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3日 19:33  新浪财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扬(新浪财经 陈鑫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扬(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3月13日,“走向城乡一体化”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研讨会,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扬。

  李扬:尊敬的厉老师、曹老师,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这么一个新书的发布会,并且也是相关的主题研讨会!

  今天借这个机会讲两点认识:

  一、在我看来城乡一体化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最主要的战略因素,也就是说城乡一体化有可能把我们目前所遇到的几乎所有的主要方面都贯穿起来,所以推行城乡一体化我认为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核心。为什么这样看呢?我觉得这样一个判断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的起点是二元结构,二元结构在发展经济学中是有定义的,在这个起点上要开始发展,进入稳定发展时期,那就是二元结构的消灭,中国还有一个行政性分割,城乡被人为分割了,所以二元结构的消失不能,不仅意味着我们经济进入了长期可持续的发展阶段,而且意味着我们国家的行政体制、社会体制进入了现代化时期。

  第二,它是我们未来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的重要举措。我们知道这次“十二五”规划中有很多新的提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新提法就是在过去城镇化和工业化并举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作为一个战略提出是在稍前一年中央农村会上,总结这些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化并举。

  我们知道现在回头看这个三化并举的提法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过去我们说工业化、城镇化并举,但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并举,它必然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的资源向城市集中,也就使得落后的农村几乎永远得不到改善。因此,就会使得中国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井,中等收入陷井指的就是在GDP的人均总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动力消失了,同时经济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突出了。在中国的情况,如果说在推行工业化和推行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注意同时推行农业和现代化,那么中国就注定逃不出中等收入陷井。所以中央把它作为中国经济跳出中等收入陷井的举措提出了三化并举,三化并举和城乡一体化覆盖的领域和内容是完全吻合的。

  第三,为什么城乡一体化是未来的战略核心呢?它是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途径。我刚刚说的这几个事儿都是现在热议的重点,收入分配更成为了千家万户所关注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关于收入分配问题,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搞的特别清楚,特别是它造成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否可能在我们的发展阶段得以克服、得以解决,但是其中有一个重要问题我想应当获得共识,那就是中国收入分配不公的最大因素是城乡收入分配不公。我们有很多的研究,研究显示如果把城乡分配收入差距这样一个因素抽掉的话,中国的系数是中等,但如果把城乡收入分配的因素放进去,中国的系数是非常危险的,也是居世界前列的。这样一种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并且扩大的因素,那是因为城乡分割。我们知道,为什么劳动收入分配的比重会下降呢?这些年来中国城镇就业的劳动大部分是从农村过来的,也就是农民工,农民工是缺乏谈判能力的,所以像广东那些地方经济翻了好多番了,收入顶多涨一倍,因为他们没有谈判力量,所以农民工这个总体,又占中国就业职工非常大的比重,他们的收入水平这种状况,是城乡分割造成的。因此,推行城乡一体化会解决城乡收入分配的问题。

  第四,重要就重要在它可能为我们解决住房这个棘手问题提供一条路径。我们现在说住房有问题,房价高,那说的是城里房价高,其实可以提出的问题很多,如果我们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作为一个总体来看,也就是说当做城乡一体化来看,这个问题可能就要有新的远见,在城市住房上一直存在一个争论,所谓小产权房,什么意思?无非就是农村的用地没有经过正规的转为城市用地的手续,但是那些地方是城市化的,城里人愿意到那去住,这个状况是被严禁的,中央有好几个部委下文要打击的,打击的根据在哪里呢?大家其实都没有非常仔细的扩充考虑,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如果没有根据的话或者根据不充分的话,是不是可以改变呢?我想城乡一体化肯定是能改变这个问题的。

  如果我们眼界再放开一点,研究报告里好几篇讲到了这个问题,讲到农村居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房,厉老师经常会举例子,浙江的经验,盖三套房,一套自己住两套住房,如果有这么多住房供应我们的市场房价上涨的趋势是不是会受到抑制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个问题我看了有关住房的讨论,大家都回避它,大我们这本书没有回避它,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总之,我觉得从城乡一体化这个角度来讨论问题,确实涉及了未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想说的第一点。

  二、有两个人识和大家来讨论一下:

  第一,城乡一体化我觉得关键是解决好土地问题,我看了这本书里面大概有1/3的文章涉及到土地,土地问题对任何国家都重要,对中国尤其重要,中国一个土地、一个人口,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这是最主要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处理好了国泰民安,处理不好就社会动荡。所以我们把解决好土地问题这样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提到大家面前,那么我们今天讲土地问题还有个很特殊的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的土地问题,曾经是没有价格的,但是90年代初期启动了城市土地使用权管理改革以来,它突然有了价格,而且是越来越高的价格,所以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领域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土地的资本化,以及在土地资本化过程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地,原来没有钱,从中央的帐上到省里的帐上到企业的帐上到个人的帐上都没有这笔财产,但突然一天国家允许它有价格,它就变成了财产,而且可以变成日益增值的财产,它对我们的总体经济冲击太大。现在在讲收入分配很多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大家已经看到,凡是与土地及其有关的政府、单位和个人都发财了,所以这些人就成了社会仇视的对象。说明我们在土地资本化过程中分配问题没有处理好,所谓土地财政、所谓没有社会责任的开发商,都与土地怎么分配没有处理好有关系。

  从发展角度来谈土地和城乡一体化问题还有很多问题,因为我们是传统体制过度的市场经济,在传统体制下大多数东西是没有价钱的,或者它是被严重低估的。企业也一样啊,大量的企业一挂牌变成几十倍了,于是和能够接触到这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发财了,接触到企业资本化过程的人都发财了。这个过程肯定是为经济发展转型所必须,但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益及其分配我们关注不多。所以我们刚刚讲到,与土地有关的政府、企业、居民都发财了,都变成人们攻击的对象,同时道理推到企业里,凡是和企业相关的政府、企业、个人都发财了,变成了人们攻击的对象。

  转到市场经济各种要素,因为我们的要素是短缺的,要素被重新定价,产生大量的收益,我们这样看这个过程,我觉得大致上能够抓住现在很多的被大家所热议问题的核心。所以土地的问题是我们研究一体化的核心问题。现在在城乡一体化或者统筹发展过程中,各地都有很多的经验,我注意看了一下这些经验,无不与土地有关,无不是对现有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有关,凡是改革迈出的步伐,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都做的比较好。

  所以,我觉得下一步我们理论界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并且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向有关部门建议,在土地问题上提出更为确定的看法。

  第二,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如果没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只是追求一些外在的指标、形象,一体化是化不起来的。这个我可以讲一个在城市化过程中,研究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个问题。

  我们国内的研究城市化率是48%,但外界的研究不赞同这个观点,其中最为极端的OECD认为中国已经完成了城镇化,他根据的是外国欧洲的标准,2000人以上的居住、聚集就是一个城镇,大家别笑,从这个笑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我们该研究什么问题。并且这些聚集点之间是由有效的基础设施联络起来的。根据这几个指标,中国已经城市化完成了。很多人访问欧洲发达国家,你会发现确实有很多,甚至人口不足2000的聚集点叫城市,而且人们乐意住在那里。为什么我们2000人的自然村大家一定会说它是农村?而那个有可能是几百户甚至不到2000人叫它是城市呢?因为公共服务是不均等的,它有电话线、网络、通电、通水,OECD就是按照这个,中国不是老搞村村通嘛,路已经通到了大队,电视信号已经覆盖到哪里哪里,根据这些数据说你已经到了,但作为公共服务的一些更关键因素,比如说教育、医疗、卫生,这样一些条件还不均衡。在座我看很多是比较年轻的,尤其是从国外回来的,你选择从哪落户,首要的选择是有一个好学校,当然城市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城市越大越优良。如果我们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大家都知道义务教育水平上,在发达国家基本上做到乡村和城市基本上是同一水平,你能做到那一点,大家就不会都挤在这里,可以到别的地方了。

  所以,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解决城乡一体化的一个关键点,但它不好处理,你想一想如果中国能做到城乡除了硬件之外,医疗保障、卫生、教育,这些都能做到差不多的话,那是需要相当大的努力的。好在“十二五”规划里有一个专栏里讲到中国城乡发展的时候讲到了四个要点,其中就有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有统筹城乡用地,就有建立一个城乡可以自由流动的市场,这几个因素都非常重要,这几个因素都直指城乡一体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就有理由相信,随着“十二五”规划的认真贯彻执行,我们的城乡一体化是可以有长足的发展,只有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了中国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并且中国才能超出中等收入陷井,进入现代的发达国家的行列,谢谢各位!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