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中: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的人与自然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8日 16:26  新浪财经[ 微博 ]
中国发展指数(2010)学术研讨暨发布会于2010年12月28日下午3时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13层第一会议室举行,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就“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布报告。(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中国发展指数(2010)学术研讨暨发布会于2010年12月28日下午3时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13层第一会议室举行,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就“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布报告。(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新浪财经讯 中国发展指数(2010)学术研讨暨发布会于2010年12月28日下午3时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13层第一会议室举行,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就“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布报告。

  马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我今天受课题组委托,向大家做中国在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谈论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同时还应该考虑和高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之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即将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在十一五之初所确定的第一个约束性指标,就是污染物总量减排10%,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了,特别是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提前一年完成,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指标提前半年完成。十一五的第二个指标,节能指标,虽然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一度出现了紧张得局面,包括刚才提出的拉闸限电等等措施,但是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可以预计十一五节能20%的指标近些年也能基本完成。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数量分布全国,在总量上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达到2500多个,占国土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占到了国土的16%,其中属于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占到96万平方公里,等于国土面积的10%。所以从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来说,超过了耕地总面积,这样的保护区规模和总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建设成就,这样的建设成就即使在世界各国当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过去30几年以来,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几乎等于10%,虽然在最初的20年经济的增长率一直有比较大的波动,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最近10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一直稳定的保持在8%以上,即使经历了前不久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个数字依然是在8%以上。

  在中国我们取得了环境污染的减排、能效的提高、生态的保护、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目前中国经过20几年的发展和建设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和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回顾过去的20年,中国取得了多项的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20年以前,就是1990年的时候,中国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达到了世界第一,这个世界第一至今仍然保持着,在1996年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产量就达到了世界第一,本世纪初2001年的时候,中国的水污染污化学排放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两年以前按照2008年我们另一项大气污染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依然是世界第一,今年的时候我们的另一项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达到了世界第一,这个数字是我们在出席坎昆大会之前我们国家正式宣布的。在我们国家的今年上半年,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GDP达到了世界第二。

  所以在过去20年里边,我们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能效提高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经济增长一直保持高速,但是把这些数字摆在一起看的话,我们的环境指标、能源指标早比经济指标之前很多时间就达到了世界第一,至今我们的经济指标依然是世界第二,这是放在一起看中国处于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的几个转关键指标。

  换的角度看,我们的GDP当达到世界第二的时候也只是占到了全世界经济总量的8.3%,支撑或产生这8.3%的GDP我们消耗了大约占全世界20%的一次性能源,我们同时生产了全世界24%的粮食,但同时也排放了几乎占到全世界1/4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全世界第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们生产的化肥占到了世界总量的1/3,我们生产的钢铁和水泥已经超过了世界总量的一半。这样一种占世界比重的排名或位置,凸显了中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世界工厂。

  这种世界工厂的局面或位置、格局有几个主要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发展阶段,中国今天依然处于一个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之中,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长期以来第二产业一直是主导产业,一直高高在上主导着我们的产业结构。在国去的30年时间里边,第二产业一直高高在上,从未被第二产业超越过,与此同时是第一产业的急速下降和第三产业的不断提升,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如此,尤其是最近10年以来,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有时还拉大,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发展阶段的现象和特征,那就是第二产业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具有长期的战略性。即使预计今后10年到2020年的时候,第二产业依然会占有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本身就是高耗能、高消耗资源的产业,这就体现了为什么中国的GDP会有如此大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

  另外一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平均水平只达到了46%,这是远远低于时候世界平均水平的数字,在中国的主要城市中,36个主要城市和中心城市中,大多数城市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全国的平均城镇化水平,但是依然有一半的城市城市化水平低于60%,就是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换句话讲,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或城市化进程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所以增长和发展还要继续快速的增长下去。

  中国第三个特征,支持我们增长或者需要我们继续发展的原因,就是高度不对称的经济与环境的区域差异。中国的三大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如果看占GDP总量的话,西部只占全国GDP总量的1/6,而东部占到GDP总量的60%,这是一个非常显著、非常巨大而且长期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高度不对称的环境区位,在中国的西部煤炭蕴藏量占全国的80%,西部的水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的1/3,西部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的83%,就是说中国的西部经济不发达,但是环境、资源和能源、生态是高度重要的,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东部。特别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地形地貌是西高东低,中国的西部是河流的源头是风向的上游,所以中国西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的不仅仅是西部,是整个国家。所以对于西部的经济水平落后,必然带来环境的影响和全国性的影响。

  在中国继续增长和发展的需求之下会有什么样的前景?即使今后10年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考虑中国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如果基于当前我们国家提出的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这样一个减排水平的话,10年以后即使是我们经济增长率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就是6%的时候,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再净增长32%—48%,如果我们保持过去几年的平均增长速度10%的话,我们在10年以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会增加1倍还多,甚至达到1.5倍。我们只有当GDP的年增长率不高于4%的时候,在当前的节能水平之下,才有可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净下降。所以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的继续增长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和增长速度之下,我们的碳排放水平和其他的污染物水平依然会呈现高速增长的局面。

  但是中国长期以来在自然和谐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传统的,最经典的、最著名的、最显著的中国的传统工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在人类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是一个唯一的五千年以来持续稳定健康繁荣的文明,而中国的农业支持和保证了中国政治文化、经济和生态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同时,中国的农业也是农业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环境多样性的完美结合。

  另外一些具体的例子可以体现出,包括中国多达几万种的农业特色产品,就是中国农业文明的结晶、精华和最典型的示范。

  与此同时,中国的很多古代工程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著名的川西都江堰,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2000年以来,在秦代的时候所建造设计的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非常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作用。

  对于中国的这些重要的古代的经验和知识,在今天应当得到非常的重视和发扬,特别是在今天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国家的财力增强以后,完全有可能做大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国家的财政能力已经迅速增强,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已经远远快于GDP增长率,而财政收入的总量在今年预算内收入会突破8万亿,如果加上我们的预算外收入和各级政府手里掌握的资金,政府的资金总量在今年应该超过GDP的50%,这组数据等于今年银行新增贷款利润的2倍以上,对于如此强大的政府财富,今天的中国政府已经有能力保证公共服务的提高。

  但是我们在公共服务的提供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方面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如果我们把几个最重要的公共服务和已经实现的财政开支做一个比较可以发现,我们已经在教育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年的时候教育的财政经费以后突破了1万亿,同时用于农村的财政资金已经超过了6千亿,与此向比我们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只有6千亿,用于新能源和节能资金只有200亿,从财政支出结构来看,我们在公共服务之间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就是所谓的不和谐,我们重视了教育、重视了农村、重视了三农问题,已经开始解决传统的巨大社会问题,但是同时我们对于资源要给予高度关注,否则我们所说的人与自然和谐就无法实现。

  因此我们提出,要像重视教育一样重视环境,要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自然保护区。

  谢谢诸位!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