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谷川闲史:中国将进入老龄社会 医药业有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3日 15:54  新浪财经
由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产学互动与中日经济论坛”于2011年4月23日下午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图为日本经济同友会代表、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社长长谷川闲史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由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产学互动与中日经济论坛”于2011年4月23日下午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图为日本经济同友会代表、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社长长谷川闲史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由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产学互动与中日经济论坛”于2011年4月23日下午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日本经济同友会代表、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社长长谷川闲史演讲。

  长谷川闲史:我就是刚才介绍的长谷川闲史。此次是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我谨向各位表示衷心的祝贺!我想借此机会,在这里谈一下产学互动的问题。首先,就给我这样一个机会的各位表示深深的感谢!

  请打开我的PPT,我是一个大型制药公司的领导,今后日中两国应该如何合作?中日两国的高龄化社会会是一个什么状态?我接下来做一个分析。那我就直接进入我的演讲。

  中国,其实它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国家,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具有一些发达国家的特征。不好意思,我刚刚知道是需要我自己来操作的,不好意思,抱歉。首先,我们看一下各个国家的GDP,这里的准确性或许会有一定的差距,这个GDP是从1500开始统计的。看这张图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绝对不是最近才刚刚开始上升的新星。用英文来说,它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新星,它是一个梅开二度、东方再起的国家。通过这张图大家可以一目了然,现在中国取得了飞速的经济成长,世人瞩目,这并不是偶然。它是和过去中国的历史上的积累密不可分,历史上的积累,在今天再次得到了焕发其辉煌的机会,所以又一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们看一下人口,这是中国、日本的一个基本的情况。我在这里解说得细一些,以免发生误会。先看左边,这是以70岁为例,来观看的人的图,就是劳动力和人口的变化,中间是以70岁来看的状况,中间是65岁以上的人口的情况。那么不管哪一张图表,大家都可以看到,在日本生产高龄化时代已经开始。中国尽管稍微迟了一步,但是我们看一下左边的劳动力人口,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已经迎来了峰值。相信今后劳动力人口会逐渐开始回落,关于高龄者的人口,据我所知中国好像统计60岁以上的人口,到2005年这样的人会超过10%,而且近期发展还在加速,我是这样听说的。

  另外,65岁以上的人口,几个年轻人来支持一个60岁以上的人口呢?我们先看一下日本,到2050年基本上是1比1,也就是说,日本今后还会达到1比0.8,中国到2050年是三以下,也就是说一个二点几的年轻人,支持一个老年人。接下来看一下平均寿命,现在中国推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叫做“健康中国2020”,就是说到2010年,要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框架,使中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健康卫生的国家行列,2015年使中国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部分地区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上面在提高非健康期间,也就是说人的最后的几年,他的身体的健康状况不好,那么身体会比较虚弱,这一个阶段也在延长。而另一方面,我们看一下世界上的情况,可以说,现在的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以及全球变暖问题,以及高龄化问题等等,这个当然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相信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另外,还有医疗资源的滞后的问题等等,这不仅仅是人口的增加。其实有很多问题是技术创新,使得人民的生活方式转变所带来的结果,比如说能源消费,会促使经济发展,会使得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但是这会带来人均的能源消费上升。为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创新,还是创新,也就是这里面存在悖论,世界的人口到今年,到本世纪后半期会达到70亿以上,甚至有可能在2050年之后,进入达到90亿以上。大家预测,在达到90亿之后会迎来一个平台阶段。那么之后,也许世界人口会进入减少时期,但至少我们看一下,至少从现在到2050年,会增加20多亿人口。现在呢,非洲有10亿,有人说2050年会增加10亿,剩下的10亿从哪里产生?估计很有可能会产生在亚洲,产生在新兴国家。

  但是在亚洲,随着孩子们逐渐增加,健康的人越来越多,亚洲随着经济发展,大家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渐上升,到了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要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绝非易事。所以,作为我来说,我们首先应该,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回到问题的原点来考虑。比如说,日本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努力推动的节能环保技术,刚才御手洗会长也谈到了,首先,我们应该把日本的技术普及给全世界,让全世界都实用相关的技术。比如说3R技术在全世界得到普及,使全世界都得到更加有效的资源,节约的精神也进一步向日本进行贯穿,也也是日本的使命。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说中国在这三、四十年来,经历了很多日本曾经过去经历过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日中应该进一步携手合作,基于日本的节约精神来实行节能,进行资源的节约,并且在亚洲垂范。对于具体的问题我在下面也列了一些,我相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创造性的突破,这些问题都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还有一点,我想谈一下,一般来说谈到创新,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都是由发达国家承担主要的创新任务,然后这些技术再逐渐地传到发展中国家,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但是现在这样的一个过去的创新的阶梯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然,一方面发达国家还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但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地推出进一步的创新,但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越来越多,从下至上的双向的创新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也就是说,现在发达国家已经不能一家独自垄断创新技术。必须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在这当中,发展中国家所擅长的和发达国家所擅长的创新的领域可能不太一样,可能有一定的分工,但是这二者之间的线,其实是很难明确的划分的,我觉得这是一个现实。从我的角度出发,我工作在药品业界,我在这里列举了一些医药领域的创新的可能的尝试。

  比如说我们过去依靠发达国家的先进平台,现在有很多医疗需求,新的需求不断上升,仅靠过去的医疗手段很难满足现在的医疗需求。而另一方面,新的创新技术尽管已经出现了一些,但是,比如说疫苗等等,核酸医药等等,包括一些基因治疗方法,包括下一代的疫苗,包括再生医疗等等,这样的新的技术的发展,很遗憾,迄今为止还没有重大突破。所以,从我的角度出发,我觉得中日之间有很大的医药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可能性和潜力,我觉得我们可以实现这一领域的双赢关系。

  左边是中方的强处,右边是日方的一个优点。我不怕被大家误解,我把我的想法在这里罗列了一下,那么大家看一下,我相信大家就会知道,至少大家在现在这样一个阶段,处于一个强劣候补的阶段。上一次我在做演讲的时候,也曾经谈到过类似的内容,在世界上卖得最好的100种药当中,其实50%,也就是50种药都是来源于美国的,日本是12%。也就是说,除去美国、日本、英国是第三大医药创造国家,除此之外还有以色列。但是非常遗憾,至少到目前为止,除了日本之外,亚洲还没有国家能够推出,能够推行全世界,在全世界畅销的创新性药物。现在中国各地都有生态园以及医药产业园,中国推出了非常重大的政策去支持医药的发展。现在曾经留学美欧,或者现在留学之后,还留在欧美工作的一些优秀的医药人才现在已经回到中国,开始从事医药研究,相信这样一个趋势继续持续的话,肯定会对中国的医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超过日本也是指日可待。但是至少在现在这样一个阶段,日本毕竟有过去的长期的积累。所以呢,我们非常愿意和中国的新的企业、新型企业携手共进,共同开发,能够畅销于世界的创新型药品,在中日合作的领域上,也做出我们医药行业的贡献。

  如果我们能够对中国有所注意,那么我觉得在世界各国当中,日本的相关的技术是最和中国贴近的,是最有可能和中国相结合的。从我这里,我曾经和清华大学联手进行了,开始了我们的共同研究,比如说我们接收清华大学医药系的学生在我们的医药厂里边进行实习,比如说我们的医药计划是如何计划的,产品是如何生产的,希望中国的优秀的医学人才,能够学到日本的先进之处,取得日本的优势之长,并且回到中国建设。另外,我们还最近新设了另外一个项目,时间稍短,我相信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美国强在哪里?美国其实就强在人,它的人才其实很多都是外国人,它大幅度地使用外国的人才,它在这个过程当中吸收了大量的多样性,文化、技术的多样性,使得美国的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长足的发展。比如说硅谷的产业园,随时都有80位以上的国家地区的人在那里工作,在那里创业,这是产生新的理念的源泉。那么在日本,非常遗憾,日本的年轻人去国外留学的人越来越少,来到日本留学的留学生尽管在增多,但是和日本推出的接收三项留学生的大目标相比的话,还差之甚远,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计划如果能够得以成功的话,继续发展的话,中国的学生,比如说清华大学的学生,可以给日本的学生很好的激励,反之,日本的学生来中国学习也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我们应该以美国为榜样,进一步加强相关的交流。另外,我们应该加强在亚洲地区的,在医药领域的药品的联合开发。相应的建议我也写在了PPT上。

  最后,我是一个来自私营企业的人,我在中国也曾经教过17年的书,我本人也犯过很多的错误。我可以说一直看着中国在飞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在不断地在江苏太仓有一个CMC,我们在那里也正式地进驻了,这几年了投入了几百亿日元的新兴投资,希望我们在中国的投资能够尽早地贡献于中国国民的健康。希望我们的中日合作项目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在这个过程当中,SSDA的中国的药监局的相关的领导也对我们的非常的重视,非常的支持,在审批层面也给予了迅速的对应。我觉得在审批等等的程序上,我甚至感到中国的审批的速度甚至比日本还要快,可以说每次在和中国打交道,发现中国的迅猛的进步和发展的时候,我每次都感到危机感,如果日本不跟着加快相应领域的改进与改善,日本就会落后。日中两国的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竞争当中相互学习,在合作当中相互学习。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我今后也将继续不懈前行,也请清华大学的各位今后也继续不吝赐教,仅此作为今天的发言。谢谢各位!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