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彭中天:应该大力鼓励发展文化私募基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9日 10:56  新浪财经[ 微博 ]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科瑞集团监事会主席彭中天。(资料图片)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科瑞集团监事会主席彭中天。(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科瑞集团监事会主席彭中天。

  彭中天:尊敬的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主办方邀请我来这里做一个演讲,我这个人有两个特点,第一,不安分,第二,爱幻想,我小学五年换了四个学校,当时由于家庭的原因,政治的原因,然后从16岁开始,本来我是要学美术专业的,但是我违背父亲的遗志,报考了财经院校,后来分在银行,在银行干了八年,我下海了,下海以后,从发行录像带到发行房地产投资收益卷,从创办城市信用社,到后来发起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参股东方人寿保险,把金融全都走了一圈,然后从事产业投资,先后做了五家公司和IPO上市,然后拓展到海外上市公司的并购,四年前我接受一次心灵的呼唤,来到北大,在北大下面搞了一个产业与文化研究院,自己掏钱搞研究,主要从事文化产权以及文化与资本关系的研究,去年应邀又出差筹建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那么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通过证券化的手段,让我们国家五千年沉积的文化,转换成为源源不断的货币财富,在中国大地涌动,成为推动新经济发展的主力。

  我希望有一个平台,既多投对多投的定价原理,在大众的参与下进行连续的交易,从而使我们获得文化的定价权,进而建立我们国家有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我还希望文化插上科技与资本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保障人民群众文化参与权和受益权的同时,通过经济的方法,市场的手段,引导国民去学习我们国家伟大的文化,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量。

  梦想固然美好,但现实却很残酷,我们来看几个东西,从历史的角度,国际的视野来看,我们国家是传统文化大国,但我却是当今的文化经济小国,在当代的国际文化坐标系里面,也很难看到我们中国文化的身影,当代,我们的周立波,我们的赵本山,在国际上是没有地位的,在国内很火。

  文化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过低,在我们对外经济全面贸易顺差的同时,唯独文化持续逆差,我看到过一个资料,我们出口图书所消耗的纸浆与我们出口的一次性纸杯,餐巾纸相比只占了四分之一。所以这些数字非常令人汗颜,更与我们传统文化大国和当今的经济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第二,从国内的需求与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大力发展文化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需要,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首我们超不发货币的需要,2009年我们国家的GDP接近34万亿,我看到了一个资料,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货币发行却增长了700多倍,超量发行的货币对推动经济发展固然有用,但同时也带来了通胀的压力,所以文化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如果用好了,必将缓解对现有的货币体系和物质体系的冲击。

  第三,从文化产业现状来看,尽管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九部委的联合下文,十二五的规划相机出台,文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文化与资本的对接却一直不畅,一方面社会上的热钱涌动,投资者意愿非常强烈,另一方面大量的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严重的缺钱,告贷无门,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的转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先从文化自身找原因,在认识上,有所偏差,过分强调产业化,而忽视了文化的内在属性,文化之精在文,文化之妙在化,化至少代表三个层面,即影响力、推广力和转换力,所以我经常从四个层次来理解文与化的关系,即文化精品内容的创造到围绕文化精品商业化项目的推广,然后由项目向产业链的延伸,最后是对其他产业的渗透与嫁接所形成的文化经济,从文化内容到文化商品,再到文化产业,再到文化经济,是四个不同层面又相互关联的有机体,而且是不可逆的,文化内容生产是基础,质量的优劣影响转化和今后的价值。文化经济时期最高形态,也是未来时代的本质特征,文化经济超越了产业的概念,上升到经济层面,代表的是一种趋势与现象,也更好的诠释了文化的包容与共生,我一直比较推崇文化经济的提法,但是如果脱离了优质的文化内容就变得没有任何的意义了。我国五千年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是一座几乎没有被开采的富矿。

  第二,文化企业来看问题不少,因为我做了多年企业,文化企业小而散,多而乱,缺少复合型的领军人物,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多为项目公司,没有一个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和连续的盈利能力,轻资产却又不重权益,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而产权是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那么文化企业的这种现状离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要求就相差甚远,尽管国家开了口子,鼓励文化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和通过银行间接融资,但是效果不理想,大多数文化企业达不到上市公司的要求和标准,也不可能要求证券部门为文化企业制定双重标准,那么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所以上市融资只能是望梅止渴。那么间接融资这种企业的现状也难符合银行现有的这些贷款审批条件,现金流、抵押物、盈利、报表等等,既是勉强符合也面临着审批时间长、成本高、周期短等具体问题,所以银行尽管纷纷表态,拿出大量的信贷额度,但却到不了他们的手中,如果有成功也不具备放大与连续操作的可能。

  第三个方面就是体制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魏院长都谈到了,现有的文化体制条块切割,严重阻碍了文化要素的合理流动,上面的部门太多太多了,如果当时我们要按照我们大文化的概念来构建这个业务的话,文化部、中宣部、广电部、出版总署、发改委、财政部,甚至还要跟银监局、证监会全部要打交道,工作量极大,谁的都得听,所以条款切割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部门利益导致了特许或变相特许经营的垄断,事业与产业的界限模糊不清,过分依赖行政手段,而非市场的手段,以及长期养成思维定势导致了市场观念和金融观念的淡薄。

  那么我刚刚谈到的是文化,其实我们从金融资本上找原因,金融是百业之首,任何产业离开了金融的推动是很难想象的。金融与农业的结合带来了农业的机械化,金融与工业的结合推动了工业革命,金融与流通的结合催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金融资本与信息产业的结合导致了全球的信息革命,近年来,金融资本与资源的结合趋势日益明显,对文化资源也表现出来了融合信息,金融作为一个特殊行业,有着其本身的规律和特点,金融始终在虎视眈眈关注着未来的经济走向。

  一是在寻找资源类的优质资产,并期待在一次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价值释放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取自己的利益,分享这个行业发展所带来的空间,金融是理性的,它习惯于用数字来说话,资本是逐利的,金融的本质是信用与创新,衡量金融机构的现代化的指标不是传统业务的收入构成,而是看你的创新业务能力,创新业务占的比重多少,表明你这个银行金融机构是属于传统的,还是属于现代的。

  当下的金融机构过分依赖国外及自身的教条与路径依赖,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唯物,越来越僵化,它不去研究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产业和形式的变化,多数贷款需要抵押,我做了这么多银行,我后来跟银行界的朋友说,我说我们的银行要改名字了,不要叫银行,叫典当行,抵押嘛。加之行业的垄断和市场的单边需求,金融界就像被宠坏的孩子,已经养成了诸多不良的习惯,希望面对新的形势,尽快的改变,适应创新自己的业务能力,主动对接这次机遇,谁先主动,谁先受益。

  那么除了文化本身和金融以外,其实中介机构非常重要,文化是一个特殊行业,轻资产是他的特征,那么轻资产就应该重权益,如何通过担保与保险来降低银行的风险,使银行风险得到合理的流动与分担,实际上银行学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风险流动理论,银行就是高风险行业,如何控制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风险流动,要培育中介主体,并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资质管理,在这方面我认为北京市做了很多有益开拓性的工作。要解决文化中介机构有和无的关系,大与小的关系,以及优与劣的关系。

  综上所述,文化与金融资本它分出两个不同的行业,也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习惯,差异客观存在,强行对接,既不可能,也不现实,这就要求双方都自觉的调整,加上政府的引导与支持,这两者的结合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即便如此,还是需要一个互动的平台,转换的平台,服务的平台,与创新的平台。那么中国文化产业交易所正是在这种背景应运而生,国家之核在创新,创新之核在文化,文化之核在产权,产权之核在定价,定价之核在交易,交易是给定价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市场化的东西。像我们国家的土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资产可以进入报表,可以在银行抵押,土地的价格不是评估出来的,谁也不能预测到今天的土地能达到这么一个价格,它的价格跟它的年代无关,跟重量无关,跟营养构成无关,它确确实实是充分交易的结果,由于有了很多交易的价格在里面,从而才可以通过这些找到一个规律去回到其他没有被交易土地的价格,不可能有一个公司来解决一个价值评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走了几年了,一定要相信市场,所以要也一个公开透明的,要有一个好的定价机制来解决市场的定价问题。

  交易所的业务逻辑,就是以产权为纽带,以文化为载体,以资本为动力,以中介为工具,通过聚集文化资本和中介三方的资源进行分类、整合,达成交易,整合拆分与流通是它三大法宝,一和就灵,一拆就零,你大的东西,由于大众进入不了,那么就拆,不管是一个亿的投资,还是一个文物一个亿的标的,一拆就灵,一通则火,增加流通性,第四方角色的扮演就是文交所独特的定位,定价机制是核心所的交易能力,减少风险,优化环境是交易所的基础功能,交易所通过文化权益的评估,来保证文化产权的流通,帮助完成资金的回笼,实现产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其中权益的认定、评估与流通对于金融资本企业来讲至关重要,所以说这种平台它对三方来讲都是需要的一个第四方平台。

  那么我个人认为要大力发展文化经济,并将其上升到支柱产业的高度,紧紧依靠上市间接融资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金融创新,要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文化事业除了财政拨款以外,也应该依靠社会力量,我们国家对文化事业这一块,财政的支持力度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我经常跟别人说,我说没有哪一个国家对中国文化的重视,我们财政拨款养了多少单位,文化部门、宣传部门、文联系统等等一大堆,但是效果未必好。文化它是这种文化事业是属于大众的,所以应该开辟大众化的这种渠道。

  前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做一个课题,关于文化彩票的问题,它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外国其实早就有了,现在我们的体育有彩票,但文化现在是上升到四位一体,远远超过体育的地位,那么如何用一种这样的大众参与的形式,来帮助国家在文化上有更多的建树。只有惠天下之人方可办天下之事,只有聚天下之财能够聚天下之美,应该大力鼓励发展文化私募基金,政府私募基金比较成熟的金融工具,对文化产业我觉得是量体裁衣,资金由银行托管,所有做出的角色是由决策委员会做出,所以这个私募基金我认为对文化产业来讲是非常好的一个金融工具,也是引导老百姓的资金直接进入文化产业的一个渠道。所以这一块我是一直呼吁,包括银行应该重视这个私募基金,银行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扮演三个角色,一个是托管行,第二,可以为你的大客户理财,第三,如果做的好,还可以通过信贷的方式帮助这些居民区完成他的基金的购买,那么你就可以赚理财的钱,赚托管的钱,还可以赚贷款的钱。当然信托理财产品,债券,以及文化企业的试点,我认为都是将来可能要选择的金融工具。

  如果说文化像是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女,那么资本就像是一个绅士,而文交所更像是一个婚姻介绍所与红娘,它是文化资源小变大,金融资本大变专的一个转换期,所以最后我的结论是困难虽有,商机无限,郎才女貌,必结良缘,我坚信在各方的推动下,文化将更具价值,资本也会变得更有文化,这是双赢的选择,是浪漫与理性的结合,当文化与资本比翼齐飞之日,必定是中国文化强国梦实现之时。

  谢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