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开幕式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0日 11:27  新浪财经

  主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

  时间:2011年03月20日

  地点:钓鱼台国宾馆

  张玉台:尊敬的李克强副总理、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第12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现在开幕!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论坛的主办单位,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各位来宾,特别是远道而来的海外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先生,在百忙之中莅临今天的开幕式,并将发表重要讲话,让我们对李克强副总理的光临表示衷心感谢!

  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在主席台上就坐的中外嘉宾有: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先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利亚先生;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傅赛先生;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专栏)先生;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专栏)先生;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先生;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魏礼群先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李伟先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王梦奎先生。

  出席今天开幕式的还有国外内著名学者、企业家、国际组织的官员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特邀嘉宾。

  今年的论坛是在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特定背景之下召开的,得到了中国政府、国内外学术界、企业界和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以此为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对中国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请本届论坛的外方主席,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傅赛先生致辞。

  傅赛:尊敬的李克强副总理、李伟副主任、张平主任,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非常荣幸能够今天和大家汇聚一堂,首先我想感谢温总理和李副总理对我们今年第12届中国发展论坛的支持;我也想感谢会议的主办方,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这一次论坛。对我来说能担任外方的联席主席是个人的殊荣。

  中国发展论坛及相关的会议是全球商界领袖和思想者最重要的一次聚会,这和中国的地位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中国在这次的全球经济复苏当中扮演了重要的推动力的作用。有着重大的智力资源和重要的自然资源,中国在整个全球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注入了新的动力。在2005-2009年,中国将它的能源密集度降低了15%,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成就。同时随着12个五年规划的出台,中国的领导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十二五”规划当中的目标之一就是在“十二五”期间要将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因此,我们必须要向李副总理和您的同事们表示祝贺,因为我们看到了你们在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路线图有的雄心和胆识。所以中国现在已经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需要在未来的增长过程当中变得更加平衡、更加协调、更加有持续性。

  这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全球正站在一个历史变革的节点。在我们所处的能源行业,如果在本世纪的前50年我们以现在同样的方式来消耗能源的话,那么50年之后,能源的需求会增加三倍,哪怕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增加供应,减少相关的需求,到那个时候我们仍然会面临着大概相当于2000年全年能源产出的供应缺口,这样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区域。但是很明确的一点是,不管是任何一个单一的公司或者是政府,都不能够以一己之力应对所有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我非常高兴的看到在我去年参加第11届论坛以来,中国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关系变得非常强大和深厚了。在今年1月份,我们的方案研究团队也受到了发展研究中心的邀请,一起去研究中国的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并且去尝试着探索中国在能源政策方面的选择。比如说如何进行规划来进一步的提高能效,尤其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当中这个问题更加重要。

  在这样一个合作的环境之下,我也非常希望能够看到我们的论坛变得更加成功,中国和世界的合作变得更加成功。谢谢!

  下面,我们请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先生发表演讲。

  张平: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同中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国际组织的重要官员再一次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大问题。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向诸位简要介绍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导向和主要举措。

  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二五”规划的特点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为更好的贯彻和体现这一主题、主线的要求,中国政府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导向。

  一是要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中国有占世界20%的人口,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建设都孕育着巨大的需求潜力。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的潜力,既是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和基本的立足点。

  我们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在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上下更大的功夫。中国的最终消费品目前还不到50%,这与国际上70%左右的平均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挖掘居民的消费需求,中国政府将多措并举,包括实施就业发展优先的战略,五年城镇新增就业的人数将达到4500万人以上,转移农村的劳动力达到4000万人以上;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五年内使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由47.5%提高到51.5%;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积极发展新兴的消费业态,促进文化、旅游、建设等消费,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逐步使中国国内市场的总规模能够位居世界的前列。

  我们将继续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无论是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需求的供给能力,还是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都需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我们要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

  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政府投资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水利设施的建设、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卫生、科技、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建设。另一方面,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

  二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城乡区域的发展不够平衡,这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教育的主要症结。增强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这也有利于培育和创造更多的国内需求。我们将适应国内外需求变化的趋势,把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同步的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加大强农惠农的力度,加快农业的科技创新,加强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使中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亿吨以上。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船舶、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轻工、纺织等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尽快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先导性、自主性的产业。到2015年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力争在五年内服务业的比重能够提高四个百分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7%左右。

  我们将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产业的有序转移。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这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把解决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使各个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十二五”期间,要从完善制度和增加投入两个方面做出安排,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实施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在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统筹建设一批重大的民生工程。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的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医保基金的支付水平,发展社会救助事业,切实加强对孤残老人和儿童的帮助和救助;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我们将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力同步提高。未来五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实际增长达到7%以上。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既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全面落实优先战略,构建以绿色、低碳为特点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产品,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再生利用的产业化;提高应对气侯变化的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实施重大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到201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分别比2010年降低16%和17%,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为实现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进步依靠的是改革开放,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改革开放仍然是强大的推动力。我们将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金融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资源税的改革,扩大增值值的征收范围。

  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稳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的改革,推进水价、电价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提高排污费的征收率,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产权的交易机制。

  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继续寻求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更加积极主动的实施开放战略,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的对外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积极扩大进口,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善贸易收支状况,坚持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优化投资软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外资更多的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外资投向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同时,引导中国的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的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和世界在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形成利益交融的格局,中国发展的越好越快给世界创造的机遇和做出的贡献就会越多越大。在座的诸位,许多是经济界、学术界、企业界的领军人物,我们真诚的期待各位朋友愿意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经济转型积极的建言献策,也希望各国投资者抓住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所孕育的重大商机,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共享繁荣进步的机遇和成果。

  最后,预祝我们的论坛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各位!

  张玉台:非常感谢张平主任的精彩演讲。今天上午开幕式的演讲到此结束。下面一节我们将请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先生主持第二单元的讨论,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