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葛延风:中国收入差距过大已成社会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9日 12:26  新浪财经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于2011年3月19日-21日在北京钓鱼台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于2011年3月19日-21日在北京钓鱼台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1年03月19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以下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演讲实录:

  葛延风: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我简单谈一下我对收入分配问题,尤其是怎么样完善收入再分配谈一点看法。

  中国的收入差距过大,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多数研究都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5, 少数研究认为已经超过0.5,既表现在城乡之间,也表现在区域之间,还表现在各个不同的群体内部。而且有关收入分配矛盾已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影响,所以也引起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都是共识,我就不讲了。

  现在有人认为,收入分配问题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而且到了一定时期以后,可能会自动缓解,就是所谓的倒U理论。根据我们的研究,这不是必然规律,因为有些国家高增长并没有带来收入差距的严重分化,这取决于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建立一个完备的市场体系,包括建立一个有效的收入再分配体系,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说打击非法收入等等等等。

  在一系列政策选择当中,我个人认为,尤其对于中国目前来讲,可能完善收入再分配是更有意义或者说更有价值的。因为完善市场机制,缓解初次分配领域的矛盾这是基础;但是我们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比如,中国目前正处在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阶段,有很多的体制问题需要我们努力去解决,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另外中国特定的国情,比如说我们巨大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这也是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的。还有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形成挑战,比如说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的调整问题,城市化和人口流动问题,加上国际化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不太容易在短期内予以解决。

  相比之下,强化收入再分配可以更快的取得成效,几个简单的理由:一是收入再分配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动员能力,这方面中国有独特的优势;二是收入再分配政策方面,有相对更加成熟的国际经验;三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财政能力的大幅度增长,应该说为完善收入再分配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我们去年财政总收入已经达到了8万3千多亿,另外还有其他的土地出让金等等各种收入。

  从中国收入再分配这些年发展的情况来看,应该说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从制度建设方面,各种援助性的再分配政策主要是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进,各种社会保险政策全面发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对所有人在制度上的全面覆盖。另外其他具有再分配功能的公共服务和福利也全面推进,中国义务教育已经走向前面免费,对其他教育的公共投入水平也在大幅度的增长。公共卫生领域,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项目免费向老百姓提供,基本药物制度也正在推进,其他的就业服务、公共交通、环境卫生,包括老年福利、残疾人福利也都在大幅度的推进。当然了,对高收入的税收调节也在逐步强化。同时,政府财政对各个领域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事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举个简单的数,09年开始的新医改确定三年新增政府投入8500亿,这次人代会上,财政部王军副部长说,事实上财政增加的投入已经超过这一数额。教育领域,明确提出来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这是政府承诺!

  基于上述努力,应该说各个领域的民生都在大幅度的改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在收入再分配领域,中国还有很多的不足,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一是对高收入调节力度还是明显不足,比如到现在所得税仍然以工薪阶层为主,其他的像各种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很多的税种学界呼吁了很多年,到现在,很多政策还没有出台。二是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总体上还是偏低的,另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种公共服务的制度不统一,保障水平差距过大;还有一些保障项目存在着逆向转移支付的特点,也就是公共投入更多的是中高群体受益了,相对的低收入群体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投入方式、定价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所以下一步我们认为进一步完善收入再分配,既要完善宏观体制改革,也要注重微观的制度建设。那么在宏观制度建设方面,其实刚才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讲得非常好,包括进一步调整完善税收制度,包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多的投向民生,包括完善财政的转移支付,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等等,在宏观领域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

  微观制度建设方面,也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首先要完善投入方式,突出保基本、保运行,过去很多地方政府投入往往过多的投资于基本建设,忽视日常运转费用,结果在有些领域导致公共投入不仅不能够降低老百姓的负担,反而会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还有一定要完善定价机制,让公共投入真正转化为公众的福利。过去在有些领域公共投入增加了,但是由于没有跟最终产品的定价联系起来,以至于在有些领域老百姓的福利水平并没有得到改善。还要根据不同服务的特点,合理选择费用的分担方式,确保中低群体受益。这个我们认为尤其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降低个人自付比例应该是一个基本的方向。其他的还是要强化监管和绩效评估,另外要完善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避免利益目标冲突,这也是下一步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一些医疗服务机构,一些教育机构,出现了一些行为的偏差,当然由于激励机制扭曲导致的,像有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最后一点,还是要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对政府主导的收入再分配形成补充。当然这里面关键还是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形成税收减免优惠等支持性政策;同时对于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发展非盈利性的这些机构,在资产处置、剩余分配方面一定要形成有效的约束性政策。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