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金清:四因素导致国内外银行安全水平差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1日 16:37  新浪财经
“《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理事单位年会”于2011年5月21日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召开。上图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金清。(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理事单位年会”于2011年5月21日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召开。上图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金清。(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理事单位年会”于2011年5月21日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召开。上图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金清。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金清:各位专家,各位同学,下午好,很荣幸受邀到百年名校南开大学跟大家交流。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运营安全判断与比较。他的重要性今天上午很多专家都已经涉及到了,他的重要性大家也知道。但是他重要到什么程度,我想通过一个例子说明。美国人大家知道政治、经济、军事在国际上是独霸,他们对世界上的控制现在已经是公开化。金融安全里银行业的安全又是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内容,我选这样一个课题是希望对我国目前银行业运行安全状况做一个评估。第二个原因,大家知道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欧美国家一些大的银行可以说受到重创,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受影响不大,于是出现了各种声音。2009年我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市值排在全世界银行中前两位,大家好像很高兴,我也很高兴。但他的本质是什么?是不是真的中国银行在经历了危机以后,欧美国家下降了,我们赶上去了?我想从经济的角度给出一个评价,让大家看一看这个真相到底是什么。

  银行业运营安全的界定。关于银行业的安全它的定义是很多的,我们学习了其他各位专家对经济安全、金融安全、银行业安全定义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我们定义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能有效抵御未来的内外不利冲击、进而确保持续稳健运营的态势。关于银行业安全评估模型事实上已经很多了,但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个是事件分析法,这个主要是用来评估危机发生时银行安全问题。第二个具体风险类型分析法,主要通过风险入手进行评估。但是总体来讲,这两种评估方法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为此2004年有一个Z值评估模型,用一个破产概率公司推导得出来了。这个模型分母是资产波动率,大家知道波动率不完全包含不利因素,尤其是正向的也包含在内。这个是个人评估之后指出来的,我们做了稍许的改进,变成VaR,借助这个模型对我国截止2010年一共有16家上市银行进行评估。另外选取了世界上前100家银行,当然这100家银行不包含中国银行在内。对这两种样本进行分析、评价、比较。

  当然对于模型做了改进,多大程度上可以准确对银行运营安全进行评价,我们在理论上给出了分析。它跟已有模型相比它的优越性。另外,我们的定义相对比较吻合,能够转移不利的因素,不利的冲击。另外,与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我们国家银行争取“三性”原则比较温和。对商业银行其他安全评价银行业安全的指标我们也做了比较。也就是说我们模型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利用这个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评估,同时跟国际上我们选取前100家著名大银行进行评估和比较。

  我们首先把中国银行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大型商业银行,另一类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红颜色是大型银行,蓝色是全体银行,另外是中小银行。大家发现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在2004年之前,我们中小股份制银行,按照我们的评价它的安全水平要好于大的商业银行,以后逐渐的接近。肯定有人疑惑你的结论是胡说八道,我们说国有四大银行是最安全的,这里从经济的因素、运营的效率,资产收益率角度进行评价。事实上一个银行破产不破产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因素,我们上午专家也谈到了大银行大而不倒,大而不倒不是因为经济因素不倒,我这里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评价。事实上来讲,在2004年之前股份制银行效率更好一些,比如说刚才金教授谈到我们银行不把存款者当上帝。事实上在2004年之前,一些股份制银行服务是相当好的,但现在似乎有点差劲。事实上我们采用了其他的方法进行的模拟,结果都是类似的,2004年之前是有差距的,以后逐渐降低。我们把2008、2009年发生危机以后的安全水平做了评估,2008、2009年我们采取是季度Z值方法做出了评价,评价结果看我国在2008年一月份到三月份安全水平是下降的,但是这个下降基本上跟2007年第一季度还是向平的,但似乎又处于上升的阶段。总体来讲,金融危机通过我们四种数据来看,的确对于我们银行安全冲击影响不大,而且这个影响是短暂的。

  我们国内银行是大银行,股份制银行,一共16家上市银行放一起的平均水平,跟世界上前100家银行进行比较。首先一个问题,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一个是采用我们对值排序法,一个采用历史模拟法。我们看两条几乎平行的线是国外前100家银行,也就是说他们安全水平在2007年危机发生之前是相当稳定的,我这里只列举了两种度量方式,我们评价远远不止这两种,我们把能运用的安全评价方法都试了试,结果基本上差不多,国外在2007年之前安全水平是基本上平稳的,而我们国家是有上升趋势的,但显然波动性还是很大的。当然趋势是好的,是上升的。但是金融危机以后国外这些银行,他的安全水平不好,有一些肯定,所以我们没有把安全值拿出来。我们这里给出是资产回报率,我们最终模型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家可以看蓝线是国内银行资产收益率情况,从资产收益率看我们国家金融危机基本上没受什么影响,是持续增加的,从2008年开始增加频繁一些。而国外只要是欧美国家,这些银行从2007年底开始,他资产收益率是急剧下降的。我们单纯从这条线来看会有点骄傲,我国银行受危机影响不大,事实的确是这样。但是国外那些那么著名的大银行,大家那么向往怎么会资产下降这么大,原因在哪里?这些数据也印证了这些事实。

  我们对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这个分析我们也做了一些回归,采用了许多方法,发现导致国内银行和国外大银行运营安全水平差异,主要因素有四种,第一个是金融开放程度。第二个是宏观经济状况。第三个是银行业务结构。第四个是银行运营的效率,四个主要因素。当然我们把每一个因素拿出来通过不同的方式分析,最后生成这四个因素。

  我们看到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2004年之前他们安全水平是有差异的,到2004年以后这种差异在逐渐缩小。国内银行这种差异逐渐缩小是什么原因导致?主要是效率的差异和银行中间业务不同,比如说银行历史收入差距导致的。在2004年之后大家可以看到,中小股份制银行和大银行效率水平差异事实上在缩小,非利息收入差异也在缩小。我们最主要看国内银行和国外银行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首先从影响银行安全水平因素,他们作用程度差异进行观察。看一下我们国家的情况,首先我们国家监管金融开放程度在提高,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在不断提高,到2011年承诺全部开放,但是我国金融开放程度和我国运营安全水平,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与欧美国家相比是不高的,另外金融开放程度对我国银行运营安全水平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我们金融开放程度不够,这事实上不太利于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的提高。当然,他可以有的抵御外来冲击,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我们银行在危机面前影响不大,主要是开放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我国近几年中间业务不断增加,但是不能改变我国银行业务结构较为单一,对我国银行运营模式和银行运营安全水平的贡献不大。

  第三个、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水平不断改善,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对我国银行运营安全水平相比还比较低。这几年虽然在提高,但是提高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第四个,我们银行安全水平主要是对国内经济发展状况依赖性过大,当然这种状况也有所改善,但改善不够,在根本上没有改变我国银行业安全对国内经济状况的依赖。这是我们通过前面模型判断得出的一个结论。

  我们再看这些影响因素作用是不同的,第一,我国盈利模式和业务结构较为单一,对国内经济状况依赖过大,再加上在危机发生后我国及时采取了四万亿的投资刺激政策,确保了较高的经济增速。另外,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不高,使得银行运营面受外部过大冲击的影响。上述原因基本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危机面前我国没受影响。简单来讲,开放度不够是一睹防护墙。第二,国内银行发展主要依赖国内银行发展状况,再一个业务比较单一。

  第二,我国银行业银行业务结构较为单一、运营效率远低、对国内经济状况依赖过大等基本特点,使得我国银行风险分散和防御能力,运营安全水平低于国外样本银行,而且稳健性明显不够。

  第三,由于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一直不高、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等原因,使得我国银行业还未经受最严峻考验。在此情况下,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旦国内经济状况出现巨大振荡,我国银行运营安全水平易遭受重大冲击。

  大家看到国外银行受到了冲击,我们要注意国外的银行这一场危机挺过去以后,也许他获益更大,在未来我们会发现我国银行因为没有经受过重大考验,未来我们银行跟国外银行想法不一致,差距会越来越大。我有一个基本原则,狼总是要吃肉的,有些国家说我觉得金融市场规则不公平,因为世界制度规则,包括金融制度规则主导权掌握在欧美国家手里。我们不承认是羊,但你肯定不是狼,所以我们把自己做强壮了,你别变成狼,你才能与他平起平坐,商讨金融制度规则这样一个权利。光喊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谢谢大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