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伟:我国货币供给量大 需求长期不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9日 15:43  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年会于2月19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举行。图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年会于2月19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举行。图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1年年会于2月19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举行。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伟:

  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这里发言。今天主题是“十二五”开好起好步的几个重大问题,宏观调控和宏观政策选择和完善宏观政策的效果是“十二五”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命题,到现在至少有两方面特殊性,一个和国际社会,中国宏观经济的环境和政策不一样有它的特点,包括欧美国家这次危机发生的时候对政策要求有很大不同。这是中国经济特殊性决定的。第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中国现在宏观经济失衡和历史不同,98年前宏观经济总的问题是需求大于供给,那时候讲叫适度从紧,98年之后一段时间到02年,有人讲中国进入通缩,连续3年,当时中国物价总水平总体是负的,至少2%以下,过去说的通缩警戒线之下,那个时候提出扩大内需,繁荣市场扩张性措施。

  第三阶段,03到08危机前,这段时间实际当时已经出问题,宏观经济失衡不是过冷是过热,投资和消费方向不一样,投资领域过热,消费当时提出产能过剩,这些问题,我记得当时在十六大报告里,对第十一个五年计划,07年对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当时没有讲十一五是紧缩还是扩张,宏观政策两大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松紧搭配组合。08年特别下半年进入反危机时代,这个时候全面扩张,是形成一个高度的共识,政策力度非常强,财政和货币方向统一到一己,更积极的财政政策,现在是第五阶段,现在回到03到07年情况,现在不敢紧缩,不敢扩张,原因不像03到07,是不同领域结构性方向差距,这次是什么?一定意义上带有滞胀的威胁,有经济衰退威胁,有相当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次两难选择是一个总量失衡问题,这是中国历史“十二五”宏观政策特殊性,和当代国际比较看,我们这个方面,宏观经济特殊性和宏观政策选择特殊性特殊,从货币政策讲,比如说这次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看到的现象是在货币市场上是对货币的需求大,而供给不足,就是流动性不足,或者是银根紧张,因为首先是金融问题,所以自然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要政策解决,往往要求货币当局采取有利的办法放松银根,他也是这么做。

  我们也是学人家的,也采取这些办法反危机,实际和他有很大差别,中国货币市场失衡总方向不是欧美国家是需求大对货币,对货币供给不足,我们实际是货币供给大,需求相对供给来说长期不足,实际上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说?三个原因。

  一个是中国的市场投资或者是私人投资,市场性投资,这种内升投资和私人消费长期是内动力不足这样的情况,这种我们叫内需不足,我们这种内需不足,从发生原因看,和欧美国家不一样,这次金融危机是金融链条问题,收紧银根,形成金融和非金融企业缺钱,形成他们对货币强有力的需求,中国的危机本身这次影响有输入性,首先影响实体经济,没有订单不需要货币,对货币的需求已经本身就没有了,我们的银行体系也一道防火墙,资金链非常稳定,它的资金非常充裕,本身没有像西方那样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货币组织和供给相当充足,在这种情况下,等于是中国首先货币需求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相对充裕,之所以发生这个问题的根本是中国经济创新差,大企业没有投资有效需求,没有新产品新投资领域发展,有钱不敢投,投是重复建设,小企业制度创新差,不能公平应用融资市场,有需要也拿不到前,形成制度、技术创新弱,中国大小企业对货币有效需求不足,相对这种有效需求不足,我们货币供给流动性过剩等等一系列问题出来了。这是一个原因。

  再一个原因,中国的货币和财政绑在一起,中国的信贷很大程度通过财政经济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基本这样,我们很多财政担保贴息贷款,现代土地财政,很大程度上是货币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有一定的直接相关的关系,这样使我们的信贷进一步增大,还有大家知道的所谓的外汇占款,包括基础货币里面去年年底122%,已经超出100%,形成中国货币市场失衡,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什么,长期当然是创新,培育中国经济对货币真实有效需求,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增大货币的供给,这是从长期。短期货币政策本身讲,我同意,“十二五”一段时间里,货币政策首要目标是防止资产价格高,刚才讲中国货币市场关系,中国的特殊情况,主要是货币的有效需求,不应该放在如何增大货币供给,而是培育对货币的有效需求方面,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多元,不是单一盯住哪一个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利用工具,一个外汇手段,一个货币手段,我赞同在中国货币政策用数量供应,包括存款准备金比例问题,央行票据贴现问题等等这些手段,包括信贷规模的管制,我个人运用这个数量工具的时候不太主张更多用信贷规模,还是法定准备金率手段和央行票据手段更好,在工具上,在中国目前运用数量工具比运用价格工具更有效。

  最后达到货币政策的效应,我个人觉得,我们现在强调宏观政策的需求效应,扩大内需很重要,在中国要关注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的供给效应,这次检讨下来西方美国金融危机70年代以来非常大根本原因,货币政策过多刺激需求,强调货币政策刺激需求的需求效应,而且忽略整个宏观政策,特别是宏观政策对供给的改善,降低利率是降低信贷门槛,中国渡过前段严重冲击后,“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的时候,宏观政策调整,强调短期总量均衡外,要关注供给方面的调整,强调效益的作用等等。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