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绿色公司百强观察:坎昆会议与绿色商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6日 14:06  新浪财经

  墨西哥坎昆会议已经是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第16次。但做个不恰当的比喻,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就像是一个穷人家和一个富人家挤在一个面积狭小的公寓里,他们一直在跟亲戚朋友筹划着建造一个更宽敞的房子,但在建这个房子之前穷人和富人要商议好谁来建造,如何建造,怎么支付等问题。可是15年过去了,他们协商的结果就是砍伐了房屋外面的几棵树,建立了一个粗略的设计图,他们甚至在开始讨论是不是要换一种合作和建造的方式。

  回首众人期盼的哥本哈根会议,唯一的实质进展就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300亿美元”,可是根据“国际环境与发展机构(IIED)”的报告称,至今这依旧是一纸空文。第一,这支基金还不存在;第二,资金来源还不明朗;第三,谁来决定资金的使用,如何使用,渠道何在也不清楚。因此,在坎昆会议前,全球媒体对其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达成协议的期盼已经降到了最低。实际上,只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首脑参加了峰会,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这个数字是120。只有1个环保组织在坎昆COP16会议中心外组织了活动,足见此次会议的人气之低。

  先让我们看看坎昆会议30页纸的协议吧。首先,建立全球气候基金、同意设立坎昆(气候变化)适应框架和适应委员会、建立技术机制;其次,对各方已同意的部分,如绿色气候基金和适应委员会,坎昆决议建立了一套详细说明其管理运行模式和(或者)程序的规则。最后,对各方目前无法达成协议的部分,将交由谈判特设工作组和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组织)其他附属机构继续进行研究。

  这一协议被广大媒体建设性的评价为“具有一定的构架”作用,但是离我们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核心目标还相去甚远。第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仍旧没有设定减排上限;第二,各国之间也没有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基金来帮助贫穷国家获得更多的清洁技术和援助;第三,没有专项资金来帮助全球保护森林。用《时代》杂志评论员约翰•布劳德的话说:“协议对于应对科学家预计的在未来十几年内解决人类的气候变化危机的目标还相去甚远,但是协议也保留了各国家之间进行协作的一些希望,为未来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奠定了基础。”

  那么,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议程的进展为何这样缓慢?这种谈判模式和方法是否要进行改变?

  正如气候变化权威经济学家斯科特•巴雷特在2007年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前发布的报告中说的那样:“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全球公共产品,通过减排来供应这种产品是会造成‘搭便车’行为的,很少有国家愿意自愿加入这个减排的行列,即使那些加入的国家也会采取很少的措施,实现很少的减排目标,甚至这样的减排成果也会被国际贸易的漏洞掩盖。”

  斯科特的报告点明了气候变化谈判失效的根本原因: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协作行动,任何一个国家的单独行动不会使得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单独国家的短期投入是巨大的,可收益是全球的,是在未来实现的。这使得每个国家都不愿意投入更多,而是愿意搭别国的便车。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确应该更加慎重的考虑是否要换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了。《纽约时报》的资深评论员马克•刚瑟就提出了他的看法。

  首先,应该聚焦于技术革新,期盼能够在技术上获得突破。例如,太阳能利用如果能够实现足够低的成本,使得其能够完全取代煤炭和天然气作为电力的供应渠道;或者低成本的电池技术能够使得电动车变得经济可行;或者利用生物燃料。

  其次,是否应该考虑改变目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全球谈判模式。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来自民间的,网络化的,能够相互协作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巡演,使得应对气候变化真正成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的改变,甚至是一种信仰的改变。

  当然,我们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国家不计现实成本,各自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无论是支持技术革新,还是支持民间运动。

  13765.72公里,这是从墨西哥坎昆到下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举办地南非德班的地理距离,但全球所有国家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协议的距离可能不只这么远,缩短这一距离的可靠途径还是要靠颠覆性技术创新和绿色商业模式。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