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姚伟钧:高校评价体制阻碍文化产业师资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 09:52  新浪财经[ 微博 ]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中心教授姚伟钧。(资料图片)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中心教授姚伟钧。(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中心教授姚伟钧。

  姚伟钧:各位代表,大家好。我是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中心的,我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与改进的思考》。我们华中师范大学办文化产业专业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在这十年当中也有许多酸甜苦辣和一些经验教训,我们在这十年来和其他的一些高校的同志在一起交流,我们感觉到目前我们这个文化产业学科在培养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我就这个问题写了这样一个小文章和大家在一起交流。

  我们感觉到目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方面有四个不适应以及六个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一个不适应,就是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我们觉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必须与文化产业人才市场紧密结合,与具体的文化产业业态相结合,但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人才教育由于对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状况了解不充分,培养的体系不健全,培养的目标不清晰,学科建设不分明,专业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培养的人才和市场脱节。有一些学校在确定文化产业专业设置和招生数量的时候存在着对文化产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不够,也不顾自身的办学条件,盲目开办文化产业热门的专业,盲目扩大招生的规模,同时由于专业的方向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最终导致一些学生毕业时学非所有,毕业就业困难。这个我觉得在我们文化产业学科里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现在许多高校同学们就业的问题都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前不久到河南郑州去做了一个调研,普遍而言即使就业了工资水平也非常低,都在1000元以下。

  第二个不适应,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基本不适应。

  目前文化产业专业教育强调文化产业理论学习,以文化产业学科体系为线索,重点在传授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这样的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积累、轻动手操作的弊病,基本上都是从理论到理论,用理论取代了实践环节。宏观知识讲得太多,全面讲授文化产业相关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实用,实践当中缺乏创新能力,很难和市场对接。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也不能指导专业实践,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比重小、内容窄、设备陈旧等问题。即使开展专业学习,也大都是走马观花式,缺少专业技能训练,特别在二线城市所办的文化产业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知道在北京这样的文化产业机构比较多的城市实习还比较容易找一点,如果是在一些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文化产业机构比较少的情况下,要找实习单位也非常困难。

  第三个不适应,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基本不适应。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专业出身,并且拥有系统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没有相应的师资储备,缺少高学历的人才培养过程。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弱,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大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都是从其他传统专业转移到我们这个领域来的,这些老师尽管在学科大背景上与文化产业管理相切合,但也存在一个学科转向的问题,缺乏系统的知识积累。同时,高校的评价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术性是高校科研的基本特点,作为应用性的文化产业研究,由于与传统的学术研究有一定形式的差别,很难被承认,教师在评定职称上往往将科研成果量化,而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却视为很难测评,导致教师重科研、重学术,轻教学、轻应用的倾向。文化产业是各种学科的融合,需要教师有一定实践的经验和进行自身的理论融合,这实际上是对师资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四个不适应,科学研究与人才教育基本不适应。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部门,文化产业学也是一个比较应用型的学科,但是目前为止,文化产业学科在学术研究整体上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许多领域里都有深入探讨和应用的空间,但是我们目前在这一块还很不够,所以导致这个学科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创新能力方面还不够。

  因此我们提出在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上专业人才培养上还有一些改进的地方,具体而言有这六个方面。

  第一,宏观上有待进一步梳理思路,教学上有待进一步的规范设置。目前我们知道各个高校在培养方案上都是各自为战的战国时代,我们在这个会议上有篇老师的文章具体讲了这个问题。彼此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教学计划的内在逻辑不够连贯,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延续性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教材建设上都依赖于各个高校任课老师的单打独斗,全国缺乏内容规范、权威性强的统编教材,有些课程甚至连基本的教材也没有。

  第二,专业定位上需要进一步明确,我们感觉到在这个专业定位上应该进一步明确,目前各个高校在培养目标方面都不一致,有的是培养宏观的人才,有些是侧重于一些应用型的人才。这个希望能够通过一些重要的课题把这个专业方向进一步做一个明确的定位。

  第三,教学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系统不完善,运行过程不畅通,重规范轻创新等。尤其是有些院校的文化产业专业归属问题值得探讨。有的归属于管理学院,有的归属于文学院,有的归属历史文化学院,有的归属新闻传播学院等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办学还要快速脱离传统专业的束缚,尤其是中文、历史这样的传统专业,它们办学的历史比较长,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对新兴的专业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认为需要在这个管理上尽快有一些新的措施。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是我们文化产业专业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我感觉到目前而言我们教师队伍当中主要还是缺乏一些双师型的教育,这个比例很低,大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传统的专业转移到这个领域的。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实践的一线,有些高校在办专业的过程中实际准备不足,师资力量欠缺,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学校当时在解决教师队伍的过程当中,我们是聘请了武汉地区在这个领域里面做得比较好的一些专家到我们学校来上课。比方说今天在座的王国华教授,他当时在武汉理工大学工作,同时也有很多长期在海外工作,在上市公司工作,有行政工作的经验。傅才武老师我们当时也聘请到华师工作,也是有长期行政工作的经验,他们的加盟弥补了我们在双师型教育方面的一些不足。

  第五,加强实践环节。目前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的教育强调文化产业的理论学习,在这个方面我们感觉到实践的环节是非常地欠缺,因此我们提出来要加强实践的环节以及专业实习。这个和第六个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方面是文化产业领域里非常薄弱的。刚才我讲这个和有些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样一些实习机构不多有关系。但是我觉得要使得我们这个专业的人才能够学有所用,必须要加强实习,专业学习这个环节。

  我觉得在这六个方面我们能够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改进,我相信我们文化产业这个人才培养工作应该在短期内可以上一个台阶。谢谢大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