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透视中国PE行业新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机会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4日 10:24  新浪财经
主题论坛二:透视中国PE行业新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机会现场(新浪财经 王霄 摄) 主题论坛二:透视中国PE行业新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机会现场(新浪财经 王霄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1月22日-23日,2011(第二届)国际LP&GP合作高峰会在上海召开。图为主题论坛二:透视中国PE行业新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机会现场。

  谢岷:

  上一场谈VC行业新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会,这一场我们谈论PE,比较中晚期的有规模的成长型资本或者控股型投资的投资,跟VC略有不同。我们接着按照大会的时间开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这一场非常有幸邀请到五位重量级的嘉宾,时间安排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先请嘉宾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以及所属机构的介绍,在中国投资的重点和策略。第二部分就一些有兴趣的话题在嘉宾之间做一个讨论,每个嘉宾可以各抒己见,而且不受任何题目的限制,给更多的灵活性让嘉宾们畅所欲言。第三部分请邀请嘉宾跟各位听众之间互动。我自己是谢岷,美国艾威资本集团亚洲基金董事总经理,我本人主要负责PE投资部分,艾威资本在全球管理了190多亿美元的资产,在北美和欧洲主要以不良资产的投资,在中国既做不良资产也做优良资产的投资。

  下面请在座各位嘉宾按照顺序做一个自我介绍。

  Stanley Emmett Thomas

  我叫Stanley Emmett Thomas,是Advantage Parthers亚洲区主管,我自己在亚洲已经18年了,往返与东京和香港之间。

  江素仪:

  我叫江素仪,是ING资产管理公司亚洲私募基金投资首席执行官,目前所管理的基金有67亿美元,一半在母基金方面,另外一半投在转售基金,帮助一些LP没有办法支持的投资接管。我们现在在亚洲的投资非常重视中国,除了中国以外也投资了日本、东南亚。

  马特:

  我叫马特,我的公司叫汉盛资本,我们对一些大的公司进行投资,覆盖27个国家,包括中东、拉美、亚洲,1995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私募基金在北京,对冲资金在香港有所运营。我们在澳门博彩业公司也做了投资,同时在化纤行业也做了投资,今天我们也关注金融业的投资。

  Simon Eckersley:

  我是这个公司的联合创始人,2005年底创建了HAOCapital,目前有两只基金,管理超过5亿美元的资金。我们对医疗设备、医疗器械非常有兴趣,同时对金融服务和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同时又一个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了,我们有50人的,所有,我本人在英国。之前我为高盛工作,当时在英国私募业工作,在这之前我是一个律师。

  曾光宇:

  我叫曾光宇,我在香港创业及私募投资协会工作,合起来管理700亿美金的资产规模,同时我本身是巴林亚洲投资的董事总经理,北京的首席合伙人。巴林亚洲是投资基金,有六个办事处,北京、上海、东京、孟买、新加坡。其中在大中华地区投资比例超过50%,关注的领域有医疗、教育、消费品、金融服务、矿业、总体制造业等等,希望可以有多点机会台下的朋友多交流。

  谢岷:

  谢谢各位嘉宾的自我介绍。现在中国PE面临一个转变的时期,从国家“十二五”规划,今年第一年开始实施,到现在经济转型,以及我们面临国内人民币LE基金的崛起,所以我们面临比十年前更加复杂、更加变化的行业。在发展当中既带来了条挑战,也带来了机会。我们这个行业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一是“多”,今天上午风险投资院院长用了一个词,PE多如牛毛,又讲到现在全民PE。确实如此,从正面来看这个行业在国内发展很快,甚至可以说有如雨后春笋。

  二是“杂”,形形色色的PE都有,以前传统的PE都在做资产和项目的管理,我们靠2%的管理费赚钱和20%的投资利润分红。但是在国内做实业的不满足于做自己的实业,也跨进了PE管理的行业,说明PE行业利润很高,比他们做实业利润还高,所以他们就进来了。还有一些做PE的管理人,他们的目的是找项目,找到项目让投资人给他们选择,如果投了也不收管理费,就分一点红就可以了。所以我说是杂。

  三是“高”。国内这几年的PE入门价格被吵高,项目变的贵了。因为国内创业板出来了,人民币的退出渠道显得更加有优势,又有诱惑力。所以很多企业家跟PE谈判的时候价格谈的很高。

  四是“少”,在迅速发展起来的各种GP也好,投资管理人也好,他们可获得的LP的数量还比较少,跟国际上不太一样。

  在这种复杂多边的环境当中我们怎么来应对,我们想请几位专家评论一下。我先提出一个问题,国内投资面临激烈的竞争,而且PE会不会因为这种竞争开始把他们关注的焦点往前移,就是往早一点的阶段移动。

  Stanley Emmett Thomas:

  刚才你也提到PE的中国市场有很多挑战,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后期的投资,现在要说一下VC的特点。我们公司来自于日本,从宏观的形式来讲,以及PE的具体环境来讲,我们很难考虑到这两个市场有那么多的不同,中国市场的成长方式,PE基金管理方式等等。我们投资一家公司在日本,如果我能够让那家公司得到单数字的收入程度我们就觉得已经很好了。同样的情况也许可以有其他的因素带来更好的收益。但是中国就不一样了,很多不同的公司大概以15%到20%的年增长率在增长,这样的情况到底有多长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就行业的成长性来讲,中国也同样有自己所涉及的问题。

  在我们做进入中国市场决定的时候,当时我们去了一些小市场的投资,比如南韩、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包括澳大利亚等等。通过调研我们决定下一步要进攻的市场就是中国,我们想评判是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以及中国公司有多大程度愿意向其他公司开放。在亚洲,欧洲,很多种小企业基金经常投资于国内实体,在国内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成长中的公司很早就想怎么走到海外去,怎么寻找海外的客户,怎么把他们的技术走向海外市场。这就是非常或的迹象,我们这样的基金可能有更多国际化的背景,也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价值服务。

  江素仪:

  关于中国大陆PE的竞争力也是我们公司常常讨论的话题,而且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常常会弄到头脑分裂。除了PE之间互相要竞争以外,有不同领域投资团队都到这里要分一杯羹。我们也会面临非常强大的竞争,一些投资者过了一段时期就要自己在中国做基金,不利用母基金了。还有一些好的GP,你投了很多次,因为现在很容易募集,他就不再需要你了。我们整天在追,非常困难。当越来越多竞争的时候,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对母基金是非常好的,是一个机会。当这个市场变得非常复杂,你很难分辨成谁是好,谁是比较差的,那个时候母基金的存在价值就有了。我对于现在的状况并不感到非常担心,是因为我觉得我们注重于价值投资,我们非常注重投资专员的素质,我们很非常投资伙伴长期合作的性质。根据这三点来做,现在中国这个状况对我来讲不造成很大的威胁。

  马特:

  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我认为竞争太过激烈了,上千家VC公司,甚至是几百家这样的企业在寻求PE的资助和钱。也就是说他们的钱要价太高了,因此他的风险是很大的,有可能会亏损。我们要现实一点,每年只有200家公司能够上市,我们却有4000多甚至更多的公司希望能够上市发行股票,所以这个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我个人认为目前的竞争简直是疯狂到不可理喻。

  Simon Eckersley:

  确实有很大的竞争,如果看一下五到十年前PE还是处在婴儿期,既使是现在上千家PE在建立,VC在建立,或者是国资背景的企业在建立,从我个人角度来讲都没有意义,中国的经济体量是很自然的就有这么多数量的PE出现,所以我们得让他们成长,让他们出现。即使没有这么大数量的基金,我们的PE行业实际规模在中国相比较经济体还是小的多,尤其与美国PE行业相比,大概是十五分之一的规模,所以对我来讲是可以理解的。

  我赞同马特说的一句话,一定程度上被收购方的要价确实有点太高。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如果你觉得你处在一个情况里,很多基金看交易的时候每个交易要价都很高,像一个叫卖的场合,这种的场合我们并不愿意参与。我们所有做的投资除了一个例外以外,我们是唯一一个要去收购他的PE公司,所以我们没有竞争对手,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和对方的管理团队单独商讨,和那些有多个竞争者的叫卖场合是不一样的。另外价格不是一个的,对于一个公司的创建者来说还有成本的考虑。如果你没有办法使你高盈利得以持续,或者说你的上市价格不能持续,你将来就很难筹到钱,所以价格不是所有的,不是一切。你选择PE或者VC作为投资者的时候,对于一个目标者来说需要找一个成功的、匹配的合作伙伴,很多合作伙伴可能花了五到十年来做,但是有可能是失败的。所以价格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所有的一切。

  曾光宇:

  如果我们来看行业的统计数据,包括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也发表很多数据。中国PE投资基金超过10亿美金大概是2003年、2004年,那时候开始热起来,从级别来讲是11级。到去年把PE、VC加进去是超过110亿美元。所以这么短的时间膨胀速度是10倍。行业本身在增长,关键你提供什么样的东西。我们这种所谓外资基金,在中国也做了十几年,我们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设立海外办事处,或者战略略联盟。另外因为我们在中国做这么多年,有很深的人脉关系,帮助海外的企业进入中国。就是跨区域发展,从两边双向的来做,本身我们有亚洲平台,所以允许我们这样做。现在我们做的案子都是在日本的,印度的,澳大利亚的,其中一部分都想通过我们这个平台进入中国,比如设据点、零售、谈租约、产品推广等,这些事情我们都会做。这些事情不仅是钱,而这种经验、附加值更重要。

  中国目前是外汇管制,有所谓外汇基金和人民币基金的区别,但是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巴西、印度没有本地基金或者外地基金,关键是团队好不好。如果真的有6000多家人民币基金,最后优胜劣汰,要看这个团队本身操作的能力、投资的经验、进退的时间表。目前在这种环境里面因为新进来市场的资金太多了,从我们的角度来讲要保持头脑清醒,寻找一些企业,不仅仅要钱,而且要有附加值,慎重的做一些投资,不管是上市还是不上市,关键看基本面能否产生盈利,能否产生现金流。

  谢岷:

  谢谢各位嘉宾对第一个问题的阐述,他们基于各自基金的背景和操作的手法,对市场激烈竞争的程度也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再把话题换一下,从2011年“十二五”规划第一年的实施年开始,未来五年对PE在中国投资的机会如何。所以也请各位嘉宾结合自己投资基金在中国的实践分析一下未来五年中国PE投资机会如何。

  曾光宇:

  投资机会跟公司有关,但也跟投资条款、价格有关。随着“十二五”规划,国家也在鼓励内需,推动内需,所以跟内需有关的投资都是亮点。但问题是这些案子都比较贵,如果你没有找到一个价格合理的,进入到内需这个领域风险是有的。返过来讲,出口、外贸、代工生产,一些便宜的净资产我觉得也可以。所以跟价格、跟条款有关,一些很便宜的进去也是可以赚钱的。

  Simon Eckersley:

  此时此刻并不是你出售的时间,对募集来讲不仅是投资,更多是实现投资的价值。现在我们也希望能够出售一些投资项目,我们也希望能够继续这样做。这是在价格比较高的环境下,我们的困难就在于购买公司的时候是否能在更合理、更便宜的水平购买公司,当前我们希望把同一个问题两面进行分析,接下来既会高位出售投资,同时在低位做出合理的投资。未来几年中国的机会是非常出色的。并不是说所有都是在高价位交易,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项目都会在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亚洲市场上市。马特也说的很好,当你看到具体数字的时候,每年仅仅有少数几个公司上市,所以你必须务实一点。

  除此以外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板块,内需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行业和板块,正如以前说的,医疗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医疗器械这一块,我们自己也非常青睐信息技术,只要与金融服务业取得很好的关联就很好。中国现在金融服务业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所以这块也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到目前为止再出口还没有做太多的动作,我们主要关注中国国内的企业。我认为国内企业在接下来几年将是我们的核心关注点。

  马特:

  接下来几年决策的基础就是我们过去学过哪些教训,我们现在在新兴市场展开工作,在中国有15年的工作经验,每天都有一些经验。作为外国人在中国必须要比较谦虚,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扩张,政府也在支持三种大的公司,我们给这些公司很好的支持,通过我们的经验帮助中国公司在国外进行收购。在收购过程中也需要很多的资金,我们相关的投资希望能够实现很好的回报。同时我们也有非常好的标准,我们希望有非常优秀的经理,同时在中国已经有成功的记录,希望这些经理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取得成功。第二是人口的老龄化,中国还没有足够的设施,我们希望给一个大的公司进行相关的投资,这个公司主要在退休、住房这一块。我们希望能够拥有合作伙伴。第三是金融服务,这一块我们会给中国保险公司做出投资,希望帮助保险公司在中国成长,同时把钱投到其他地方。

  江素仪:

  今天早上陈工孟教授发表了一些资料,有一部分是关于中国PE投资者的结构,现在25%是个人投资,保险公司只有不到0.03个百分点,社保也非常低。如果你用比较成熟的市场,比如用美国做比较,你会发现PE、VC的投资都是非常长线的投资者,反而个人投资是比较少的。我们有了一个这样的结构。第二部分是现在太多人做PE。这两种情况下假设中国有很多投资机会,对母基金带说非常好,具有存在价值。另外一块是投资架构跟PE有点不平衡,这就造成一些问题,我本人看三到五年中国大陆有很多转手售机会,有一些不适合做长线投资的投资者会发现不适合他,就会找退出的管道,但是现在没有这样的管道。我们已经开始做这样的转售,我相信未来会有很多这样的机会。

  Stanley Emmett Thomas:

  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想法,其他的来宾表达的观点非常好,我自己也做一些记录。我这里再预测一下额外的投资机会,也就是说中国市场接下来有哪些新的投资机会。首先是行业不持续性的现象,在中国开始会有一些产业,主要是在制造业,但是不仅仅限于制造业,会有相关行业在接下来五到十年取得很大的发展,导致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太多的公司,开始会有相关的有生者浮出水面,同时一些公司不得不转制为更加合理的工业结构和公司结构。在西方国家私募公司会有这样的机会进入,进行行业资源的整合。除此以外也打造一些能够在长远竞争中取得优胜的公司。

  通过我们的经验也看到一些迹象,也就是说有更多的买断和受控在中国出现,对于创投或者成长型资金为导向的基金来说,随着从金融危机的复苏,第一代创业家已经达到一定的年龄段,他们的公司或者会被转交给后代,没有自然的继承人可能会考虑把公司出售给私募股权投资。

  谢岷:

  谢谢各位嘉宾的解读,投资机会从我们基金操作的感觉来看,现在确实业面临很大的压力,来自于人民币的基金争夺投资机会的压力,二是来自于被投资企业,因为被投资企业现在在选择上会考虑未来在境外上市,还是境内上市。如果走境内上市的道路,在股改的时候就要尽可能的选择国内人民币基金投资人,这样比较方便他到证监会过户,也能够很快的完成股改,这无形当中就给外资基金带来了压力,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

  从这个方面我联想到一个问题,你们各自管理的这些基金在未来两三年会考虑到国内设立人民币基金吗?现在上海作为第一个城市的试点,国家外汇总局已经开放允许外资,就是美元折成人民币募集基金,不仅是GP,LP也可以,当然从数量上有所限制。资本帐户已经开始走向开放,各位基金有没有打算在国内设立人民币基金,在国内投资。

  Stanley Emmett Thomas:

  是的,不光是我们公司,其他公司也在考虑设立基金,我们有这样的计划,希望能够实现很好的愿望,在接下来两到三年取决于具体的变化,我们将会考虑严肃建立一个人民币基金做投资。现在我们基金是全球性的,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一旦开始既有人民币基金,也有离岸货币来投资,难免会有一些问题。将来我们都会认真考虑建立人民币的投资基金。

  江素仪:

  既然中国母基金是一个定数,ING的母基金也是一个定数,如果我们不做ING我们就不要再玩了。

  马特:

  建立人民币基金过程中,不管是大型的中国或者国际的公司,都是我们要进入市场的必然手段。

  Simon Eckersley:

  回答是肯定的,这是我们目前考虑的,将来要做的事情。最终作为一个美元投资者,我们最后都会发现最后还是要做人民币基金,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对我们来讲更多考虑是LP或者是投资者的问题,如果在某一个时间点海外投资者能够进行人民币投资,这样就更加容易了。目前来讲我们还要从本土投资商手中进行筹资,我们想在今后一到两年内将会成为现实。

  曾光宇:

  首先政策非常支持,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推动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从GP的角度,LP的基金。但是人民币基金目前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每个方法都有技术上的问题,或者是管理上来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我们是学习的态度,学习一下同行怎么做,看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所以目前还是观摩阶段。

  谢岷: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肯定的趋势,外国知名的、成熟的管理基金团队都会考虑到国内设立人民币基金,现在还有15分钟的时间,我们想把这个时间留给台下的与会者,首先请提问者介绍一下姓名和机构,把问题简短的提出来。

  提问:

  我叫汤尼,我们是一家管理世界上最新的清洁技术的投资公司,我们是一个注册公司,在十多个国家有涉足领域,不管是水利资源,太阳能资源等等都有涉足,规模达到17亿投资额,有些是VC、PE资金在支持。在美国一个公司有VC,也有技术,在中国也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你们认为是不是值得来投资这样的公司,以更高的估值来投资他们,但是要花更多的资源帮助他们进入中国市场?不一定是一家美国公司,可能是台湾公司,日本公司,他们的估值较高,他们有技术,也有潜力,VC/PE是不是有兴趣投这样的公司?

  Stanley Emmett Thomas:

  我们公司并没有做很多清洁能源,但是有一些IT、零售相关的行业,我们有一些项目是在日本投资的,我们也帮助他们进入中国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在日本的估值要比美国或者欧洲低得多,对于中小公司来讲,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还是比较困难的。他们需要找到合作伙伴,他们投了钱,可能需要找一个现在正在运行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然后和他们联盟进入中国市场,我们认为这是进入中国绿色能源比较有效的方式。

  曾光宇:

  香港每年都有一个亚洲金融论坛,对于过去几年而言我们投资了很多的美国公司在不同的领域,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的这些VC和PE有时在香港工作,或者也会飞到香港做一些匹配工作。上周我们做的时候是投资一个来自日本的中小企业代表团,把风投基金吸引来,然后在香港上市,大概吸引了30家公司和企业。我们当时想的是,这些高质量的清洁能源技术的公司不但有钱,同时他们也能够有价值通过中国来退出。

  提问:

  我来自城市投资,叫陈阳。问各位一个关于团队的问题,不管是PE也好,还是VC也好,都会选团队。在中国往往出现这个情况,所谓团队就是一个人,团队的领袖可能会起很大的作用,各位排不排斥这样的团队。中国很大程度会取决一个人,这种独裁的领袖起很大的作用。各位是如何平衡这个问题的,团队跟其他团队人放多大的权重?

  现在香港和大陆、新加坡都有很多中国的上市公司,甚至法兰克福、伦敦也都有,有些中国公司在边缘化的市场是非常低估的,其中也不乏有价值的公司。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这些公司拉回来到大陆上市,因为这中间也有很多套利的机会。

  江素仪:

  在我们工作方面见了很多PE,在中国有很多一个非常强的领袖,不止在中国,在美国也有,印度也有,东南亚也有。同时PE发起都需要有动力,这是原动力。长期来看我们不能说分配70%或者30%来衡量,这是非常难衡量的,因为这不是硬性的分析法。首先我们会看他的业绩,既然他们团队是这样的形式,他的业绩做的好还是不好。当他团队是这样形式的是,也要看其他的二级团员,如果其他团员都心甘情愿的这样做,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团队。如果我们看一下关于管理的教科书都会告诉你,一个好的团队不是每个人都非常强,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本领。如果二级团员有很多怨言的时候我们就会打退堂鼓,因为这是一个不良的现象。

  马特:

  我的回答很简单,我们投资的是公司董事会的董事长,如果我们了解他,我们认识他,跟他有长期关系,我们会花六到七个月来了解董事长,才会投资这个公司。一个企业里面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他的团队会遵从领导人的意愿。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会尊崇这个董事长,这个领导人。

  Simon Eckersley:

  在中国发展阶段而言,很多经济体和企业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他的管理层就是一个男性或者女性,负责他们的主营业务,业务增长,等等。这是我们要做的关键决策,也就是说他们的管理团队很多程度取决于个体发起者,很多时候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投资,要加上其他管理团队的层次。同时我们也会有风险,可能也是我们现在看到最大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多的时间要了解这个人,这个具有决定影响力的人。我们作为一个投资者会非常关注这个决策者,所以我的回答也是肯定的。

  谢岷:

  从我们自己基金操作的角度来说,曾经把新加坡的公司私有化,拿到香港上市。特别是前一段时间有医药板块的企业,他们的资产都在国内,药厂也在国内,看到创业板的市盈率那么高非常眼红,也想把香港的壳卖了,把业务拿过来在中国重新上市。

  提问:

  我是屠志明,台湾的LP,想请教谢总,你刚才讲到你们基金主要做一些不良资产的处理,当然也有优良资产。不良资产的处理可不可以再多介绍一下。另外想请教一下江总,能不能再多介绍一下转售?

  谢岷:

  我们2003年进中国的时候还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没有上市,它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不良贷款、不良资产剥离出来,当时剥离给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因为我们做不良资产在国外有经验,所以帮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把不良资产剥离出来,机会就慢慢下降,最后没有了。四大公司拿到不良资产也不卖了,自己经营了,变成经营性的。最初国务院给的任务只是五年剥离,最后应该消失,但是国有企业经营起来不想消失,把自己变成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投行来经营。他们不卖我们的业务就越来越少。

  另外不良资产的业务在中国还是很难做的,至今我们还有回收阶段,从回收率、回收回报还不错,但是因为回报时间太长,就把你的利润消掉了,这是比较痛苦的。这跟北美、欧洲不一样,中国法律是保护被投资企业,不是保护债权人,时间非常冗长。不像欧洲、北美资产来的比较快,这块业务我们在慢慢收缩,还是做一些优良资产的投资。

  江素仪:

  我们公司管理的转售超过30亿美金,已经是第七代基金。在中国去年是6000万美元,不是60000亿美元。从今天早上的资料来看,大部分在中国比较成熟的投资者都是外来的,本土都是比较新的。目前要找一个本土的,又是亚洲背景的投资者,很少人会出售基金。但是因为在美国出现一些不平衡的问题,所以我们就有这个机会,在美国投资者方面买到他们亚洲的基金。

  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是案例,香港一个大亨投了基金,大概是100多个,他已经没有办法再看他投的什么,都忘了。所以他找我们帮他清理一下他的帐目,我们很幸运的有这个机会能够买到。如果我们相信中国LP方面会洗牌,或者有一些转换,非常相信转售是有前景的。

  提问:

  我来自融威资本,叫刘晶。国外的PE来到中国在管理上会有一些水土不服,因为国外一些管理理念跟中国虽然大体一致,还是有一些冲突。国外基金进来以后你们是想控制公司赶紧上市完成退出,还是慢慢培养这个企业,第二种方式当然是理想钟的,但是对于你们来讲可能会有其他方式,因为企业对LP、GP不是特别的了解,而且GP是生活在LP和企业之间,PE希望企业赶紧上市。

  曾光宇:

  水土不服的现象可能六七年中国PE、PC市场是有的,当时欧美刚过来的亚洲基金,把那边很成功的模式印套在中国的情况上,引起很多不成功的案例,或者基金和创业者之间的矛盾。现在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欧美的一些基金业知道中国企业的运作办法以后他们也学乖了,即便刚过来也顺着中国的路子走。所以现在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相对比较少了。

  谢岷:

  我想大多数外资PE基金急功近利尽快上市还是比较少的,大家还是希望跟企业共同走一段路,做大以后再上市。

  提问:

  我来自温州金山毅投资管理公司,我们总结中国股权投资今后的五到十年趋势是良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最近问题也不少,尤其是项目问题出的价格很高也有很多人在抢,这对行业是一个不良的现象。接下去会大浪淘沙,会有很多不良的被淘汰,好的会坚持住。这种无序的竞争对PE募资业带来了困难,所以GP其实存在着双向的尴尬局面。PE把内功练好是很重要的也关系到今后行业前途的问题,你们国外比较先进的基金对国内同行业有什么样的建议?

  谢岷:

  据说温州的银行帐上有超过6千亿的存款是民营企业的。

  提问:

  现在是1万亿了。

  曾光宇:

  钱基本是泛滥的,最关键的就是怎么发展自己的软势力,钱以外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另外就是GP和LP角色的分工,在国外成熟市场做LP是一个被动投资人,把一笔钱给投资人他不管了,可能每个季度看一下财报,有空的时候打一下电话。但是在中国赚的钱很不容易,他们参与很多。LP和GP的分工很重要,不要过分的参与里面,否则会影响LP和GP的关系,从而影响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江素仪:

  根据我所了解的在中国很多本土投资者都不喜欢做长线的投资,如果你给他这么短的时间赚钱给你,就没有办法,就逼着做大量的竞争,要不然时间一过钱就没了。所以要做这方面的调整,减低风险要考虑比较实际一点的期望。比如国外都是比较长期的,至少是十年,投资时期都是三到四年,他们就不要有压力做不良的投资,他们就有很多的时间好好的做。

  谢岷:

  我知道很多浙江温州的基金都是三年加两年,外国的基金都是七年加十年。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

  这个环节结束以后,下一个是闭幕论坛,LP和GP的激情碰撞,希望大家继续关注。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