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科博会中关村创新论坛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2011年5月18日,由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和科博会组委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中关村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首席战略合作媒体新浪财经全程直播。图为中关村第一任主任、北京市原副市长胡昭广。
胡昭广:
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这个论坛以中关村创新这个题目开展论坛的,这是非常好的题目,因为创新始终是贯穿在中关村整个发展历程当中,是中关村的拥有所在,因为有了创新精神成就一批批中关村的科技企业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氛围中,科技企业家正在实现中国创造这样的奇迹。我是有幸于1988年的5月,也就是23年前通过竞聘成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办公室的第一任主任,当然也因此我也非常荣幸地能够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最初规划与建设的参与者,见证的中关村20多年来一路辉煌,从白颐路发展崛起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北京试验区的成立以及到我们今天文明世界的中关村园区发展,现在中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方沃土之上,一批批开拓创新的弄潮儿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像我们所熟悉的中关村的第一人陈春先的事迹就其中之一。中关村有许许多多成功者,他们的企业规模在逐步地扩大,他们创造出一个个创新的科技产品,将领先的产品又推向市场,在中关村的发展当中,成为一块块里程碑,当然也有不少失败者,几经沧桑,大浪淘沙,默默成为推动中关村发展的一块块铺路石。然而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是中关村创新的书写者,他们都是中关村的丰碑,他们是他们是中关村精神的光辉典范。
最近试验区办公室正在编写一部回忆录,从1988年到1998年这十年当中,它的起名叫铺路石,很快要出版,在这部书里头详细记录了许多我们的企业创业故事,也记录了我们市委市政府,海淀区委区政府在中关村所倾注的心力和给予的巨大支持。
中关村的创新历史实际上是中关村的企业家所书写的,从两部四字的提出,到段永基(专栏)同志提出的二次创业一直到六化的形成,这些都来自于我们企业的理论创新。所以,我们要珍惜和总结企业家的精神,我记得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和其他许多中央领导来中共中央视察试验区的时候,看了我们企业这些新产品非常高兴,江总书记还在四通音乐中心弹了一首毕业歌,江总书记说了一句话,这个地方叫奇货可居,我的理解就是创新的概念,推动这个地区的发展。我也特别欣赏厉以宁(专栏)教授给企业家下得一个定义,我觉得是非常经典的。企业家是指从事创新活动的,而不是资本家,这个定义我觉得是更贴切说的是科技企业家,今天我们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北京市和海淀区都提出要全面建设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核心区,我想这应该是北京市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把中关村放在全球坐标系,国内发达城市中审视这个问题,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地把握中关村的新定位,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建设有中关村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任重道远的。如何实现崭新的任务呢?我想说几点看法,因为我昨天从外地出台回来,卫社长让我讲几句,我的讲法没有任何思考和推敲,我对中关村确实充满着热情和激情,所以一定想讲一讲。这些想法谨供参考。我想在未来中关村创新的发展当中,有三点想法:
第一点,我认为科技进步的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适应这场深刻的变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深化改革,一谈到解放思想,大家都觉得这是老生常谈,其实我认为不然。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经过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解放思想,围绕的是真理、标准这个大讨论,到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思想解放围绕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在大学习大讨论,大家深深感觉,这两次的大讨论、大解放才有今天中国的飞速发展。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面对着要建设中国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样一个时机的大问题,我们如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难得的机遇当中实现弯道的超越,跨越式的发展,解放思想是非常关键的,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在当前的解放思想和深化改革的特点上来看和过去不太一样的,我们现在面对正确的理论都是起义胃肠的理论,怎么听怎么都正确的理论,但是把它放在新的形势当中,新的环境当中思考,可能会有一番新意。比如说,发展是硬道理,大家都绝对一致公认完全正确的理论。但是在过去发展,高投入、高消耗、高能耗、高材耗、高排放,当前新的时代,我们就必须坚持低材耗、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这样一个硬道理赋予这个理论新的含义,针对中关村20多年来建设示范区给予的新任务和新命题,我们肯定会遇到重大的问题思想解放和深化改革。思想解放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思想的创新和理论的创新,这个创新当然包括很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
在这种诸多的问题当中,我觉得当前至关重要是政府职能转变中的思想解放和深化改革,这关系着未来发展的成败。中国传统上就是大政府国家,大政府的观念,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是认可的,是根深蒂固的。如果说中国在经济结构上过去有些失衡,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不正当的干预所造成的。因为政府掌握着切蛋糕的“刀”,掌握着资源的分配权力,这就是指挥棒。政府的思想解放,深化改革就是要改变政府的治理方式,政府要由划浆的变为掌舵的,由全能的变为有限的,由管制型变为服务型。我在试验区工作的许多年当中,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个最深的感觉就是中关村的发展不能成为政府主导型,而是让市场机制引导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升级,政府一定要按市场规律和法则办事,警惕落入可能反市场的先进,好心办了错事,可能中关村只能产生量的增长,而失去质的飞跃。
第二点建议,将中关村特别是核心区建成生态科技园区,建立生态园区、生态区域、生态乡镇、生态城市,这已经成为这一次经济危机后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必然。全球的消费市场也向节能环保低碳和智能化转移,我们国家在能源当中,高碳能源占得比例高达90%,其中煤炭达到68%,如果要我们把国家的总的碳的排放量降下来,大概在2035年才可能出现排放峰值下降的可能,也就是再过20几年才可能出现真正下降的拐点,因为我们有经济增长的幅度,使排放量下不来,真正拐点下来是20多年以后的事。这个任务很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要求我们把环境的承载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经济发展走少排放、低排放、零排放的道路,促进他们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尽量循环利用再生资源。而且能鼓励企业,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获得新的经济效益,重要的是新技术企业可以从中提高自己经济发展的质量,增长企业的竞争力,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园应该是真正的生态园区。知识人口向高端层次地区集中的。海淀区、中关村就是高端地区,再加上是国家自主创新区,中关村一定是高端知识人口的密集集中地,这对中关村海淀区来说,本来在土地、交通、生态承载能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带来更大的挑战。要实现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美丽中关村,美丽的海淀区,建成生态园区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第三,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要富有活力的自主创新环境的建立是需要有高度发展的风险投资和鲜明的创新文化的精神。
大家都知道,硅谷发展的三个要素就是大学、创新文化、和风险投资,中关村经历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强大的产学研的创新资源,因此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推动中关村发展的三个要素应该是产学研和创新的资源、创新的文化、创业投资即风险投资。因为在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催生了新技术革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给予我们弯道超越极好机遇,这个责任也历史地落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肩上,中关村经历了两步六字求生存的一次创业,以六化求发展的二次创业,现在是要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赶超世界制高点的三次创业,那么创新资源,创新文化、创业投资这三投将成为我们第三次创业的要素。中关村的创新文化、中关村的精神应该是开放包容、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一种精神。
这是我非常喜爱的一段话,这是中关村曾经一部电视剧《大潮动》一句话,作为我写文章和讲话当中最后的结束语。这段话是:今天人民喜欢把这条街称为中国新技术革命的摇篮和心脏,无论称作什么,我们相信这条街所发生的一切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系重大,这条街创造的观念、模式和文化将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中国的21世纪的历史进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沿着这条街走下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未来的历史注定会留下一部中华民族的惊世伟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