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于2011年3月19日-21日在北京钓鱼台举行。上图为绿色技术革命论坛。
2011年03月19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以下为企业峰会绿色技术革命论坛实录:
卢迈:这一节的主持人是道达尔集团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马哲睿先生。
马哲睿:大家下午好!首先我想感谢会议的组织方——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主持一个我认为最好的单元,以及最好的演讲人,我尽量简短的做一个开场白,让大家讲得尽量多。
首先我想感谢我们的组织者,因为您请了道达尔董事长来谈所谓的绿色技术革命,这是一个挑战。召唤需要非常富有勇气的,但是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请出其他人讲话之前我先讲几句,这节讨论的主题是“绿色技术革命”。最近我们在日本目睹了发生的地震,以及背后的灾难。我首先也想向东京电力公司的那些留守工作人员表示敬意!当谈到核以及其他所有可能事情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现在有很多的人们正在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来奉献甚至牺牲他们的生命。
什么是“革命”呢?我觉得“绿色”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了,但是要造成“绿色的革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绿色代表着把能源给我们的客户,不管是化石燃料,还是可再生能源,这两者都必须是绿色,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变革。我们不能仅想到两者之间简单的替换的问题,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来对化石能源进行简单的替代,这个在未来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都无法达成,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让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加绿色,要关注环境,同时也有必要在使用能源的同时,也减少它的排放。同时在实现可持续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带来能源,光绿色是不够的,没有能源就没有生命。我们并不是在绿色和能源之间做出选择,我们必须要在更有效的使用能源和按照现在的方式做事之间做出选择。
我们所能做的第一点是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对道达尔来说,还有在座其他油气公司来说,我们称之为一个“效率”的问题是我们更重视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作为生产者和使用者,或者是终端的供应商都需要关注效率的问题。并不是说我们不再生产了,而是要生产具有更高能效的产品,以更有效的方式来使用他们,然后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来让我们未来能源的使用效率更高,以应对全球的气侯变暖、气侯变化的问题。
再回到日本的话题。我们首先要变得非常实用,非常的实际。发生的事情,可能会使核电这一产业的发展会延迟好几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无法用可再生能源完全替代它,这就会带来更多的石化燃料的使用,处理不当的话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需要这种能源的使用,因为它需要帮助全世界的经济继续增长,帮助日本的经济更快的复苏。
最后一个信息是非常清楚的,在可再生能源和石化能源所谓的斗争当中,我们希望能够在提供能源的过程当中,以一个更加干净、更加高效的方式提供给我们的客户,实现双赢和共赢;要不然的话就会出现不好的情况,我希望我们都能在一条船上,都能成为赢家。
首先有请一下傅成玉先生演讲,傅成玉先生在中国和法国都很有名,他也是整个油气行业最富有远见、最睿智的领导人,他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总经理。他加入中海油三年的时间,三年间他不断给我们不同的惊喜。
傅成玉:非常感谢。因为我更多关注中国的问题,我会用中文来说。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使我们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这就是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这场源自当今最发达经济体的危机本质上是传统发展方式的危机,是200年来传统工业文明的危机。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和长期繁荣,有赖于构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清洁、绿色、低碳将成为这种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这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正在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国而言,挑战尤为艰巨。
中国面临着发展和转型的双重压力,在发展中转型,谋求更大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能源工业领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领域,也是一个难点的领域。中国的新兴工业化道路要建立在新兴能源工业体系基础之上,传统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大力推动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积极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不缺乏能源!缺乏的是对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利用的战略安排,和激励能源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一方面,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太低,既造成了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造成了对气侯环境的严重污染。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总体上来说是美国的3倍,欧盟的4倍,日本的5倍,我们没有理由比这些国家的能源消耗水平高出这么多。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不缺能源。我们最大的能源是节约,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能效、降低能耗来实现GDP的翻番,而不使能源消耗大幅增长;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减排的压力。另一方面,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特别是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应该成为我国能源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炭储量完全可以支撑中国未来100年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世界煤炭协会主席不久前在英国卫报上专门说,“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煤炭中东”。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20-30年,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可替代能源无法成为能源主力,更不可能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对于依赖煤炭或者是煤炭的大国中国来说,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应该成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性选择。创新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技术,应该是政府政策的选择。构建中国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应该成为能源领域改革的着力方向,企业的积极融入和市场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现代能源工业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中国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能源基础,实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我们也完全有可能通过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将劣势转化为优势,通过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支撑中国新兴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谢谢!
马哲睿:谢谢傅总,我们之后会做集体的问答。现在我想请出波音的总裁安波杰先生。当然了,波音的董事长可能有点脚伤,所以他请出谢泼德·希尔先生做发言。我相信您的演讲会更精彩。
谢泼德·希尔:大家下午好。波音很荣幸能参加中国发展论坛,并且能参加今天有关绿色技术革命这样一个话题的讨论。
我们知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很多程度上这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知的真理,尤其是谈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且为他的人民和家庭创造价值的时候,具有同样的作用,对于保护地球也有同样的意义。当然我们需要找到方式把这些东西达成一个平衡,也给我们未来的子孙造福。
波音,作为航空运输业,我们必须做环境方面的领头兵,我们承诺去降低燃料的消耗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最后我们希望整个行业成为碳零排放。满足这些目标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必须要意识到中国和全球的航空公司行业都在迅速增长。去年中国有2.67亿人次坐了飞机,这可能比十年前涨了四倍;根据我们的预计,中国的民用航空局也估计,在2030年会有15亿的乘客在中国乘坐飞机,全国已经有25亿商用航空乘客了。20年的时间再过去之后会超过80亿人次,全国的机队也会翻一番,达到3万6千架飞机满足这样一个增长的需求。单单在中国,我们预计未来需要4300架新的飞机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的经济不断增长,我们都知道它会继续下去,它对整个商用航空产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要减少它环境足迹的话。要做这件事有三个技术要使用:首先,我们必须设计和建立能效更高的飞机;第二,我们用21世纪空管系统缩短航程,节省原料;第三,我们可以让可持续的航空生物燃料,让它更多的产业化,也就是说不是和那些粮食作物竞争的植物它们所生产出来的航空燃油,不管是地上还是水上。中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决策调动资源,在过去30年,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在这个方面也是做出了承诺,要取得更大的成功。15%的能源需求要在2020年时候被那种清洁能源或者是可再生能源所替代。现在中国在全球环境方面已经起到了领导的作用。
我们波音公司在07年的时候也设计了一个计划,就是我们要在2012年的时候把我们的能源、排放、水和废物排出减少25%,同时我们还承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提高能源的效率,每出一架飞机都会减少15%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现在商务上的研究和开发都是跟环境有关的,我们相信通过同中国政府机构、公司、学者的合作,一定会不断提高整个绿色技术的水平。现在在中国有20家中国公司和2万名左右的工人为波音工作,他们现在进行很多种飞机的建造,737、787等等。波音现在在全球的能源先进性的飞机销售上也达到了很好的水平,尤其是787和747的8,这样的情况对我们都是有好处的。
几周之前,国航宣布要购买五架747-8的飞机,香港航空公司也宣布购买32架787型的飞机,中国公司现在在生产我们这些飞机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艾薇可)还有他们的工厂,他们在成都、在沈阳、西安、哈尔滨,我们都有合作。这些行业都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他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行业。我们会继续的与中国这些合作伙伴进行合作,不断的推出更新的、节能型的飞机。
我们还可以通过很好的航空管制或者是空中交通管理做到节能的水平,通过这样一个管理可以把能源减少10%,这对中国来说也是很好的一个方式。中国在过去两年建造了14个机场,同时在未来五年中也会建设45个新的机场,这是很大的一个工作,当然也提供了很多的机会。美国和欧洲,现在他们也在更新他们的这种航空系统,美国和欧洲很多空中交通系统好多是上世纪4、50年代成型的,中国现在有很多机会来后发制人。
同时我们的飞机还可以通过卫星来实现直接的互相间的沟通、交流,燃料实际上是我们民航最大的成本,我们相信通过发展绿色能源,一定会大量的消减我们的成本,在经济、在环境上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益。
最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术对我们来讲是最佳的技术,任何可再生能源,包括氢能、水能,我们这种生物燃料是我们民航使用的最有效的能源,包括其他一些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它们都不能发挥这么高的效率。所以,中国可以成为一个全球的领导,在新型飞机使用上,这个潜力是巨大的,有更大的能源安全。另外,更好的环境保护。
现在看一下我们能够做什么?中国现在正在使用一个可持续性利用的一种生物燃料作为飞机的一个燃料,我们的生物燃料研究在中国会把重点放在藻类,我们更关注如何利用藻类提供生物原料?中国现在也在这方面跟我们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还有如果把藻类作为工业化、商业化使用,可能也就是5-10年的时间。我们准备在中国建立一个藻类生产的基地,这个基地面积会很大,可能会有3万平方公里的吧,它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利用海藻作为原料的机会。在我年轻的时候,肯尼迪总统为我们实现了把人类送往月球的梦想,这在当时看来是不可实现的,现在只有三个国家实现了,中国是其中之一。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中,保护地球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了,我们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各个国家和人民的合作。但是想象一下,中国整个商用飞机,如果能使用自己生产的生物原料将多么了不起,想象一下,每一个在中国起飞或者是降落的飞机,它们都是环保的方式,那多么了不起,想象一下我们飞机使用燃料的方式改变的话,那多么了不起。
我们期待着与中国的合作,我们也有信心,为未来几代人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社会收益。谢谢大家!
马哲睿:谢谢。我们最后会看看未来生物航空燃油会不会表现得更好。我非常高兴的有请下一位演讲人盛纳德先生,我也希望他们的公司能在业界成为领先,当然也希望能在中国的业务中取得成功。
盛纳德:谢谢!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米其林相信所谓的绿色技术革命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号层面,它应该成为一种现实,而且越快越好!这个观点主要源于两大现状:
首先,当今世界的发展不可能再仅仅依赖于高碳或者不可再生的技术。目前的解决方案所带来的环境、社会,以及政治方面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同时,近十亿人高水平的消费,当世界上数十亿人要求享受同样高水准的生活时,现行的解决方案将引发严重的不平衡。如果我们综合考虑新千年发展目标与对水资源、食物、空气、原材料、就业等情况预测的话,我认为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必须要进行变革!当然也不并不意味着同时就要否定过去。
其次,也许是一个好消息,也就是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对现有技术改进,还是全新的替代方案,几乎在人类活动所有行业中都存在,并且其成本也可以接受。考虑实施这些方案并不会造成自杀性的牺牲经济增长,而且也无需完全抛弃现有的体制。
以我比较熟悉的一个产业——道路交通业为例,它每年消耗掉全球将近一半的石油,产生了18%的化石燃料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而且所占的比例还在上升。就像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一样,建立新的能源平衡是道路交通业实现必要增长的核心。当然,石油还会有其他的用武之地了。但是25-30年之后,能源的环境可能会进一步的拓宽,包括使用电力、生物燃料、低碳燃料,最主要的是其他的节能技术。
我想在这里强调世界能源署最近世界能源展望里所传达的两大重要信息:
第一,这是一个好消息,哥本哈根和坎昆气侯谈判达成的为数不多的一致之一,是到20世纪末,将全球气温增长控制在不超过摄氏两度,而达到450PPM的目标进行的创新需要巨大的投入。而现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需要在能源使用上进行的改变就需要大量的投资,这一绿色投资的附加成本总体上可以由降低化石燃料消耗量所节约的费用抵消。而同时又使得化石燃料的使用期限更长,这是一个好消息。
第二,这个没那么好了,由于缺乏实现一个共同目标的、有组织的路线图,很不幸的是已经造成了投资全新技术以及基础设施方面重大决定的推出。因此,大大降低了我们实现450PPM目标的机会。每浪费一年,都意味着过渡的成本会进一步的增加。同时,尤其它会导致新能源格局形成受阻,而只会倾向于一些有限改善能效和环境保护的方案。
再回来谈道路交通。我们注意到,根据世界上最先进的事业,从现在到2040、2050年的时候,可以将轿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以上。我们知道虽然到那个时候我们的汽车会翻一倍,但是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会减少1/3以上。而且米其林公司我们在轮胎方面,在92年就率先推出了绿色的轮胎,当时没有人可以在这方面跟我们相比。我们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市场推出滚动阻力比目前低1/3以上的轮胎,这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成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说到电动汽车的话,中国也是非常重视电动车发展的。我们正在研究一些技术,我们将开发一些发动机、悬架等技术,目的是为了设计全新的汽车,使其更轻、更安全,能源效率更高、当然了还有更便宜。根据道路交通的具体例子,尤其要考虑到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的情况,我想提出五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导向,这个导向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绿色科技成功,在生活方式的变革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五点,首先是提高对能源效率变得低下的传统效率的补贴,将资金重新配置给那些创新的技术。同时,我们必须要放弃这种幻想单一的、神奇的方案,比如说氢技术。相反,刚才有同事讲到,当今的世界需要现实的考虑一些解决方案,包括气侯、能源、文化等因素。我们必须要制定非常具有雄心勃勃的整体行业目标,有利于促进不同技术之间的竞争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协调国际法的法规规范,将会有助于绿色技术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希望建立以下三项目标:首先要谨慎的打造碳经济制度。促进绿色技术实践,限制相反技术的应用。我们必须要促进具有更佳能源效率,那种浪费的、非可持续增长的时代必须要结束了,尤其是在能源价格出现可预见的、日益波动的今天。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强绿色科技的研发试点和实施。最后我们必须要合作,我们知道,竞争虽然是强有力的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要必须保持的一点;但是我们必须要克服这种技术和法规障碍,必须展开地方、地区的合作,当然了,这要取决于我们必须克服那些技术的障碍来决定的。那么在地方、地区或者是国际层面,我们还在合作,比如说在大型的核项目、电力能源储存方案,以及生物质的研发方面。
先生们、女士们,只要我们能够联合起来,参与这样的革新,我们都可以成为最新的赢家,比以前做得更为成功。
谢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我的意见。谢谢大家的倾听!
马哲睿:谢谢!现在邀请一下我们的林左鸣,他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总经理,他对引擎、发动机,还有中国的航空工业都是很有经验,在业内是非常知名的专家,有请林先生。
林左鸣: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新世纪以来,全球性的资源、环境和气侯等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绿色发展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骨干企业也一样,必须面临着这个选择的重大抉择。所以,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打造绿色的航空、为人类福祉和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首先,我们将创新航空科技,保障绿色发展。我们将把握航空绿色发展的前沿技术和产业方向,明确主攻重点,增强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支持绿色的发展。我们重点在发展新材料、新结构、新的启动部级、新的设计技术、新的制造工艺和新型的航空动力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不断减少废气排放,降低飞行噪音,减轻重量。比如我们非常注重在选择用一些资源、来源很广泛的植物纤维替代现在正在用的化学纤维、碳纤维这样的材料,打造一种新的复合材料。
第二,我们将研究先进的民用飞机,发展绿色航空。从创新科技为引领,面向国内外市场积极发展经济性好的,低碳环保的先进民用飞机。所以我们非常注重推进更加节油的先进飞机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培育更加环保的、更加具有经济性的民用直升机和通用飞机的业务。我们认为,在继中国,在家电、汽车、房地产之后,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非常急需有一个新型的支柱产业来牵引和支撑,那么我们感到,航空工业作为一个专业覆盖面很广、产业链很长、投资成数效应很大、辐射带动效应很强的高科技战略产业,有条件在中国承担起这么一个历史的重任。特别是在我国要守住18亿万亩农业耕地红线,或许航空运输会比其他的运输方式更具有明显的绿色优势。
所以,我们相信,我们必须很好的利用天空这么一个资源,来解决我们人口众多、交通拥堵的问题。当然这里面也带来我们会寻找一种比现有的更传统的交通方式更绿色、更环保的交通运输方法。
我们还将发挥航空的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大家知道,航空的技术可以在众多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我们实际上利用航空的技术也开发了比如风电等相关装备,同时在磁悬浮列车,太阳能力变器方面也取得很大的突破;最近我们又突破了锂电池生产的核心技术,并且自己制造了成套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应该说都处在很先进的水平。
我们相信,航空技术的延伸,在一些新的产业方面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把整个产业做得更环保、更绿色。
同时,我们还想认真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转型。过去我们的产业都停留在整个制造业的比较低端,整个产业显得过硬,给我们已经带来了很大的一种发展的压力,就是我们要保持过去这样一种发展的形式,不管是给我们的空间,还是给我们的资源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应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认真解决目前我们制造业过硬、过实的问题,所以我们也非常重视发展跟航空主业相关的、与高科技产品相关的现代服务业,能够使得整个经济结构更合理。
总之,绿色航空是航空工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实施我们的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的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为建设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做出我们应该做的贡献。
谢谢大家!
马哲睿:谢谢!下面有请最后一位演讲者,当然也是很重要的演讲者,我的一位老朋友,贺斌杰先生。他是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的主席,他是中国的老朋友了,他还是航空协会的主席,有请贺斌杰先生。
贺斌杰:谢谢主席,女士们、先生们,非常荣幸又回到这个会场与大家一起讨论技术的演进。
这个话题我觉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现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为了实现工业化这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今天我要讨论的是,我们作为一个行业来说,该做什么样的贡献?如何通过创新和合作,对此做出贡献?当然,在这方面我们有不少的挑战,这些挑战是由一些大的势头或者是大的潮流所决定的。比如,第一,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的增长。第二,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是资源的制约,以及对于环境的压力。说具体一点,其实有三大挑战或者是三大问题:粮食安全、水安全,以及能源安全,这三个问题密切关联,而且都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必须全面的解决它们,怎么办呢?非常简单,就是创新。除了创新之外,我们还需要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这是我今天所要讨论的问题,也是未来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
说到我们化工行业该如何实现或者帮助经济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不少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比如说基因改良,在植物的生物工程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工作,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的保证种子的改良,以及化肥的提供,来改善或者是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水处理、水循环,通过清洗流程的改进,以及对水存储和灌溉方面的利用,来保证水的安全。能源安全方面,我们可以不断的改进我们的建筑化工材料,以及应用更多的节能、保温措施,运用轻质的材料和更优的催化剂,来确保我们未来的能源安全。很多人都在讨论相关的这些方案。
在这儿我稍微说得再深一点,跟大家讨论三个非常务实的、非常具体的案例。作为巴斯夫公司来说,我们在这方面也在帮助国家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首先,可持续的移动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中国引进了一些非常先进的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的体系,在南京和杭州这两个城市,帮助城市的公交车减少了30%的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80%颗粒物的排放。运用我们这些催化剂,使得我们大大的改善了汽车尾气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此外,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比如说运用我们的技术,在柴油发动机等方面能够满足那些更加严格的排放的要求。
第二,可持续的住宅。环保节能的建设,或者建筑其实会给大家带来巨大的好处。我们和CNPC,中国石油,以及中石化在2010年的时候完成了一个项目,在渤海机械公司以及吉林的石化公司,对他们的两栋或者两片小区进行房屋的节能改造,我们对于这些居民住宅楼它的外壁以及内部进行了节能改造,使得能源的节省效率达到了50%。这对于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好的一个范例。
第三,我们巴斯夫自己的工厂提高我们的能效。比如说我们在扬子石化,南京的一家公司,我们和中石化是50:50的投资,我们的投资达到了29亿美元,每年生产200万吨相关的产品。在这个工厂的设计过程当中,运用了我们的V(英文)设计理念。在我们生产的200万吨产品当中,90%的产品实现了高能效的生产,这当然是我们在中国做的工作的一些案例,也是我们在中国已经开始做的工作。
最后,我想这样总结一下,化工行业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贡献者,我们几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做出贡献,包括热的管理,包括水的保护,包括水处理,包括轻质的原材料或者是合成材料、电池等等等等。我们非常期待着和中国的各个合作伙伴,以及包括全球的合作伙伴,为了大家的福利,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谢谢!
马哲睿:非常感谢!您刚才提到,的确在我们面前,我们要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工程,我们也是大有作为。时间不多,还有8分钟,我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然后再让大家提问。
我想从轮胎,到航空,到化工,包括到石化行业。我觉得所有我们这些行业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目标在我们的发言当中也都提出了,我们有同样的方式来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但是我们需要建立一些新的模式,来更有效的利用我们的能源,我们所有人也都说,我们应该更多投入到研发当中,要有更新的技术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有了这些技术之后,我们一定能够取得非常长足的进步,不仅仅能够更高的提高我们的能源使用效率,而且能够生产出更优秀的产品,这也是真正重要的一点。
最后我想说,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利用能源,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们首先要以更高效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然后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要找到一些新的产品,更加绿色、更加干净、清洁的产品;最后这些产品也是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成功的产品。当然了,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中有一些发言人也说了,有一些目标是可以以更加廉价的方式来实现的,我觉得这是对的,我们能够这么做,也是应该这么做的。当然了,我们应该同时实现更优秀的产品,以更低的价格,使得我们的这个行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即使你是像航空航天这样的行业,我觉得说到底,最后也是有可能以更优的方式、以更加可以让人承受的成本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我要感谢所有的发言人的演讲。下面有请大家提问。
提问:我来自巴黎银行。我想提一个问题给主持人,我不知道您是不是可以帮我专门指定一位发言人回答问题。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面临越来越多能源方面的挑战,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不断的增长,他们的能源需求也不断的增长。如果说我们仅仅依靠传统的这些能源的话,可能完全是不可持续的。我们的演讲嘉宾之前提到,米其林公司包括巴斯夫公司,在中国已经找到一些很好的办法节约能源,如傅总也提到了,中国应该不仅仅依赖于这些传统的能源。对于我们来说,在未来,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它有这样的技术,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技术。如果说这些发展中国家仍然以传统方式来消耗传统能源的话,那么中国和印度需要花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够让发达国家的这些技术放到中国和印度来用,从而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绿色?
贺斌杰:当然了,化工行业可以提供一部分的解决方案,这是毫无疑问的。能源的保护、能源的节约的确我们能够找到一些立竿见影的技术,我们有很多现成的技术,这些技术其实我们各国都可以去使用,而且能够立竿见影。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这些技术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有一些跳跃式的、跨越式的、突破性的技术,比如说在绿色生物能源方面,比如说基于海藻的生物质能,可能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把这个技术真正的商业化或者是成手。所以我们要找到新的、更好的技术系统还有待时日,包括燃料电池,它的技术还没有真正的成熟。所以我的回答是,的确节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问题是我们在最后能不能找到一个全球都能运用的这样一个技术,也就是说这个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者其他国家什么都不做,就静候或者是坐等其他国家发现这样一个技术,而是应该全球共同寻找这样一个技术,共同努力。
盛纳德:我简短的补充一下,您的问题是如何,就是怎么做?每一个行业都可以扮演他的角色或者是做出他的贡献,就我自己的行业来说,我们对于那些研发技术的国家来说,我们可以在技术上最领先的计划与他们分享,他们的这些工厂运用了这些最先进的技术以后,其实和发达国家的任何一个工厂节能环保方面做的是一模一样的。
当然,作为工艺或者是产业来说,我们可以扮演很好的角色;其实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管者也可以做很多的工作。如果说没有监管支持的话,我不知道我们最后是不是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我知道在欧美这些地区,他们已经建立起了一些所谓的门槛,这些所谓的监管门槛它能够帮助我们最终找到或者解决节能的问题,至少这种监管能够对于我们的研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有一些国家可能对于一些能源低效的行业还在进行一定的补贴,这种补贴在全球范围来说量其实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有人说达到了4千亿美元这样一个规模。其实这个钱完全可以被用来花在氢技术的研发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新的技术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但是我们政府还要做更多的推动。
马哲睿:谢谢!我想再补充一点,补贴是必要的,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这么去考虑,也就是说这个补贴不可能一辈子或者是永远给下去,我们必须要将这个补贴限定在一段时间内,比如说5-6年,让这个技术它能够与其他的能源来源有竞争力,这是我的观点。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提问:我想做一个回应,刚才施奈德公司的提到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确在高效能源技术方面有相对的研究,您所说的有些技术在新的经济体当中不存在,我觉得这其实是有一些误解的,有一些技术其实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能找到,都可以找到这样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节能,比如说今天我们讨论过交通,其实60%是来自于建筑行业,因此在建筑方面,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动态的、节能高效技术的话,可以节约30%甚至到70%的能源损耗。我觉得成本可能不是很高,但是我们的回报使我们能够省下很多的石油,而我们用来买石油的钱就是它给我们的回报,这对我们来说是可以获利的。
对于这些已有的技术来说,其实它们已经存在了,它们在市场上都是存在的,你可以去买。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对这些技术的认知还不够。正如刚才所说的,有些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
第三点是关于教育,其实我们对人们的教育还不够。有些人并不真正的知道如何来盖一个房子,或者是设计一个厂房,利用最先进的节能技术帮助他们节能。这当然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就意味着这些新的领域以外,我们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可以培训更多的年轻人来挖掘这些新的价值设想。所以,这些领域来说,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教育工作,有些时候人的意识或者是认知是最大的障碍。
马哲睿:谢谢。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我来自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所的所长,王志乐。刚才听了几位中外大公司企业领袖的发言,非常受启发。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入世也快10年了,过去大家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作用比较重视,认为他们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但是最近几年,大家觉得好像跨国公司的作用已经不像原来那么大了。从刚才几位企业领袖的发言可以看出,如果说跨国公司过去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作用,那么今后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国务院去年提出的“要进一步做好外资工作,促进跨国公司在中国进一步发展”,我认为是完全正确的。我也希望在座跨国公司能像台上几位企业领袖一样,在中国今后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积极作用,如同前30年、前10年那样,在推动中国的高速增长的同时,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
谢谢!
马哲睿:这是一个很好的总结,显然不是一个问题,感谢您刚才的提议,我觉得您刚才提出的要求,我们也是能够接受的,包括在座的中国企业,我们都该这么做。在这儿我想感谢我们的这些嘉宾,我想最后说一句,可能5、6年前,我们绝对不大会有人听说过在座的这些企业家这么大谈、特谈他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这种承诺,这的确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