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圆桌对话:大时代的传承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3日 13:41  新浪财经[ 微博 ]
圆桌对话:大时代的传承现场(新浪财经资料图) 圆桌对话:大时代的传承现场(新浪财经资料图)

  2010年12月5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1世纪经济报道》十周年经济年会在北京举行,图为圆桌对话:大时代的传承现场。

  王云帆:感谢尊敬的茅老,他告诉我们企业作为大时代传承的主体,不仅是财富的传承,更是使命的传承,不仅是人的传承更是精神的传承。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茅老的精采演讲。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取消了中间的茶歇,将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就是圆桌对话环节,也个别需要的同志可以自行进行碳排放,我们就不做整体的中间休息了。

  我们下一个圆桌对话将有幸请来六位企业家代表,三位学界的代表来进行对话。我们知道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打开了“十二五”的蓝图,而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进行实际性的部署,我们会议的举行可谓正当其时,在这样的节点,有人说今年是民营企业新的发展元年,或者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成年礼之年,但是也有悲观的人认为国进民退又会成为一个主流,而民营企业的代替断业正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面对新的时代格局我们到底是应该追随过去30年的经验还是去创造新的经验。所谓大时代毕竟是激情的时代,但也毕竟是充满困惑的时代,整场演讲当中,王忠明的一句话对我的触动最深,一直在我耳边回响,这个时期中国哪一个阶层才具有进一步改革的动力,过去30年民营企业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巨大的动力,下一个十年,下一个三十年我们民营企业还能不能担当起这样的职责,未来的十年民企与国企的发展是越来越泾渭分明走向不同的方向,还是疏通同归。我们的一代企业家在自然的法则下必然逐步的退出商业的舞台,我们二代企业家到底做好了接班的准备没有。

  下面我就开始邀请我们对话的嘉宾与大家共同探讨这样一些话题。

  首先让我们邀请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先生

  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院长、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先生

  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女士

  中国民生移行私人银行事业部副总裁李文先生。

  接下来是两位二代企业家的代表。接力中国精英协会理事会陈豪先生

  泓鑫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罗订坤先生

  这两位的年龄都是28岁。

  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学界观察员的代表。

  第一位是清华大学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宁向东先生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崔巍先生

  光华俱乐部董事长向宏先生

  各位现场的朋友我们进行第二个论坛的环节,圆桌对话。由于今天的嘉宾阵容的特别强大,我们特意把他们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方是我们的企业家代表,而且应该说有三位是我们的一代企业家,两位是我们的二代创业企业家,有一位我们的金融家、银行家,然后我们的三位一代企业家也呈现了一个比较均匀的分布。他们年龄大致相差在10岁左右,有我们最高领导茅董事长,曹董事长和张董事长。然后我们这边请来了三位重量级的观察员,他们有来自清华和北大两大学术高地的专家,还有向宏,城市中国毁誉参半的第一名德隆的主席局主席,事后他致力于对中国的危机民营企业进行针灸,长期以来他是这方面的深处一线的操刀者,我希望双方我相信待会儿会有非常精采的对话和碰撞。主题是走进新时代,包容性增长的民企路径。

  曹德旺:首先我想用几位企业家代表用简短的观点概括一下你对包容性增长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王云帆:我的理解这个事情在探讨企业的核心价值问题。

  曹德旺:企业家们怎么样理解新的观点,叫包容性增长,作为你们自身企业怎么来实现包容性增长。

  张兰:企业家也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如何包容这一次通货膨胀,企业应该如何承担这次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这种危机,我觉得作为企业家要去考虑,每一次的危机都应该作为企业应该考虑到下一次危机的来临如何去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

  茅理翔:包容性增长作为企业首先要能够从国际大范围的这样一个角度去包容,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第二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去理解、行动,实现我们包容性增长。这是我的理解。

  李文:我是做金融的,我想这不光是企业家关心的问题,实际上从金融来讲我想怎么样看企业的包容性,首先我觉得企业应该是给社会创造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真的的一个包容。

  罗订坤:我们企业的自身发展和承担社会的相应责任一致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现在经济的发展一部分,有很多是新生的,包括环境,包括一些给社会的负面的增长。这是我们要把自己企业的盈利模式和为社会发展,社会的包容心结合在一起有效的结合起来。

  陈豪:我觉得包容性的增长可能更多的在思考企业增长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去考虑更全面的作为一个企业应该承担的刚刚一代企业家都提到社会责任感,各种员工福利也好,环境保护也好,我觉得全方面的做一个思考。

  王云帆:几位嘉宾都提到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是五年前21世纪经济报道真正把这个概念引入国内的,这一点已经成为企业共识。但是我们所说的包容性的概念,是否只表现在企业责任这样一个维度,我们想听听学者专家的观点。你们认为包容性增长对中国的民营企业提出的新的要求涵盖哪些丰富,是否还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崔巍:从我们的认识来说,企业家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创造者,更应该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所以说我们大家都在提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我们从包容性增长角度来谈,我们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取得了快速的这种增长。但是我们这种增长是以我们大量的代价,我们下一步的包容性增长,我们要面对的是很多譬如产业的升级,节能环保,员工以及社会的很多诸多诸多的挑战,以及我们贫富悬殊的这样一个差异化。所以说我们更关注的是民营企业跟包容性增长,企业自身高速增长我们更要关注社会的话题,一些民生的话题,一些资源,员工内部的这样一些话题,这是我们才能回到我们企业家这样一个本身的精神上面,这是我的一些观点。谢谢!

  宁向东:刚才崔教授讲的精神,我接着这个来说,精神最核心的东西其实是价值观,我今年3月份在东京的时候去拜访中联的人他们给我提一个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究竟有什么样的成功企业,也好的价值观跟他们分享,后来一下把我问住了,这个问题到现在还不一样,我们这个时代主体,以我为例我们觉得所接受的教育,现在面临的社会实际有很大的差距的,我们价值观在文革中是非常非常混乱的,然后90年代之后,我们又遭遇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全球的多元化时代,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各种各样的个人主义,自我主义,社会责任等等来自于多方的一些概念碰撞在一起,其实我坦率的讲,在这个年代里面成长起来的孩子应该是晕的,正如我们遭遇了翻云覆雨的这样一个变化一样的晕。所以我现在感觉晕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背景。

  王云帆:我建议宁老师把问题直接抛给我们的嘉宾,一代企业家和二代企业家各挑选一位看他们的价值观,看他们晕不晕。

  宁向东:张总说一说,曹总还有很多建议。

  曹德旺:我等一下要走了,我认为包容性增长价值观来看,为什么用包容性,这是我的观点,因为我小学念完以后,和大家在座的是不一样的。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主席领导我们闹革命,我们是儒教、道路还是佛教是迷信,变成中国没有信仰,就失去了方向。讲来讲去中国的文化是天人合一,天道仁道,讲这个事情坐而论道,所有企业家理解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说清楚的,道理道理,你分成五个层面,一个粗理,第二个细理,一个微理,微理难说,最后是妙不可言,你都看不见。包容性增长我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天平线,我们中国人把天平作为最大,父母是最大,社会是最大。孔子讲天不变,道理不变,它是最大的,它养育着我们,但是养育的时候父辈对我们的影响肯定是有,而且影响不小,我们怎么做呢,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有很多理由来解释这个问题。地是坤厚德载福,把企业都包括进去了,我们理解价值解释是这么一个解释。现在又不能讲,确实又需要讲,怎么理解包容性,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刚才宁老师讲完我很感兴趣,宁老师讲的事情,结构治理,第一个问题他谈到民企,我跟他讲国企民企这是中国的特色,只是投资者的股东不一样,企业就是企业,企业必须遵循几个原则,一个是实现公司治理推动,第二个经济管理,第三个要承担社会责任。民营下一步的难度就是国企跟民企的成本结构,你做上游我做下游,你的成本没有控制,直接给我,必须推动企业的管理。我公司治理的时候,一开始就是独立董事,到今天独立董事制度还没有完成,独立董事,少数董事能够独立,第二你要提供他一个平台,让他有一个足够的平台展示他的才华,独立董事今年业绩比去年增长100%多。制度延续下去,有体系在里面,有制度。比如董事会,独立董事从美国引进过来修改章程,董事会一人一票,六票归独立董事。开董事会通过董事会以后才能够上股东会。我当初设计的制度不是怕谁没有饭吃,我怕我是最大股东,我占64%,我怕公司做不好,我才那样去做,还是要利益重叠。谢谢大家!

  王云帆:我们再挑一位二代企业家。

  张兰:看起来非常简单,做起来是非常难的,诚信做事,诚信做人,任何事,任何决策,包括企业阶层最最根本的核心价值观,要诚信,诚信二字每一个人都会说,落实到企业的价值观后,我相信这个企业就是健康的。

  向宏:包容性增长话题在我身上发生一些故事,我把我的理解说一下再来问企业家一些问题。我的理解包容性这个话题在今天的讨论,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需要深入去讨论的话题。首先这个话题的价值是摆在这里,那么我个人理解,实际上包容性增长对于我们企业角度来谈,尤其民营企业角度应该也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企业间的包容,企业间的包容隐伸出一个问题,就是整个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还是外企,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金融控股公司还是产业集团,还是实业型公司,大家在一起什么样的企业生态环境下来有序的,合理的竞争。而事实上在今天,尽管我们有《公司法》,但事实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样的公司性质,或者说《公司法》意义同样地位,事实上资源配置能力和制度空间是完全不一样的。民营企业已经完成原始积累,或者已经完成了企业基本政治格局关系塑造的这种企业,它和一般的草根民企又不同,所以说我认为研究包容性增长首先要研究企业的基本生态,到底一个什么样的生态是中国未来十年发展的一个合理的生态,而要把未来十年合理的生态搞清楚,就必须对刚刚过去的十年,乃至于我们在90年代的十年和80年代的十年搞清楚,只有把这个过程搞清楚了,我们才搞清楚,未来的十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十年。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或者说与政治的关系,事实上我们过去讨论民营经济发展,我们一坐到这样论坛上讨论问题,主要都讨论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制度空间问题,这个问题和前面讲到的企业生态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有关系,事实上在中国存在着不同的所有制,有截然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不同的所有制有不同的企业发生危机的救援机制和处理机制,不同的所有制也可能发生一些特殊事项的处理有不同的机制。这些问题有时候我们埋头做企业的人也许没有深想,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才是企业与社会间的包容性增长。刚才前面各位企业家和教授谈的这个问题谈的比较多,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那么民营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实际上一直是处在被怀疑,被批判的这么一个关系。逐渐逐渐的现在走到了一种正面的关系,但这种正面的社会关系仍然面临一个制度合法性和道义合法性欠缺的问题。就是我们有多少制度资源使其我们解决理直气壮的面临社会的各个阶层,面对社会的各个问题,面对的社会各种质疑。

  遗憾的是今天来的企业大多是做实业的企业,所以显得比较干净,显得比较阳光。有很多类型的企业,尤其是这些年很生猛的一些民营企业,他们在面对社会拷问的时候怎么去回答这些问题,我待会儿留一些问题后面探讨。所以我想包容性增长至少要把这三个层面的问题一个一个的来做一个认真的梳理,尤其是当我们企业发展已经走过30年历程以后,面对未来的十年,所以我想我们21世纪自己本身是一个民营企业,它自己在众多的传媒当中,平面媒体当中也面临一个在包容性增长的环境里面去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准自己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但是我感觉到今天上午听两小时的会,这个主题还没有展开,有一些可能是碍于面子,或者主办当局给大家定的题目定的太微观了,我希望我做这个发言以后把这个题目真正展开来谈。

  王云帆:向总的发言总是那么直指人心,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是我们讨论大方向,企业与外部制度环境之间的关系,21世纪报道一项以制度关怀为继任,这是我们特别关心的方向,我也希望听各位嘉宾聊一下,你们在当下的环境下,从过去中国30年成长当中,你们怎么样去跟外部制度环境相匹配,有哪些好的经验,在未来十年的周期内,你们对中国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变有什么样的期许。我特别了解这一块的内容。

  茅理翔:方太过去15年的时间,我们与外部制度环境的这样一个关系,我深深感到有这么一点体会,我们如何来适应这样的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第二个我们如何来通过创造这个行业当中的第一品牌来实现我们自己的这样一个企业的愿景。第三个就是通过如何来实现方太的社会自律这个角度来适应我们的这样一个大环境。实际上刚才王总所说的,跟外部的制度环境,我们倒确实想的比较少,我们如何来从方太自身的对顾客,对员工,对合作伙伴,对社会的这样责任想的比较多。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创造自己的品牌,因为中国需要世界一流品牌。所以制度还不能够光是从某一个点来说,因为这个制度太广泛了,究竟哪一个方面的制度呢,我想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的制度是我们的制度,是花了15年时间成为行业第一品牌自己的一些心得。谢谢!

  王云帆:茅老师的要求我们挑具体的制度讨论一下,这也是大部分民营企业最最关心的一个相关的制度,金融环境,金融制度。在座也有一位金融家,民生银行是一个股份制企业,但背景有非常大的民营经济成分。我想请李总聊一下你们对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怎么样创造更加好的金融环境,金融制度有一些什么样独到的理解?

  李文:谢谢主持人,这个题目还是比较大的。民生银行我们是1996年成立,到现在刚好15周年,从民生银行发展来看,实际上也验证了我们改革开放30年,民营金融的发展,民生银行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我想是有目共睹。从我们民生银行本身的政策来看,我们董事会最近也是提出了三大战略,其中一大战略就是民营企业战略,我们从银行的角度希望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发展。我们的战略也是我们董事长提出的,我们的民营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起来,最终能够走向国际。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民营企业更多的能够站到过继的500强,能够进入500强,我们是一个大的方面。

  我想今天的话题从我们自身的业务角度,从我们财富传承的角度分析一下向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个和我们结合的非常紧密,关键的是我们财务传承,是我们传承的基础,不管是基业长青也好,首先企业需要打理好自己的财富,财富一个是社会责任,再一个财富也有可能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想大家都能理解到。如果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的话,刚刚说到我们支持企业向国际化发展,实际上企业从目前经过30年的发展以后,各个企业都在考虑怎么样多元化,怎么样实现社会的变革,企业变革的能力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基础。我想我们也在支持企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们碰到很多企业,包括到了二代创业的时候,不光光要让自己第一代创业企业能够基业长青,更多考虑怎么样发展多元化,从金融的角度我们也在考虑怎么样让企业去做多元化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跟企业了解的时候,我们在梳理企业股权的分配,怎么样让企业更多理论层面做一点投资,这个是企业生态改变的一个方面怎么样企业在比较好的环境里面能够生存。这是一个方面。

  再一个我们想从财务传承的角度来讲,我们怎么考虑让企业创造的财富能够回归到社会,这是我们谈到的一个敛财的一个方面,这方面是怎么样让企业做好财富的规划和财富的准则,这也是我们国内比较缺少的部分。因为我们体制和法律不健全,所以我们在国内缺少这一块,很多企业,很多有钱的人把这一块业务,把这块事业放到国外。我想这是我们跟社会,跟政府的关系,我想需要改进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在企业发展中间,也只有企业长青了,我们才能够真正连续的跟社会做好服务。因为我们结识大的群体,企业数量也是成千论万,我们也希望企业持续发展,只有持续发展了,才能够真正给社会提供持续的责任,我想从这三个方面跟我们业务结合起来,这样能够真正让企业,让社会能够永续的发展。

  王云帆:我们提这个问题包含了两个维度,一个是大的概念下面,我们民营企业新增长的空间在哪里,第二新增长的模式在哪里。在这个问题我特别想听两位28岁的少帅的理解,刚才茅总已经说了,二代企业家更多报道是富二代花边新闻,但他认为你们身上的优点同样清晰可见,文化素养更高,并且有很强烈的使命感,这些民营企业能不能帮我们打开新的思路,你们怎么看待,比如在国际的舞台上是不是中国未来民营企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陈豪:我讲两句,前面向总讲的东西,刚刚提到了民营企业跟现在制度环境,或者说民营企业跟政府,企业跟企业的关系,我觉得作为一个青年核试验在发展过程中来讲,我们没有之前这么多的经验,我们对这个现状的认识绝对没有一代企业家理解这么深刻,因为经历这30年的发展,一代企业家从零开始,白手起家,经历这样的时间,必然对这样的理解更深刻。我们是更加了解,理解,体会一代企业家的社会制度也好,我们民营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也好,这是我觉得我们希望首先做到这一点,完了之后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夹缝中求生存,我做接力中国,接力中国有很多第二代企业家,有很多青年企业家,我们经常内部也做交流,也做互相的一些困惑的沟通。我觉得大家在面临刚刚云帆讲的一个问题,未来企业发展的空间在哪里,未来民营企业走向在哪里,我觉得很坦率来讲,包括宁教授前面也讲,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观缺失,或者价值观的迷盲、迷惑,我觉得大家都有,一定会有,但是我们坚信一点,我们一直在讲一点,我们讲不卑不亢,相信生存下去,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定会有更好的一个未来。

  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理想之外,我觉得更多的是在通过自身的一个学习,通过自身的一些提高,对未来的一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转型,我觉得茅总以前讲300万企业要接班,但是300万企业在这过程中也面临转型的问题。这个责任比接班更大,这个责任可能这一代人会肩负更大的使命。所以我们也通过协会也好,通过互相的一个交流也好,通过跟前面企业家的交流也好,能够去发现这样的一个未来的成长空间。我觉得国际化的道路是必然的,同时我们今年也走了很多国家,协会也组织了很多成员去不同的地方去看,但是我觉得看回来之后,我们觉得更有希望的一定在中国,我们更坚信的觉得在中国这块热土上一定是有我们青年企业家发挥的一个舞台。谢谢!

  宁向东:刚才李总讲的我有一点体会,历史上来讲所有的传承有三块,第一块是家族传承,家族的成员,家族的价值观,家族的声誉。比如说丰田出事为什么丰田会那么召集,只有他们家族的人着急。第二个传承是资产的传承。第三条传承是经营视野的传承,这三条线在中国企业是混在一块了,所有的一代希望把三个东西全部交给二代,或者是多数人这样想的,二代教育三代。但事实上从历史上看,其实很多的企业是没有完成所谓三个一块传下去,可能只传一部分。这个跟金融行业,刚才李总讲的金融行业结合变的特别重要。我刚才在讲话的时候讲到王永庆的例子,其实也是一种设想,使得事业的传承和人事上传承并没有合一,保证企业法人健康的延续。

  王云帆:我们问一下张总吧,你刚才非常清晰的表达了创业企业的价值观,非常的简单,非常的扼要。但是你说一方面做非常困难,你自己身体力行的过程当中的确非常困难的,现在把它再要传承下去,你觉得是更大的挑战吗?

  张兰:我觉得要想传承一个企业首先那个企业家要想明白,你传承什么,所以说这一点我是想的非常明白的,我是想传承一个好的企业,一个百年老店,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代企业家就应该非常清晰的,你靠个人魅力,靠这种人治人的制度就应该去转型,在你这个过程中,你就应该承担这样的一种责任,你就应该在公司治理,公司流程,你在第一代企业家想交棒的时候必须把这些东西要做好,要梳理好。这个时候再交给未来的接班人,这个时候我觉得年轻人他不可能像你这样的,再去吃苦,再去靠个人魅力,而是靠企业的制度来治理这个企业,我相信这个时候你交接是成功的。如果说你还是公司都是家族,公司的关键岗位还是家族,靠人治人这样的一种企业,你传承的时候我相信到第二代企业就不会再有传承到第三代了。只有我们这代企业家承担一种责任,不单是一种社会责任,而是对这个企业的一种责任,那就是要我刚才说的,要法制,靠制度,靠流程,靠国际化的,像柳传志说的,大团队,建班子,你要带这个团队,这个时候把各项制度流程都规范化的时候,我相信无论谁来接这个班,当然了,当你都说家族企业,传承给第二代,带着这个困惑,我也曾经去欧洲学习家族企业的课程,其实世界500强企业98%都是家族企业,只是我们中国定义的家族企业出了偏差,所以是我以前非常抵触把俏江南归为家族企业,正是因为我们的定义错了,所以说我觉得未来我们家族企业要承担的这种责任是什么,那如何带领你的家族的人,感染你家族的人,所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就回归到我们的诚信这样一种经营理念。我相信我们的第二代也好,第三代也好,都本着这样一种诚信的经营,而且有制度的流程,我相信这个企业一定能传承成功。谢谢!

  罗订坤:我觉得像我们青年一代的企业家,就我本身来说,像刚才茅总也说了,我们是创造的,醒来的,甚至觉醒,创是创新。如果我们在第一代这些前辈企业基础上面去做一些事情,我们把新的治理模式,新的产业治理起来,我们公司是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的,做淡水养殖的企业,我看到我们原来的经营模式,因为我是做拥有全亚洲最大的湖面,有170多万湖面。我们做淡水养殖鱼类把它捕捞起来给各地的分销商,直接到全国各地市场上去卖。现在我看到这种状况,我觉得现在健康产业,绿色产业是一个很重要的产业,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吃到健康的,新鲜的绿色的鱼类,可能有钱大家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去获得,现在我们就通过和我父亲的探讨和沟通,现在我们计划在三年之内联合全中国比较健康的鱼类推到餐桌,让消费者品尝到我们绿色的产品,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也是一种包括对社会的一个回馈。

  王云帆:我开场的时候就说过之前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的那一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现阶段哪个阶层怀着进步感觉的激情和动力,我特别想了解作为二代企业家,因为你们跟父辈,如果海外来讲,可能二十代和二十一代之间已经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是我们中国现在一代和二代现在正在传承的季节,而且他们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自身的成长经历有非常大的差异性,所以意味着这种传承必然是有非常大的颠覆性,作为你们二代来讲,尤其你们面临比较优越的环境和比较好物质条件,如果你们进行创业你们的动力在哪里,你认为支持这个群体进行新的创业改革的核心动力是哪几个要素?

  陈豪:就接力中国本身现有的这些青年企业家的一些现状,我觉得这种创造的动力或者创业的动力,我觉得不是说像一代企业家这样从零开始的创业,更多的是在原有平台上的二次创业,接力中国更多希望树立这样的价值观,更多承担的责任感,企业发展的责任感,通过你本身,因为你作为一个企业家的二代,你本身你的生活环境,你的资源所掌控的程度,你能协调的一些各种资源的一个基础来讲,你必须具有这样的一种责任感,更好的去发挥你的特长。所以我一直讲,接力中国希望让更多的一些企业家二代能够去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这种责任。因为我们不是像社会其他舆论来讲富二代,本身更多是一种批判,我觉得更应该是一种鼓励跟帮助,因为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需要积累的发展,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是靠一代人的努力就够了,不能我们摒弃一代人努力之后,我们从零开始,重新开始,何来的进步,何来的发展,这种动力来源于内心对本身你企业的责任感也好,对国家的责任感也好,对民族的责任感也好,这也是接力中国一直想倡导、树立跟影响更多年轻人去感受到这样一种责任感。

  向宏:今天上午工商联的老师给出的命题其实是很好的命题。就是下一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中国如果从社会阶层这个角度来看,能不能够像前一个十年,或者前三十年一样涌现出很特别的,富有热情,富有激情,富有勇敢精神的新阶层来参与到企业创业的局面。这个局面又和我们谈的包容性增长连在一起。我刚才前面那一段讲的包容性增长更大范畴,如果把它回归到民营企业如何面对未来十年的包容性增长,我想有三个方向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我们还有没有可能为普通人,乃至于普通的农民工,在大公司干过一段时间的农民工,受过一段训练的农民工,在城里看过一眼的农民工,窥视过一眼农民工找到这样的企业,能够为这样企业找到一个打开前面的道路。尽管现在中小企业创业越来越困难,但是不等于没有机会。当初民生银行朱总理写的成立民生银行第一份报告是我所在的公司写的,第一笔筹备的款是我们300万掏的。那个时候民生银行怎么和已经成立的大银行,大银行不给我们小银行自己干,但是没想到今天的这样的民营银行和大企业关系不错,但是和中小企业和我们呼吁创业的千千万万中小民营企业是什么关系呢。这个留给李行长回答。

  第二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正面面对特殊交易能力的民营大企业,比如鲁能,一度私有化的鲁能现在又回来了,鲁能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今天的鲁能也是民营企业,为什么呢?是职工持有的民营企业,净资产超过千亿了,怎么面对,这样的企业到底要不要,这样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发生什么关系,这样企业在我们制度环境下是什么原因。又比如说我们不得不面对海航,几年前还很困难,现在做的给陈锋留下的机会大不大呢,再冒出一个德隆留下的思考有没有呢,有没有这种道德基础呢,我们要鼓励这种交易能力看似很特殊,个别手段也不一定能拿到阳光下评说,但是他们有特殊的能力,有特殊的角色,有特殊的担待,为这个社会冲出了一条口子,为这个社会找到大型化,国际化的道路,我们要面对。

  第三个问题我们要有一个更开阔的空间来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模式创新的常态的草根的民营企业。就像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如家,几个海归回来的年轻人把宾馆搞成如家,不得不佩服,钱也没花几个,没涉及到政治关系,也很阳光。接下来又搞了携程,包括俏江南,我过去在俏江南楼上办公,喜欢吃俏江南,我们过去民营企业看似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人家起来了,你倒下了。包括哇哈哈,宗庆后卖矿泉水也不求人,并且做的理直气壮。所以我想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背后,到底是这些民营企业靠什么本事形成了今天这样一种阳光下的生意。我们怎么样把这些阳光下成长起来的商业模式去给予更多的关怀,给予更多鼓励。

  又比如在我们身边冒起来的一家民营大企业我认为也比较阳光,大连万达,大连万达如果明年能够上市,大家都认为市值至少过千亿,是房地产老板当中不多的一个比较敢理直气壮站出来的一家企业。什么道理呢?他靠商业模式创新,这么多房地产企业,万达为什么能创新?他把供应商,无论建房子供应商,还是进厂交易的供应商都整合起来,由于整合的比较好,所以他有询价能力,跟地方政府谈,万达广场修到哪里,多少人就业,多少税收,所以政府给他便宜资源,这种便宜资源给了之后回过头给了他的消费者,给了他供应商。所以一口气今年建了40个大连万达,由于他建了40个大连万达,我们有可能相信明年把大连万达变成50个,80个,100个,他依然不心惊胆战,依然还理直气壮,依然做了很多公益事业,捐了七、八亿搞南京寺院的改造。这样企业都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比较干净的,比较阳光的,比较健康的一些民营企业,所以我想把我这块长的话说一句话来表达,我们要找到一条未来十年之路,恰恰是给这些企业,草根型的,就业空间大的,穷家子弟也能创业的创业之路,特殊的民营企业只要你在使命上有担待,过去的历史问题能够一笔勾销,我们怎么去为他们找路子。这些怀有特殊技能的,无论是技术模式还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我们去怎么找到路子。尽管我个人比较悲观,认为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空间面临非常强大的外部压力,这个外部压力不是我们本身的市场压力,而是中国企业还没有到国际上竞争,我们关起来,国企和民企竞争,民营企业竞争空间越来越小。

  今天发够我的报纸我拿到台上来了,有重庆五千亿地方融资,我跟重庆的模式有很大的远远,当年重庆直辖市请很多专家讨论重庆直辖市模式,我在重庆谈的理财思路,结果重庆了解了以后非要把我调过去做官,我说政治上犯过错误,不能做官了,我只能流浪。今天的重庆我作为重庆人既感到兴奋,我们家乡发展起来了,黄奇帆确实作为战略意识的企业家,把经营地方政府变成了经营地方政府型的控股公司,确实非常优秀,我们也担心重庆国企板块的情形下,民企留下多大空间,尤其这三个民企在重庆还活不活得下。我最近到重庆找黄市长聊天,如果我所倡导,或者我刚才提到的这三位民企都能够在重庆找到制度空间的话,我认为重庆的改革就是全国要改革的一个方向。

  把这个话题回过头在座企业家,这些教授是不是大家都围绕这三个问题再深入的往下说一说。谢谢!

  王云帆:向老师直接为企业开出了三个药方,我想就像他说的,他是一位流浪在民间的智者一样,真正的智慧永远来自于民间,我想把最后的5分钟留给在座的各位听众。你们有两个机会跟现场嘉宾进行交流。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接力中国的陈豪先生,陈先生您好,因为您是接力中国的创始人之一,而接力中国代表中国民企二代发展的一个模式,大家聚集到一起可能会探讨很多一些先进的理念,并且把这个理念赋于实践,因为您这有这样的平台和资源,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对于大部分中国草根创业者来说,可能没有这样的资源和平台,您对于这些很有报复,并且不断付诸实践的草根创业者们能提供怎样的帮助或者是建议?谢谢!

  陈豪:接力中国不仅仅是企业家二代的一个平台,一个协会,更多是青年企业家的协会,主要是由两股力量构成的,一股是企业家的二代,另一股是自主创业的年轻人,我本人也是学生时代开始创业,我本身也没有依赖任何家里的一些资源在创业过程中走过来。所以我非常理解草根创业者这种一展抱负的心愿。但是回顾自己的发展过程,包括对现有的这种创业环境来讲,我觉得可能现有的机会可能比当时更好,不管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对创业,对创业的支持,我觉得不管是风险投资也好,我们政府政策也好,各方面都比以前有更好的创业土壤。在这个过程中两点,你要异想天开又要脚踏实地,这两点是我自己走过来的一点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发现周围的机会,可能是对一个年轻创业者是最切实的,最直接应该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谢谢!

  提问:论坛我觉得需要思想交锋,我换一个角度说一下传承的问题,家族企业刚才张总说,欧美世界500强98%都是家族的,至少不是我们中国现在眼前的家族企业这种形态,我觉得多数家族企业是在东南亚、印度多一些,但是欧、美、日本,像我们这样传承的家族企业形态并不多。那么就像一个调查,刚才主持人也讲了,有一个调查,家族要传承,到后来第二代,第三代继续能成功的百分比非常之小,所以我就想到,在企业发展历史上,实际上股份制企业,公司制企业的出现,就是因为出资人所有者不再专门做单一的经理,而是请职业经理人来做,所以两权分离应该是企业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所以今后是不是我们也是这个趋势。我想到我们考虑这个问题,传承的含义要扩大一点,单纯的像金正日传统给金正银这种形态从国家来看是不可取的,家族本身有这个愿望我能理解,但是从我们这个社会,从21世纪论坛这个角度是不是不能够把盼望所有家族企业都按原来一模一样的创业的这一代方式继续家族下去,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要企图这样做。

  对不起我有点得罪茅董事长,如果基业长青如果家族形态长青的话我觉得不可能长青,一定认识这个规律,将来企业慢慢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怎么能使企业,从统计规律来说,60%、70%能够长青下去,而不一定是家族控制采用原来的形态,一点不变的继续下去。我没有提问题,也没有时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我想大家在思考上可以把这个作为一个思考的方向之一。

  另外标题包容性增长当然是胡主席最近提出来的,你作为21世纪经济报道虽然在中国媒体里非常特殊,但是毕竟在中宣部的管辖之下,所以你没有必须紧跟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民营企业来说,我倒觉得,当然大的民营企业,好的民营企业也要重视社会政治变化和发展,时刻注意自己怎么能适应。但我觉得好象没有必要紧跟,包容性增长跟我们民营企业发展有什么重要的联系,没什么重要的联系。当然应景的话还是要说的,心里要明白,你还是做好自己的企业,没必要紧跟这个口号。

  王云帆:我们不是紧跟这个口号,我们是胡主席提出这个口号之前,在夏季达沃斯新领军论坛21世纪提出增长的正义性,跟胡主席的提法一脉相承,我们很认同这一点。

  李文:您提的命题非常之好,向老师说的非常好,你家族的传承,怎么一代一代传,让家族繁衍后代,一代比一代强,这是一方面。

  第二是企业的传承,你刚才谈能不能长青的问题,这个不简单长青的问题,你企业怎么实现这种变革,没有一个企业说能做到,比如几百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当然有一个例子,在日本我们大家可能去翻资料知道,日本我们第一个企业产生是在日本,但是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这个我想现在还在存在,一个商户的存在,这是一个方面。再一个我们怎么样让你的家业能够真的长青的,不光是你所做的这一件事,有可能还可以做其他的事。我最近看到的沃尔玛的家族,除了做沃尔玛以外,实际投了很多的企业,而且PE投资是非常强的,最近收购很多民营企业,跟沃尔玛的实业是不一样的,我想我刚刚谈到多元化的问题,你这个家族,你这个企业真的能够强盛起来。这是第二方面。

  第三个方面你的观点非常好,家族的财产,家族的资产的传承跟你企业传承应该分开。几年以前我碰到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的第五代,他们洛克菲勒基金会打理非常好,五代财产传承非常好,而且能够给社会做很大的贡献。比如我们协和医院是他们20年的时候投的,洛克菲勒的基金,我觉得用了这么一个好的方式,家族基金,让你财富能够传承。我想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一种方式。这三个方面能够回答你这个问题,也是提出给大家一个好的命题。谢谢大家!

  宁向东:我补充一点,刚才这位先生讲的很有道理,这里面有一些基本的事实可能还有必要澄清一下,从历史上来看,企业一开始都是家族创办的,但是最后一部分公司走向了上市公司,走向了公共化的过程,但是从人本性等等其他原因综合来决定,越公的东西是越不稳定的,私的东西有它的稳定的东西。但是越公越不稳定,家族企业在世界上的比例是远远超过60%的,您刚才讲南部欧洲是不太准确的,在南部欧洲国家比例是非常高的,日本看近千年的企业,家族小企业数量特别多,在英国实际上一百年前企业的演进已经停滞了,英国是小业主的国家,为什么英国经济在上个世纪衰退的原因,英国大企业在上个世纪前30年,数得着名的只有六家,水放下来有很多渠道往下流,其中很重要的企业是家族企业。

  第二我觉得家族企业家族传承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不能因为价值观上强调两权分离歧视家族内部传承,理论上讲家族传承做得好,家族每一代都可以接班,这个企业一定是基业长青的,一定是最好的企业,这是符合人性的。问题在于家庭没有办法找最优秀的人接班,于是更重要在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建立相互交替的一个通道。比如像丰田,丰田很长时间传承下来,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职业经理人进一步出来。比如像福特,伏特也是职业经理人好的时候职业经理人来做,家族成员优秀的时候家族成员来做,关于这方面的逻辑我个人觉得不应该站在中国的历史上,而是站在世界经济史的角度去看问题。也许给中国更多企业家更多的启示,不要家族企业是地主一代一代往下传,那是我们先前头脑的样板,国际视野的家族企业是更开放的,刚才我讲二掌柜的企业,有一个二掌柜的企业他的收益率做研究下来,是比没有二掌柜的企业收益率高10%。

  王云帆:由于时间的关系,也有几位嘉宾向我示意,他们都有话要说,这个问题真是有争论,有观点的碰撞。我们还是以一个机会均等,所谓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概念就是机会平等下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增长的收益。我们用一个最公平的方式,一个传统的方式结束这场精采的对话,每一位嘉宾最后把自己的观点提炼成一句话奉献给在座的各位听众。谢谢!

  崔巍:企业传承的话题我更希望我们的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我们企业自身的这种管理上,尤其是我们企业家,不管是第一代企业家还是第二代企业家,你真正去帮助企业战略的能力,以及你运营的能力,管理的能力和资本运营的能力,我相信民营企业,包括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环境会越来越好,我们相信我们会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给我们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

  宁向东:少谈一些主义,多研究一些问题。

  向宏:我恰恰觉得包容性增长这个话题在当下来讨论它的重要意义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类似像当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么重要,这个马屁不仅要皮,要主动贴上去拍,把它拍好,而不是简单跟的问题。谢谢!

  陈豪:可能在思考增长的同时更多思考一种责任,更好的完成大时代的传承,建立中国。谢谢!

  罗订坤:我们从第一代企业家身上继承的不光是物质上,最重要是精神层面的,所以我们要创造新的经济模式,把企业做的更好。

  茅理翔:我认为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从起点上要比前30年更加包容,起点要更加高。高在哪里呢?高在用国际化的视野把国际竞争争创世界一流品牌的思路,包容到自己的一个民营企业当中。第二包容性增长从企业的社会责任中,从顾客、员工、合作伙伴、社会所有各方的利益都要包容进来,不仅仅光是股东的利益。第三包容性增长应该包容到我们的增长方式当中,创造创新的角度,更进一步的把国际时代先进的科技包容进来,与第一次创业粗放的增长方式有一个完全的不同,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包容性增长。

  李文:我的观点就是健康的财富传承是企业传承的基础,适应变革,培养人才是关键。

  张兰:我想用十年的时间去想,去做,企业在百年后还能够是基业长青的,是卓越的。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