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世锦:今后五年是发展方式转变最有利时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7日 10:54  新浪财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经济50人论坛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经济50人论坛深圳经济特区研讨会”于2011年2月27日在深圳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世锦:很高兴这次能够到深圳来参加这个研讨会,刚才书记市长作了重要讲话,樊纲先生也作了演讲,本人深受启发。前段时间本人曾经到深圳看了一天,有很多感触,但是总体情况还是了解不太多,我想就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讲三点想法。

  第一,“十二五”对深圳来讲是一个难得的二次机遇。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想一个问题,就是“十二五”规划和前几个规划有什么区别?我认为相当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我们有可能会碰到高增长的边界。过去30年我们每年将近10%的高速增长,现在要触到这个边界了,增长速度要下一个不大不小的台阶。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同志也在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研究发展前景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结论,以日本、韩国、德国等战后成功追赶型的经济体参照,有这样一个规律,就是当人均GDP达到1.1万国际元的时候,增长速度一般是下降3%左右。从中国来讲,2010年我们的这个国际元已经将近8000,按照目前的这样一个增长速度,大概3—5年就会到1.1万国际元的水平,所以我们就会进入增长速度下降的时间窗口,具体哪一年还不好说,但是以2015年为中心点的话,前、后两年都有可能,大体上是“十二五”和“十三五”相交的时间可能性比较大,上升速度由前些年的10%左右降到7%左右,甚至其有可能更低一点。当然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我们都有预测,但是在什么时点发生,需要特别引起我们的关注。再一个是增长速度降低以后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我们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想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个是如何防范和化解高增长时期形成的,在低增长时期就会显露的矛盾和风险。比如说我们的经济是速度效益型的经济,有些人说能不能速度低一点,效益好一点,其实正好相反,中国的经济一般是速度高一点,效益就好一点,速度一旦下来,效益就会下降。我们的企业不会在低速度下盈利,应该说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当金融危机波及来的时候,GDP降到6%的时候,企业的效益大幅下滑,财政收入也出了问题。如果几年以后,我们的增长速度不是两个季度,而是持续的降到了7%左右,遇到的问题怎么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各种资产的布局,都是以高收益作为前提的,如果速度下来了,人的预期发生变化了,各种资产是要重新布置的,这时候可能还不是一般的泡沫的破裂,还有一个情况,我们相当多的贷款7年到期,7年以后怎么样的情况?现在干得不错,7年到期以后可能就是很大的问题。当黄金的高速增长期结束以后,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危机,中国能不能避开这个危机。还有一个是当我们的潜在增长下降了以后,我们的政府还想保持一个高速的增长,继续从宏观的刺激政策,日本上世纪80年代就做过这样的事情,应该是前车之鉴。

  第二是如何抓住转型的机遇形成新的优势。中国如果说降到7%左右,如果转变比较好,还能维持10到20年。我感觉到现在大家对这个事情重视不够,刚才讲的增长速度下降,将会使中国的发展方式发生一个实质性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讲了很多年,但是为什么转不过来?其实还是缺少一个条件,就是当高速增长在维持的时候,一定不会转。所以今后5年,应该是中国发展方式转变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后、最有利的时机。所以有一个简单的判断,高增长时代的结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深圳扮演着什么角色?深圳在全国很有名气的,靠的是开放,开放带动了改革。为什么深圳能够知名呢?我想是有两个重要的条件,一个是政治条件,邓小平同志在这个地方画了一个圈,再一个是地缘优势,咱们对面是香港,香港比我们的发展水平高,开放了以后,有一些新的东西进来。深圳30年前的开放,我觉得天时、地利非常重要,所以成就了深圳,开放了以后有一个新的体制基础,然后高速增长了30年。基础是那时候打下的,30年以后,这种模式就要走到头了,因为高速增长期结束了,要有一个新的模式,这个新的模式就是要转型了,我们现在讲的创新转型。如果我们讲转型的条件,我觉得深圳现在与全国各地相比较,条件是最好的,包括我们的产业条件、技术条件,特别是我们的体制条件。如果说中国面临着第二次转型的大机遇,对深圳来讲,应该说这个机遇特别重要。如果说30年前深圳有这么一次大的机遇,促成了这30年神奇的发展,30年后的今天,深圳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大的机遇,抓好的这个机遇,深圳完全可以再创辉煌。

  第二是在转型升级中,深圳如何来定位。应该说深圳现在还是有相当大的选择的空间,可做的事情比较多。但是我觉得也有相当多的发展中的诱惑,你如果定位,定不定得准,定位以后能不能保持得下去,都相当的重要。从目前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来讲,呈现出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个是区域分工越来越专业化,过去全国20多个省市在生产彩电,现在基本上集中到珠三角了,这是产业的变化。第二是从长期来讲,中国一定有一批产业一定能具有国际的竞争力,但是产业的数量不会太多,更不可能是全部产业。

  第三,需要向产业的中高端攀升。从这几个特点来讲,我认为深圳未来的产业结构应该是在为数不多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中处在高端的环节。究竟是哪些产业?如果说我们有一些选择性的话,首先要有勇气避开一些诱惑,比如如何看待深圳金融业的发展,深圳的金融业已经有了相当好的基础和相当强的优势,我们也不怀疑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比如我们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主要定位,要考虑我们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特别是和上海金融中心相比较。再有一方面,这样是不是充分地利用了,还是浪费了深圳已经有的转型升级的资源。我觉得深圳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核心的部分应该是这样的定位:第一还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点更加的明确。第二是高技术的产业,包括我们现在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是前沿创新产业。我讲的前沿创新不是跟随创新,以前我们都是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这些年我们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一个趋势,就是我们在一些领域里已经有可能和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甚至趋于领先,但是总体上我们还是比较落后的,不过距离在缩短。

  第四,由于全球化的推进和深圳高度的开放性,深圳如果有这样的定位,它的影响力必定是世界级的。所以深圳产业的核心部分,应该是世界级高技术产业的前沿创新中心。将来我们即使有很大的发展,制造业还是要占很高的比重,但是中国一定有一个地方要搞高技术、要前沿的创新,这个地方就是深圳。

  从这个角度来讲,主要是要形成两个方面的优势,一个是有一批处在行业领先位置的创新型大企业,另外需要有更多的活跃的中小企业。从国际经验来看,大企业的创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身形成的创新体系,比如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它自己有相当长历史的成系统的创新体系。再一种是这些年发展很快的,就是一个大公司有一个很好的技术架构,主要是购买、吸收小企业的创新成果,像美国的思科公司就是这样一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创新机制在深圳现在都出现了。另外,深圳的小企业一定要重视,深圳很有名的是山寨企业,山寨企业的反应非常快,模仿能力非常强,其实很多是创新,问题是把这种低端的创新怎么变成高端的创新,这是一个优势。第二个优势,是如何把前沿性的创新成果和珠三角地区世界级的加工制造体系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优势。供应链优势在珠三角非常明显,下一步把研发的成果和制造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我觉得深圳在这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

  深圳经常和香港、广州比,和香港比,我们是有金融,但是并不一定致力于非要成为和谁竞争的金融中心,你也可以和广州比,我相信深圳一定是中心城市,但是你有没有可能超过广州?而且广州和深圳未来一定是形成大的都市圈。但是深圳一定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深圳的金融、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一定有大的发展,深圳必定是一个吸引力很强的大都市,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服从或者服务于一个更高的核心目的,就是前面讲的,我们是一个世界级的高技术产业的前沿创新中心。就是我要搞现代服务业,我要搞现代制造业,但是有一个重点,重点在现代制造也的高端,而且是前沿创新,服务业是为制造业服务的。在目前珠三角这样一个大的城市带里,深圳能不能引领一个产业?比如说深圳的金融肯定会有大的发展,但是为这个核心服务,是不是将来能够更多的发展一些创投进入?城市化也会有很大的发展,你是不是能为高技术人才提供最好的发展环境?如果这样的定位有一个比喻的话,我认为深圳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硅谷”。中国硅谷这个比喻在中国不下几十个,但是我认为深圳应该成为真正的“中国硅谷”。中国这些年企业发展很快,在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的身影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但是我们仔细看一看这些企业,有时候也很难高兴起来,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规模相当大,比如说我们5个行业,把全国的企业变成一个企业,规模能小吗?更多的是行业垄断和占有资源而形成的大企业。中国最需要的企业是制造业的企业,是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的,在制造业高端的一些世界级的大企业,这种企业现在还太少了。中国将来需要的是在世界500强中有这样的企业。

  第三,深圳如何保持和争创自己的优势。首先是要守住优势,这里说的优势包括产业和技术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体制上的优势。为什么提守住优势呢?因为现在要守住很不容易,因为你的诱惑很多,压力很大,很容易守不住。比如和金融和产业来讲,现在房地产的诱惑很大,有些企业进入了房地产以后像吃了鸦片一样,根本不愿意搞制造业了。还有一些企业热衷于搞资本运作,搞了一轮赚了钱,就对搞实业不感兴趣。如果是个别的企业还罢了,如果相当的企业有这样的想法就很危险了。如果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产业竞争力的话,这样做了以后竞争力一定是会下降的。而且我们已经看到,在中国一些地方,过去的制造业是相当不错的,现在已经出现了人才、资金外流,出现了空心化的趋势。而且最近几年吸引央企落户是一大热点。央企有他的优势,但是我们要转型升级,央企的这些资源到底有多少有利于转型升级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我觉得央企在这个方面是它的弱项,它的优势不多,但是问题不少。我觉得深圳最大的优势是体制上的优势,深圳有了一大批名牌的企业,深圳还有一些名气不是很大,实际上创新力还是很强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前都是别的地方的,为什么到这个地方来了,并且创业成功了?是因为有一个好的体制,这不仅仅是一些规章制度、做事的方式,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和理念,我觉得这是深圳最大的资本。现在有一个词叫“社会资本”,我认为这是深圳最大的“社会资本”,一定要把它守住。对创新来讲,我觉得深圳要保持两条体制优势,一条是要有民营的大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军。最近我们也在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发现一个规律,拉美和苏东的一些国家,到了四五千美元以后,跌入了收入陷阱,排在前十名的大企业,要么是外资企业,要么是国有企业。日、韩、德国这些追赶型成功的国家,他们排在前面的企业基本上是民营大企业。深圳之所以这几年贡献了一批好的企业,关键还是有好的企业的基础,有一批民营的大企业。像华为就是创新的典型,我经常说华为是不错的,出在了深圳,但是可惜的是这种企业太少了,如果中国每一个行业都有一到两个华为,中国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中国的创新一定是在世界上都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我觉得我们要保持充分而公平的竞争环境,民营大企业为主的创新体制,在一个公平而充分的竞争环境中,是深圳转型升级的两个基础。这两条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非常难,所以我想深圳一定要守住这两条。

  再一个方面是我们要创造新的优势,过去30年我们改革开放重点是推动初级生产要素市场化,也就是解放初级生产要素。下一步我们要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解放中高级生产要素。这里面包括科技、教育、金融、医疗、科技、卫生、文化等等领域,我们的目的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这里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我强调一下大学教育改革的问题。中国现在大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行政化和官僚化,学术主导、同行评价的机制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没有世界水平的大学教育,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想建立创新型的国家或者创新型的社会是不大可能的,而且深圳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高技术产业前沿创新中心也是很难有希望的。那么怎么突破?我觉得还得靠开放。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实际上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开放出新东西。深圳在大学教育改革方面,应该说已经有了一些条件,也进行过一些探索,另外也有这个责任。比如说前段时间南方科大的事情,教育部也支持他的改革。我想提一个具体的建议,能否搞一个大学教育的特区。可以请国际上一流的大学到深圳来合作办学。国际一流大学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应该说香港的大学在短期之内已经达到了亚洲大学领先的水平,深圳应该有赶超的机会,现在条件好一点的孩子,大量的跑到欧美国家留学,能不能发展一些好的大学,把他们留在中国学习?这件事情如果有突破的话,既是深圳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全国也将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