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中国工商界纪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会议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国际商会、中国贸促会主办的“中国工商界纪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会议”于2011年3月1日在中国贸促会礼堂举行。上图为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调查专员宋和平。
以下为演讲实录:
宋和平:尊敬的周世俭老师,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非常高兴代表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参加本次纪念中国加入WTO十周年的重要会议,也很高兴能和大家共同来探讨本节的题目,公平贸易与解决机制这样一个主题。希望我的发言能够给来自工商界代表一定的帮助。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流动进一步加快,但是贸易保护主义依然是影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有效复苏的重要障碍。刚才周老师已经非常简要的把这个形势的严峻性已经做了一个介绍。胡锦涛主席在2010年年底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尔峰会中指出,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推进自由贸易,坚定不移恪守历次峰会的承诺,坚定不移的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取消已有的贸易保护措施。这是中国政府向世界表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庄严的承诺,同时中国还将加强在此领域的国际合作,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共同促进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全球经济全面的复苏和可持续的发展做出贡献。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中国近期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温家宝总理在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经济发展环境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形势同样如此。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下降了12%,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低的降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急剧升温,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明显的增多,成为各国采取限制措施的主要对象。2009年一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发起了116起贸易救济调查。这个贸易救济调查就是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这样的措施。总案值约127亿美元,创历史峰值。按照WTO统计,2009 年中国出口占全球总量的9.6%,但针对中国的按案件数量占了全球案件数量的43%。2010年中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66起,涉案金额77亿美元。虽然案件数量和金额比2009年有所下降,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非传统的贸易摩擦强度大大的增强。当年中国遭遇的三三九调查19起为近十年之最,并造成301调查一起。人民币汇率自主创新,新能源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市场准入等宏观领域的问题也成为贸易摩擦的新的热点。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不但影响中国出口利益,恶化外部环境,而且已经触及到中国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甚至也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部分发达成员国提出了全球经济失衡论,进而要求全球经济再平衡,试图继续把持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再平衡要求中国和其他一些出口导向型国家必须解决宏观经济的外部失衡问题,即通过降低出口或增加进口解决巨额的贸易顺差,同时必须纠正内部失衡,加强国内消费,更多的依靠内需拉动经济,而发达国家则应该增加储蓄和扩大出口,为实现这样的目的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积极推动出口,为争取扩大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贸易保护本国市场以及国内产业。近期中国遭遇的贸易保护措施增多也就是这种再平衡主张的一种必然反映。
综上所述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国和索要的目标国,同时贸易摩擦不仅体现为中国出口产品限制措施,也将越发的表现为经济发展战略政策体制等宏观层面的碰撞与冲突。为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贸易摩擦的应对工作,主要是通过政治交涉,法律抗辩,业界合作开展工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与行业组织和企业共同配合,规范出口经营秩序,通过标本兼治,尽可能减少造成贸易摩擦的隐患和负面影响。
第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新特点。随着全球贸易活动的恢复增长,贸易摩擦也接连不断,贸易保护主义也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一是将贸易摩擦与国内政治挂钩。在西方部分选举国家,贸易政策更多的被用来缓解国内矛盾和政治压力,为争取选民,转移国内矛盾,一些国家的立法机构,甚至政府经常动议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外国进口产品成为这些国家转移国内民众不满情绪,从而捞取政治资本和政治利益的手段。
二是利用贸易摩擦影响和改变贸易伙伴的经济体制和政策。甚至于劳工,低碳对进口产品进行设限。
三是新兴经济体之间不断制造紧张的贸易关系。一些国家在经贸领域中渗透意识形态因素,企图延缓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在拉美和非洲地区煽动外贸威胁论,声称进口产品冲击当地产业,投资目的是掠夺当地资源、能源,借此人为的在发展中国家制造紧张关系。
四是通过贸易摩擦增加谈判筹码。一些国家行业组织不管双边贸易现实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主动挑起贸易摩擦。
此外,2011年乃至“十二五”期间中国度对外贸易仍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各国间相互竞争加剧,中国开展应对难度也进一步加大,一方面外贸发展环境趋紧,各国的实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此消彼涨,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在汇率、能源、环保、减排、投资、责任等问题上越来越多的成为被关注的重点。西方一些产业对中国同行批判发展的危机意识明显上升,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产业与中国同行业竞争加剧,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另一方面产业转移升级受外部打压趋多,随着竞争面扩大,中国企业和发达国家同行业竞争正从市场份额竞争转向核心技术之争,企业自主创新的新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与经济竞争力直接相关的问题可能长期占据着西方奢华一层的前列。这里面也有一些欧美企业阻遏中国竞争对手发展中高端技术,继续保持其技术垄断地位长期战略意图。贸易摩擦是产业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全球化进程中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表现,在一定阶段将有增无减,呈现常态化。
综上各种成因的贸易摩擦将伴随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全过程具有必然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贸易摩擦政治化趋势进一步加大,应对难度加大。
三,积极维护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完善公平公正的解决机制。国际贸易摩擦应对工作虽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也存在诸多积极有利的因素。一是和平发展合作的全球时代主题并没有改变。大国关系和世界格局变成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发展国际合作空间不断加大。二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仍然是国际经贸发展的主流。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识,对滥用贸易保护措施形成了道义制约,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在制约贸易保护主义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G20等全球经济治理和协调机制的调整也为发展中成员提升话语权,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供了契机。为此中国更加注重建立自身的贸易救济制度,努力维护公平贸易环境,加强多双边领域的政府合作,并促进业内的沟通,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机制,有效化解贸易摩擦。
一是完善贸易救济法律制度,并妥善运用措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严格遵照WTO规则,修改和完善了贸易救济立法。修订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反倾销条例,保障措施条例和相关的部门规章。近年来中国企业和也运用贸易救济措施意识不断增强,调查机关运用措施的水平不断提高。实践证明通过依法公正合理的实施贸易救济措施,有效维护公平竞争的贸易秩序,使受损害的企业生产经营得以恢复,产业结构调整意识增强,产业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并可以遏制贸易伙伴采取不公平手段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冲击。
二是有效利用多变场合增进释疑,加强交流。2007年6月中国举办了中国反倾销立法与实践十周年国际研讨会,邀请了WTO秘书处和美国,欧盟,南非,巴基斯坦等成员同行参会,交流各自的立法和经验。
三是与重点贸易伙伴建立贸易救济合作机制,不断加强与有关国家贸易救济调查机关的交流与对话,本着因国而异,形式多样,增进释疑,减少摩擦的原则,与南非,埃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正式建立14项贸易救济合作机制,每年定期召开贸易救济合资会议,交流双方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情况和相关机制,法规的变化情况,通报针对或涉及对方的贸易救济调查的结果。
四是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不断提高。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积极参与多哈回合,反倾销,反补贴规则修改的谈判,大力推动改进规则,增强透明度,推动实现广大发展中成员和发达成员利益的平衡,认真提交建议,在中国现在已经成为规则谈判的核心成员之一,从国际贸易规则的被动接受者成为对规则制定和修改产生实质影响的重要成员。另外中国还在谈判中妥善设置贸易救济条款,既避免滥用贸易救济措施,阻碍贸易自由化进程,又又有效的保护了国内产业。
当前世界正处于由应对危机向推动全面复苏转变的关键时期,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中国政府不愿看到贸易保护措施对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的延缓,希望所有WTO成员从战略高度和长远发展的观点出发,进一步加强各自在多双边领域的磋商与协调,通过沟通协商并积极发挥多双边解决机制的效果,减少慎用贸易措施,共同推动世界和谐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