这样的准备。现在的通货膨胀,以后经济结构的变化对通胀的影响,初步可以这样的判断,未来通货膨胀的水平,在水平来讲应该要比十年以前要高,过去十年通货膨胀只有5.9,未来十年可能就三到五的水平,我们的利率经过这次紧缩之后,利率水平恐怕就下不来了,大家应该习惯相对比较高的利率,再就是利率,如果坚持坚持升值策略的话,汇率升值可能是多年的变化,这样也要做好这样的准备,这样宏观经济环境从企业来讲,恐怕在其他经营策略上也需要做好这样一个策略上的调整,比如说如果我们传统的工业、制造业最辉煌时期已经过去,对于有发展欲望或雄心的企业家来讲,应该通过并购的方式,而不是增加现金投资的方式实现扩张。随着融资成本的提高,从企业来讲也要优化你的资本构成,而不要过多的依赖杠杆率,不要过多的依赖负债来扩张,危机已经让我们认识到高杠杆率对企业金融系统的破坏性,优化资本结构,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增加股本的构成来实现优化资本结构,这样使企业抗风险能够更强,而不要通过低水平的通过增加杠杆率的做法来扩张,这样充满风险。所以,总而来讲,我觉得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来讲,中国经济的前途或者说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做好的风险管理,机遇自然会出现,出现也自然能够抓住。

  主持人:王先生给我们八个字,机遇很多,脚下留神。

  Mr.Bill Russo:我觉得中国持续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中国的转型方面,从低价产品的转型,从出口产品的转型,转型到能够供应到全球市场,我觉得中国的机遇就是要利用我们应有的优势,因为我们有全球的经济状况,同时我们也有很好的外商投资,同时我们有很好的视角,还有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运作,我们可以利用所有的有利优势,进一步向前发展。我觉得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重要阶段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在关注他们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他们都在从经济危机当中恢复,他们在中国看到了很好的机会,他们觉得中国能够有持续的发展,因此我觉得这对中国是非常有利,因为我们可以帮助其他国家的伙伴进一步在中国发展,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在中国其他方面所缺乏的能力,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产业应该关注到他们自身拥有的优势和机遇,如果从低价产品的定位,转移到科研和高科技产品的话,那么在选择方面,在促进发展方面有什么机会,我觉得不同产业都有不同的机会,我觉得汽车产业就有很好的机会,汽车产业现在他们已经做了很好的并购,比如吉利并购了沃尔沃,这些都是很好的机会,对于不同的产业,他们都可以通过现在大好的趋势来进行并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现在中国是否能够从资产集中型的产业,低价的定位产业发展到高价值的产品上,这还是根据我之前的讲话来延续的。

  主持人:最后这点时间我想留给在座的各位,谁有什么问题提问现场的嘉宾,举手示意。先介绍一下你自己,然后告诉我,你提问的是哪个嘉宾?

  提问1:我的问题是抛给陈主任的,我们知道作为新格局下,对企业来说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它的产业的调整和升级,包括零点我们早在2004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介入很多企业的研究当中,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设计,其实我们会发现在中国市场上早在2000年之前,很多外资企业会把他们在全球成熟的产品落户到中国,从2004年到2010年之间,外资企业开始为中国市场单独开发设计一些产品,中国领先的企业开始根据本土的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企业,包括中国很多的企业他们设计师更多的去一些国外的展会或者国外的论坛去抄袭,去进行一些设计的概念图的拿来简单的移植到中国的市场,这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创新的很大的问题,我想抛出一个问题针对陈主任,对于高新园区设计产业发展有一些什么样的考虑和有针对性的对策?

  陈洪涛:国家认为高新区有发展的初衷,实际看起来是个伪命题,谈到机遇就两大类的机遇,一类是面对跨国企业,我们的好多企业有机遇,比如沃尔玛的采购,你的东西足够好,成本足够低,就能被采购进来,比如苹果的代工,就是硬碰硬的拼杀,造东西做的非常好,达到跨国企业采购的要求,东西好、成本低就能够被选中。第二你的逻辑,中国式管理的东西,兵者诈也,创造一种机遇,比如云计算等等,还可以扩大解释,最近有一种药,什么药我不说了,只针对精神病,但是在美国不但精神病用,焦虑症都可以用,最后在美国政府罚他11亿美元,在中国药监局批的不仅精神病可以用,很多和精神病相关的病都可以用。第二个例子刚才教授谈的瘦肉精的例子,在新格局下,稍微懂点技术的人,像瘦肉精的东西国外研发了很长时间,是限制使用的,美国有几种可以被用,而且只能用在特定动物的身上,因为人食物链的高端,猪是瘦肉精的东西以后,肝是不可以吃的,包括三聚氰氨也是,包括转基因也是,人在食物链的高端,经过代谢以后被排泄了,这个就是咱们奇怪老外不吃肝,是因为FDA不让他吃肝,但是这些东西到中国以后,中国企业家也是营销的机遇,做了夸大解释,范围更广了,我觉得这个也是一种创造的机遇,这就是兵者诈也,很多创造出来的机遇。像您说的高新区的创新,我最近准备写篇文章说这个事,高新区的成立,国家准备搞100个,原来搞54个,高新区实际就是企业简单的聚集,能不能带来创新和整体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专家之间也讨论很多,分成很多派,官方认为应该是可以的,但是有些学者,主要以北大学者为主,举了很多例子,实际削弱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实际我观察到一个现象,中国很多企业,这也是一种机遇,不是我说的,美国的经济学家说,中国的某些企业利润来源于两点,一点是对劳动力的剥削,第二个就是地方政府提供的补贴,实际很多企业在地方政府拿到了大量的补贴,我觉得这也是他的机遇,他拿到一个项目去忽悠地方政府,这种补贴、那种补贴,这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很多项目很多政府一起争,看谁给补贴多,然后外资企业就落在哪,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机遇,这是市场经济下理性人做的更高选择,从市场经济下我们要钦佩这样的人,尽管这样的人身上没流着道德的血,经济是不谈道德的,只谈法律,只要是法律允许的,机遇是很多的,主要看大家怎样去找。

  主持人:谢谢陈主任,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2:我想问一下,袁岳董事长和董大海教授,作为大连民营企业我们最大的困惑就是人才还有管理,现在很多大学,大连理工、东财都有总裁培训班,但是谁能适用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培训?

  主持人:当然董教授这边做的最好。

  袁岳:我先说,一会儿你再说,总裁做培训班谁也做不好,总裁培训班的本质是你招来学员互相学习。第二,现在大部分管理学,他的老师是基本不懂管理的,抄课抄来的,但是大连理工比较靠谱一些,经常讲就系统性,原理对这个方面有帮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学习到一些理论,这些理论我叫它框框,这些人在江湖上已经混了很长时间,拿了一堆东西不知道怎么割,董教授按照这边这样一割、那样一割就割开了。一会儿我同事那边有些书是怎么看80、90后,其实我们面临的人才问题就是80、90后的问题,后面很多同学做志愿者很辛苦,都是站着的,他们很辛苦,他们站在现场有机会围观一下我们这些做生意的这些人,老师都觉得他们应该好好考试,为什么?老师都觉得他们都是考试出来的,能够留在学校做博士的都是考试大王,最重要的是他有机会去介入社会,到社会上拣一筐果子,到时候才可能有用。特别鼓励、理解我们今天这带的大学生和硕士生,他们的想象力比我们更宽,见识是更宽的,想象力的空间是更大的,但是缺少社会介入,所以今天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弱化,本质是跟产业隔离了,不懂人,不懂社会,包括在座各位企业,都负有教育人才的作用,不要到最后埋怨学校的人才没用,回头装筐筐里,筐筐就有用了,今天不简单的批评学校,今天我们的企业都有责任参与到大学和未来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只有校园学习、筐筐学习,社会化学习,就是果果学习,果果学习和筐筐学习结合在一起,成为装着筐的果和装着果自筐的人才。

  主持人:你这不是给董教授吹嘘,你把董教授及其同事都批评了一下。

  董大海:企业家需要学习,整个社会都需要学习,在这方面应该说正规大学做的不够,反而你们看,我们经常有一些广告,清华大学总裁班、北京大学总裁班,还有什么什么大学的总裁班,据我所知,这些所谓的总裁班都不是这些大学里面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去办的,而是他们的继续教育学院或者其他机构办的班,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社会资源也能够给我们大家提供一些培训,同时他们有一定的创收,反而大学的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他们通常注重办MBA、EMBA或比较少量的短期EDP培训项目,大学的管理学院应该担当起为社会提供经理人培训的机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应该说不论什么样的培训班,听一听开卷有益,打开书本读一读肯定是有益的,今年大连·中国经济论坛已经是第三届的,我们参加了二届,上一届没有参加,感觉一个是参与的人比原来多多了,第二是感召力比较强了,请了很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所以参加这个论坛本身也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第三个需要组织,因为从培训的角度来说,培训的针对性是很重要的,你是不是按照学员的需求来设定方案和教学方式,这个就需要有组织,所以前面提到政府转变职能,上一期论坛里面有工商联的领导,大连市也有工商联,我们的机构是李主席,咱们的论坛也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组织我们的企业家们,根据企业家的需要,开访谈和座谈会,了解大家的需要,设计课程,这样对我们大家的培训有更好的帮助。

  主持人:今天关于新格局下中国企业的发展机遇论坛马上就结束了,说了半天不知道大家对发展机遇有没有什么认知,反正我听的似懂非懂,但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现在有一个好机会,台风来了猪都会飞,长不长翅膀不重要,关键是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潮流当中,这就让我们想起了邓小平的女儿写的那本书,他就问邓小平,你在干什么啊?他就说了三个字,他说有的时候不重要,根据实力的判断,跟着走比较重要,大连的经济论坛,我走了全国那么多经济论坛,这是办的最好的一个。感谢今天大家的参与,谢谢各位嘉宾。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