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9日 16:26  新浪财经[ 微博 ]
2011年1月9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图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 摄)   2011年1月9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图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 摄)

  2011年1月9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新浪财经直播此次盛会。图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

  苏伟:非常高兴今天有一个机会参加这个论坛,也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构跟关心研究气候变化,关心低碳发展的各界朋友们,企业家们,还有媒体朋友们,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刚才李社长也讲到气候变化的问题,不管是冷还是热,气候总是在变,气候变化问题也是当前国际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挑战。说到气候变化问题可能还得讲讲历史的根源,从根上讲气候变化问题主要还是发达国家在200年工业化过程中,无约束排放温室气体造成的,这是一个事实,并不是我们这样说了,就是说其他的人类就没有责任了,把责任推给发达国家,不是这个意思。你要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应当是要搞得非常清楚。

  那么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实际上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人口也就是占到全球人口20%,但是消耗了将近80%的资源,所以总体地球环境资源,空间资源和大气资源是有限的,你多占了,别人可能就是不会受到影响,现在这个问题出来了,大家如何把这个公平原则考虑到不同的发展阶段,考虑到对造成这个问题的责任,寻求一种公平的解决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国际上在谈如何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基本问题。

  中国来讲对于气候变化问题一直来讲也是非常关注的,因为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相当的脆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是最大的气候变化影响受害者,所以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有着深刻的感受,气候变化也是一个深刻和严峻的危害。中国从国土面积也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而言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均GDP排名100位左右,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我们有多么的富裕和发达,在200多个国家当中还是在中间,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

  那么按照联合国贫困的标准,一天1美元,中国还有上亿的贫困人口,所以中国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方面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中国13亿人口是向往,而且应该都过上一个有尊严的生活,这就要求必须要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能源供应排放的空间,而且全球气候变化大的背景下,中国不可能重复发达国家高消耗,高排放传统发展道路,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中国的科学发展不仅仅关系到中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更多也关系到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所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着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高度负责的精神,听起来我们好象是在讲政治上的,实际上这的确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的确对于自己的负责,对全人类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我们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思想,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二五”的规划建议,其中特别的强调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的约束,必须要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也是跟我们今天论坛主题密切相关的,而且做出承诺把降低单位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到国家经济发展指标中,首先要纳入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因为低碳有很多方面,从低碳发展、低碳生活、低碳社会,那么从发展的角度低碳发展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是一种号召,而且已经成为非常明确的政策导向,中央五中全会提出来了,而且要在“十二五”规划当中要具体的落实,所以低碳发展正在成为中国实实在在的政策和行动。

  那么中国的低碳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天人合一,传统文化蕴含在当地的升华,也是对西方工业革命履行的反思,是具有中国特色低碳发展的道路,那么把握中国低碳发展的内在尺度,我觉得应当坚持几个原则,首先坚持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协调,使应对气候的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宁愿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来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当中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第二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第二个方面要既使采取了减缓的措施,也不见得遏制住气候变化的趋势,气候肯定要发生变化,肯定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适应不利的影响,我理解我们讲的度有各种各样的含义,其中有一个有平衡的问题。

  对于气候变化以及将来带来的影响,必须采取实验性的措施,减轻造成的损失,减轻气候变化长期的不利影响。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第三、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举,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最重要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可能除了我们要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之外,要提倡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理念意识之外,可能科技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制度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只有靠科技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突破口,才能够最终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那么科技的支撑作用对于发展也是非常明确,既然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发展的问题,对科技创新和制度的创新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坚持政府主导和全民参与,并且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光靠政府有些问题可能也解决不了,可能还需要全民不断提高的意识,自觉的行动,特别是企业,企业也是包括在全民的参与过程当中,不仅仅是老百姓,从企业这个层面,作为企业法人来讲也有作为全社会参与的一部分,要发挥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导作用,明确以及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责,要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企业的参与程度和社会责任感,引导鼓励公众积极主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环保部宣教司的司长在这里,他在宣教方面有很多的研究和思想,还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

  总而言之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要坚持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兼顾不同领域发展目标,有序推进低碳发展。实际上我们从发改委的角度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低碳省区,低碳城市试点示范的工作,这也是落实中央提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倡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活动。总之、低碳发展的关系到全球的未来,关系到人类的福祉,气候变化的后果各国共同来面对,各国携起手来,各尽所能,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做出各自最大的贡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