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
张晓明: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感谢论坛给我们这次机会到这里来演讲。今天这个板块的发言,在这里面我们有一些新的体会,我在这里跟各位做一个分享。
我想谈三个问题,第一个谈一下关于发展趋势的三点启示。第二,谈一下北京城市发展。第三,想谈一下关于旧城改造的一些思路性的想法。那么趋势有三点提示,第一点提示,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全球性经济发展走向一个新阶段,产品和文化形式、意义,正在成为主导性的竞争策略。另外一方面,人类文化产品也在第一次在如此大的规模上和深刻的程度上,越来越以商品的方式进行流通,审美符号越来越成为经济活动的新领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情况。我们把它归纳为叫做所有的经济类的功能性产品会越来越具有表现性和文化性的价值。所有的文化性和表现性的产品,也越来越具有经济性和功能性的价值。
第二,全球性趋势的第二个提示。全球化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地点化和非地点化的一种现象。文化从来都是跟地点相关的。而一定的地点,从来也都是储藏和承载文化习俗的保护。但是全球化的一个特点,一方面新一轮全球化是以网络联通为标志,一方面一些地方的文化,它从特定的地点出发,传播到全世界,找到不断扩大的消费群体。另外一方面,另外一些文化,它在产生地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所以结果一些表现性文化产品,成为具有属地特征的,便于传播的文化产品。而另外一些本来具有属地性特征的文化,它没有被传播出去。所以它变成非地点性文化发展现象。
第三,城市化发展出现了新的景观特征。城市正在从福特性生产走向后福特性生产城市。这种福特性的城市,它服务于效益原则和成本削减的需要,后福特性城市,它服务于弹性化的生产,满足差异化和碎片化的需求,福特性的城市,我们把它叫做功能化的,是去掉这些价值的东西,而后福特性城市是重新恢复文化和表现性价值,以文化发展为主流的城市。这是简单提示一下全球化生产的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第二,北京旧城改造目前处在什么阶段?首先,旧城改造正处在发展新阶段,10年GDP1.1万美元,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2020年GDP会达到2.8万美元。处在这个发展阶段的城市,北京正处在一个城市发展的转折点。我们大家都知道北京城市交通拥堵,正在成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整个城市的规模,它正在从内在的向心型的结构正在走向对外膨胀发展的结构,所以由内向运动转向外向运动,单层级结构正在转向多级网状结构,最新的趋势,河北省有14个区县正在成为北京圈子的组成部分。北京城市以资本国际为导向的这样一个城市转向以文化逻辑为主线的这么一个城市发展方向。
处在这么一个转折点上的城市,北京的旧城改造也处在模式的转换期。北京正在向一个后福特型城市发展。这个转换期中的模式转换特点有几个,一个是从时间上正在改变,先发展后治理,先规划,后发展,走向先规划,后发展的这么一个新模式,以前追逐经济增长,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对城市改造形成了很多问题。从中间讲,要改变从局部到总体这样一个逐步的演进式的方式,要加强规划和整体发展战略的设想,对旧城改造的微循环要做出调整,最主要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北京四个内城已经被合并为东城和西城了。这样的话,在资源的整合和城市开发力度性上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北京市正在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第三,我想跟大家简单来说,就是旧城改造应该有什么新思路。首先我们要提出几个问题,什么叫做旧城?现在北京的旧城叫33个保护区,据我们计算,旧城的33片保护占旧城面积的29%,不到三分之一,占五环内城市规划面积的1.7%,旧城是基本保持北京传统风貌的这样一个必须加以保护的区域,但是这个区域它在旧城里占了不到三分之一面积,在新城面积中它占了1.7%的面积,文化古都的这样一个名称和旧城所占面积不成比例。
第二块,旧城已开发区域,我们知道旧城有大片的区域,包括CBD这样的区域都非常现代化了,在那个地方基本上看不到古都风貌。旧城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大批没有开发也未列入保护区的旧城。根据现在的计算,没有列入保护区的旧城它所涵盖的叫正式命名的胡同,要比已列入保护区的多多了,有800到900个正式命名的胡同。这样一个旧城胡同,几乎是每周消逝一条胡同。什么叫旧城?旧城包括三个区域,它不仅仅包括33个片保护区,这个是需要做认识的。
第二,旧城的价值如何认识?我们认为这个应该调整指导思想,我们对旧城的价值应该有新的认识。对于旧城来讲,它是经历了上千年历史的发展过程,它也经历了100多年以来的现代化的进程。数千年的历史,它给北京留下的是它的历史文化的表现价值,它有符号,有建筑,有街区,有胡同。100年来,这个城市经过了大量的改造,形成了所谓的CBD,形成了大量新的街区,形成了交通基础设施,我们把它叫做功能性的价值。我们认为北京旧城改造的整体性指导思想,应该是把功能性价值和表现性价值结合起来,在新的规划、大的方向和思路下,实现这样两种价值的有机的结合。这是一个指导思想。
怎么样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定位中贯彻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区域定位和项目定位恐怕是最关键的因素。我们认为这个定位要有三步。我们把第一步叫做历史文化定位,叫表现性价值定位。任何一个旧城的区域和任何一个旧城的改造项目,我们首先需要认识是这个地点它包含了什么样的历史文化资源、符号资源,北京市每一个街区,每一个胡同,甚至每一个建筑和四合院,它都有含有丰富的历史,它都是一个保护,它包含了它整个历史,这个表现价值资源首先要定位,这种定位是需要有具体方法的。比如说我们要有方位的定位,方位定位就是所谓的东西南北中,然后金木水火土,北京的城市改造,老城是有方位的,然后要有年代的定位,不是每一个街区,不是每一个胡同,目前的状态就是它历史上最好的状态,我们必须要找到街区、区域和互通历史的最佳状态,所以我们要有年代定位。还要有遗存定位。此外要挖掘传统和文化符号的资源。所谓大传统,我们要从国家和大的发展线索、文化的发展线索去挖掘,小的要注意传说,注意民间一些小的说法,这是历史文化定位。有了历史文化的定位,我们就对这个城市的文化性质有了认识。
第二,现代功能性的定位。在历史文化定位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尊重100年来发展的历史。我们也要充分地尊重现代已经形成的产业格局,所以要有商业的区位、交通的区位,要对土地级差状态做出评估,要对人们的居住状况客观的看待。所以这叫功能性的定位。历史文化定位和功能性定位做出来之后,最终我们要实现一个结合,就是怎么样是历史文化和现代功能的最佳的结合点,我们应该依照目前北京市已经形成的北京城市总规、北京旧城规划等等这样一些规划,我们要按照这些规划对这些区域已经做出来的这样一些定位,我们要在两种价值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对这样一个规划,在规划基础上来形成他们的结合。那么在一定意义上说,根据规划最后确定定位的过程,也是对目前北京市的各种各样的规划做出评估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对话和评估的过程。那么这样一个定位实现的话,就有利于我们认识北京任何一个具体的保护的街区也好,或者是没有列入保护的街区也好,甚至任何的四合院,我们都可以用这样的定位方法来分析。如果这样做了,那么我们就不会陷入到拆掉很有价值的历史街区那种做法,我们也会避免完全只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不尊重当地居民改善自己居住条件的要求,把这两个要求要结合起来。
这样一个工作,目前实际上非常紧迫。在我发言的最后,北京实际上目前它不仅仅处在城市发展的转折期,北京更重要的它是处在一个城市发展的窗口期,我把它叫做窗口期,什么意思呢?北京市城市发展框架正在发展过程中,还有比较大的土地价值差异,在这种时候,如果积极推进北京城市改造,能够以比较创新的思路去推进的话,那么这一段时间的迅速扩张期,就会成为北京旧城改造的一个最佳的时间。我把这个叫做窗口期。我们认为窗口期大体就是在10年到20年,最多20年,这10年是最重要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