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樊纲:施行社会保障“双轨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6日 13:09  新浪财经
“十二五”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高层论坛于2011年3月26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十二五”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高层论坛于2011年3月26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十二五”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高层论坛于2011年3月26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专栏)。

  以下为演讲实录:

  樊纲:前面听了主管这方面工作的两位领导讲了有关的全国的问题和政策,刚才又听了葛市长讲了成都非常令人振奋的发展,这里我就简要地谈一点想讨论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我们是学者,学者一开始讲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我想强调一点,经济学是研究人的问题,经济学不是研究钱的。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动机、幸福、痛苦的。最近两会期间幸福指数这个词讲得非常多,我们作为经济学者非常欣慰,经济学最根本的概念是幸福和痛苦,什么叫收益?最根本的收益是幸福。从人的行为的角度、人的收入和成本的角度来研究城镇化、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个也是最根本的,都是人的问题。比如说我们今天涉及的城乡差距、农工差距、地方差距,怎么理解这个差距的?最终怎么消除这个差距?你只能从人的角度来讲,从人均收入的角度来讲,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地方变成一样的,不可能按照规模和总量,所有的地方一样繁荣不可能。只能实现均衡,唯一能够实现的均等是人均收入的均等,而且还得在幸福这个含义上均等。比如说农民和工人的收入怎么均等?现在我们之所以收入差距大,重要的原因是一方面70%的劳动力是农民和农民工,然后70%里面一半大概是农民一半是农民工,而农民的收入只有农民工的一半,然后别说70%的人跟上面30%的人比了。怎么实现均等呢?不是把上面的拉下去,而是把底下的提上去,包括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怎么均等?农民继续转移出去,使现在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的人数进一步减少,当然技术进步、技术应用都很重要,但是很大一个就是把单位农民耕作的土地、规模的扩大而实现收入提高。这就是为什么发展经济学研究农民转移问题,为什么要搞城镇化的问题。区域差距也是一样的。兰州不可能发展成苏州那样,但是兰州可能人均发展跟苏州差不多。前面开会的时候网上微博有人提问题,说我们一些资源都向大城市集中,中小城市怎么办?中小城市最后人均收入和大城市相等,你可能比大城市还幸福,你不用堵车、收入少一点,但是幸福指数不比大城市人少。美国落基山脉,一两千人,他们的物质收入可能比纽约少很多,但是真正实际收入的角度来讲均等的。这个就涉及到人口迁移,怎么实现地区均等、城乡均等?农民转移。这里就涉及到为什么要搞城镇化,城镇化不仅使得有限的资源所建立的那些基础设施得到更大的利用、有效的利用,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终是解决农民工业化进入服务业,从而收入提高的补偿。为什么要城镇化?城市化最终是消灭收入差距的过程。因此发展经济学大家知道,我们学者把一个词炒得很大,刘易斯拐点,根本问题是农民转移问题。最终的问题是收入差距缩小的问题,我们大家都谈收入差距缩小,美国2%的农民,日本4%的农民,现在韩国只有5%左右了,我们用不着到那个程度,我们大概到10%左右的时候,至少农民和农民工的均等。怎么能够实现转移?除了在农村一部分人去做工业、服务业等等之外,这点我要强调一下,我们现在算农民跟农村人口的差距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我讲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差别,按照统计很多人在农村,但是农村做加工的人已经是工人了,在农村主要收入不再是农业收入的人,我们可以认为它已经转移了,怎么转移?城市化,因为城市化可以用较低的投入更好地利用基础设施,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能够更多地转移,特别是中国14亿人口要实现的话要通过城市的发展,小城镇包括中心城市、周围的城镇,像我们成都的地区其实就是一个中心城市和一批小城镇的结构的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城市化之所以好是可以论证的。我们社会为什么要追求这个东西?最终实现这个结果。当然这个不是说人进去了就业没有增长,这个就完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也就引出了第三点,我们现在要加紧人口城市化。这次没用农民工市民化也有道理,要使农民加快进城的过程。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城市化滞后工业化的问题,最近大家热议的就是民工荒问题,农民工工资也在上涨,有的学者把这归结为我们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我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中国还有三四十的农业劳动力,我们人口红利按照人口算,到2030年才是人口的高点,而且经济发展问题不是人口红利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最终问题是农民工转移,刘易斯拐点根本的问题不是人口总量的问题,而是人口结构的问题,是就业的结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出现了什么情况呢?我们在座的城市的主管们,大家想想我们过去,欢迎大家来打工,然后你回去养老、生孩子、医疗、就业保障,你家里还有一亩三分地。结果农民工进城住不下,现在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想象城市里面,城市里面没有老农民工,没有老职工,只有年轻的,而年轻的一部分人打工完又回去了,女的27、28岁回去生孩子了,男的30多岁以后在城市里竞争力差一点了,教育也不如新一代的农民工好,每年春节回家,家里也改善了,我们新农村,也给农村提供一些社保,就在家里呆下来了。这是造成我们民工荒的根源。你比什么?比其他国家发生的贫民窟的现状,他们家里没有一亩三分地,中国有幸避免了贫民窟,上次有一个学者讲到,世界上有人鼓吹贫民窟的好处,贫民窟什么现象?一旦进城,30、40、50、60岁都在那里,作为劳动供给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因为没有搞城市化,农民没有在城市里呆下去,过早地退出了城市劳动力的市场。因为城里需要的就是年轻工人,因此是工业的技术结构决定了民工荒,我说这个不对,成为熟练工很多东西可以干一辈子。有些可能个别工种需要年轻的,它可以做其他的工种,至少可以做到60岁。我们的城市化滞后是我们民工荒的根源,不是人口用没了。

  再这样下去的话我们后面有些人还得回去,那中国永远解决不了产业问题了。而且后面的人再出来,年轻一代再出来,他真的不想回去,你能不能解决他在省城里所提出的这些要求和问题?你必须面对这些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要尽量避免民工荒,中等收入陷井就是一批人没有事干,几十年没有事干,那这个社会结构、社会矛盾会很严重。你还没有高档的东西,低档的收益就用完了,不如其他国家了,这个时候你的工资提高得过快,这个时候一部分人又不能就业,这个时候整个社会结构将面临巨大的问题。所以现在确实人口的城市化当务之急。

  怎么做呢?刚才葛市长讲得也非常好,他现在解决的是成都的城区当中的城镇、城乡一体化的问题,另一方面的问题不是我这个城区的人,打工仔怎么办?深圳不到300万的户籍人口,900万的外来人口怎么办?我个人的建议,用我们中国30年来成功的经验,双轨制。为农民工提供基本比较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使他逐步提高逐步扩大,而不要守住这个户籍制度的概念。你不可能一下子对那么多的人按照现在的城市户籍人口的标准提供公共服务,但是你要迅速扩大供给面提供公共服务,可能需要一个双轨制的办法。要利用常住人口的概念,首先提供最基本的,要求最迫切的,比如说子女的教育。最近一件事对我们有启发,怎么定义这些人口呢?大家争议限购房的问题,你交社保就承认你是这个城市的人,我在网上买东西,可能也没有纳税,但是只要交社保,首先你的孩子可以在这里上学,还有包括失业保障、住房等等,社保都可以双轨制,这个比较复杂,它的收入本身比较低。这个是关键问题,怎么做?希望今天有更多的实践家提供这个方面的经验,这是我们学者的想法。确实要考虑财政支付能力问题。刚才伟民秘书长也讲稳妥,如果导致将来做不到也是问题,现在欧洲、拉美的政务债务,要考虑长远做不做得到的问题。

  讲城镇化,还要讲一点:物。城镇化的有关的物,就是土地和其他资源,包括环境。我认为这件事非常重要。今天伟民秘书长讲的密度问题,我在这里强烈呼吁我们政府得用一点行政手段提高密度。我们现在的土地这么厉害,摊大饼,这么追求低密度,这个不行。我们得出现其他国家那种高的结构,特别是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为什么有优势?你挨着海,运输成本低,将来创造的就业、税收更多,你要做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反对中小城市,但是中国现在的阶段还是大城市发展,首先是大城市,而且密度要提高,特别是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承载力到了极限了,你比比香港、日本以及那些发达国家,你承载了几个人,都愿意把人推走,不愿意吸收农民、接受农民,从中国的角度怎么办?我们就这么一点地。我们就那么一点有限的耕地,我们还要粮食安全,最近这个事更严重了,日本出核问题了。核问题一出,油价上涨更加厉害,油价更加上涨,粮食价格更加上涨,因为现在生物能源,我们以后的粮食问题更加严重了。然后我们还要城镇化、发展工业、服务业,把过去那些容积率倒着用,你不达到某个容积率我都不批你,有的人愿意享受低密度房怎么办?现在出国,到国外买房子。国际资源流动重新配置,我们有钱了到加拿大、澳大利亚,那里人少地多,你买个房子见不到邻居,多好?你还继续回来工作,养老到那里养,中国就这么一点地,这么多人。这些土地不增加供给、提高密度怎么增加房地产供给?房地产永远都有泡沫,这个都是联动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当然要搞中心城市,然后搞中小城市。我听了葛市长讲的成都,我就觉得他是一个中心城市概念,中心城市要做规划,在这个问题上我倒建议我们确实可以把某些有前途的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搞大,让它能够汇集周边,从中心城市的角度做一个高端规划,把这些东西都覆盖了。

  最后,从国土的角度也从人的角度,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城市化的规划。我们国家做了那么多规划,城市是公共品,城市恰恰是要做一点规划。哪些地方是人口要流出的,哪些地方人口要流入,不能摊大饼,得尊重人的选择,人怎么选择?人将来到哪,住到哪,城市化是跟着就业走的。哪里有就业,哪里才能有人口、税收、城市,要尊重这个规律,不能按现在的行政规划,现在的行政规划一定是摊大饼,一定是把有限的资源撒胡椒面撒掉了。我们中央要做规划,城市从来是有一个集中的公共品的供给,从全国角度应该也是这样的。

  综合起来两点。第一,人的城市化社会协调。第二,资源重组。资源充足这块也包含将来城市和农村的土地,都涉及到资源重组问题。这是解决根本问题,“十二五”把城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主体很正确,还应该更加突出人的城市化,更加突出土地利用程度,这个我相信在具体的计划当中,我们的发改委各方面相信会有更多的政策和规划出台,能够使我们中国的城市化在健康发展的情况下、提高质量的情况下得到更大的发展。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