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项兵:新时期需要新商业模式和商业文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5日 09:49  新浪财经[ 微博 ]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致辞(新浪财经 陈鑫 摄)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致辞(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1月15日消息,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博士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11长江年度论坛上表示,往前看五到十年,中国需要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文明。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讲,要完成从组装大国向制造大国转变,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的过程;从商业文明的角度讲,企业家要考虑为什么赚钱,怎样用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打造一个更为公平公正的社会体系。

  以下为演讲实录:

  项兵:很高兴、也很荣幸又回到三亚,今天是我们三亚第四次举办论坛,在我做小演讲以前,首先借此机会感谢海南省委省政府,三亚市委市政府给我们这次论坛,包括前三次论坛成功举办做出巨大支持,不仅我们姜省长以前参加,过去卫留成书记,罗保铭省长今天也参加了,这次确实他们两位比较繁忙抽不出来时间,我们热烈感谢海南省委省政府三亚市委市政府。尊敬的姜省长,尊敬的李肇星部长,请允许我直接称李肇星部长,因为我们当时见到你最多还是电视上印象最深的部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长江的各位同仁,我看我们日程大概相对来讲滞后十分钟,我希望用15分钟完成我跟大家分享的东西。

  今天希望跟大家分享三块,第一往前看五年十年,大家能够看到我们新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我们新的商业文明大概又是什么样?最后我分享一下过去八年,分享一下我们长江商学院成立八年,我们长江在创新全球化方面探索和故事。有些观点已经讲过,我强调一下可能引起大家误解的地方,我们看到新的商业模式重要元素之一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是一个从组装大国到制造大国的转变,目前为止我们中国还是一个组装大国,真正的制造大国还是要像日本和德国,如果实现从组装大国到制造大国的转变可能需要不是更多创业精神和创业激情,其实我认为在某些方面我们的创业过渡专注不足,所以这方面日本和德国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在座有日本的朋友,日本企业的精细和专注持之以恒整个机构的上下一体的N年的持之以恒和专注是日本能够出这么多伟大中小企业核心原因之一。所以日本能够成为制造大国非常值得人关注,德国有一个非常优秀技术学校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工人,一流技术工人可以二流设备做出一流产品这也是从组装大国到制造大国一个重要路径,过去我们谈比较多,一谈下一步发展我们更多创业更多创造就业机会,这个问题不担心,我们中国人血液之中有创业精神这一点我不担心,真正从组装大国到制造大国转变,日本德国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新商业模式另外一个方面过去几年以来一直强调中国企业如何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这个转变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全球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的必要条件,我记得第一次提到这个问题是2002年中国GDP占全球应该说占2%左右,其实当时我对我们业务模式都有一定担心,仅仅靠价格竞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的竞争建立在“把你打垮”的基础之上,这个发展模式要想取得全球GDP 9%重大比重带来贸易摩擦可以理解的。所以中国企业如果寻取更多的国际空间,如何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模式一个核心的元素。而价值竞争不能靠复制,更多的要靠创新,所以创新也是我们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而这个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不一定仅仅技术创新,流程、产品、金融、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市场的组织手段和形势都可以放松管制,可以是视野、思维、境界、胸怀、梦想全方位的创新,所以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是未来一个商业模式最核心的一个元素之一,要实现这一点创新不可或缺的。

  如果中国企业有更大的梦想的话,我们参照企业体系之一就是美国,美国的目前为止占全球GDP24%,但美国的经济威胁论赶不上中国的威胁论。原因之一是美国出了一批创新企业,我说汽车做不过日本德国的时候,他们出思科,后来他们出斯巴克、谷歌,给自己带来机会给全球带来机会,在30年来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企业确实有条件也必要在诸多行业出一批大风流的创新,这些行业可能包括环保服务教育。未来新商业模式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环保,环境友善和环境低碳,要至少更多考虑环保成本,在有效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如何做到低碳和环境友善是未来一个最大的挑战。

  刚才王一江教授在他的演讲之中、图片之中也谈到,中国做出另外一个重要改变是一次、二次、三次分配方面都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善,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和谐社会。

  另外,这两三年我一直强调中国要真正实现和谐社会我们需要一批的富商,出一批富商也是强国的先决条件,也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中国必须打造一批超越家族的伟大企业。上次开学典礼谈到阿里巴巴和华为,我觉得这两个公司是值得我们参考的,我希望至少在我来讲,不仅是已成为了多少多少十亿美元的富翁,同样重要的甚至更为重要的符合给中国打造一批伟大中产阶级,能够给员工 带来世界级工资回报同时,在环保同时又能够给股东带来更大的回报,这样赢得更多像我这样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尊敬。

  在未来,至少我们中国企业考虑企业家这个思维方式和范畴,N个场合提到盖茨,盖茨的伟大,他们的伟大之处之一是没有把微软董事长总经理留给自己儿子、女儿,中国要出一批的伟大商业机构,超越“家”这个理念非常非常之重要。

  今天和大家分享另外一个重要要分享的就是超越,国家和国家有的时候会有冲突的,没有一个伟大商业机构打造是靠阴谋诡计是靠雕虫小技、这是靠公平竞争方式成功的,丰田成为丰田,通用电器成为通用电器是靠道,道,放到桌上是全世界尊敬的,全球成功靠必须是“道”而不是任务和形势。

  第二个问题新商业文明,刚才谈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文明应该什么样的?我做了一些思考,其实在学校做了一些实践,我们在长江超越了仅仅如何把生意做的更好,如何赚更多的钱,如果我们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大收益者群体,如果我们考虑的仅仅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如何更好发财致富、光宗耀祖的话,我们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必定有限,甚至起到负面作用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长江校友代表特殊的群体,我们更有责任更有必要不仅要考虑到如何挣钱,挣更多的钱,我们必须考虑到为什么挣钱,我们必须考虑到挣了钱这么多财富、影响之后我们干什么?是为自己打造更多的特权、还是为社会打造一个更为公平公正的体系,这些问题对其他的商学院可能不太重要,但是对于我们来讲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一点我们考虑问题超越了仅仅是财富的创造,我们同样关注财富的使用,就是像先人说的做到去之有道、用之有道,所以面向未来在应对全球化最大的挑战之一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对接,管理对接、而作为核心的、最难的、最具挑战可能就是价值对接,这一点我们必须高度的重视,这一块我希望强调的在未来的新的商业模式或者商业文明也好,我们必须高度关注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我们能把奥运会、世博会做成空前的成功,我觉得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是无可置疑的,这是我们有这个决心还有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会解决的。

  每次,在全球开会,国外的朋友老是问我们,你们经济如此成功,到底管理新的理念创造什么东西跟我们全球分享,管理手段、管理的理念、价值方面,至少在价值方面我们想到天人合一理念,西方文明当中人的地位是很高的,人是都是高高在上的,“先人天人合一”理念,面对未来需要我们面对未来重新界定自然关系的时候,我们天人合一理念有可能成为未来新的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部分回到我们学校,三分钟时间把学校故事希望说清楚,长江商学院有几个特点,但无可置疑的我们是借中国经济的崛起,没有这个东风没有长江商学院可谈,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长江商学院可谈,在这个良好基础之上长江做了哪些创新?

  第一点是基本面,长江三个基本面,第一就是教授治校,长江可能目前为止在全国商学院唯一一个教授治校学校。

  第二、长江研究为主导的学校,我们曹教授做了一个统计,长江32个教授在过去五年之中在全国顶级杂志人均发表论文数目达到全球第六,所以长江教授的学术杀伤力是世界级的。这一点我想任何其他学校近一百名都有很大很大的挑战,这次借此机会感谢祝贺我们教授们。所以,可能是中国第一家以研究为主的商学院教授治校商学院。

  第三、基本面因为有基金会强大支持,长江的梦想不是赚钱, 我们是要成为一个伟大教育机构。教育机构过于商业化,过于市场运作的话较够机构灵魂给灭掉了,所以中国出一批伟大教育机构,要么政府做大量的投入,要么是李先生这样的企业家捐一大笔钱能够打造中国的哈佛、大学耶鲁,而不是说项院长帮我赚钱吧。学校灵魂没有了,谈不上数的问题了。

  我们在以下方面做了创新,我们研究国企、民企如何在中国市场有效竞争合作;第二,中国乃至印度的企业如何在未来五年十年当中在N个行业整合全球资源,在个N和行业实现颠覆,重写N个行业版图,第三,跨国公司如何整合全球,中国未来可能是未来最具最重要的创新基地之一,如何在全球重新布局形成全球面对全球。

  我们不仅关注如何挣钱,还关注为什么经商。财富的使用和处置这也是一个创新,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使得长江商学院不仅是能关注金字塔的中层,像西方商学院 MBA主打产品,长江校友绝大部分是商业机构的董事长、总经理,不仅在中国我们的韩国CEO班,中日CEO论坛我们美国办的项目基本上体现这一点,在长江,我们学员不是为股东创造财富的机器,你是活生生的一个人,越是大的老总越是孤独,所以长江超团队精神解决了你生活质量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长江商学院也是一个创新,全球商学院把人文课程带入管理课程之中,现在基本上传遍天下了,长江是这方面先行者,我希望我们校友不仅过着一个富有财富,我们希望你们过上创新的生活,这个对于我们校友的要求,长江不仅研究管理新的理念,我们同样重要的弘扬新的价值。最后,借此机会在感谢在座的所有的长江同仁,也感谢在线的所有朋友。谢谢大家!谢谢!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