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圆桌论坛:地方政府大干快上的投资冲动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9日 12:22  新浪财经
圆桌论坛:地方政府“大干快上”的投资冲动现场(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圆桌论坛:地方政府“大干快上”的投资冲动现场(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2月19日,由《证券市场周刊》主办的“2011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在北京举行。图为圆桌论坛:地方政府“大干快上”的投资冲动现场。

  主持人于颖:我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四位经济学家,有请汪同三、李刚、张曙光、李慧勇老师台上就坐。

  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如果增长进入一个相对迟缓的状态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联想到近期北非、中东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这也是一个挺恐怖的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发展的好,可能在这些方面有一个相对平缓长期的时间来解决若干我们面临的问题。经济增长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在今年投资拉动方面我们会面临什么样的一个投资增长,甚至是一些不应该投的也可能会发生,大的背景就是十二五开年以及即将到来的政府换届。首先我想请汪同三老师先做一个简短的发言。

  汪同三:开会之前主办方跟我说讲通货膨胀,但是讲通货膨胀的人太多了,投资没人讲,我讲投资,我也不是专家,我讲讲学习的东西。我就凭自己的印象讲讲投资的问题,怎么切入这个问题呢?预测,观察国外的一些预测,我注意到国外的一些商业机构和金融机构,还有一些单位,他们预测有这样一些特点,对于世界经济的预测是2012年的增长速度比2011年要高。但是对中国经济的预测是2012年比2011年还要低,这就很有意思的一个情况了。当然不同的机构的预测数字不一样,我们是取了一个均值有这样一个趋势,对世界经济的预测12年要加快,对中国经济的预测12年还要继续。分析它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有一个原因我们在2010年后期以来到现在投资增长出现一个减速趋势,消费增长也是出现一个减速趋势。月度的投资增长的速度是一个下降的趋势,而且我们社会商品零售额也是一个下降的趋势。

  这就说明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还是需要注重我们的增长,而我们的增长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还是投资,所以对投资是不能够放松的。在过去我们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中,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率先企稳回升,靠的还是我们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当然这个投资不能放松,可是我们要注意投资增长方式的稳定。回头看我们从改革开放30年,已经有了三次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了。第一次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二次增长速度下降是96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96到2000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连续下降三四年,第三次是这次受美国金融危机我们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这三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我们的措施都有一条就是扩大投资。 90年代初期危机是扩大投资。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我们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也是扩大投资,这次也是四万亿计划也是扩大投资。回头看三次投资的方式是有不同的,90年代初期我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知道怎么投好,只知道要投资,政府要干预,要投资。那一次投资的结果是短短的半年之内,房地产热,证券热,开始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一次,那次我们的投资没有目标。第二次受亚洲金融危机,我们搞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接受头一次的教训,朱镕基总理提出来坚决不搞投资建设,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优质子孙,主要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有地点的马上出现过热。那么这一次在投资的技术都有新的方式,我们更注重把投资投入到民生和社会发展上。我看到一个消息,2011年我们政府主导投资不再新开新的建设项目了,主要的投资都是投到社会发展建设。

  这三次我们走过的路是一个很好的轨迹,我们要更认真,从一开始只知道要投资,到后来知道不能搞重复建设,到现在我们搞得主要要把投资投到社会发展,投到改革。这样通过我们的努力,一方面认识到我们投资是仍然会继续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希望以后对中国经济的预测我们2012年能够跟世界经济预测趋势是一样的,就讲到这。

  主持人于颖:谢谢汪老师把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三次大的投资因素特征描述非常清晰。对今年投资量化的分析我想还是请我们的李刚做一点自己的判断。

  李刚:谢谢于颖主编,我从微观层面给大家做一个汇报,我本人也是做债券投资、债券交易,对投资也不是特别擅长,我从微观层面可以看到投资的一些特点。首先我们从国际对比情况来看,从韩国和英国,韩国在城镇化率的过程中速度非常快,投资也成为一个非常快的增长。但是对于英国,70年代之后他的城市化率,它的投资是非常稳定,这对城市化率完成和没有完成的过程投资的一些特点。

  今年大家对投资的分歧非常大,有的认为26%,有的认为18%的水平。之所以这么大,今年投资面临两方面矛盾,一方面今年政府换届年,又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各个地方的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经济增长目标来看都是非常高,很少低于10%。第二从整体的社会总量调整之下,没有钱怎么投资,投资怎么增长,这形成非常鲜明的矛盾。

  从一些细的情况来看,可以看到在政府换届年是第一年和第二年,投资会出现比较快的增长。这跟前面提到具体量化的指标是有密切的关系的。从今年政府换届第一年,今年投资可能也会面临一个波动,会跟宏观调控形成一个对冲的效应。从微观来看,目前我们中国的城镇化率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我们看到是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他们的资本形成率已经出现一个下降,消费率已经出现上升,这个拐点在05、06年出现了,人均GDP产量达到4万亿、5万亿美元阶段出现的。这在城镇化率发展的第一梯队。上海、北京在大城镇建设中跟美国纽约、多伦多是一个阶段,它的投资率出现系统的下降,对这些城市来讲不代表不再投资,而投资的增长将被消费增长取代,消费成为拉动他本身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是第一大类了,这是从投资、消费类出现拐点第一大类。

  第二大类就是在一些东南沿海地区,比如说像浙江、福建、广东他们虽然说也是经济发展非常快,但是工业化进程没有完成,在这些区域内本身区域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化。所以他的经济投资率和消费率基本持平,未来一到两年随着人均GDP快速增长,投资率也很难出现系统的上升,消费率有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出现系统的上升。对于这一类的东部发达沿海地区的省份他们来讲,他们投资率和消费率正在或者是未来一到两年会经历拐点,会比上海、北京晚四到五年的时间。

  第三大类的代表我们根据人均GDP13%的增速,投资目前所判断名义增速,没有判断实际增速。名义13%的增速,西部比较发达的地区山西等地,他们以13%的增速,未来五年会达到或者是接近达到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拐点。

  第四大类就是对于一些多数西部和非常不发达省份,即使经历五年发展,也很难达到投资率、消费率的拐点。他会成为我们规划里面投资或者是其他的增长点。这里分为四大类,已经达到拐点,即将出现拐点,未来五年出现拐点或者是五年后出现拐点,出现拐点不代表投资不增长,增长在下降,我们未来会受到后三类投资拉动的增长。会继续拉动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到北京、上海两地的投资占全国投资比例从90年代和2000年初期15、1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5%左右。第一类已经经过拐点大规模城市和省市投资率和投资增速有所下降,不会对我们整个投资率下降产生很大的影响,占比出现了系统性的下降。

  可以看到非常明显,在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里面,中西部的省份投资率在总体上跟整个全国投资率增长非常相似,他们的省的投资率将是拉动中国未来五年投资主要的动力。

  可以看到投资主体来看,我们看到非国有投资占比目前已经接近60%,国有投资持续下降,这跟我们整个经济体制和经济效率的提升,非国有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左侧图可以看到,在非国有投资里面,民营企业投资迅速增长,占非国有投资比例将近90%的水平。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还在继续一个上升的过程,所以在未来中西部投资和非国有投资,民营投资在经济体制创新改革的情况下会继续拉动中国投资的增长。

  从我们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知道我们今年实施是社会人口总量的调控,贷款7万亿,整个社会投资资金来源贷款占到30%左右。在全社会融资总量调控背景下,整个全社会的投资融资总量增速会受到限制。这个钱从哪来?这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投资的资金来源占比情况来看,自筹目前已经上升60%的水平,国内贷款占比持续下降,受民营经济的发展,自筹资金将成为主体。但是在社会的投资融资总量来看仍然会受到一些限制。

  同时从我们金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我们的城投债也会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这里面今年还有对投资非常不利的因素,整个房地产投资的下降,这里面做一个假设,假设房地产投资是下降15%,增长15%,同时包括保障房替代作用,测算出增速。仍然会维持24%比较快的增长情况。

  简要总结一下,从微观主体来看,政治周期的转变,中西部投资的增长,民营投资占比的来源增长,将有利于投资稳健快速增长。由于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和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会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我们认为2011年和2012年投资都会维持23-25%的增速。从今年的区域来看,就是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谢谢。

  主持人于颖:谢谢,一谈投资,大家可能会想到房地产,高铁,虽然明年投资在上升,政府主导投资占比还是很大的。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也存在很多隐患,就投资方面如何有效投资,甚至于防止过多的跑冒滴漏,这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下面请张老师做一个点评。

  张曙光:我觉得中国经济从今年来看,去年看了都在走低,所以对今年的经济状况有些人会担心。今年一个是十二五开局,一个是换届,地方的大干快上的劲头都在上。报纸上登的2011年经济增长的目标,27个省市10%以下只有三个,12%以上有14个,13%以上有3个,如果按照这个情况来看,今年的经济增长会是多少。这个恐怕要来看中国不光要看当前,而且要看长远,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增长,现在确实增长的潜力在下降,劳动力增长在降低,现在的民工荒有些地方也出现了,这个也清楚了。另外一方面增长的成本要上升,劳动成本要上升、资金成本要上升、环境成本要上升,所以在整个趋势增长潜力下降的情况下,咱们现在如果还是要保持10%以上的增长,我看可能出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实际增长超过潜在增长,它短期内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带来的问题是相当多的。这是要清楚的事情。

  第二说讲投资,今年有人有一个担心,说现在宏观上货币政策在紧,贷款规模要控制到多少,7.5万亿还是多少,能控制得住吗?先不说这个,一季度已经是 1.1万亿了,这已经很辛苦了。另外有一些融资的渠道,我们看会起作用的,刚才他提到了现在的企业通过债券途径来融资,咱们发展的很快。而这个方面所谓利率不要超过现在利率40%,这个限制已经不管事,这是一个途径。第二个途径就是地方的融资平台尽管在整顿,但是也在开,所以地方融资平台也可以是一个融资渠道。在中国来说如果担心因为资金的问题,有可能是经济增长下降过多,我看不大可能,咱们从来没有资金紧的时候,现在是多。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咱们要看,如果说今年前两个季度经济增长下降过多,第三季度政府肯定会放松。因为我们现在治理通货膨胀优先,所以要紧。如果一旦增长要慢了,政府马上就要着急,为什么?一个很根本的问题,我们现在政府合法性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的,经济能够增长,矛盾可以掩盖,有钱可以解决一些事情,这个上面我觉得不要去担心。我担心中国经济慢下来,因为咱们处在一个通货膨胀不低的状态,而且处在一个经济增长潜力下降,你要面临重大调整的时候,这个时候还要快,那是不可能调整的。

  咱们过去两次调整,哪一次调整你可以看都不是速度降下落,要调整就得退,退就得退后,那是遇到危机了。现在不一样了,没有危机,日子很好过,潜在的调整,但是要调整,经济增长就会慢一点。

  从这点来说,我觉得从长远来考虑,慢点好,把调整的改革的力度加大一点好,这点恐怕是我们要权衡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的看法今年比较好的增长率9%,不要超过9%,但是我觉得现在不可能。因为过去政府说8%,实际上都是10%。你现在可以看中央政府是8%,地方政府还要做到10%以上,所以我觉得中国的问题恐怕在这个地方担心增长掉下来这个担心不是大的问题。咱们怎么在现在这个情况之下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这里,咱们现在是这样一个状态,是制度本身造成。你现在想用宏观政策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你现在想一想,你的GDP靠是这样,你各个地方的分税制,改革下放,没有钱,要到地方搞钱,利益关系要快不可。不然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前年土地出让金1.5万亿,去年弄到2.7万亿,为什么?地方要上,要融资,所以这个办法在这个地方是宏观政策,只可能解决一点,但是根本解决不了,谢谢。

  主持人于颖:我就一句话,张老师的观点要大干快上,能做到,咱要想花钱,咱也不差钱,关键给子孙后代留点什么。我们还是做一些很具体的判断,考虑到具体的投资,包括资本市场的投资人的一些需求,想请李慧勇对李刚的分析和两位老师的意见做一个简短评论,最好给我们一些判断,今年投资增长大体在什么水平上,重点的投资领域。

  李慧勇:我觉得汪老师、张老师、李刚先生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汪老师致词中有一句话说对投资不是很有研究,我觉得绝对是汪老师谦虚。08年奥运会之后我是专程来北京到办公室拜访过一次汪同三老师,次贷不行了,中国会不会受到牵连?他说怕什么,咱们有投资。我觉得汪同三老师的话对投资是非常有见地的。

  借这个机会就投资讲三个观点,第一句话想说明一个观点就是投资有理,因为我们看到社会各界对投资有不正确的解释,投资是必然,投资会维持高增长。第一看到中国人口红利需要投资,几位专家提到了尽管人口红利什么时候消失有分歧,但是至少都认同,现在中国仍然是在人口红利期,什么是人口红利?储蓄人多,消费人少,这样一个资金是需要一个去处就是投资,这个阶段人口红利需要投资。人口红利地位需要投资,大家试想一下,美国能够变成以制造业为主导,生产为主导?不可能,全球生产的东西还要依赖于中国生产。毫无疑问生产是需要投资。

  第三是转型需要投资,国家讲经济转型,十二五转型是重点,转型是促进消费,看好消费,转型是促进消费没错,但是中西部消费能力不行,医疗卫生设施不健全,影响消费。那需要什么?我们要发展,我们过去一穷二百,需要什么?肯定是投资,转型需要投资。第一投资有理,投资相当程度内需要高增长。第二强调的是结构数量比总量更关键,中国是投资理国,不同阶段投资的标底不同。2011年投资总体增速是23.6%,我们要关注投资上呈现两上两下的特征。两上第一是房地产投资,国家抑制房地产需求,开发商观望,拿地少,投资少,房地产投资会下降。第二是制造业投资会下降,一方面出口减速影响,第二方面大家也看到最近水泥在资本市场表现非常热,产不足需,国家通过严格要求,很多不达标的水泥厂建不了了。看到国家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会加大中西部的投资,我们首先想到基础设施投资和加快,这个加快跟四万亿保增长不一样,我们是从容游刃有余的选择性加快。

  第二加快就是服务业投资加快,我们去年6月份出台一个非公36条,去年12月份出台一个实施细则,为过去为国有垄断6大领域向民间资本放开,毫无疑问导致投资结构中服务业投资增长速度会明显的加快。总量稳定情况下,2011年投资亮点可能是中西部和民生相关投资。

  我想讲第三点,呼应一下几位专家提到的问题,中国投资今年会不会很热?今年的投资会不会是出在一个又是一个失控水平,我判断是2011年是新投资周期的开始,不是高点,判断依据有两个,第一个依据从政治周期角度考虑,我们看到党代会、人代会,政府换届影响中国投资周期很重要的力量。根据我们的研究会发现十一五,不是投资增长率最高的一年。投资增长率高点是出现党代会当年和政府换届的前一年。2012、2013年可能是投资周期的高点,不是2011年。第二个依据就是我们政府非常英明,有前瞻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去年11月份明确提出要避免各级政府借十二五之名,大干快上,乱铺摊子。谢谢。

  主持人于颖:投资有理,投资有道,要讲结构,讲质量。时间关系,我就新浪微博提出几个问题里面,每一个问题请教几位专家。按照目前投资趋势,张老师说它要想增长,拦都拦不住。现在的大的趋势判断,未来一两年我们在经济增长的前期和CPI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

  汪同三:大宗商品价格肯定是看涨,不是由我们决定,它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现在世界经济总体来说处于缓慢复苏恢复过程中,必然加大对大宗商品需求,造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美国搞QE2,这个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要解决国内的综合失业率过高的问题,另外就是防止国内出现通货紧缩,QE2的政策目标指向是提高价格,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商品大宗价格的上涨。我们经济对外一体化,对外开放越来越深入,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必然导致我们国内这些价格同时上涨。当然上涨程度可以通过宏观调控一些因素调节,总的趋势是要上涨的。

  李刚:大宗商品我认为是非常特殊的商品,供给弹性少于需求弹性,供给短期内不会增长,但是需求很大。第二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以美元计价,美元币值走势。第三就是有不同分类,有能源、金属等类,走势不太一样。这三个方面,2011年上半年虽然美国经济在复苏,但是整个美元是小幅走弱的态势,有一个轻微的刺激作用。第二就是中国的政策紧缩,去年末出台的政策紧缩,当时是期货市场跌幅最大。目前情况来看,今年无论是加息还是提高准备金率,对世界的商品价格影响是消减。中国在全球总需求稳步复苏对商品也是有促进作用。

  第三就是在商品中有不同类别,我个人比较担心农产品长期上涨幅度,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人口消费结构改变,可能你消费猪肉和粮食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天气的因素,我对农产品未来长期的趋势是表示担忧的。

  张曙光:增长相当迅速,人口增长粮食就会增加,粮食是很大的问题,人口增长,消费要增加,相应来说粮食的生产可以看到和自然关系很大。曹远征讲的我觉得今年确实值得注意,光这样的因素有可能对粮食的影响就非常大。

  再一个你说能源也是一样的,我觉得今年石油是在100不会掉下面去,在上面。还有一个问题咱们可以看到,刚才又讲到中国的问题,中国现在要调整进出口的结构,要增加进口,减少出口,要调整这个东西。

  李慧勇:2011年大宗商品结构优明显分化,我个人看好农产品和原油。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