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郁义鸿: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救市力度过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0日 18:01  新浪财经[ 微博 ]
“2010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年会”于2010年12月18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郁义鸿。(资料图片)   “2010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年会”于2010年12月18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郁义鸿。(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10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年会”于2010年12月18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郁义鸿。

  郁义鸿:我演讲的题目是《雾里看花—中国经济转型的短期矛盾与长期趋势》,经济社会层面有很多雾,看短期矛盾也好长期趋势也好,实际上有很多雾我不一定看得很清楚,看了各位的报告,我觉得他们已经给我们剥掉了很多迷雾,我做产业经济学,我比较关注更加长期的层面,就我个人来讲,叶檀女士把短期的雾都剥清楚了,短期对我来说雾更浓,长期或许反而能够看得更清楚一点,我想强调的是,从长期来讲影响中国的最关键哪些因素,这些因素未来趋势变化是什么?在这里引用这一段话,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我在08年的时候曾经引用过这段话,09年没有引用,我从08年开始有这样的感觉,或许也因为我看到的雾太多,所以我用了这一段话,个人感觉现在似乎这种现象或者这种感受更深刻一点。

  我先把观点分享一下,后面尽可能用数字支持我的观点。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阶段,我所说的经济发展模式要转变的阶段,回头看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提出口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在口号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或者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毫无疑问从内涵更深刻更广泛,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什么提那个口号,跟我们全世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口号是有密切关系的,这是背景,但是90年代中期学者们讨论了很多,出了很多报告,结果几乎没有落后,是因为没到那个时候,现在我觉得,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被逼的,我们必须要转型,讲结构调整的话,我觉得动力和活力主要来自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所以非常关键的破除行业壁垒,除了理应垄断和自然垄断行业,所有行业应该破除壁垒,实现市场充分竞争,如果不能遏制房地产泡沫,中国经济存在重蹈日本经济迷失20年的极大风险。收入分配差距缩小,对中国未来发展来说,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如果不能推进制度变革,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可能有。

  江小涓的理论成果一般比较欣赏,今年出了一本集,把前些年的研究成果做了梳理,序言里面把这一段话“中国理论研究很困难”这本书是《制度变革与产业发展—进程和案例研究》  2010年8月。第一、现实变化很快,而且是不连续和非边际性的,要找出持续存在的变量很困难,更不要说确定其权重和相互关系了;第二,寻找数据困难,特别是口径一致,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和较宽覆盖面的“系统”数据很困难,使用“外推、“加总”和“比较”等方法都容易产生谬误。这种情况下,构建“一般性”的分析框架即学术意义上的“理论创新”不太容易。

  我简单三个话题: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阶段。2、结构调整的挑战。3、影响长期发展趋势的因素。

  回顾过去从1949年之后,我觉得两个历史性事件说,第一个1978年改革开放,第二个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第二阶段是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基础,当然也涉及到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东西,长期发展来讲,奠定一个基础,98年之后真正腾飞阶段,真正起飞是92年之后,短期波动我们也看到这个波动非常剧烈,真正转型07年就开始,并不是金融危机来了以后,危机来之前就开始转型或者被迫转型。1)人民币升值,2)劳动力成本上升。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提前了因素的影响。提前了多少年我没有做实政,我不敢说,或许就可以这么做,如果没有新的劳动合同法,劳动力上升可能会推迟几年。上海餐馆全都在招聘,几乎每一家餐馆都有招聘广告,说明劳动力短缺,说明工资太低,劳动力成本上升毫无疑问是大的趋势,金融危机。中国没有金融危机,中国只有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是美国产生的,对中国来说金融本身开放度没有那么高,没有太多金融衍生品,08年11月份所有数据跳水,导致我们政府出来的救市措施,而且是大力度的救市,技术创新瓶颈,这些都是我们整个经济必须要转型的最基本的环境因素,有些属于基本国情,有些属于国际环境,从长远来说,这些问题人民币是否继续升值是另外的问题。

  现在基本共视是外生内贬,中国经济如果不转型,我最近的观点就是说,我们的救市如果从力度角度来讲,我个人觉得三倍于或者四倍于我们所需要的力度,我们保住了增长,但是结构调整被推后了,我们成为全球的经济增长领军者,世界各国感谢我们,但是我们的代价是什么?没有人很好的去做实证的分析,我们究竟付出了多大代价,来付出这样的结果,所以这也是我更关注长期因素的最近原因,这个最基本的图,大概演示一下,这是52年到78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增长趋势不错,而且尽管有比较剧烈的波动,总的来说不错,这是第一阶段的,第二阶段你看这些数据的话,毫无疑问这个绩效极其漂亮,跟09年GDP相比,1978年几乎就是零。看增长率的话,00年之后,或者99年之后,特别00年之后有经济增长黄金时代,黄金时代的意义是,增长率一直维持高位,通胀率非常低,这样一个黄金时代。但是为什么到07年开始问题越来越大?很简单随着矛盾在这么漂亮的数据,黄金增长时代的时候都被掩盖掉,或者说没有累计起来,经过这些年累计越来越严重,累计到一定的时候,就有可能要爆发,然后成为我们目前所谓的短期矛盾的种种表现,都是回头看历史问题你可以发现踪迹是什么?纵向去看所有现象的问题都是所有模式产生,你现在所做的所有一切都会影响将来发展,如果不进行结构转型,发展模式的转型未来问题沿着传统模式走下去继续累积,累积到一定的时候,我个人知觉判断,如果你承认现在有泡沫,那我相信只要是泡沫没有不破的,你可以继续往大的推没问题,吹得越大爆得越厉害,只是时机问题。

  前面第一阶段的增长也是存在的,后面两个阶段同样非常漂亮,这是讲人均GDP。从实际来讲大概观点07年开始进入转型阶段。

  二、结构调整究竟面临哪些挑战?

  我觉得可以分层面来讲,宏观层面或者社会层面,最基本的很多学者包括政府官员,可能也都讨论过,我们GDP的拉动主要是投资FDI出口,收入分配差距非常大,人口老龄化,魏尚进教授已经提到很多人口问题,非常独特的观点,角度非常有意思。纵观层面也是我更多关注的,中国的结构转变其实既有基本国情是多层的而且多元的,产业结构转变是非常普遍的,所有发展国家都会讨论这个公式,区域经济转变是大国毫无疑问是很大的问题,城乡结构转变只要城市化就是城乡结构转变,所有制结构转变是企业改革。为什么我加上“多元”两个字,城乡结合普遍理论是二元结构,面向未来的时候或许二元不够,或许至少三元,区域经济结构是三元,产业结构就更加复杂一点,就第一个宏观层面我这里简单给出一个图,我们各位可以找到很多更细致的分析或者数据,最基本的看法,事实上就是获得一个现象,我们能够观察到的,过去很多年投资拉动是最重要的。

  一般都讲三驾马车,其中一驾马车是出口,投资这一块非常高,而消费从00年以后一路下降,也就是黄金时代靠投资,投资靠FDI还靠出口,00年之后消费拉动因素作用越来越降低,也就是我们的传统模式,这边是今年5月21日中国经济网上面给出的社科院调查的结果,4万亿刺激进化,主要的投资方向在重工业,还有俗话叫铁公鸡基础设施行业,基本是社会密集型,更多资源流入强势的企业和部门,对中小企业形成进一步的挤压,这里统计数据说09年上半年占全国企业总数1%的国企业获得全国接待的91.2%,民营企业只获得8.2%,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什么叫国进民退这是一个方面的表现。

  收入差距刚才有些嘉宾没有提到的,人均GDP绿色这些柱子,从高度来讲在中间位置,比它高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高于GDP,农村放进来人均下降,蓝色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劳动报酬变成人均可支配收入差了什么?最大的就是税收,当然还要加上交的社保、医保等等,总的说来,上升的斜度,平均劳动报酬上升幅度非常大,斜率很高,很陡峭,但是可支配收入远远弱于这个,所以很大一块实际上被税收拿掉了,收入分配严重失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已超过了0.5,世行报告显示,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球41.4%的财富,中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经济系数在这里不讲了,人口老龄化,刚才魏尚进教授提到人口结构非常独特的性别比例的失衡,人口老龄化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已经变成非常现实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以这个为最基本的背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它有被动的一面也有主动的一面,中央经济工作未来十二五要提升人民经济水平,以为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你劳动人口供给越来越少,供给越来越少你必须要付出更高的薪水才可能雇佣到劳动力,这是最基本的供需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剑阁对中国3000多个村庄进行调研,发现目前已有2.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9%,而剩下的仅占5.1%的2481万剩余劳动力,则基本上是难以转移出来的老弱病残。我上个礼拜也在上EMBA的课,他说我在上海做农业,在上海一对夫妻种菜的平均年龄两个人加起来150岁,人口学里面有人口红利的概念,可以体现在抚养率比较低,这个具体数据在这里不那么重要就过一下,人口抚养率事实上是每一个劳动年龄的人口抚养多少个非劳动年龄人口,08年人口年龄结构,0-14岁25166万人,占19%,15-59岁91647万人,占69%,60岁以上的15989万人,占12%,其中65岁以上10956万人,占8.3。

  婴儿潮接下来就是人口红利然后变成人口负债,第一阶段日本婴儿期,接下来正好是日本经济崩溃前后,1991年啊日本经济连续20年迷失,中国经济预测2015年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口负债。中国是不是重蹈日本经济的覆辙,可能人口红利转为人口负债,恰好是日本经济从报复转变为零界点,所有矛盾当你转期刊起来能够解决的时候,你指标不治本矛盾继续累计,累计到什么时候爆发,很多人认为就是2012年。有人说买黄金是一个方式,那买了黄金放到鸡窝里,EMBA学生可能不太看电视剧,看看潜伏就知道了,为什么买黄金放在鸡窝里。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我们长期面临的约束,人员和资源的约束,事实上还有环境的约束,已经越来越不可承受,所有东西都开始累计成短期矛盾,产业结构转变是一个因素,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是根本性的因素,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发展,未来十年二十年以后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城市化道路选择是重要的话题,能否缩小收入差距,毫无疑问非常重要,制度变得推紧非常重要。

  这是一本韩和元作者写的标题就叫《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2010年6月出的,大家可以看看,很多时候光看表面可能觉得是相似,很多人觉得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实际上要深入分析一下,目前的环境跟日本当年环境究竟有怎么样的区别,最大的区别是全球化和金融体系的特点,讲资源禀赋,中央电视台项目组推出《国情备忘录》2005年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为多少,世界平均值是多少,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多少,仅为世界平均值的多少,人均天然气可采储存量为多少,仅为世界水平的多少,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仅为世界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的贫乏国家之一,森林覆盖18%,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院长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物价水平要赶上美国还要40年,我说他大概10年前出的论点,现在跑美国和欧洲任何一个地方,在超市里卖的“中国制造”的肯定比他们便宜,只要是“中国制造”都比国内便宜,或许中国收入水平从人均来讲赶上美国还要20、30年,不一定要40年,但是物价要超过美国欧洲,怎么来解释,资源缺口按照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5年,如果按照现在的能源开采和消耗速度2020年45种矿产中19种短缺,石油对外依存度60%,铁矿石40%。

  产业结构演化与调整三产比重应该提高,但是跟我们价格结构也有关系的。到后工业化成为主导,对中国和上海来说没有实现这一点。这是09年的三产比重。

  比较重要的是对未来长期发展来说,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具有根本利益的。是台湾企业家施振荣提出的,产业链来说越是上游的附加价值约稿,越是下游的附加价值越高,在中间制造就是最低的,这就是“中国制造”的位置。最近几年有所改变,但是现在我们还是处于中间,没有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我们不可能从中间向两端发展,技术创新靠什么?我觉得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教育里面包括对技术人才的教育,特别对工程师的教育。

  郎咸平高产作家写的东西很多,很多有一定的道理,相对说来,或许要作更深入实政研究,对他很多结论可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产业链阴谋》他提到的,他的题目是“非常6+1”跟刚才微笑曲线是基本符合的,我觉得这个不是阴谋不阴谋的问题,你只要看这个现状,然后看国外的这些企业进入产业链的哪一端,一般来说是进入上游和下游,无所谓阴谋应该来说阳谋,现在应该引起警示的农业和产业链。

  城市化的提高可以看下面一个(图),96年之后直线上升,平均每年1.5个百分点,13亿来算意味着每年2.5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07年44.9%,假设过去几年1.5%,现在我们就算已经到了50%,未来完全城市化的实现到70%,还有20个百分点,如果每年1个百分点,我们还可以增长20年,所有的结论和预测,可能都是有条件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刚才叶老师已经提到了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我们也观察到其他一些现象,现在甚至于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的趋势,为什么呢?对农民来说现在土地价值越来越大,农村户口比城市户口还要值钱,我到城市里面来干什么,这里面有很大机制上的问题,这个是06年的仇保兴提出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上海是不太师适宜居住的城市。

  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民土地发展权,9月6号《第一财经日报》发表的文章,高铁刚才嘉宾提到了,12月1号《第一财经》报道,高层批示:“给后人留下的不是债务,是永恒的财富”。所有预测都要看未来怎么验证这个事情。

  最后我特别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是两位经济学家,一位Stiglitz,还有一位Lewis55年的时候提到了,这些老外不看就看中国人林毅夫《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滋生能力》,副标题第一个是思潮,危机以来最基本的思潮是市场经济不好要政府来干预,这是最基本的思潮,产业政策又回来了,但是他带来的问题是,我个人觉得如果把所有的问题都通过短期的政策往后推,就像我刚才说的,还会继续积累,积累到什么程度爆发,精确的时间不知道,但是是可预期的。凯恩斯有一句名言“长远来说我们都是死者”各位是不是知道还有一句名言“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两句话好像差不多,如果没有长期眼光,不考虑未来中国长期发展究竟怎么样,完全着眼于短期制定政策,那么长久来说我们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

  很高兴看到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际上在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0年的方式和导向,特别强调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要结构调整必须要降低增长率,我的意思或许我还要再强调一下,并不以为这我们为了降低增长率而降低增长率,而是说我为了结构调整,我不能以经济增长率为目标,同样的制度的变革只是一个手段,最基本的是很多时候结构调整并不是一种靠政府政策来推动,就像我前面说的,某种方面来说,经济创新,政府发展创新转变,最具活力和动力的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谢谢大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