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庐山历代诗词全集》首发式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9日 17:10  新浪财经[ 微博 ]

  2011年1月9日,《庐山历代诗词全集》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浪财经图文报道本次活动。

  主持人:  尊敬的顾秀莲委员长、尊敬的刘上洋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

  新年伊始、玉兔呈祥,《庐山历代诗词全集》首发式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出席今天首发式的领导有: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顾秀莲女士

  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上洋先生

  原江西省委书记、我们尊敬的领导 万绍芬女士

  原文化部尊敬的部长  赵维绥先生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 王凤武先生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  陈小宁女士

  国土旅游局司长  林山先生

  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建功先生

  中华诗词学会驻会名誉会长  郑伯农先生

  全国人大服务中心主任  袁吉亮先生

  全国人大服务中心副主任  曾忠国先生

  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 胡尹庐女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 董树文及夫人

  故宫博物院代表 张栏

  国家图书馆代表  孙伯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书记、副所长 刘跃进

  教育部全国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杨忠

  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思敬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 王兴康

  《诗刊》杂志社常务副主编  李小雨女士

  英智韦伯传媒公司总经理  刘正

  英智成翼传媒公司总经理  陆健

  北大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端木林

  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 齐晓红

  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陈东有先生

  江西省广播电视局党委书记、局长 黄晔明先生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汪玉琦先生

  江西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  杨玲玲女士

  九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编委会委员  冯静女士

  庐山管理局常委书记、《庐山历代诗词全集》主编 郑翔先生

  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副主编  胡迎建先生

  出席今天首发式的媒体单位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新浪网、《诗刊》杂志社以及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九江日报、九江电视台等,还有我们庐山相关单位的领导,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嘉宾,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庐山历代诗词全集》首发式现场《庐山历代诗词全集》首发式现场

  下面请庐山管理局常委副局长王迎春介绍《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的编纂过程,有请!

  王迎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庐山历代诗词全集》首发式,有这么多贵宾出席,这足以表明大家对庐山的关心与厚爱。庐山是闻名遐尔的文明旅游地和文化名山,拥有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两块世界金牌,因其文化土壤肥沃,这里成为中国山水诗和田园诗的诞生地。今天的《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将展示这种历史风貌。下面,我把诗词全集的编纂过程给各位领导和来宾作一简要汇报,我们主要经历了四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萌起过程。

  长期以来在庐山的许多资料中,都以为庐山所存诗人只有四千多首,登临庐山的文人墨客1500多人,但也有许多学者就此数字提出过异议,一直搞不清楚庐山诗词到底有多少。恰逢其时,我们庐山党委书记将《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的编纂过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下决心实施此项重大并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工程。此后,郑翔书记亲自挂帅,组建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人员着手开展工作。

  在此期间,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同志高度重视和支持庐山从事这项工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东有同志亲临编辑会议工作指导,九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静同志也高度关注庐山这项文化工程的进展,由于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的编纂过程得以顺利展开。

  第二个过程是整合过程。

  2007年开始,我们主要依靠庐山本地的同志来搜集诗词、点校注释,随着工作的深入,越发感到庐山文化底蕴的厚重,诗词分布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仅以我们庐山力量难以完成此项重任。2007年底,经过正、副主编商定,我们邀请了江西省部分高校和有关专业机构加盟,以整合力量进行诗词的收集整理工作。在江西省社科院、南昌大学、江西师大、江西赣南师院九江学院等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参加诗词的搜集整理与注释工作,经过2008年一年的努力,搜集诗词近万首,至此编纂工作初见成效。

  第三个过程是加力过程。

  为加快推进诗词编纂过程,2009年初,编委会决定邀请出版社并尽快与出版社对接,3月底于上海古籍出版社达成出版协议,形成了名人名山与名社的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李保民主任亲自参与指导编纂工作,由于出版社的介入加快了编辑进程以及文字规范工作,2009年7、8月份利用庐山的清凉气候,我们将所有参与编纂的工作人员集中于庐山,封闭两个月进行拉网式搜集整理,为了力求全集之全,还派出大队人马到江西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等地进行拾遗补缺工作,然后聘请专家到年底稿件全部完成装订成册送交出版社。

  第四是收获过程。

  稿件到出版以后,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兴康社长、总编赵昌平对此书的出版十分重视,抽调一批资深编辑精心审订,饶宗颐、冯其庸两位国学大师为书题名。历时3年零10个月的辛勤耕耘,《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终于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此我们全体参与者深感欣慰,也向所有关心支持此书出版的领导与社会各界人士深表敬意。

  这部书是当今中国名山大川中首部诗词全集,具有极高的传世价值,对繁荣江西的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

  主持人:下面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副主编介绍编辑整理情况。

  胡迎建: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庐山是天下名山,也是世界文化名山,又称“人文圣山”。千百年来,庐山以其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博得诗人们的青睐,为之赞咏。诗人因庐山而施展才华,庐山因诗人而增胜迹,庐山诗作之多,诗篇之精彩,为中国诗史增添了瑰丽的一页。虽然天下名山都无一例外地留有诗人们的足迹和吟咏,但任何一座山,就其吸引诗人的数量而播美名,拥有诗篇的数量都远不及庐山。诗与庐山,相为辉映,生生不息,千古流传。

  历代咏庐山诗词究竟有多少?《庐山历代诗词全集》揭开了这个谜底。现在我简要介绍全集所收诗词的概况。

  迄今1949年为止,收录了三国至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庐山历代诗词16300余首,作家3560余人,600余万字,分十二册出版。

  具体分列如下:

  一。三国至隋卷。庐山历代诗词全集中收录最早的诗词是三国时期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东晋高僧慧远来庐山创建净土宗,修建东林寺,有《游庐山》诗。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在庐山脚下,“延目识南岭,悠然见南山”成为田园诗开山鼻祖。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多次游历庐山,庐山成为其山水诗的重要策源地。其后者络绎不绝,这一时期,庐山诗作者有40多人,近200首诗。

  二,唐代诗歌繁荣,诗人到庐山寻求山水自然的和谐。唐代200多位诗人留下了1000余首庐山诗。诗仙李白多次来庐山隐居,所作《望庐山瀑布》流传最广,其《庐山谣》气势恢弘。诗圣杜甫晚年,有了“隐居欲就庐山远”的念头。白居易闲居江州,建庐山草堂,度过了他一生创作最丰收的时期,作有《游大林寺》、《琵琶行》等名作。

  三。宋代庐山更成为诗人的磁力场,才华的竞技场,所写到的一峰一瀑,更为全面精细、角度更为新颖,总共1600多首,作者700余人,范仲淹、王安石、苏辙、李纲、岳飞、范成大、杨万里等大诗家都曾为庐山留下瑰丽的诗篇。更难得的是,都曾以新兴词体咏庐山。欧阳修作《庐山高》,以突兀高远之笔,展示庐山之俊秀。黄庭坚说:“庐山之美,即备于欧阳文忠公之诗中”。元丰间,苏东坡入庐山,因见山谷奇秀,作了《题西林寺壁》等二十多首诗。特别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这里诗的名篇。南宋朱熹知南康军,政务之余,常陪来访者游庐山,其80余首诗赞美胜景,抒发对时局的忧愤。文天祥自岭南被押送北上,至庐山之南而作《南康军和苏东坡酹江月》词。此词可以说是宋朝廷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一曲挽歌。

  四。元代卷庐山诗有500多首,作者200多人,名人之作主要有赵孟頫、揭傒斯等。元代政治黑暗,所以路深诗中有关隐逸内容的诗。元代出现了元曲,卢挚、周德清均曾以元曲咏庐山。元末,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胜陈友谅。朱元璋登基后,建御碑亭、敕祀大天池寺,使庐山又一次成为各地诗人前来瞻拜之地。

  明代庐山诗作者远超前期,有1000多人,诗作4800多首。其中有名人王炜、刘基、宋濂、汤显祖、董其昌、徐祯卿等,明后期文坛领袖王世贞,以及公安派首领袁宏道三兄弟,竟陵派首领谭元春、阳湖派首领恽敬以及王思任等,莫不来游庐山而为之折腰。还值得一提的是:

  前七子首领李梦阳,担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修复白鹿洞书院,重修陶墓陶祠,又作了不少诗。正德年间,王阳明平宸濠之乱后,来到庐山,遍游山南山北及山上,赋诗刻石。

  五。清代的庐山诗作者有900多人,诗作5000多首,是历代作品最多的时期。清初,不少明遗民来庐山隐居或游历,有的出家作为行脚僧来山漫游,如方以智、屈大均等,他们都是诗坛中的名家。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将开先寺改名秀峰寺,赐御书《般若心经》与他手书的《登香炉峰》诗。江西巡抚张志栋遵旨护送其翰墨至秀峰寺刻石使庐山更受到朝野的重视,也为诗人增添了新的题材。诗坛上的神韵派首领王世祯、肌理派首领翁方纲、倡性灵之说的袁枚,都曾来庐山,他的诗不仅展现庐山之美,而且体现其提倡的诗风。宗宋派著名诗人查慎行还也专集《庐山游草》。清后期,魏源、高心燮来游庐山。所作庐山诗句,均被评为其人最出色的诗。光绪间,易实甫隐居三峡涧旁筑匡山草堂,多次邀陈三立、罗运崃、范中林等来游,后将诗编为《庐山诗录》。湖广总督张之洞认为易顺鼎的的庐山诗是他诗集中最好的诗,写出了他的最高水平,他点评说:此卷诗瑰伟绝特,如神龙金翅,光彩飞腾,而复有深湛之思。”光绪年间,英国人李德立来牯岭,租借长冲一带辟地建房,使牯岭成为洋人消夏避暑之地,激起许多诗人的感慨,恨不能一扫而风清。

  六。民国时期虽仅三十余年,但庐山诗作者多达670人,诗作2500多首。其间,牯岭一度成为民国政府的政治、军事活动的又一中心。文人、社会名流络绎不绝来游牯岭。如康有为、黄炎培、陈叔通等莫不与山结缘而有诗,正如传传常诗云:“游人到此总诗狂”。较前不同的是,以牯岭一带景观为题材的诗在庐山诗中所占比重加大。大诗人陈三立在牯岭居住四年,写了近百首诗,编有《匡庐山居诗》,其《同照阁诗集中庐山诗有百余首。旧体诗仍如此繁盛,其原因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不无关系。

  庐山诗词是千百年来诗人留下的丰厚的珍贵的文化遗产,理应保存发扬光大之。今天际逢盛事,具备了集全集的条件,庐山人十分珍视这一笔遗产。历时三年艰辛,搜寻浩瀚万首,今天《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我作为这本书的编纂参与者,感慨万千,深觉荣幸。《庐山历代诗词全集》是中国名山中第一部诗词全集,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将为庐山这座人文圣山增光添彩,为江西争光壮色。

  最后口占一绝以表祝贺之情,千古匡庐万首诗,搜来编注恰逢时,三年成就名山业,共铸辉煌天下知。谢谢!

原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原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
庐山管理局常委书记、《庐山历代诗词全集》主编郑翔致辞庐山管理局常委书记、《庐山历代诗词全集》主编郑翔致辞

  主持人:下面请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王兴康讲话。

  王兴康: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首先,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大家致以新年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今天,我们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庐山历代诗词全集》一书的首发式,这是庐山地域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当今出版业的一大盛举。

  庐山不仅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名胜风景区,也是一座人文圣山。千百年来,诗家云集,为庐山留下了千姿百态、耐人寻味的大量诗篇。收入在《庐山历代诗词全集》中的诗歌已达16000余首,李白、苏轼等众多伟大的诗人都曾为庐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作作。一部《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称得上是反映庐山特有地域文化的百科全书。有关庐山的山川人物,往古传说,历史事件、道观佛庙,云海瀑布,奇花异草,珍禽猛兽,无不贯穿于其中。至于讴歌庐山的自然美,或写景,或议论,或取其一角,或从大处落笔,更彰显出庐山地域文化的厚重。以大诗人李白和苏东坡为代表的咏庐山诗,担当得起天下咏名山诗的最高成就,既有惊风雨、泣鬼神的精彩,也有充满哲理的情趣。

  庐山诗歌内容丰美,涉及到自然人文景观和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许多层面。学者胡适曾精辟地指出:庐山著名的三大文化史迹东林寺、白鹿洞书院和牯岭,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三大发展趋势,即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牯岭,代表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的大趋势。细细想来,这话是很有些道理的。因为慧远在庐山三十余年,接受外来的佛教影响,信奉《般若》,创立净土宗,使佛法流布江左,是使外来佛教中国化的代表人物。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聚众讲学,制定学规,吸收二程关于理气的学说,创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整整影响了其后数百年中国思想界,成为统治阶级倡导的主流学说。而现在的牯岭,原名牯牛岭,清末已被洋人李德立  占据,改名为今牯岭,西洋别墅林立,店铺、教堂、学校、洋行、巡捕房、育婴堂等随处可见,成为宣传西方生活方式进行文化输入的缩影。

  庐山众多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和历史时期设计了这三大文化史迹的方方面面,有时写实、有时咏怀、有时评点、有时思辨,要之对于今日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难得的素材。以朱熹为例,他造访庐山,力排释、道,倡导儒学,首先到的是重建白鹿洞书院,复兴教育,推行他的理学思想。这在他所作的庐山诗中时有反映,从中可以探见他在庐山期间为构建完善他得里学思想所作的巨大努力。将庐山三大文化史迹的诗歌汇集在一起,这不仅是庐山地域文化的自身需求,想必也是中国文化史因此工作者乐于见成的。因为在天下的名山中,这种文化现象独一无二,值得重视和研究。

  二十一世纪,乘着国家文化建设的强劲春风,中共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领导高瞻远瞩,独举卓识,开启了《庐山历代诗词全集》这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并与上海古籍出版社通力合作,组织人力物力,顺利完成《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的重大出版项目。此为国家强盛之征,文明昌盛之象,利在当代,功垂千秋!它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此,我要感谢中共庐山管理局的领导和编委对我们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信赖。我们很荣幸能和庐山管理局有这次共襄文化伟业的愉快合作。

  上海古籍出版社是一家具有50多年历史的专业出版社,50多年来,我社始终家吃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传承千年文明史,创建一流出版社”为宗旨,以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为己任,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为民族文化薪水相传而辛勤耕耘,以其一流的作者队伍、一流的编辑出版人才以及一流的出版物,在广大读者中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承接起《庐山历代诗词全集》这项重大项目的出版工作以来,我们社高度重视,将此项目列为国家重点图书项目,并始终密切关注稿件的出版进度及相关的运作安排。在编辑过程中,曾多次派出资深的编审和专家参加编委会所组织的工作会议,多次赴庐山磋商收集整理中所出现的疑难问题,在《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的出版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浙江数码印务有限公司和南京展望排板公司的大力支持,他们均是业内同行中的佼佼者,由于他们的努力,保证了全集的印制质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重大项目终于在2010年年末如期完成了,对于我们上海古籍出版社来说,也是可喜可贺的一件大事。

  回顾以往,《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可谓目前中国第一部名山诗词全集,它的成功出版,不仅对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天下名山文化的挖掘聚焦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我相信,它对于丰富江西文化内涵,增强庐山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影响力,推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最后,祝《庐山历代诗词全集》首发式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同志讲话。

  刘上洋: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上午好!

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上洋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上洋致辞

  玉兔呈祥。新年伊始,我们就在这里举行《庐山历代诗词全集》首发式,我谨代表江西省向应邀参加首发式的各位领导、专家、新闻界的记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江西的各位领导、各部门、社会各界及新闻界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在数千年文化发展过程中,它以优雅的形式、特点和优美的语言韵律,成为教化启蒙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江西,作为一个文化大省,自古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拥有大江、大湖、大山,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英才辈出。魏晋以来,文化巨子从江右脱颖而出,开宗立派,引领潮流,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座座地标:晋陶渊明隐庐山而开“田园诗”之先河。

  江西庐山,“苍润高逸,秀出东南”,享有“人文圣山”之美誉,在江西乃至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庐山是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是中国“田园诗”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名贤毕至,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倾注于灵山秀水,赋予山水以生命的精彩与升华,留下16000多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为庐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庐山诗词是中华诗词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诗词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庐山的自然山水,处处跃动着诗歌的因子。庐山的峰峦崖岭,无不被诗人歌吟而具有无限情韵;庐山的瀑泉溪涧,无不被诗赋渲染而彰显气象万千。陶渊明以庐山为背景创作了《桃花源记》;李白五次登临庐山,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壮丽诗篇;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一代伟人毛泽东,“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观云,大笔一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惊艳眼前……字字珠玑,篇篇佳句。这些诗篇在中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诗歌中的极品。庐山,为华夏文化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拓宽江西赣鄱文化发展空间、挖掘江西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江西珍贵的诗词文化精品,展示江西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赣鄱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来推动江西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省高度重视庐山诗词这块瑰宝,系统整理挖掘,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具体组织社会各界专家和学者,历时三载,完成《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编辑出版工作。收录了历代历朝文人墨客以庐山为背景创作的诗词16000余首,其中不乏精品名篇,传世佳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研究价值和传世价值;这是江西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编辑整理历代诗词,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是庐山文化史乃至江西文化史上前无古人的一件盛事,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华诗词文化宝库。它的出版,是我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快文化发展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它的出版,为江西文化,特别是诗词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江西今后会出现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给予庐山以及江西文化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大家到江西、到庐山多走走、多看看,希望记者朋友们以奔放的激情、独特的视角、优美的文笔,把绿色生态江西、人文昌盛江西充分展示给中国和世界!

  主持人:下面举行赠书仪式,有请刘上洋部长向全国人大领导赠书。

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向原文化部部长赵维绥先生捐赠《庐山历代诗词全集》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向原文化部部长赵维绥先生捐赠《庐山历代诗词全集》

  请刘上洋部长向万绍芬、汪光焘、赵维绥、郑欣淼赠书。

  请冯静部长向陈小宁、林山、王凤武、陈建功、郑伯农、袁吉亮、胡尹庐、陈东有、黄晔明、汪玉奇、杨玲玲赠书。

  请郑翔书记向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诗刊》杂志社、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华诗词学会、教育部全国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首都师大诗歌研究中心赠书。

捐赠仪式捐赠仪式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