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亚南:发展文化产业先要提振需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 09:54  新浪财经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亚南。(资料图片)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亚南。(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亚南。

  王亚南:各位同仁,各位朋友,上午好。我先做三点说明:第一,我的题目是调整到主题论坛的,所以我没有做学科建设的题内论证,可能会对这个题目形成一种题外的思考。第二,有关文化消费需求的景气评价以及36个中心城市的四个排行榜,这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成果被全部集成中国文化消费景气报告,从今年开始为中国蓝皮书增加一个新卷,书没有出来,蓝皮书出版方建议我不要过多发表这方面的东西,以便形成一种交叉发表,对他们的新书发展不利。正好我也有关系,结合北大出的这个题目以及中央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我已经开始提供了另外一个研究思路,就叫做未来十年,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关于文化消费的一系列协调增长的一个评价体系,目前已经31个省市自治区的测评结果出来了,今天提供的是全国总体部分。第三,技术性说明,我不是数学家,也不是统计学家,我和大家一样典型的人文学者,但有一点我不怕数字,我也知道人文学者一般对数字不感冒,至少不习惯,那么我今天提供给大家的是看图说话,可能还是动画,所以比较养眼睛。

  这个图,大家注意第一个,就是说我把我们全国的文化消费需求的总量做了一个测算,以2000年到2009年为基数,然后以它们的平均年增幅度推算未来。我们按照2000年到2009年的平均增长推算十二五末年,2015年,那么只是将近翻一倍,14000亿。昨天和张晓明说到这个数字,他说这成不了支柱产业,因为这个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的规模决定着我们的生产。如果我们的生产上不去,怎么成为支柱产业?所以我的协调增长从这儿开始。

  下面一个图是人均,人均就能说明问题了。我们这样来理解,下面这个绿色部分是一个城镇人,上面那个浅黄色部分是一个农村人,结果这个城镇人的文化消费大大压缩了那个农村人的文化消费,简单来说我们的城乡差距是巨大的。在此我想说一句话,昨天那些发言的同志我都实在想提一个问题,但是后来没说。如果我们老讲某个城市的文化如何如何发展,忽略了背后的城乡差距的存在,甚至是急剧扩大,我认为这样一种成绩是不值得称道的。大家下面可以看到我对城乡差距的分析。

  同样的,最下面一个同样的位置,那个是我推算的未来五年,五年以后人均消费,大家记住这个数字,大概是1000元左右,就是说五年以后,全国城乡人均在目前水平上,目前的564左右会增长到1000元左右,这个数字依然偏低。为了把这些分析深入一步展开,我做了这样一个背景分析,柱形部分是全国人均产值,这代表经济增长。画面中间的称为面积部分,有三部分组成,最下边是非文消费,中间一条是文化消费,再上面是积蓄,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消费剩余,收入与消费之差。三块加在一起就是收入,下面两块加在一起就是总消费,这个图里面有6个绝对值。这个绝对值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来,在此我想说一个流传多少年的,就是所谓的按照国际经验,人均产值达到3000美元,文化消费需求如何如何,到现在大家都在用这样一个说法,有谁分析过这个说法对中国适用吗?一点都不适用。大家请注意,07年全国人均产值就超过了3000美元,05年以来的人均产值数据是经过国家统计局修正的,和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字不一样,这是09年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做过修订。无论是当时的数据还是现在的数据,07年都超过了3000美元。我们就看07年及其前后一两年,我们的文化消费高涨了吗?没有高涨,甚至恰恰是在,我们看那条带,恰恰是在收窄,为什么呢?我们随后分析。

  我们把上面那个图各种数据的图形比例变成年度增长,这样就是一个曲线,以上一年为背景,它的下一年叫做年增指数来看,就看得非常清晰了。这个图里边红色带圆形的那条线是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它和什么线,哪条增长线形成一种我们可以称为带有一定规律性的关系呢?我们注意到是那条玫瑰红带三角形那条线,那条线用我的概念叫做积蓄增长。我不喜欢用消费剩余这个概念,因为在中国情况下,老百姓是尽量不消费,所以与其说积蓄为消费剩余,还不如说积蓄是一种必须。这个图中有三对数据组的相关性非常之高,一对就是1与2,就是产值和收入。十二五规划现在不是讲到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刚才说的那一项,相关系数达到0.92的那一项就是要分析这个东西,随后我们会展开。第二个相关系数比较高的数据组是2与3,就是收入与非文消费。关于非文消费我随后解释。第三对数据组相关系数很高的,就是红色和玫瑰红这两根线的相关系数,不过它是负值,形成了负相关关系。大家注意,在01年到05年间,这两条线的相关系数高达90%。

  如果说这是全国城乡综合的分析,如果说还不够典型的话,我们再看下面一个图,我把乡村部分单独提出来。就看红色和玫瑰红这两条线,它们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呢?就完全是一个横向的镜面对应或者水中倒影的关系。所以中国城乡百姓文化消费需求与什么有关?和这个东西有关,叫做积蓄增长的负相关效应,和积蓄有关。哪一年中国老百姓想少花点钱,就是消费剩余会多一点,压缩的首先就是文化消费。哪一年老百姓觉得未来年景比较明确,我们可以多花点钱,那么文化消费就高涨。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此之高。我把它分作不同时段来分析,都是相当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发展文化生产有一个背景,这就是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的最好最好的启示,就是任何时候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改善民生都是我们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基本国策,而不应该成为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临时性措施。从政治层面来说文化建设也好,从经济层面来说文化产业也好,包括我们谈的文化学科建设也好,应该瞄准的就是我们可能面对的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背景,用我的话来说,就是正像刚才姚教授发言说到了,包括尹教授发言说到了,文化学科建设培养人才的一种需求。培养这个人才需求他是要去从事管理,从事生产,从事创意,从事经营等等,但是那一系列的建设、生产、管理、创意等等背后还有一个需求,就是文化消费的需求。如果那个消费需求上不去,生产可能上不去或者说得更严厉一点,你生产它干吗呢?如果不是为了丰衣足食,你追求那个丰产丰收干吗?收到地里丰收了可能会霉烂,收倒仓库会坏掉,摆到百姓的文化餐桌上才能算是我们文化建设的成效。

  我们下面接着分析。这就是前面说的三组相关系数很高数据的第一组,收入与产值的关系。这点很重要很重要,因为我们整个民生基础就在收入上,所谓产值现在大家习惯知道的叫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再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部分合在一起就叫做国民总收入,也就是过去所说的国民生产总值。由于国外净要素部分很低很低,到了09年只占整个国民总收入的0.8左右,因为这个数字我是忽略的,太小了。所以,我们就用大家所熟悉的GDP,国内人均产值来近似性代替这个国民总收入,和老百姓落实到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做一个比较,这个比例大家可以看到,从2000年以来,基本上是一路下滑的,这就是说我们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赶不上经济增长。中央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想扭转这个不好的趋势。这个增长当中,2002年是形成了一个,我把它称之为最佳比例值,在2002年的时候,老百姓的收入和经济增长的收入达到一个我们近年来的最佳状态,虽然这个比例不高,但是是这几年当中的最佳状态。我们记住这个最佳状态,上面那条线就是我所最关注的城乡差距,我把这一项指标称为城乡比。这个城乡比的最小城乡比也就是最佳状态是出现在2000年,我们也记住这个位置,当然数字不用记,脑子里有一个印象。第三条线就是地区差,因为我们知道,中国这样一个城乡二元、上下两层的社会分层之外,我们还有用我的俏皮话来说虽然行政上我们是一个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国家,但是我们在经济发展、民生建设方面我们是31个省域,所以地区差距也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纵向鸿沟。地区差算起来很复杂,我下面只用城乡差距和经济、社会、文化这样不协调的差距。

  第二项,收入与非文消费的关系。非文消费我假设为必须消费,就是把总消费当中把文化消费除了,剩下那一部分,那一部分当中最大量的,包括的是我们维持物质生命的物质生活消费,以及维持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些消费,比如最典型的,现在中国手机加上座机一共有14亿台座,已经超过我们的人口了,这已经成为我们必须的社会消费,也包括在里面。非文消费假设为必须消费。在我们的收入当中显然非文消费占的比例越少越好,因为这样会剩下更多的自由支配的余钱。这是把恩格尔定律放大了。这项分析就是一个放大的恩格尔定义分析,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增长、收入增长等等,社会进步,我们必须承认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从这儿可以看出来我们城乡居民的必须消费占收入的比重是在下降,这是一个好事。留出来的那一部分,就是我们的一种余钱,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特别让人欣喜的是,在这一项分析当中,城乡比也在下降,甚至地区差依然在下降,要说明中国老百姓生活好了,这幅图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总体上好了,当然我们局部可能,比如云南和北京、上海还没法比,但是总体的分析来说确实是好的。

  这幅图是为前后两幅图做一个过渡,但是我们看到文化消费上问题又来了。一样的,在文化消费的分析当中,文化消费占这个,我把它称为非文消费收入除掉非文消费那一块称为非文消费剩余,一部分是文化消费,一部分是积蓄。我之所以不用积蓄直接来算,积蓄在少数地方、少数年度是负值,无法演算。老百姓的存钱越来越多,当然不是每年,前面那个图可以看出来,那两条曲线是上下变动的。总而言之,由于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现在虽然已经动起来了,但是依然还滞后,所以老百姓的自我保障需求比较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首轮的房改、教改、医改我们都不认为是成功的,因为老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老百姓需要积蓄余钱,需要抑制消费,增加积蓄,这种自我保障的需求很高。这种情况下,我们才会出现了中国如此之高的储蓄率,借此说明一下,我没有用储蓄而用积蓄,储蓄是存到银行才叫储蓄,我用积蓄,凡是收入没有花出去的都是积蓄,显然积蓄比储蓄大得多。这样一个过程中最可怕的是城乡差距如此急剧、迅速地拉大,这是我们十五、十一五以来文化建设的一个严重不足。城乡差距是急剧拉大,就是这条红线。地区差距确实不大,城乡差距的算法和地区差距的算法我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算法,在这儿不做展开了。反正我这项研究,文化产业这个圈圈里人不陌生,因为我已经前后发表了三年,现在比较成熟。

  下面我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取用每一项最小城乡比推算未来的应该增长。因为十二五已经预定了协调增长、协调发展是主线,是我们预期的目标,预期目标什么样?未来我们不好去瞎想或者说设定一个理想值去推算,也可以的,我随后也会设置理想值做推算,但是我第一步,先做我们曾经做到的事,这样对政府,对社会不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几年前做到的事,难道未来几年做不到吗?应该可以做到,我就是这样来推算的。

  每一年都设立了三个数柱,最左边这个绿色的柱是按照年均增长推算出来的,也就是一开始那个。中间蓝色的是假设我们的城乡差距达到了近年来最佳水平,就是取最小城乡比。右边那个红色数柱是假设我们各项比例值也达到了过去几年的最佳状态。09年就出现这样一个数字的变化,也就是说人,我们还是看最后一列,2015年这一列,全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文化消费就会由1000元左右一下增长到1800元左右。在这儿,人均数字还不好说,我们快一点过。大家看总量,道理是一样的,我就不说了,就给它走。

  大家注意2015年下边那个总量,如果按照2000年到2009年的年均增长,这么循序渐进地增长下去,那么到2015年我们的全国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只是比09年大致翻了一番,由7500亿元增长到15000亿左右,翻了一倍。昨天张晓明说这显然成不了支柱产业,我说还有一个预测数字,叫做补差。我们实现了过去几年曾经实现的一种较好的状态,城乡差距小一点,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增长更加同步一点,这样一种比较好的状态下,补了这个差以后,那么有可能会达到25000亿元。如果达到这一点,晓明说这可能差不多了要作为支柱产业。我听他说以后,我觉得我的算法还不够大胆,我回去以后要设置理想值来算,就是能达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达到理想同步,城乡差距达到理想状态,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我回去会再算一个更令人吃惊的数字下来,但是那个数字可能不宜发表,因为那个数字对政府会形成压力,就是说差距大得简直不可思议了,目前已经有很大的差距了,我们需要有利弥补的已经很大了。

  讲到这儿,还是和这个论坛的主题稍微扣一下,也就是说,我们讲文化建设也好,讲文化生产也好,我们不仅仅要关注的是建设运作的管理,生产的创意这些方面,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学科这个研究所关注的这一系列前面教授谈到的内容。我想提出来的就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去开拓市场,不注意去提升居民的消费需求,哪么我们生产了这些东西干吗呢?或者生产不出来,因为没这个需求,现在的这些企业也至少知道了,找不到市场需求他就干脆不开工。我们要发展生产恐怕得首先从开拓市场、提升消费做起。所以我们在我们的研究当中,是我作为专业科研工作者的职责,在学科建设的教学当中是在座的更多的教授们的职责,我们是不是把这个方面,就是消费这个环节的一些研究或者一些培养人才的工作也更加重视一些呢?

  我的发言到此,谢谢各位。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