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晓西:发展绿色经济与转变增长方式完全一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7日 16:12  新浪财经
北师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西(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北师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西(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经济50人论坛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经济50人论坛深圳经济特区研讨会”于2011年2月27日在深圳举行。上图为北师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西。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晓西:参加这个会我非常高兴,我对深圳也很有感情,我一直在关注深圳,但是贡献也不太大。我今天主要想谈这么几点,一个是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情况,第二是发展绿色经济形成世界潮流,第三简介绿色发展指数及思路,第四是深圳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绿色发展做一个简单的对比方面。

  我的题目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这个题目比较大,我从中选择了绿色经济讲一讲。

  第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去年我们在上海有一个会议,根据世博会有几点体会,我谈了这么几点,一个是城市人本化、房屋有机化、能源智能化、废物再生化。城市人本化,世界银行提出,以后的大城市聚集这么多人,要搞紧凑化,就是今天上午有一位专家介绍的,在一栋楼里基本上解决所有的生活问题。城市要以人为本,老百姓在这里工作、生活都很方便,这是很难套框框的。所谓房屋有机化,这次世博会很多国家的房子设计非常自然,这使我们考虑房子的设计要更加符合人的需要。能源的智能化,这次在世博会上我们看到有很多新能源汽车,我们感觉今后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前景,深圳比亚迪做的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影响也很大,大家也在讨论这样一些理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生活条件。再就是废物再生化,国内外都有很多的政策在谈废物的利用问题,我想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再回到现实,我们现在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城市能不能持续发展。比如说北京,我们都认为好像建设得很好了,可是要下一场大雨,或者土地有冰雪,城市地下排水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后来听他们讲,日本人在很多年前搞的地下排水下了很大的工夫,我们的城市发展了这么多年,都不太考虑地下排水。我们现在考虑的是上盖,建花园、公园等等,其实真正考验的还是地下,最后来一场大雨,把很多地方淹了,那就不行。再有是我们城市的发展,能源能否支撑。麦肯锡研究认为巨大的城市可以使土地更加节约、能源更加节约,管理也可以更加有效。我们就要讨论,我们的城市集中在一起,我们的资源支撑到底怎么样,再一个我们环境承载的压力怎么样。总的来讲,发展绿色经济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完全一致的事情。发展绿色经济对我们国家现在来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阶段,优化我们的城市,提升我们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发展绿色经济形成世界潮流。绿色经济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的,绿色经济主张:经济发展必须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使之“可承受”,不因为盲目追求生产增长使社会失衡和生态危机,误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无法持续发展。我还是以北京为例,在多年以前北京有20条河,现在北京一条河都没有。现在我们要建设基础设施,搞好什么路,我说通水路太重要了,一个城市的水路四通八达就太厉害了。我小时候在成都,我记得南大河、北大河都能游泳,现在这些河都不能游泳了,而且有的已经干了。我想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的可承受体现在什么地方太值得我们研究了,而我们现在已经注意到这一点,有的城市已经把水系搞得很好了。这几年提到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比较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8年提出了全球绿色新政,奥巴马的绿色新政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等等,我们感受到大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都在搞绿色经济,可见,从短期、长期看,都特别引人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人提出了低碳经济,当然这是有争议的,现在中国的经济学家向中央提出的很多建议,希望叫“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不要叫低碳经济,他们认为低碳经济可能是西方在忽悠我们国家,他们能做得到的,我们不一定做得到,我们仍在发展过程中,因此我们叫低碳技术。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理念还是在被接受。我们这次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和国外的争议比较大,就是我们要怎么做,我们现在公布出来要减少排放40%,但是那是指新增量的40%,国外要求是在总的增量下减少。在《京都议定书》以后做得比较好的可能是德国和英国,他们大概都完成了制定的指标,因此这个事情还是有争议。现在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面对环境污染方面,大家都有责任,但是是有区别的。但是共同有多少,区别有多少,也是处在争议中。尼古拉斯-斯特恩是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我在伦敦经济学院的时候跟了他一段时间,他在这方面最早开始研究,而且提了很多的报告,他跟中国很有好,曾经到人民大学教了半年书,对中国的大学生给了很高的评价。在麦肯锡的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绿色发电、绿色交通、绿色工业、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绿色经济可能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中国重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09年胡锦涛主席在参加联合国会议上表示,中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去年5月8日上午出席北京举行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我们如果实现了绿色增长,我们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就有可能持续下去,我们就有可能对得起我们的下一代,否则我们这一代赚了很多钱,可能生活都很美好了,实际上可能是不可持续的,这就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大家可能记得去年有一个科学家说地球只能再持续200年,清华大学也有教授说过这样的话,我想还不至于,一两千年可能还会有,但是这对地球的历史来说还是很短的。现在正在讨论上地球以外的空间哪里能住人,但是我想即使是那样,也住不了几个人。所以我们把环境做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简介绿色发展指数。这是我们几家单位合作搞的一个基地,这个指数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增长绿化度,一个是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第三是政府政策支持度。经济增长绿化度反映的是对生产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体现的是自然资源与环境所能承载的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反映的是社会组织者处理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水平与力度,三分法体现着一体双力,经济绿色增长是主体,资源环境是基础推力,政府政策是引导拉力,三者结合,为经济绿色发展保证了基础性保证。

  我们的绿色发展指数,总体来看就分这么三大块,下面有9个分块,有55个指标,这55个指标是从1500个指标中筛选出来的,其中包括国内外的文献,包括国内的一些政策规定和统计指标,也包括学者们提出的各种东西,但是最后还是要有公开的权威的指标为主。

  (看图)这个是这些指标,这些指标和我们现在的指标也可以做一个对照。

  算出来的结果是这样,颜色深一点的地方还是绿色发展指数偏高的地方,北京还是属于第一的,我们算的指数是2008年的,当然有它的特殊性,2008年是奥运之年,环保方面是做得最好的一年,同时奥林匹克公园投资也相当大。总的来讲,绿色发展指数显示,发达地区政府的支持度还是很强的,而在一些落后地区,它是资源承载情况比较好,因此现在偏低的是中部地区,西藏地区还没有算,因为西藏地区目前为止还有好多指标不全,而且西藏地区很多指标特别好,如果算的话,他的指标算到天花板上,别的地方都挤到地下,那就很难处理。

  第四,深圳高度关注发展绿色经济。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在“十二五”的指导思想里提高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另外深圳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八个指标,比如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还有万元GDP的能耗、万元GDP水耗,这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二氧化碳排放、化学需氧量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后面7恩项都是约束性指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是预期性目标,跟国家规定的指标相比,还会更加严一些。至于列得全部全,还需要再考虑,但是至少已经表明深圳市政府很重视。

  再有集中体现在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的规划中有三大方面11个重点,第一,在推进低碳发展中,要加快清洁能源开发,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构建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体系。第二个是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要建立健康水生态系统,改善大气和声环境质量,加强固定废物和土壤的污染控制。第三个是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提出要建立生态安全体系,尤其还提出了建设绿色宜居城市。这些方面在规划中是很难直接提出来的发展绿色经济问题。

  间接体现在规划各方面,比如说在建成国家创新城市中,提出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这是典型的绿色产业。还有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所涉及的三次产业中,均有不少的有助于绿色增长的产品和措施,比如说电子信息产业进而三产比重的提高。在加快特区一体化规划中,提出建设国际水准公交城市,公交城市是非常重要的,咱们紧靠香港,香港的交通确实不错,它的路并不宽,我们以为路宽就能走的车多,路宽要乘速度,我们的路很宽,但是速度不行,再一个是他的地铁四通八达,由于地铁很方便,就把很多人放到地下走了,再一个,它现在有八达通卡,那个卡很方便,他们想了很多办法,使得那么挤的一个地方,居然交通那么方便,在全世界做出了榜样,很值得我们研究。现在大家把北京叫做“首堵”,我们确实感到很惭愧,现在上班如果要坐车,一两个小时都在路上,时间浪费太多。再一个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一个城市的水资源很重要,城市的居民能不能喝上干净的水是一个问题。再一个是能源保障体系,这些都是绿色发展非常重要的。在构建开放合作新空间的规划中,我们提出服务业的合作,比如说和香港、澳门的合作,里面都提到交通便利的合作、服务业的合作,包括生态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都是搞绿色经济的发展。

  深圳发展绿色经济优势也很多,有它体制和机制开拓与先行先试,尤其深圳政府在规划里特别强调,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这太重要了,最后还是要看企业,深圳产生了这么多很好的企业,很多企业在绿色经济中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靠企业抢占绿色经济制高点。

  最后祝愿深圳市在可持续发展中取得重大进展,深圳市人民更加幸福!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