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 > 正文
2011年03月19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以下为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先生演讲实录:
杨凯生: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会企业峰会,并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金融业的改革与机遇这一话题与大家交流。前不久,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第十二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港澳。“十二五”规划表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为主线将贯穿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呈现一系列新特征、新局面,也必然会对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实现我国银行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要在顺应和支持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加快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这里,我结合中国工商银行的实践,着重就银行资产业务转型发展的方向与思路,谈几点看法。
第一,我国银行的资产结构要进一步转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方向,银行只有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主动调整优化资产结构,才能真正提高可持续的竞争发展能力。这涉及银行贷款的客户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全面调整。这里我着重说说如何从调整客户结构的角度谈谈加快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主要谈谈对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看法。过去,我们总习惯地认为大企业、大项目风险小,而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对发展中小企业信贷总存有一些顾虑。这除了可能使一些银行积累系统性风险之外,还应该看到,随着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发展,大客户、大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融资的能力和对信贷资金的议价能力将越来越强,以大企业、大项目为主的信贷和收益结构将对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对银行资本充分率提出了更高的监管标准,而大企业、大项目信贷增长会带来资本占用水平的提高。我们都知道,每一笔贷款资本占用了多少,除了与贷款金额的大小有关外,主要取决于贷款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贷款期限,以及贷款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而大企业、大项目贷款与小企业贷款相比,固然违约率比较低,但由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中采用信用放款方式的占较大比例,而按新的监管规则的规定,认为这些贷款风险缓释能力比较低,一旦违约后损失率较大。加上大企业贷款期限一般较长、与国民经济关联度又比较高,因此造成按新的监管规则测算,同样大小金额的贷款,大企业贷款的资本占用最高,对于银行资本充足的影响最大。综合算下来,小企业贷款的资本占用不足大企业贷款的二分之一。这促使银行必须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这个问题有新的认识,采取新的的措施。
近些年来,我们把中小企业金融作为一项战略性业务来发展,我们专门成立了小企业的专营机构,建立了专职化客户经理队伍,制定了有别于大企业、大项目独立的信贷政策制度,创新了对小企业的融资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促进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末,工商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超过3万亿元,占到我们整个贷款余额的50%以上。尤其是小企业贷款从2005年以来的年均增幅超过40%,远远超过同期我行贷款的平均增幅。而且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仅为0.82%,低于整个不良贷款率。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我国银行的资产持有方式要进一步转型。长期一来,一方面由于我们间接融资比例过大,实体经济运行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过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银行资产经营模式,特别是信贷资产的经营模式是以持有到期为主的,缺乏信贷资产的交易市场,这就使得银行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张,基本战略不断增强,这种以资本占用水平不断增高的经营模式在新的金融监管模式下,随着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的不断提升,已经难以继续下去。资产证券化是连接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增加银行信贷流通性的重要途径。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利于银行加快从贷款持有性向贷款流量管理型转变,探索出一条银行总资产规模不无限扩大,资本占用不无限增加,但是却可以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实际上我国的商业银行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资产证券化的试点,拿我们工商银行来说,07年首次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过支持证券,迈出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第一步;但是自从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方面对于资产证券化所可能带来的风险担忧增多了,我认为,我们应该全面的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当然,不能去搞脱离实体经济运行需要的和脱离现在目前金融监管条件所谓的金融创新。但同时,我们也要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的银行业金融创新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来推动传统银行资产经营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分散银行系统性风险;有利于降低银行资本占用;有利于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利于增加投资工具,满足投资者更多的投资需求。这是一件可以一举多得的事情。对于人们担心的资产证券化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我认为,只要把握好两条原则,风险是可控的。那就是,既要有助于银行资产规模的受审,又不至于增加全社会的金融风险。既要坚持各类证券投资者风险子弹的市场化规则,又要防止银行由于贷款可转让而孳生放松贷款审查管理的道德风险。关键是我们要精心设计适合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其制度框架,贷款证券化产品的结构应该简单明了,层级单一,力求做到证券化产品不会去放大风险、放大损失。同时也要相应调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会计政策,建立起合理的风险隔离机制。
第三,我国银行的资产区域布局需要进一步转型。首先从国内来说,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发挥我国各地区比较优势。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是未来五年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目前,我们已正式出台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已经有20多个,相信今后还会有一些区域规划陆续出台。银行只有形成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业务格局,形成适应各地金融资产禀赋和产业结构特点的资产布局,才能在最具活力的经济领域和最具潜力的区城市场中趋利自身的竞争优势。从国际上来说,尽管金融危机对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格局带来了不少的冲击,但是全球化的趋势是难以逆转的。工商银行作为一家大银行,我们的资产布局和整个金融服务业需要着眼于全球。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绝大部分资产仍然在国内,业务收入也主要来自于国内,国际化的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加快提升我们全球化的资产配置能力和服务能力,是中国银行业适应中国产业资本全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更好的服务于走出去企业的一种更好的选择,也是我们分享世界不同区域市场发展的一种选择,也是避免地区性风险的选择。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抓住这场国际金融阴极有利的窗口期,加快了全球服务网络的建设步伐,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跨越亚、非、欧、美、澳五大州的服务网络。在完善全球服务网络的同时,我们积极构建起境内外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的把我们境内的重点产品线在境外加以延伸和推广,基本建成了一个全球一体化的信息科技的平台。使我们在全球金融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加快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银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