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蒙恬的设计创新案例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9日 17:15  新浪财经[ 微博 ]
暨南国际大学休闲学与观光管理学系助理教授叶明亮(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暨南国际大学休闲学与观光管理学系助理教授叶明亮(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蒙恬集团副总经理,蒙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陈建诚(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蒙恬集团副总经理,蒙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陈建诚(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以下为“蒙恬的设计创新”案例解读。

  叶明亮: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蒙恬科技案例,可能有一些嘉宾会觉得说我是不是走错场次了,是不是楼下计算机的研讨会才是我报告的地方,因为蒙恬也许有一些朋友曾经用过他们的产品,它是一个资讯产业,我们之前听了四个案例,讲的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里面的一些子产业,不管是表演艺术,不管是艺术品,其实文化创意产业有一个特性,除了本身涵盖的行业很多,但是它另外一个特性是它有很强的渗透能力,或者是融合的能力。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它不见得要个别成为一个单一的行业,它其实可以跟传统的产业,可以跟科技的产业彼此共同的来产生一些有机的融合。

  所以我今天大概就是用蒙恬这个案例来讲一讲看,这些设计怎么融入科技,原来那些硬梆梆的东西,怎么样让一些人味融入到这些科技的产品。或许大家都听过诺基亚的广告,讲说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现在的科技产品它也要开始重视所谓的品位,科技产品也要重视风格,我想很多朋友用了iPhone的手机,不见得是因为iPhone可以讲电话,它还有很多独特的一些功能,更有一些来自于心里面的功能,我用了iPhone显示出了我的品位是卓绝不凡的,所以现在的科技也可以跟很多的人情味,跟一些文化的东西产生很多的连接。

  这是蒙恬公司简要的情况,全名叫做蒙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间是1991年,创办人跟董事长是蔡博士,他本身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工程师,这种情况在台湾的中小企业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的老板们本身都是由技术起家的,他本身就是一种企业的专家,然后创立这种公司。蒙恬到现在的员工人数大约是170位,但是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属于研发人员,R&D的工程师大约有70位,目前在台湾的新竹以及中国大陆的北京都设有研发中心,它在2002年股票在台湾的股票市场公开上柜交易,这个公司的经营算是稳健,而且它的业绩是表现良好才有这样的条件。另外也获得英特尔的入股,电脑业的霸主也非常看好这样的一个公司。目前他们所强调的经营理念是创新让科技更贴心,因为身处于科技业,所以对创新的需求是非常高的。

  刚才讲过蔡博士他过去本身就是一个学电子这个领域出身的一个工程师,他在1981年就开始在台湾的工研院任职,为了要充实自己的学能跟专业的领域,他也到台湾的交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的学位,在1988年曾经到台湾的一所大学任教,在任教期间他有很多学术的成果出现,经常把这些作品跟他的同僚或者跟业界的朋友分享,经常有人跟他说,蔡博士你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具有市场价值,其实也应该把它拿来商品化,因为一直有人给他劝进,所以到了1991年他就成立了蒙恬科技公司,开始第一拨主打的产品就是蔡博士在博士班念书,以及他在工研院任职时候从事的研究,就是中文的手写输入,因为他本身就是这个领域的一个专家,他在中文手写输入,他花了十年的时间对这个技术的研发,一开始想要把这个东西商品化也是有一个故事的。其实大家打电脑都是用键盘来输入的,但是使用键盘输入它就有输入法的一些限制,不管是使用拼音,或者是使用笔划,台湾最多人用的是注音符号,拼音有一个问题,万一你的普通话讲得不好的时候,这个拼音是打不出来的,那个时候他说他是一个乡下的孩子,每次要拼这个音每次都不对,所以他觉得非常非常的困扰,他就想说如果用写的不是很好吗?我们从小写到大,我们如果把中文的输入不要用键盘,就用手写,那对于年纪稍微大一点才开始学电脑的人就很方便了,继续用手来抒写就好了,本身自己有这样的困境,他就觉得或许跟他有这样情况的人或许还不少,所以他就希望用这个来当成一个产品。

  当然他这样的一个产品,我们如果以行销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属于一个市场,大多数人使用电脑还是会使用键盘,所以他选择的是一个比较小型的市场,但是他对这个市场深度的挖掘,不断的去投入,不放弃的耕耘,他说在中文辩识软体里面,我没有对手。蒙恬在从它创业之初,蔡博士就有一个理念,他一直认为说台湾过去从事这个电脑硬体相关产品的商场很多,但是在软体业始终没有做的很好,他认为中国人有非常优秀的智慧,那认为软体业也是我们中国人努力耕耘的一块,所以他就认为,他既然要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而且他不希望做一般台湾普遍中小企业常常帮人家做代工的模式,他希望开创一个属于华人的软体品牌,用这样的理念来经营。但是自创一个品牌是不容易的,品牌不只是一个名字,印上一个名字很简单,但是一个名字不等于一个品牌,要经营一个品牌让消费者熟悉,消费者认同,吸引力愿意,重复的来购买,这要经过相当大的努力。

  那么蒙恬一开始成立的时候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公司,所以他们一开始为了让这个公司可以站稳脚步,可以在市场上生存,所以他也做了一些OEM的订单,就是帮人家做代工,其实大家应该很熟悉台湾非常多的厂商都在做代工,但是他一开始蒙恬虽然做了一些代工,但是他的内心里面的想法是有一天蒙恬一定要成为一个独立经营的一个品牌,那么他在做代工的阶段,他也不只是依照顾客的要求,人家要我做什么我只做什么,事实上他一边做代工也在做练功的动作,他一开始合作的伙伴很多都是日企知名产业的大厂,包括夏普等等,这些日本的厂商他们有一个普遍的特性,就是吹毛求疵,他们在服务这些日本的顾客的过程,他就学到了做事情的严谨,以及生产产品对于一些品质,乃至于各式各样细节的要求,所以他在做代工的阶段,他也提升了本身的技术的层次。

  我们刚才讲过蒙恬它是属于一个以软体研发为主的一个公司,所以他们当时也想到一个很小的公司,因为本身资源很有限,我们如果要分散我们的能力,有些人去研发软体,有些人搞硬体的话,这样子公司的资源恐怕没有办法同时去满足这样两种需求,所以蔡博士当时就想到,我们把自己定位一个以软体技术为核心的企业,但是硬体可以搭配我们的软体来销售,因为大家知道,软体的盗版是最严重的,软体不管你花了多少心血去做,你在销售的时候可能是一片光碟,这片光碟我复制就可以复制到,他们就想到如何来增加这个产品的价值,如何让人家要盗版它变得困难,所以他就想到,他要有一个实体的硬体来跟它做搭配,他采用软体为主,硬体为辅的方式,用这样的模式来经营。

  所以他抓住了一个消费者独特的市场需求,把它很努力的做到顶尖,他也不心无旁物,他也没有觉得光电领域看好了,他就转到那些领域,他依然到现在都还是在做智慧型人机界面相关的产品。

  这是代工与自有品牌的矛盾,其实台湾有很多的企业,这几年来都很努力的要做转型,台湾笔记性电脑的生产量大概占全球90%以上,世界上一百台的电脑其中90台是台湾的厂商制造,这个是台湾许多的企业面临到的一些困难跟矛盾的地方,你代工做得越成功,你要转型为自有品牌越是困难,这是组织惯性的一个问题,蒙恬在很早的时候就思索这样的问题,所以在代工了一段时间,他在练功一定程度之后,他在1996年就开始适度的放弃一些他认为比较不那么理想的OEM的代工的订单,到了1998年,有关于手写输入硬体产品的代工就完全的终止,开始努力的经营自己的品牌,因为他经营的算是成功,跟小有成绩,期间也曾经有一些国外的大厂想要来并购它,希望把这个公司纳入到他们的旗下去,但是蔡博士非常的坚定,认为应该要把华人的软体做出一番成绩来,所以他也毅然决然就拒绝了其他厂商购并的机会。

  一个产品的成功不见得可以保证这家公司可以永续的发展,所以蒙恬它用手写输入成功踏开市场的第一步之后,事实上他们很快的在想说,我们公司的下一步应该是什么?因为手写输入,因为未来的小朋友,他可能很少就开始接触电脑,他不会因为键盘对他有任何输入上的障碍,他也在担心说,原来需要用手写输入这些人,会不会随着年龄越来越小,所以他们开始一直在思索说,我们的下一步产品应该是什么,后来他们想到的有两种,如果说用写的还不够方便的话,用说的好不好,我们对着电脑说,就把字出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这个想法不只是蒙恬在做,包括IBM也有类似的产品,但是这个产品在开发的过程到目前为止都还不算是走的非常的顺利跟成功。其中当然主要的关键人在于语言这种东西,可能有口音上的差异,就像英文它有英式的英文,有美式的英文,我们不同省份的发音差异很大。

  但是后来他们又走了另外一个技术,就是文字的辨识,文字的辨识,一早的应用,有一些我们有扫描,这些图档,我们希望转换成为文字,可以通过这个软体提供一个功能,这个功能早期可能应用并不是这样的普遍,可能是有很多的学生比较有这样的需求,读了这些期刊上的文章,扫描完之后,转成文字,剪下贴上就方便多了,但是这种运用毕竟还是比较少的一种情况。后来他们又想到这些技术还可以做哪些应用呢?他们想到现在一些商务人士,有许多人身上每天去拜访客户,客户会收到很多的名片,但是这些名片带回家之后很多人就收在名片册,很少去做管理,下次要走的时候,又把一本一本的名片册拿出来非常的辛苦,是不是可以把这些文字辨识运用到管理名片呢?这些名片经过扫描之后统统存到电脑里面的联络人里面去,以后我要找,只要从电脑资料档一调,我就可以找到需要的人,所以他们就把这个技术成功转型到名片的辨识。

  后来因为现在的手持的装置,包括手机上面都有照相的功能,让这个技术变得越来越普遍了,所以现在的人只要用手机,针对你拿到的名片,照一张相,就会把所有的资料转到你手机的电话簿里面,变得工作更是快了。这些都是他们在嵌入式应用的一些管道,包括手机、PDA、GPS等等,这些是蒙恬合作的厂商,国内外知名的品牌都有。这是它一些产品的应用。

  行销的通路过去都还需要靠自己的一些实体的通路来协助,比如说蒙恬其实它目前的盈收来讲,中国大陆大概占了55%,台湾的市场大概有25%,北美大概是13%,其他的地区占到比较小的一些比例,这几年来它有一个无疆界的通路出现了,就是现在的苹果以及谷歌手机系统,这些系统里面可以下载许多的软体,所以蒙恬把他们这些名片辨识,名片管理,统统在这些里面都可以下载,而且它一推出市场反映非常良好,甚至都创下第一的地位。

  看一下蒙恬他们在设计导入的过程里面,设计在蒙恬的企业的营运过程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其实蒙恬一开始硬体的产品都是委托外面的厂商来帮忙代工的,因为他们要专注于这个软体的开发,硬体让外部的厂商代工有一个缺点,就是这些厂商帮你代工,但是他也会把这个硬体帮别的厂商来生产,所以在市场上你会看到跟你长的非常接近的这个产品,只是当中操作的软体是不才一样的,所以他们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到了第二阶段,他们开始想到,我们应该要把设计的主导权拿回来,我们自己来规划做设计,第三个阶段才,把设计当成一个策略竞争的武器。

  我们讲第一个阶段这里所做的,硬体,它可以成本比较低,但是它主要的问题就是有外形,但是没有内涵,因为别人他不晓得你这个产品到底要呈现的特色是什么,它就有既有的这些模具来帮你生产这样一个产品,有一些很类似产品的时候,也缺少独特性的原则,经营品牌要与众不同,我的东西就是跟人家不一样,通过这种方式就遇到了一些障碍。

  在设计的时候是从03年开始,蒙恬开始把他们对这个产品的想法跟一些设计的公司来合作,因为蒙恬它本身的规模仍然是一个中小企业,所以他们目前大多采用跟外部的设计公司来合作的方式。跟外部的公司合作也有一个问题,到底应该要花多少钱来画一张图,这个是经常很多企业家会遭遇这样的一个困难,设计公司帮你画完之后就是给你一张设计图,如果是知名的设计公司就是几百万,如果不是知名的就是少一点,花这些钱能够替公司创造多少价值,很多人都会有所怀疑。

  直到2006年公司想到说,我们今天产品已经越来越成熟了,技术越来越成熟了,我们再往下走应该要怎么做,他们就做了一个比较勇敢的突破,找到台湾一个蛮知名的设计公司推出来的一个新的产品,这个产品的设计跟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公司把这个产品送到国外的许多设计竞赛去参赛,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奖项,这个产品的成功其实造成很大的回响,不断的有媒体主动要求要报道,不断的有厂商来问说这样的产品到底是什么样的想法让你们有这样新的产品的设计,包括国外的通路都来问说,为什么这个产品跟你过去的产品统统不一样,为什么这样的有形,有风格。

  这是丹麦设计中心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叫做设计的阶梯,其实它要讲的内容是说,其实设计在一个企业里面,它是可以扮演的角色分成四个不一样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没有设计,就是这个产品的功能,这个产品的外形可能都是由非设计师这些人来做的,第二个阶段称之为设计即造型,这个阶段的想法就是设计就是为产品来设计一个比较吸引人,比较漂亮的外形,第三个阶段称之为设计即工序,或者设计即流程,这个时候设计这个职能它已经融入新产品开发的过程,它是新产品开发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最高的一个层次称之为设计及创新,或者设计及策略,设计它可以成为一个厂商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这是丹麦他们在03到07年分别做过两次大规模的全国的厂商的调查,他们要看看丹麦的厂商在这四年之间,他们在设计阶梯上厂商数量的一些变化,我们可以从它的这些数字来看,事实上经过四年,丹麦他们在往设计阶梯的更高端来走,即便包括台湾,或者是大陆的厂商,都值得去思索,说设计未来在我们的企业里面到底它的功能是做什么,还是为我们只做一个外形吗?还是我们可以凭借着设计的能力让我们的产品可以跟世界一流的竞争者来竞争。

  我们来对应到蒙恬它走过的一些阶段,在它的第一个阶段,硬体委托代工的时候,基本上是属于没有设计的概念,到了设计委外的时候,它做的就是设计即造型,请设计公司帮助他做一个产品造型的概念,第三个阶段就是蒙恬现在正在走的,是设计+创新,然后开始形成蒙恬独特的品牌力。我们知道蒙恬最近它除了开始做设计,更重视设计以外,他其实也开始跟许多文化创意产业来产生很多的合作跟融合,包括跟几米的合作。

  谢谢。

  陈建诚:各位朋友大家好,我简单做一下补充,其实在蒙恬到今年刚好满20周年,说实在的20周年,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但是在网络的产业里面,它其实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时间,我自己在想一件事情,我自己很喜欢参加文创的这些研讨会,是因为我发现,即使是一个科技品牌,我觉得我在这样的里面会得到很多的想法,可能会因为整个产业的不同,大家在切入商品的逻辑上不同,所以会给我带来非常多的想法。

  我想回到商品本身,因为科技产业变化很快,第一,就是有关品牌的事情,讲到品牌,我想谈的是所谓的品牌的深度,因为科技产业就是因为它变化很快,所以如果大家对科技产业里面很熟的人,你会发现有很多很大的品牌,以前当时曾经是赫赫有名,现在你可能连听都没听过的品牌,很快就过去。所以当你在经营科技品牌的时候,我觉得你要想你的品牌到底想要传达什么讯息给消费者,这个深度到底是不是真的很够,可以深入到消费者的心中,过了五年十年他都不会忘记,第一,就是有关品牌上的深度。

  从品牌深度,每次我在参加文化创意产业论坛,我就觉得说,在讲文化创意,会让我想到的是品牌跟设计,这两个事情,其实蒙恬从早期,我们从台湾市场出发,大家知道台湾市场很小,所以你必须要走国际化,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怎么定义你自己,你要告诉别人是什么,我记得我们的标识,我们的一个像印章的蒙恬,我们在走国际化的时候思索了很多,我们要让人家知道这是一个台湾的品牌,最后我们找到自己的方式,我们觉得我们还是要很勇敢的告诉别人,当然在很勇敢的告诉别人的这个过程里面,你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品牌的深度来告诉别人。

  第二,就是产品,我想提到产品,有两件事儿,无外乎开发新的产品跟现有产品的一个转化,明华园在谈这些表演我觉得很棒,很多表演是一种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故事,但是呆久了以后,对这样的故事不太接触了,但是他用一种年轻人更会接受表达的形式或语言来传达,所以找到了一群新的客户,我觉得在商品的,新商品的开发也是一样,就是说旧的商品的再生,这对企业很重要,但是你必须很勇敢,你永远会面临很大的冲突,人家告诉你说你这个改变不好,因为你以前的比较好,但是你必须有勇气把以前的东西丢掉,在做新商品开发的时候,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说你要懂得取舍,因为说实在的什么商品都可以做,但是只要你很静下心去想你的品牌,你的品牌到底想带给消费者什么,你就会知道什么东西该做,什么东西不该做,所以这个是我想提的一个部分。

  另外提到产品,我讲一下设计这件事情,我们提到在蒙恬这20年里面,其实跟成果的设计是我们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对一个小公司来讲费用非常非常贵,但是我们很有勇气做了这个合作案,事实上最后我们发现它其实一般人想到,就是说我做设计就是我把我的产品外包一家很棒很有名的这个设计公司,然后我告诉别人说这个产品就是这个公司做的,就结束了。

  但是我发现在这个设计案里面,他竟然改造了整个蒙恬的整个产品开发的概念,也就是说,他带着我们去思索,从产品的开发到消费者到底是谁,真的是你以前定义的那群人吗?还是另外的一群人才是你的消费者,他让我们去想这件事情,到最后再从消费者的角度再想这个商品该长什么样子,然后通过软硬件的配合才把这个商品做出来,我们常常在讨论大陆文化的东西,其实我自己,因为很多人告诉我这个文化是一个过程,原因其实从一个拷贝转化到创新,中间不是改变,它几乎是一个我自己觉得是整个基因上完全不同,所以如果你现在只想做拷贝,这个转换就太困难了。所以我还是觉得对很多企业,我觉得需要很勇敢,一开始你要看到想做一个东西,你需要很有勇气,去做很多创新,当然冒的风险也非常大。

  我想做一点补充,就是有关市场,讲到品牌无外乎需要跟消费者做沟通,我自己觉得品牌的整个公司的运作应该一直围绕在怎么传达你的品牌讯息给消费者,这个流程,在规划里面所有的市场里面的所有活动,蒙恬在这两年,我们一直跟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做合作,我举一个例子,像今年有几个活动,一个是从12月底跟几米在《世界角落》,在台北的华山,有一个活动,其实当时我们在跟李总这边讨论我们觉得很好玩儿,我一直觉得两岸有很好的科技底子,或者是科技的公司,但是我老是觉得我们的科技好像似乎并没有都去照顾到,或者是去帮助到我们的文创品牌,或者是帮助他们,其实这次在跟几米的合作里面,我们其实做了几个设计,在进入每个角落的关口它需要扫一张卡片,一张卡片里面我们埋了一些东西,进去以后他会知道谁进了这个关。

  最后有一个角落,我们放了十台的设备在里面,专程为几米设计了一个互动软体,每个参观者在看完了整个展场,他可以回到安静的角落坐下来,然后想着他今天进来这个展场里面的心得,接着这个信息会回到网络上面投影出来,跟其他的朋友分享,当时我们跟李总讲的时候,因为这后面有一些技术部分需要完成的,李总跟我讲说反映非常好,很多消费者在那个地方不想走,我就很高兴,这个科技的达成对我们科技公司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困难在整合,就是说我怎么知道要把这样的技术应用到这样的商品里面做这样的整合,带给消费者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我想这个部分也许可以给其他的科技公司,当你在传达你品牌的时候,是不是不一定要做广告,不一定要做传统行销的方式,有时候跟文化品牌来结合,因为文化的品牌深度,可以带给消费者的深度是更长远的,可以为文化的品牌注入一种新的生命,这是以后产业很好思考的方向。

  谢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