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圆桌论坛:通胀与GDP共舞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9日 11:09  新浪财经
圆桌论坛:通胀与GDP共舞全景(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圆桌论坛:通胀与GDP共舞全景(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2月19日,由《证券市场周刊》主办的“2011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在北京举行。图为圆桌论坛:通胀与GDP共舞全景。

  主持人高善文: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主持接下来的两个论坛,在正式开始之前我想按照主办方的安排讲一点开场白。大约在60年以前第一台计算机出现,这标志着人类在大规模和快速数据处理能力得到了革命性提升。从那以后,经济领域分析和研究领域,试图将人类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的辉煌和令人惊叹的精准预测能力,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时间,人们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来看非常令人沮丧,令人感到惭愧。特别是08年爆发席卷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整个经济学界和经济预测学界为此蒙羞。尽管如此,经济预测活动仍然是非常重要,所以经济预测者首先需要是勇气,很多人讲经济预测需要经常犯错误,经常修正自己的观点,所以说经济预测是勇敢者的游戏。这么多年以来参加“远见杯”,并取得了非常出色成绩的勇敢者表示祝贺。

  我们都知道最近几个月时间在世界中东地区发生很大的变化,有非常复杂的原因。从经济层面来看有一个共同的主线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和食品价格上升使得出现严重问题的催化剂。我们也注意去年四季度以来,通货膨胀在中国经济生活之中也逐步成为严重的问题。2011年的通货膨胀将向何处去?是政府的决策界、金融市场也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请出四位分析师和嘉宾,他们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安信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莫倩、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有请他们上台。

  请宋教授对2011年通胀预期的判断?

  宋国青:我想主要说点长期的问题,短期问题简单两句,最后说一下。因为我们现在关心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问题,特别是去年出现了短期看起来相对低增长、高通胀的情况。跟后面背后有一些可能会引人非常关注的一些问题,是不是长期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过去30年高增长这么一个基本趋势发生了变化,进一步通胀在低增长的情况下会不会进一步引起通胀持续偏高的情况,这是长期角度来看。

  去年上半年其实是有一些讨论和区域方面的可能性。一个很引人注目的题目就是人口红利这样的变化,特别是在资本市场考虑这样的问题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一个情况。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应该看到长期通胀的情况有一个下降。

  另外一个方面的情况比如说城镇化这样一些东西,去年上半年有一些争论,不可能站在一个角度上,最后从不同方面再考虑。从一些方面看一些相对轻重的问题。

  我想从去年预测的情况来看,因为经济增长比较低,通货膨胀比较高,这只是一个比较有力的支持和判断。这样的情况,我自己不能下结论,我把复杂的话简单说,像去年这样的情况或者说高速增长,先说长期的高速增长,对于高速增长这件事情,还有另外一个东西就是城镇化。简单来说,两个猎人同时开枪打死一个猎物,没有摄像机的情况下,看到这个情景,到底谁打死的?可能性多了,有可能是甲或者是乙又可能是甲乙一块打死的,这个说不清楚,进一步的研究有其他的证据。但是这个事情是同时发生的,两件事情不同。一个是人口红利,二战之后几乎是同步的人口红利。同时发生几乎同步的城镇化的过程。现在就这个情况来讲,就搞不清楚了。

  中国的情况可能提供了一个搞清楚的重要依据,中国的人口红利增长差不多,但是城镇化过程比他们晚30年。现在到底是哪个过程更重要?中国的情况未来一段时间的情况会起到一个重要的说明。我自己是倾向于城镇化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人口红利对城镇化过程来说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高善文:本来今天论坛主题是讨论通货膨胀预测,站在短期通胀预判角度来看,对政府决策来讲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接下来把这个任务交给今天的获奖嘉宾,也是我的同时莫倩小姐。

  莫倩:因其实宋国青老师是我的宏观经济学老师,在他的面前谈增长或者是通胀这个问题有一点班门弄斧的嫌疑。今天我的观点跟他的观点有什么突出,请大家以宋国青老师的观点为主。

  通货膨胀这个问题毫无疑问是2011年最热门一个问题,这样的问题我们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几点自己的看法。因为我看今天在座除了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之外有很多媒体方面的朋友,我的介绍会尽可能的通俗易懂一些。

  我们回顾去年9月以来的通货膨胀形势的发展来看,我们会发现是过去30年的通货膨胀,有一点在宏观经济背景下有一点非常明显的不同,这个不同刚刚宋国青老师讲到了,这样的通胀发生在经济过热的背景下。我们从通胀结构层面数据来看,可以清晰看到两点不同,第一点不同就是在于从历史上来看蔬菜价格是和中国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非常微弱的。但是在这一轮通货膨胀上行过程中,我们发现蔬菜价格上升是过去三四季度,至少是2010年三四季度物价上升最核心的支持力量。

  第二点不同,非食品领域去年11月份以来,第一类是居住类,第二类是服装类,第三类是药品当中中成药。后面两个领域通胀加速在通货膨胀加速中是我们没有观察到的。以上这些所有不同,都是暗示我们,我们现在正在经历这样一轮通胀,他的背景和历史有一些不同,历史的通货膨胀或多或少都被归结为经济过热和货币现象,这样也有一些不同,中国经济正在走过刘易斯拐点,我们会看到劳动力成本,特别是低端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在这一轮通胀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在食品领域,劳动力密集的蔬菜价格充当通货膨胀的领头羊。在非食品领域,劳动密集程度比较高的服装、中成药也出现明显加速的作用。

  毛主席曾经说过,从历史来看,我们需要常常警惕是否有一种倾向掩盖另外一种倾向的可能。我们知道最近中国经济体出现比较明显的大范围流动性紧张的问题,主流分析把流动性紧张归结为或者是采取的货币政策的态度。我们却在担心,这样的市场是不是掩盖着经济中另外一种倾向和可能,也许我们正在站在中国新一轮宏观经济周期的起点上,正想我们十年前经历那样,微观层面数据发展,也在暗示这样一种可能性是我们要想象到的。

  其中有一个行业叫做通用设备制造行业,这样的行业被大家传统认为是经济周期领先的行业,它在去年四季度增长出现非常明显的加速。这样行业处在历史上非常高的水平。另外从贸易赢余来看,去年三四季度来看,贸易赢余下降非常明显,主要来自进口增速上升。一月份公布数字来看,进口上升趋势仍然延续,并有强化的迹象。我们猜测这样的上升很可能和企业部门投资意愿上升有关。

  讲到这,我们讲的是通胀问题,为什么你要讲经济周期的问题呢。从我们角度来看,我们不能正确理解我们所在周期中的位置,我们很难对中长期甚至中短期通货膨胀有着比较现实的预期。从我们刚刚来看,我们就会知道,我们也许中国经济正在站在新一轮起点之上,中国经济同时叠加和以往所有周期不同一点,就是中国经济正在走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特别是低端劳动力成本出现上升,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安徽这样的大省出现民工荒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三到五年,2011年纠结的现象也许是未来纠结的主流。增长也可能不是很高,通胀已经起来了,我们发现我们为通胀采取非常严厉的调控措施,这时候通胀没有下来,增长下的过快。这个很有可能是未来三到五年的常态,这是我们从需求层面谈通货膨胀。

  我们从供给层面谈通胀,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当时全球所有物理学家到英国去庆祝,我们今天到这里来,虽然是为了庆祝大厦的落成,但是仍然漂着两朵乌云,今天在中国经济上空也漂着两朵乌云,一朵乌云是劳动力成本,特别是低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可能是未来我们在关注通货膨胀的问题时需要十分注意的一点。另外一点也是高善文提到的全球大宗商品上升的趋势其实形成了通货膨胀层面另外一个乌云,这样两朵乌云在未来三到五年、五到十的时间里,都对我们判断通货膨胀的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些层面出发的话,我们站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起点之上,美国经济走在复苏的轨道上,有大宗商品这样的一个考虑,短期内的通胀走势,2011年的通货膨胀,二季度的通货膨胀可能会继续上行,通货膨胀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最早也要到今年下半年,我的发言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高善文:我记得彭文生博士对人口红利和经济总量上的影响做了很多专业和令人有启发的研究,下面有请彭文生博士针对宋国青教授和莫倩小姐的演讲做一个点评,并自己谈一些看法。

  彭文生:非常高兴跟大家交流一些通胀和经济增长的看法。刚才讲的人口红利、城镇化对未来通胀和经济增长的看法。通胀是取决于货币政策,是周期性的。大家非常担心人口红利或者是城镇化的空间过大,大家更需要担心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增长率。

  我们都知道其他国家的经验,我们看日本、欧洲人口红利消失或者是人口老龄化影响。我们讲中国的工资上升,民工荒主要讲的是城镇化的空间过大。城镇化不是重要一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伴随着劳动生产力很大的提高。过去剩余劳动力非常多的时候,劳动生产力提高它的影响主要是有资本分享,劳动力分享比较少。现在随着城市化发展,剩余劳动力的量没有过去那么大,所以可能慢慢倾向于劳动力,资本可能少一些。但是它对通胀影响还是要看当时的总需求的影响,如果是总需求比较强的时候,可能企业的劳动力的成本、大宗商品的成本转移到下游空间大一些。总需求比较弱的时候转移空间小一些,那时候企业受的挤压大一些,投资、增长就会放缓。

  我讲一点我们看人口红利、城镇化,从城镇化来讲,怎么样来判断未来空间还有多大,劳动生产力空间还有多大,这有争议,但是一个根本的指标还是要看农村和城市收入的差距。因为收入差距主要还是体现了农村就业和城市就业的边际和劳动成本。现在农村和城市的收入差异很大,有很多的因素,根本还是反映农村的边际劳动生产力比城镇小很多,所以我个人判断我们未来城镇化的空间还是挺大的。现在的民工荒反映了剩余劳动力的量没有那么大,很多相当程度上还是反映劳动力、产业结构调整给劳动力市场造成摩擦性的影响。

  比如说劳动力过去是在东部沿海城市,现在在内陆,总体来说是效益提高,不需要每年跑两次,在短期内就业的转移可能有一些摩擦性影响,所以造成工资可能有一些影响。我们不能根据现在民工荒工资上升,而判断长期性影响。

  最后我想讲的是,考虑更远,换一个角度看人口结构。我们看人口结构有多少人处在生产阶段,有多少人处在净消费阶段。我们把人口分为25岁到64岁是生产,24岁以下到64岁以上是消费。我们看是生产多还是消费多,我们中国的比例是多少?120,每100个净消费者,有120个生产者来支撑。所以我们中国经济本质来讲,我个人认为是一个供给充分型经济,或者是过剩型经济。中国人口结构比例什么时候超过100,是95和2000年之间,供给是中国经济在 90年代中期和短缺的经济和过度充分的经济。这和国有企业改革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跟人口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跟其他的国家比较,我们中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比例更接近于发达国家,美国现在是110多,德国是120多,日本也是120多,现在正在往下走。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人口结构跟发达国家供给相对充分的经济。我们再和印度、越南这些新兴市场国家比,我们知道他们的通胀比我们厉害多乐,印度这样的比例现在是80,印度每100个净消费者只有80个生产者支撑,印度是短缺型经济,印度有贸易逆差,我们是贸易顺差,我们生产为我们国内人消费的。

  所以这个意义来讲,我个人判断我对中国的CPI的增加,长期持续的高通胀,通胀失控不是那么担心,不是说通胀有周期性波动,不是说货币政策不应该紧缩,应该紧缩,来控制增长对通胀的压力。货币政策更应该控制资产泡沫,我们讲的人口结构对消费价格是好事情,对资产价格是坏事情,正因为我们生产超过消费,我们储蓄率很高,中国储蓄率高,过去十年相当于GDP50%左右,90年代GDP30%左右,货币政策相对于控制CPI通胀可能是合适的,但是在防止房地产泡沫方面过于宽松。我觉得未来五到十年我们中国宏观更大的挑战是如何控制房地产的泡沫,如何通过货币政策紧缩和结构性政策的调整来控制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才是我们中国经济中长期最大的危害,谢谢。

  主持人高善文:干活的人多,吃饭的人少,通胀和增长都不是问题,资产泡沫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去年下半年的时候至少在资本市场上关于通胀未来得走势曾经爆发非常大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大家围绕很多农产品的供求形势、供求趋势做了很大的研究,诸建芳博士这在块的研究非常出色,对我们了解这个市场的恢复趋势产生很大的启发。通货膨胀在2011年的具体趋势到底如何?现在我们想听一听诸博士的最新看法。

  诸建芳:谢谢高博,我谈两方面,一个是短的看法,一个是中长期的看法。刚才彭博士对中长期保持乐观,我对通胀短的和长的都是乐观的状态。我认为通胀现在看很严重,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那么严重。短的来看,我们觉得目前通胀是高位运行的状态,整个趋势来看今年是会回落下来,我想全年来看现在预测是3.8、 3.9,我认为是有可能的。短期可以看到一些对控制通胀有利发生变化的方面,一方面我想是从货币供应来看,实际上是央行紧缩趋势比较明显,这点对控制短期通胀预期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实际上这个我们前面报告里多次讲过,很重要因素是基本面实际供需导致的。现在货币供应收紧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第二是政府采取16条,包括现在对农村水利大方面投入,从供给角度来说短期我认为会有这样的。16条有很多措施,打击投机的行为,改善预期也是会有影响。

  另外一个,总体猪肉价格是高位运行,不再攀升,其实年前猪肉价格有所回落,春节前一点开始回升。从趋势来看,下半年和今年年底有可能回落下去这样的格局。食品价格来说,我们认为有周期带来的变化,最近十年我们认为还是这样的状态。今年开始大体上进入从高位开始回落的状况。

  另外还有值得关注就是经济增长状况,今年判断经济增长基本面方面出现过热状态带动通胀状态,短期通胀还是比较有可能回落下来,上半年压的大一些,下半年可以看到有回落的一面。

  长期来看,几位谈到了一个是劳动力的情况,还有城镇化这方面的情况。我们认为通胀中长期来看是货币现象,像日本60、70年代当时觉得通胀有问题,劳动力上升、成本上升,实际上如果从数据来看,他们也是货币增长非常快,经济处于比较偏热,比较高的状态。我们改革30年过来,我们通胀比较严重的时候也是经济处于比较过热那种状态下,需求非常强,货币发行非常高速的状态下产生。

  为什么高速增长,就是因为定的目标过高,如果超过目前的状况,通胀就会出现。还有劳动力的因素,低端劳动力从中长期判断这并不是一个常态,大家更多关注经济产业结构变化是什么,沿海地区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出口复苏比较强劲的状态。中西部随着我们产业政策、政府政策的扶持,中西部崛起的状态,产业转移比较明显,对低端劳动力需求也比较明显,会出现低端劳动力偏紧的状态。从今年开始,十二五规划开始,这种变化比较明显。这在年度报告里提到,结构方面有很大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假定说产业结构在未来五到十年当中有比较大的变化,低端劳动力我认为很有可能有比较大的变化。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出口加工非常大,吸纳低端劳动力,假定我们加工去掉1/3,低端劳动力很可能是现在这样的状态。经济增长未来也要考虑定一个合适的增长目标或者是增长状态,而不是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那么状态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我觉得从通胀短期和中长期来看不是悲观,相对来说还是可以看的略微乐观一点。谢谢。

  主持人高善文:西方人常讲说十个经济学家常常会有十一种观点,有一个经济学家拿不定主意。主办方给我递一个纸条,现在的微博讨论的很热烈,现在的时间留给我们在台上的嘉宾回答微博上提出两个最受关注的问题。一个是如何看待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第二个问题是人民币升值是否抑制通胀?

  宋国青: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块应该是一个常态,这肯定会有,主要还是从货币,降低货币风险。包括提高利率,从不同方面,如果我们想从货币的角度看问题,目前都是在抑制货币快速增长,让通货膨胀下来。

  莫倩:我对宋国青老师的观点没有什么补充的。

  主持人高善文:第二个问题是人民币升值是否抑制通胀?

  彭文生:一个就是信用贷款和M2的增长速度比预期低,现在来讲如果和几个月前比应该说内部需求造成的通胀压力比过去几个月前小一些,如何看待通胀风险还是看供给,再就是大宗商品价格,美国经济比我们预期好很多,中东形势很糟糕,这是削弱型压力,应对削弱型通胀是货币收紧,而不是国内紧缩货币来调整。

  诸建芳:我们判断是有一定程度的升值,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方面我觉得是正面的。如果单单从汇率升值遏制通胀一个不科学,大宗商品价格幅度远远大于汇率能够产生的作用是很有限。我们还是应该按照我们自己本身的需要运行的状态来变动他的汇率,而不是刻意的抑制通胀。

  主持人高善文:我们今天论坛题目主要是讨论通胀,也听出来台上四位嘉宾对通胀的看法还是有一定的分歧和差异。毫无疑问他们从不同角度贡献他们的思考,这些思考对我们仔细分析通胀问题的话有非常好的价值。时间关系,我们让四位嘉宾回答最后一个问题,结束我们第一个论坛。

  这个问题就是2011年通胀的高点会出现在几月份?通胀的发展会有多高?

  宋国青:大致上是6、7月份,不确定性很大,从现在开始下一轮的货币政策,现在继续紧缩,不是太过,太慢。

  莫倩:我们认为可能是6到8月份出现,水平可能达到6%。

  诸建芳:通胀高点是二季度前面一点,高点我们看的没有那么高,我相信即使出现,也不会很高。

  彭文生:今年通胀上半年高,下半年放缓,一二季度不太好说,有不太确定性,要有选择的话,我选择第一季度。

  主持人高善文:至少是前三季度,四季度通胀逐季回落,谢谢台上四位嘉宾。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