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鸿君:城乡协调发展要增加农民收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3日 19:48  新浪财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3月13日,“走向城乡一体化”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研讨会,图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

  于鸿君:各位下午好!我谈两点认识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人力资源在城乡之间的有序联动。

  我们经常谈一个区域的发展,谈一个国家的发展,其实归根到底,人力资本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本。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应该说在人力资本的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人力资本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大学毕业,往往都在大中城市聚居,大批的啃老族都在城市,宁肯啃老也不愿意到乡村去发展。与此同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缺医少药,基础教育薄弱,社会公共服务因为人才的匮乏而相当落后。

  这是我们的现实,所以无论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还是单就推动农村的发展来看,在农村积聚大量的人力资本,无论是通过导入城市里的人力资本,还是提升现有农民的素质,不管怎样人力资本都是最为关键的。我们国家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大体上接近700万,按照经济增长8%左右来核算的话,我们每年能够提供新增就业岗位1000万左右。这样的话,大学生的就业,无论是从数字推断还是从实际效益的表现来看,都将成为大的问题。

  大家都聚集在城市里,这必然会引起很大的麻烦,这些麻烦既有经济的也有社会的,同时还隐藏着政治方面的一些问题。我算了一下帐,按照今后3-5%的增长力来看,到2030年,也就是20年的时间内,我们将会有1.5-1.8亿的大学生,这是个天文数字,单靠城市无论如何难以容得下。但与此同时,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城乡发展,农村却有非常紧迫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有种观点认为,大学生到农村没法干,没什么可干的,而其实我们做过一些调研了解,包括我本身每年作农村呆上相当长的时间,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那些大学生参与,现在我们推出的村官,这是一个方面,还有医疗卫生方面、教育方面、公共服务方面,还有其它诸多的方面都需要人才。包括我说,一个城市里面的啃老者到农村里指导农民学会上网,指导农民去把自己的小孩培养好、教育好,这就是对中国了不起的一种贡献,紧跟对个人来讲可能微不足道,但对整个社会来讲这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未来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机遇,对城市里面的人才形成拉动的态势。人才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人才就是那些不安分守己、不遵循守旧的一堆人里面一部分,不能说不安分守己的都是人才,但一般来讲人才不会安分守己,他要寻求机遇,要推动自己和所属的一定范围内事业的发展。所以,这点我认为是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两年以前我曾经提出,农民工进城、大学生下乡,形成中国人力资本的对冲性流动。当时招致很多大学生的批评,凭什么让我到农村去?没有说一定强迫你到农村去。在城市里如果啃老啃的不舒服的话,到农村里去发展发展、试试身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次广东省团委和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和几家单位启动了一个“北大100”计划,主要是把农民工通过上北大的网络学院拿到本科毕业证,提高自己人力资本的水平总量。最近我听说报名得到了积极的响应,一千几百个农民工报名。我想农民工进城,工作之余自己的人力资本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

  我在想,中华民族未来如果说强大,那么拥有7.9亿的传统农民放在那个地方,任何人讲这个话都应该汗颜、脸红。通过这种对冲流动,一方面使农民逐步转变为现代农民,另外把几百万沉淀在城市里面的啃老族用起来。我想这里面可以研究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制约流动的障碍、因素到底有哪些?需要去破解它。

  二、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

  各位知道,我们今天讲城乡一体化,一体化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大家就应该彼此差不多,能融合到一起,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还需要有共同语言,我们今天因为历史的原因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是两张皮,这两张皮最大的差异在哪里呢?思想、文化观念,这是最重要的,这需要很漫长的建设过程,但是收入之间的差距,这是经济基础方面的差异,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差异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见效的,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一些措施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协调来协调去,假定农民的收入比市民的收入差距依然如故甚至进一步拉大,我想神仙来了拉动城乡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另外,关于经济增长,为未来作出一个巨大的蛋糕,那就需要利用农民的收入产生中国巨大的内需,这个内需就是我们给世界作出的一块蛋糕。显然,切蛋糕的操刀手是我们中国,到那时候我们真正的可以说打造出一把经济方面的杀手锏,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里面我们说话才有底气、才能算数。

  当然我们知道,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多方面努力,比如说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方面的投入,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真正培育出一些两品种,好的产品,供农民们生产。再比如说,界定农民的财产权利,我经常在想,我们中国很大部分的农村农民没有自己的财产,比如说土地,你只有经营权,你只能种,它不是你的,宅基地是集体的不是你的,房子是你盖的,但宅基地是集体的,你也不能买卖,也没产权证给你。家里面养的牛、羊、马、驴这些,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家有千万,肚皮底下跑风的不算,银行也不会给你抵押贷款,除非你是规模化的养殖。如此看来农民的财产说不清,大概银行里的存折、家具,这些算是自己的财产。因此,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方面非常的有限。

  再比如说,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这大概是从古到今的问题了,我调研的一些地方大体上农民,比如说养老,基本还停留在秦始皇时期,叫养儿防老,我们这个社会给他提供了多少保障?这是我们城乡分配不公、待遇不公的一种表现。其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有意思,看上去基本框架已经建立,但是我说这里面缺一个重要的支撑点,是什么呢?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这两大板块之间其实是一种计划交易,它不是市场交易,工农剪刀差到现在依然存在,两斤小麦甚至四斤小麦才能抵得上一根雪糕。

  未来怎么办?我想给农民还帐、解决他们的保障问题,还有农村的产权流转,还有农村金融资源的导入。现在我们有工农中建几大银行,也组建了村镇银行,还有一些股份制银行,真正金融导入农村农业的有多少?村镇银行我们希望它真正的办成村镇银行,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也在和工农中建几大银行企图拼一些比较大的业务效益,怎么把它真正的做成村镇银行?

  所以我说,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才能真正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未来的城乡一体化,如果推动力永远是政府的话,我认为希望恐怕不大。如果动力源发自农民、发自企业,那这是可以大有可为的。

  谈这些和大家一起讨论,谢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