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11CSBF两岸金融研讨会暨高峰论坛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2011年3月26日-27日,由台湾金融教育协会、台湾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与北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的“2011CSBF两岸金融研讨会暨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微博 专栏)。
吴晓求:很抱歉下午没有准时到。刚才我听了曹教授的一半讲演,我觉得他把我们监管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讲清楚了,搞的我现在没话讲了,看来第一个发言很重要,所以他讲的我不再讲,他讲的思路我都是赞同的。我要讲的一个意思就是对中国大陆来说,金融发展比金融监管更重要,应该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陆金融的发展,特别是向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的发展应该说步子并不是很快,改革没有得到有效的进展,所以在我看来中国大陆可能今后发展更为重要。比如说金融结构的市场化显然是中国大陆金融体系发展的基本方向,我们最近碰到很多问题,商业银行面临很多的压力,既有央行的压力,商业银行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又占到主体,它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它每年要保证大陆7-8%的经济增长,我想它的信贷规模每年要增长7-8万亿,新增贷款都要通过商业银行来完成,否则就难以去推动中国大陆经济7-8%速度的增长。这个可以看到中国大陆的商业银行已经向恐龙方向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比如说工商银行有15万亿的总资产规模,这个非常大,而且每年还在以15-20%的速度在增长,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下去的话,到2020年工行达到40万亿人民币资产规模,这是什么意思,要消耗多少资本,如果按照巴塞尔3的要求,工商银行至少要达到15-20%的资本充足,如果按8%的话它要消耗多少资本,所以我经常算,就近11条,商业银行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推动,它的资产无限的扩张,这样下来显然它是埋下了很多的风险,风险越来越大,整个中国的商业银行会越来越大,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就发现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非常重要,为了使我们的商业银行不至于成为恐龙,恐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它太大了,以后难以适应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最终会难以为继的,所以说中国金融体系最重要的任务还是改革发展。要避免这种情况第一要对资产做处理,增量也得下,存量也得消化,企业要通过资本市场、通过公司债市场筹资,从而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压力,使得商业银行市场的增量、增长速度要下降,这就要推动我们的改革,就要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所以说中国大陆的金融体系当务之急,第一是改革,第二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当然监管很重要,有人也说这次金融危机是监管不力,这个有点武断,如果得出这个结论就意味着要把这些金融机构管死,刚才我说中国大陆的商业银行面临三重压力,这个都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央行的一个不确定越来越大,它叫执行,有活动、有差别的动态的存款准备金率,我一听这个很麻烦,商业银行头上的剑越来越多,因为它没有预期,预期已经破坏掉,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情况,而且我们存款准备金达到20%,这个也是创记录的。当然这次金融危机全球一个基本的趋势就是降低金融杠杆率,或者去杠杆化,这个没有错,过去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金融体系自身出现金融危机和它的高杠杆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适当的减少金融的杠杆是对的,我们对商业银行基本就没有太大的杠杆,它的资本充足率已经达到20%,同时还面临银监会的监管,通过资本充足率来监管,还有其他业务的监管,当然资本充足率是最大的监管,从根本上使得商业银行杠杆下降,从过去8到12%,实际上已经使得金融杠杆下降了50%。第三还面临利率市场化,我想说的意思是监管已经很厉害了,再这么下去,金融体系的主体部分商业银行将会非常麻烦,所以如何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包括资产证券化,这是我们当前面临最主要的问题。
第二个意思,面对这种状况,我们的监管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模式,最近也在做一些研究,似乎到2020年为了中国大陆的监管体系应该是一行一会,就刚才曹教授谈到的,一个央行一个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际上就把现在的三会含起来了,因为三会是在初始阶段分业发展的条件下是可以的,但是随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金融体系的改变,现在的金融体系都朝着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转变,财富管理是所有金融机构未来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功能,如果这个方向是明确的话,目前这样一种分业监管的确是不太适应。同时商业银行从下来来看受到了所有人的监管,央行、银监会、保监会等等都监管它,但是对其他的金融机构从事财务管理恐怕就不是这样,所以我从金融机构功能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认真研究一下这个监管模式,目前这个监管模式应该说不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这就是我以上的两个观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