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迟福林:政府必须以公共服务为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9日 15:41  新浪财经[ 微博 ]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新浪财经 陈鑫 摄)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1月8日-9日,第三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转型 创新 包容”。新浪财经全程直播,图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迟福林: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要让少数地区,少数人先富裕起来,目的是为了比重有限的资金,是在产品最大的效益,当时出台了沿海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中心支持动物的发展,都投降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我记得非常的清楚,1985年我们在扬州,开了一个新的工作会议,那时候宋健同志作为国务委员,我当时我其他的政策,都是做的镜里采花,内部还比较落后,能不能把新的计划多做一点雪中送炭,宋健同志说,你的意见很或,你们的会务组反馈消息,依然服从于严格经济战斗,都是向沿海,我前些年在2004年的时候,统计过我们的高科技开发区,光是山东、广东、江苏、就占到高科技的44%,这就说明了那个时间我们的东部迅速崛起因此也体现了让少数先富起来的方针政策,但是邓小平同志也有一句话,等东部发展起来的时候,开始庆祝发展东部的时候,东部发展的时候,要支持中西部的发展,应该这些年我们东部对中西部确实做的很大的支持,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再研究这些问题的时候,发现东部发展的时候,是卖方经济,我生产什么,我想生产多少都可以,反正有的使市场,现在就不一样,现在是买房市场,你生产的过剩,品牌都已经被东部占有的,中西部发展就面临市场的问题,也面临一个品牌的问题,有的经过了四十年已经培育出了品牌,再加上这个时候就很难在中西部发展,区域的发展和统筹上不是那么的简单,现在我们的中西部确实发展的差别比较大,进入2000年的时候,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我觉得也符合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时讲的一番话,他说等东部已经发展起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提出东部支持西部的发展,他当时估计的时间要在本世纪末,实际上我们在2000年就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后来又发现光西部大开发还不行,又提出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之后又觉得中部比较落后,又提出的中部崛起,这些年每一年的总理讲话和报道,要促进东北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崛起,搞好晰毛辨发,从体上我们分为四个部分,这么安排,而且现在是主要向中西部倾斜。他们现在面临的市场已经不是卖方市场,有些品牌已经形成。所以中西部发展仍然是比较滞后。这是我们在区域经济上遇到的问题,当然我们现在从区域这里头有不同地方也是区域,我们现在的区域差距有多大,在2001年的时候有一个统计,我们31个省是区域差一点是1:13。可是美国是50个洲他的区域差一点是2:1。在统一的他的差距是1.68:1,可见我们的区域差距太大了,这是以省为单位看我们的区域差距。

  我们同样就是在一些发达省份区域差距也非常大,比如说广东省,珠三角是一个水平,而且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我前几天大概三年以前我到肇庆的一个县,看了一个小学,冬天都来,窗户很简陋的,而且还没有纸。

  那个小学在一个山坡上,上到小学上没有头体,没有修筑台阶。小孩当着走的时候是往上爬的。我就可以看出我们在发达省份之内也存在很大的地区差距。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城市,因为是过去属于资源兴城市,解放以后大力开采,有的城市资源库金,例如阜新的城市,我们有60多个这样的城市。也有一些城市资源开发比较晚,例如榆林这样的地区。比如像河南驻马店他的财政收入50—60个亿,自由财政有最多是30个亿,他们的人口比鄂尔多斯多,周口这样的人有1150多万人,这就是差距,这就是区域差距。所以我们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也包括这些方面就是统筹区域发展。相对平衡,不平衡下一步就走不下去,世界上的经济发展有两种理论,一种理论就叫做不均衡发展,一种理论叫做均衡发展。不均衡发展多数用在国家启动初期比较困难的时候;或者是平均主义比较严重的时候需要提出不均衡发展,到了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一定要提均衡发展,这个提法是诺贝尔奖金获得提出的,所以我们没有叫均衡发展,我们叫统筹发展。要统筹区域发展,我们的城乡也是这样的,我们的城乡差距在80年代我们是1.85亿,到了90年代到了2.5亿,现在是3.32亿。这个扩大还是在我们中央提出要把农村农民农业作为重中之重的情况下继续扩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般的提议已经不解决问题,我们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拍一排我们是处在什么状况呢?

  前些年劳工主义调查了37个国家,结果超过1:2的三个国家,我们是三个国家之一,而且我们现在是3.32:1,可见我们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要不要重视?这就是我们当前在区域差距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在中央要陆续出台了很多促进区域发展的一些做法。现在我知道的这两年连续批了一些新的区域,比如北部湾,提出来以后确实对那个地区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面临一个东盟十过走进中国的一个好形势,这个政策。这个口号提出之后确实是风水突起。

  这一段时间以来批准了很多经济区域,比如甘肃就有两个区域,一个是天水一个是甘肃的中西部。特别是发展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我觉得我们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创造条件加速自己的发展,中央已经也给提供了不少政治来进行推进,但是我觉得因为现在可能都成为区最后大概没有多少优惠政策。我自己觉得总的来讲还是要从我们的财政投入和我们的投资政策上要采取措施,比如说我们怎么样鼓励外资走进中西部,鼓励民营经济走进中西部。还有就是我们国家财政,这个财政除了国家直接掌握的,比如救灾。在政协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提出了四个担心五点建议,现在再提出来仍然很有价值,担心的问题都出现了。实际上我们确确实实还存在如果不采取特别的措施城乡还会继续拉大,需要有更多的措施跟上来。我们中央是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现在怎么样使我们的财政政策能够得到更多的监督,包括我们的科技投入,论证十二五的高科技去了,我发现仍然有这个问题。

  我总觉得我们面临形势总体是好的,我们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现在是比较严重的,我们需要按照一个总体一条主线的要求搞好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来适应新形势对我们的要求,今天来的政府官员、企业都应该按照中央“一个主题,一个主线”的要求做好我们自身的工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的经济发展一定会更加蓬蓬勃勃欣欣向荣,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这里我也衷心祝愿你们的地方更每天,你的企业明天更辉煌。改变经济结构,因此他的组建是发展方式转变他的目标是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第一次转型,总体上是成功的。我们初步建立了市场调节机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题是第二次转型改革正进入之一个关键时期,我想简要和大家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十二五我们是否处在历史性转型的关键阶段。

  第二、十二五发展方式重点在哪里?

  第三、第二次转型关键是否在于政府转型的突破。

  我现在和大家讨论第一个问题,十二五是否处于历史性转折的重要五年。我提出这样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十二五历史性转折的现实需求究竟何在,我提了这样三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是发展型消费的历史变化已快速增长,就成为我们历史性转型的基本需求。人民币3000美元到4000元总体上历史性提升,我们要从以衣食住行这样的生存阶段,进入与人的自身发展为主要目标,发展中心阶段。到了这个阶段以后,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背景下,围绕人的自身发展为重点的发展型消费需求,开始成为全社会的主要需求,并呈现不断快速增长的趋势。比如说,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加快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什么要明显提高服务业的比重,为什么要坚持把环境优先作为发展战略,这仅仅是外部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吗?是我们自身发展给我们提出的基本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说是否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从现在开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的突出,我们不仅需要强调长期处在出段阶段,更需要强调未来5—10年中国发展型阶段、发展型消费、发展型需求这样的大趋势。

  第二、消费的升级进入一个重要的阶段。

  第三、居民消费升级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

  基本需求在公共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公共产品短缺开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我们知道在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私人产品严重短缺,进入一个发展型消费这个矛盾发生了突出的变化。我们一直在讲,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矛盾不变的需求下,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已经从基本需求开始转变为以人的自身发展为重点的发展型消费需求。公共产品短缺取代产品短缺,成为今天面临的最强,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加快服务的进程化,加快转变经公共服务的转变,我们定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事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基本保障。随着变化基本住房保障就必须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从这个情况来看,我们开始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第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经济增长一白遮百丑已经成为历史。第三、基本需求,缓解缩小收入分配的社会需求明显加快。为什么当前全社会普遍关心,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就是大家需要尽快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由此它是我们在发展导向上,将引起重大的变化。

  第一、经济总量的导向应该尽快转入过国民收入分配的导向,应该从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导向,过去30年我们提高了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但是走道今天,国富优先我们看到他有两大突出矛盾。第一国家生产力的增长,这个结果是社会的总需求严重突出;第二、国富优先容易导致国民收入分配的失衡,比如说,我们规定压低劳动力成本,导致收入差距,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第二个具体问题,“十二五”是否我们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每个人在讲的时候都从多方面的讲。第一、经济增长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从生产大国走像消费大国的情景并不明朗。再讲转变发展方式,但是内外环境背景下,这样一个走向消费大国的,目前看这个前景不是十分的明朗。第二,经济矛盾社会风险、明显加大,在这个背景下,过去30年快速增长掩盖着的经济社会问题,开始“水落石出”。

  第三、发展理念体制条件受利益的影响,转型以改变的难度明显加大。所以我对这三个概括想要说明一条,我们今天面临的过去30年,没有过的严峻挑战。我们有一个体制挑战的问题,我们只要思想统一,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讨论。第三个是十二五是否存在历史性转型的十字路口,在这个十字路口我们有两种前景。比如说为什么有良好的前景,我们站在历史的趋势化明显,只要顺势而为,就能干成事情。第二总体思路比较清晰。主体、主线的问题我们很清晰,我们的重点问题看的也很清楚,我们提出的总体要求也讲的争取努力在未来的5—1年是中国市场的销售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是中国的五中全会提出的。第三个是社会需求结构变化,以社会的压力和动力,开始形成,这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我们如果结合的好,我们有了良好的前景,如果不好的话,有灾难性的后果,第一、增长速度极具下滑,井今年明年没问题,十二五的初期恐怕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社会风险明显加大,物价上涨与社会矛盾像伴随,加大了社会风险因素。

  第三、由此前两条,重要中等收入的风险,这个风险明显加大。无非是当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行列的时候,由于它发展方式选择不当,使经济增长长期处于低迷甚至停滞,在20年难以从人均GDP从四千美元达到一万美元。所以我的结论是:十二五我们正处在第二次转型的十字路口,远虑大于觐疣,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这是第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大问题我简要的和大家做一个讨论。“十二五”我们要做一个良好的前景关键在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讨论的是“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何在,由于我们在处在这个十字路口,所以给我们的转型时间限制就很清楚。在五年左右的时间,能否成为第二次转型的历史起点和关节点在以下四个方面,能否形成一些基本格局。

  第一、推动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初步形成消费主导的增长趋势。我想说三件事,第一投资与消费失衡,是否是我们现在增长方式的突出矛盾,有人不承认。我想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我们的消费力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具体说低于低收入国家20个百分点左右;低于中等收入国家10个百分点左右;低于其他金砖四国的其他三家;15—20个百分点左右。

  第二、我们的消费力量又呈现下降的趋势。比如说居民消费2000年我们还在62%以上,到2008年的时候,我们只有48%,这样的八年下降的近14个百分点,我们的下降趋势还是比较明显。从这个概括来说,尤其在内外环境发生变成的时候,更看的清楚投资消费是好,应当是我们现在增长方式的主要劳动力,那个突出问题。

  第二、十二五我们能否初步形成消费主导的生长方式,我们是比较乐观的。中国的消费空间巨大,国际上有一句话,潜在的7亿人口的中国农村大市场,消费潜在的农村大市场是未来世界消费版图的最大亮点。如果2.3亿农民工其中1亿转为市民,我们就有7万亿的投资需求。7万亿的投资是我们每一年的出口大概10万亿左右,在相当大的程度,减少出口给我们带来的需求。中国的文化消费占GDP的比例只有2.5左右,美国是20%,韩国是15%,2008年20%的美国消费文化的比例等于007年中国消费总量75%。如果十二五我们的文化娱乐从2.5百分点增加1倍,我们就有4万亿的投资需求,我们看到投资需求空间巨大。

  第二、人均GDP4千美元的时候正是消费快速增长,消费主导形成的重要阶段,去年人均GDP已经达到4千美元。

  第三、城乡消费结构正在快速的升级,比如城市的发展消费比例明显加大,农村潜在的发展需求也在逐步得到释放。

  我的结论是:如果相关政策到位,我们的消费率从现在的不到49%提到52%、53%是有可能的,就是你初步形成的消费的大趋势。第二,到了54%我们就能达到60%的比较合理的区间。

  第三个问题,如果要做到这样的事情,关键取决于收入分配改革能否有重要的突破,大家关心的几件事,第一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什么时候出台,我的希望是今年两会前应该出台。第二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能否突破关键在于怎么确定收入指标,就是城乡居民的年收入增加是定在六、七、还是八,我们把城乡居民的实际增长定在八左右。第三取决劳动报酬在“十二五”期间能否明显提高。我不理解的事,我们的经济学届提出的中国劳动报酬,中国的劳动报酬并不低,是否是这样呢?我告诉大家两个数字,第一自己和自己比,劳动报酬正处于建国以来历史的最低点。2000年劳动报酬占到50%以上,到2007下降不到40%,不到7年时间下降的12个百分点。第二工资收入占企业经营成本国际比较是什么状态呢?我们的工资收入占企业经营成本只有10%,发达国家是50%。我们和发达国家没有办法比,但是10%和50%的比例悬殊太大。这是第一点,我们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

  第二个重点是在推动有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的转型初步形式城市化主导的基本格局。

  我想在这里也跟大家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城市化是否应当成为中国发展方式转变或者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我们现在通常讲的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增长时期。但是中国的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而城市化和工业化相比,我们至少差10—15个百分点。我们现在09年的时候,只达到的47%。为什么要把它作为一个中的的战略选择?第一、扩大消费拉动消费的主要载体是城市,一个城市居民的消费等于3.6个农民的消费。第二、结构调整主要条件是城市化。只有在快速城市化条件下才有可能抑制工业化,特别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只有在城市化的背景下才能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尤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城市化与就业紧密连。

  第四、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的紧密相连。解决资源环境的关键在于科学的城市化。

  在“十二五”我们能否成为城市化主导的趋势,农民工城市市民就可以明显加快城市化进程。第二只要把经济主导与主导相结合,大大扩宽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在10年前就应该成为中等城市的现行。只要释放这种体制的枷锁,城市化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我想“十二五”期间我们的城市化由现在的47%没有提高1个百分点有可能的,达到52%—53%。

  第三、如何作出城市化的发展和选择,我主张以大城市代替小城市的发展。以城市化带促进城乡一体化。

  第三结构调整的城市化,以城市化来形成结构调整的一个内在的动力。初步形成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们要不要形成低碳经济优先发展的战略。不是问题,事实上是很大的问题,中国加快发展重要的历史机遇,低碳经济不仅能带动技术创新而且能推进技术转型和结构调整,低碳经济不仅能引起环境革命,而且能引起生活方式的革命,第二要不要把经济增长速度和能源消耗总量挂钩,我们现在是和GDP的单位挂钩,单位挂钩的矛盾是04年我们定的规划。到2010年我们的能源消费总量是24亿吨标准,实际结果是我们去年年底,突破了32万亿吨,也就是说我们实际增加了1.2倍。所以以环境优先,低碳经济优先,就是在环境承载,约束增长速度,有30%的速度。在环境总量前提下,约束全国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所以,环境优先低碳经济摆在第一位,而增长速度服务用环境可承受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走上可顺利的增长之路。第五第三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制度革命,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第四、推动公共产品短缺向底本公共服务均等华的转型,初步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格局。按着原定的规划,我国到2020年初步实现城乡基本服务基本化,由于内外环境和转型的需求,我想我们有可能提前五年,也就是在十二五末期,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化。

  第一、全社会在基本的增长速度是等于九十年代的三到五年,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一年等于五年,这个需求在加大。

  第二、发展方式有重要的影响。刚刚谈到城乡差距,不是3.2倍是3.31倍,但是实际差距是大概5—6倍。也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安排的不合理所形式的城乡差距的这个因素占到40%左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方式转变,既有一个消费方式的问题,实际影响消费水平。

  第三、大家都说我们是一个发展型国家,难以拿出更大的财力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一个制度的安排,2006年参加的温总理的一个规划,国家在“十一五”期间,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进行农村就业制度,我谈到到十三五后继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如果我们的经济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实在说不过去。中央绝对从2006年底,在全国建立农村就业制度,中国只拿了两三百亿,地方配套二三百亿,是一个制度的安排。

  最后一个大问题,毫无疑问第二次转型重在第二次改革,而第二次改革现在看,关键在于政府转型。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矛盾问题,无论是经济、社会问题和政府转型向联系,我们向进行改革,政府改革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在这个问题下我们的三个问题要提出:第一在我看来,民富优先成为我们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追求,它是扩大社会需求的转折,是缓解和小社会的贫富差距的重大转折。民富优先改革在这个大框架下,我们的改革才有发展,比如说讲收入分配改革,能否有重大的突破。如果按民富优先的改革,我们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很可能有重大的突破。

  第二、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第四:财税体制改革。

  是否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趋向,我认为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坚持市场主导下的政府作用还是把政府主导下的市场作用,作为中国的国事,这是一个基本的特点,我认为我搞市场经济,政府主导下的市场不是我们的趋向是形成现在经济社会甚至政治生活中的某些严重问题的根源,土地的问题、腐败的问题。很多问题和这样一个增长方式相联系,我们只有在市场主导下把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调控,建立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解决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第二,政府控制的自然范围,有所扩大是否是客观上需要市场的作用。比如说政府对土地的配置和控制对重要资源的行政倾向,对行政范围控制的加强。都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第三垄断行业改革困难,是否是政府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原因,毫无疑问垄断行业的突破在于政府转型

  第四、民营经济发展的某些困难是否与政府的主导关系向关联,因为政府的主导关系偏向于国有资本,是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难以形成。

  第三、要不要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这里我也简单的概括三句话:

  在市场经济初步形成的背景下我们的政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公共服务为中心?是一心一心搞建设,还是一心一意谋民生,我想在市场经济初步的形成,在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背景下,政府经济性、服务社会性服务、政治性服务显然到了应当明确提出的时候。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这个2004年到现在我们认为政府转型难以突破是一个大帽子,要保证全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就必须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第二在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背景下,国有资本是主要以盈利性为目标,还是以公益性为主要目标,比如说在住房问题上,是在保障性住房发生作用吗

  第三、公共服务不到位是否是财税体制的问题。GDP为主要目标的助推是政府的发展阻力倾向,我把这些问题点出来,在我看来,关键不在于提出问题,恐怕是拿出药方。在“十二五”开局之际,更建设的是把,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问题,把问题提出来。在我们现行的制度框架内,只要有基本的共识,我们就能做出一些事情,我们高度重视我们的研究创新把转型两个自作为主题中的主题,这件事对中国的未来太重要了!谢谢大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