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第七届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评选 > 正文
本报记者 周呈思
绿色,生生不息。
绿色增长是你必须关注的新商业价值观:
它追寻效能最大化,而非产值最大化;它追求在健康的商业生态中获得良性增长;它执着于于在企业与员工、合作伙伴、顾客、社会、环境与资源以及股东之间建立可持续的平衡。
绿色、平衡、善治、责任,这是可持续增长型企业的公民性格。我们以为,绿色增长不仅仅停留在“环境友好”或“资源节约”的表面,它更是一种企业品质:它强调的是削减甚至消灭企业的外部性,在良性增长中修缮商业生态,促进企业内外系统保持一种平衡的、可持续的增长。7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土地上找寻这样的企业标杆,并笃信这种绿色的商业智慧、商业趋势和商业行为能够改变这个国家的商业生态。
事实上,改变正在发生,尤其当我们开始向世界倡导 “包容性增长”之始。作为“企业公民”概念在中国的启蒙者、记录者和践行者,《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举办 “最佳企业公民评选”,试图在每一个行业中发现这样的标杆。
这一刻,我们再次将目光投注在湖北。
这里有重商的基因。早在先秦时期,“商”即楚国“四民”之首;百年之前,九省通衢重镇汉口早以“东方芝加哥”享誉天下;而在当下新一轮世界经济洗牌之始,湖北抓住产业转移之机遇,正迎来商业群雄并起的全新时代。
这里亦有企业公民的基因。楚人范蠡,既以善贾奇人、辅国之才闻名,亦以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而流芳天下,被世人称为“商圣”。古往今来,责当一面、溢福社稷的商业伦理精神,当自楚始。
时间回溯到近代,张之洞主政湖北之时,工业繁兴、百物昌茂,民族企业家以“兴国”之任自担于肩,企业渐具现代气质。这一气质,在近代工业革命中成就大武汉之格局。
不过在当下的大环境之中,现代企业的重生之路正遭遇世纪瓶颈,一方面,过度挤占自然和社会资源的“丛林”式成长已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在对企业个体利益的无良追逐及对公众权益 的漠视中,一个又一个商业危机事件前 赴后继,其结果是每一个企业都无法获 得可持续的增长条件甚至安全感。
新近发生的一系列商业危机事件表明,某些貌似强大的公司,并不值得尊敬。他们利用手中的货币选票,肆意地、赤裸裸地表达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和对商业道德的冷漠。他们的短视在于,他们忽略了那些被损害甚至践踏的群体——投资者、员工、顾客、合作伙 伴、社会和环境,也有投票权。
大危机或者“大环境”,并不是放弃商业伦理的理由。当前,寻求包容、可持 续的绿色增长之路任重道远。
我们以为,道德并不必然使企业强大,但是,它使强大成为可能。只有这种强大,才是可持续的。不过,“企业公民”不是对企业单纯的道德约束,不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其不仅仅意味着公众示好型的捐钱捐物,也不等同于一般的企业慈善行为,更非以“转移支付”方式巧妙变相的“事件营销”。
当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担当起这个国家发展与复兴的主力时,人们对其之关照,已不仅仅是它如何创造显性财富、公司规模扩张,而更多在于它怎样承担股东、员工与消费者之权益,怎样坚守社会公序良俗、净化市场,怎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推动行业进步,并倡导绿色价值观。做企业,就做企业公民。
企业公民行为意味着,企业的商业经营能够同时满足善待股东、善待员工、善待客户、善待环境与资源、善待合作伙伴、善待社会的要求,进而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
我们欣慰并充满希望的是,在湖北这片重商之地的企业正试图穿越“历史三峡”滩流险阻,而孜孜以求于善待股东、员工、消费者,以及回报于生生不息之环境、资源和社会。他们不再将“做大做强”定为自己唯一目标,做“最受尊敬的伟大企业”成为湖北企业家这一社会族群新的信仰。
自2009年9月开始,即在湖北启动中国(湖北)首届最佳企业公民评选活动。是届评选活动以“后危机的湖北企业责任”为主题,旨在从大危机时代的背景下发掘出中部地区企业的责任标杆。而此时,在整体营商的“大环境”备受争议的高成本时代,我们决定再度探索这片土地上现代企业的绿色成长之道,并试图发掘其中的佼佼者。
按照21世纪传媒“企业公民”六大评价体系标准,最终经过专家初审和投票评审,确定东风汽车股份公司、丝宝集团等11家获得本届评选最佳企业公民大奖,金运激光及湖北湿地保护基金会等3家NGO 组织,分获最佳企业公民成长和公益大奖。
今年是湖北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第一年,省委、省政府谱就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发展图景,“九省通衢”之地将升级为“九州通衢”,武汉亦将打造全国中心城市。湖北企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而本报得知,湖北还将力图在投资 环境和营商环境上进行大改造大提升,这实为一个好消息。因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角,始终还是我们的企业。
在鄂楚古地迎来“跨越式发展”之际,我们寻找这样的优秀企业:他们的绿色增长理念及其实践,正在深刻改变这个国度的经济生态。他们是杰出的企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