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于2010年12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上图为专业化的农民如何形成论坛。
以下为实录全文:
李雨霏:我想所谓农业现代化它的本质还是人的现代化,农民要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当中解脱出来,在享受到农业效率提高的收益同时也能够过上真正幸福的,而且是有尊严的生活,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农业现代化当中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问题,这次请出的嘉宾是山东省临沭县县委书记孙封刚,湖北省枝江市市委书记蔚胜斌,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县长云海,吉林省农安县县长王海英,有请四位。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通过一段短片看一下,在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之后,各地建立了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之后,农民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先通过一个真实的短片来看一段真实的案例。
(小片)
李雨霏:通过刚才这样一段短片,我想吴红伟的真实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生活方式真是感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各位书记的心目当中,现代化的农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条件,也来听一听大家心目当中对现代农民的一个定位,首先我们有请山东临沭的孙封刚书记。
孙封刚:主持人好,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临沭县的基本情况,临沭县是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属于沂蒙山革命老区,临沭县我们的农业基础还是比较好的,除了生产小麦、玉米、花生之外,我们还形成了东茶、西菜、南桑、北流的格局,临沭县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复合肥生产基地,我们现在的产能是九百万吨,占全国复合肥的20%多。再一个,临沭是中国柳编之都,编织柳编筐。还有一个临沭的手扶拖拉机常林集团它生产的手扶拖拉机占全国的市场占有量是40%,所以说临沭和农业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刚才主持人问到现在的农民应该是个什么形象,我个人感觉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农民一个是从事种植业的农民,它的思想,它的面貌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在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事种植业的农民,我觉得现在应该是有市场经济头脑,懂得科学种田,懂得市场经济,愿意参加一个农民专业的合作社等等,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农民,现在越来越像城里人一样,每天正常去上班、下班,然后领工资。像我们临沭的柳边是一个传统产业,现在的农民原来就是他自己的种植,每家每户种柳、编柳编再到市场销售。现在他的分工越来越细化。
李雨霏:接下来我们来有请第二位书记,也提醒大家,我们各地情况就不做详细情况,咱们就问题说问题,说一说各地目前你们心目当中农民什么样子,有请湖北省枝江市的蔚胜斌书记给我们介绍一下。
蔚胜斌:我就开门见山了,刚才这位书记讲得很对,这是我们羡慕中的新农民形象,新农村首先是新农民,新农业、新的产业,我想换个角度谈这个问题,我们总在要求农民成为新农民,当我们真正让我们农民受到尊重吗?他的发展受到我们的尊重吗?所以我在想谈新农民首先谈我们社会是如何在尊重我们的衣食父母。我来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最近媒体炒作得很厉害,蒜你狠、逗你玩、糖高宗,我在想农民的话语权在哪里?我们有没有想到过去我们的农产品的价格严重扭曲,农业农产品有很强的滞后性,今天我种小麦可能八毛钱一斤,但我小麦收成的时候由于市场规律的作用可能六毛钱一斤,农民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市场?我们在谈农产品价格的时候,我也代替我们的农民兄弟、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的父老乡亲说句话,不要把农产品价格的变化炒得过热,今天我们打压价格就是明天要涨价。我们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前年我们的柑橘生产,我们的柑橘面积很大,大概我们有23万亩,由于过度夸张市场和橘柑的影响,今年农村的现象就完全变化。所以我想新农民首先要解决农民的农产品扭曲的价格,只有解决价格问题,农民有了经济地位他才能够成为一个新型的农民,所谓受到尊重的、专业化的农民,我想表达这样一个观点。
李雨霏:其实我们今天在这里展开有关农民这个话题的讨论,其实我们初中也是这样的,就是希望我们这样一个讨论能够让更多的人扭转自己的意识和观念,对农民有尊重,意识到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同时也希望农民在确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也能够分享到胜利的果实,让红利能够真的落实到农民的身上。接下来我们再请第三位书记是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的云海县长。
云海:首先我介绍我是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县,也是马铃薯之乡。接下来我回答主持人的提问,农民的现在是什么样子?一是思想超前,二有组织、有文化,三懂市场规律。另外一个,就是专业组织化程度能够积极参与进去。另外一种现代的农民应该体现两种收入,一种收入叫财产性收入,所谓财产性收入就是他的土地流转以后的收入,另外一个就是工资性收入,这样的农民实现这两种收入就是现代农民。
李雨霏:经过您这样描述,感觉农民基本上跟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差不多,刚才书记讲了自己的理念,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还有没有补充的?马书记。
马凯:我觉得现代农民我的理解各个都是小老板,就是我们的分工非常专业,我平田整地有专业合作社完成、收割有专业的合作社完成,各个都是小老板,就是现代农民的我的理想。
李雨霏:各个都是小老板,不知道马书记这句点评,一句话的总结,我们张教授是不是认同,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农民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您觉得现代农民是什么样的形象?
张晓山:听了几位书记市长的讲话我有两个体会,一个问题,他们已经给了答案,就是我们一直在讲没人干农业,在农村是386199,很多都是农民老龄化,带来一个悖论,既然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还能取得连续七年的粮食丰收呢?虽然我们小的产品有一些波动,但总的来讲我们的市场是供应非常充足的,如果说没人干农业,都是妇女、老人、小孩,这个产业怎么出来的?我们怎么保证我们充分的农产品供给,通过刚才书记、市长,还有短片都能回答。一个,现在我们农业家庭经营加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现在比原来完善多,现在情况下,实际上把农业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分解了,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有很多各方面提供社会化服务,这样的话就使生产劳动强度和生产的整个过程比较简化。第二个,我们在有大量的小规模的农户,妇女、老人、小孩在劳动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农村的一些专业种植户、养殖户、营销户,一些具有农业企业家精神的这样的农户正在兴起,他们将来是现代农业的主体、主力军。
我讲一个例子,08年我们全国人大农委到江西吉水做执法检查,一个农民跟我们讲,这个农民姓李,叫李金文,他说我是转包其他农户的地,一共是250亩地,别人种普通早稻,我种的是优质稻,我发点小财,250亩地,每亩地增收500块钱,我问他你想怎么办?他说我想联合其他这些种水稻的种植大湖组成一个合作社?我要搞优质稻的营销和加工,我现在只是挣点小钱,但是老板一挣的话,他把我的道买去之后,加工之后挣一百万、二百万。他说当初我承包人家地的时候很多人笑我傻,别人都是洗脚上田你却来种田,但是我是1975年出生的,以后搞农业就是要我这样的人,中国党的政策又是很明确的,这条路我走定了,后来我们一直讲中国现代农业以后发展就需要李金文这样的人,有文化,走社会经营,是未来农业企业家的经营,有这样的人从事农业,中国的现代农业人才的基础就夯实了,中国现代农业人是第一因素,有这样的人,现代农业的发展前途就光明了。
李雨霏:我觉得在农村还有更多这样的优秀农民人才,各地会涌现出各地的农民企业家,马书记讲的,每个农民都可以成为小老板,都有老板的梦想,而不只是我只是打工。我再想问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吉林农安的王海英县长,其实刚才我们孙书记也讲到,在概括的时候也说,现在农民的特点,比如素质高、也文化、有想法,很多农民可能现在不光从事农业生产,还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比较普遍,您觉得未来我们农业实现现代化,到底应该走专业化道路,还是要保持现在这种局面?
王海英:我是来自全国粮食标兵县中国第一牧业大县吉林农安的代表,刚才几位说得非常好,我现在回答主持人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是专业化。
李雨霏:为什么呢?
王海英:为什么呢?就是随着我们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使农业逐步从传统分散型、粗放型和无序型向规模型、集约型、标准化方向发展。这个发展的过程就是我们大家促进了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农民就会融入到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它在各个环节中增收、致富,采取多渠道。我举一个例子,随着这样的发展,就会有红、蓝、绿各种旗帜,我们农民根据我们自身特点和能力,它就会上各个旗帜下站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形成了专业大户,喜欢种植的变成种植大户,喜欢种菜的变成种菜大户,喜欢搞畜牧业变成养殖大户,喜欢加工的变成加工大户,就涵盖了农业各个领域,随着各种专业大户形成市场就会存在风险,这样在我们政府的引导和培育下,我们农民就会组成各种各样的专业协会和专业的合作经济组织,组成这样的合作经济组织非常好。
我举一个例子,近三年我们农安县组织的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549个,带动了接近五万户的农民来发展农村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的好处就是能够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另外,能像张老师说的,降低成本,增加农民的效益。
李雨霏:谢谢,王县长讲他觉得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感觉就说农民分工合作,应该干什么事就专注于这一个领域,就好像一个发动机上不同的零件,最后整合起来,让这个发动机能够动力无穷,听听孙书记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孙封刚:我觉得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农民他在选择他所从事行业的时候,他与周边的环境,与当地的生产特点,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有的农民因为他还不具备资金、技术、市场能力,所以说他目前还是做的兼业化的工作,有的他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有了把握市场的能力,这个时候他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冲一下,他专业化这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觉得最终走专业化的路子。目前来讲,我们看到大部分农民还是在兼业化,一部分农民已经开始在走专业化路子。像我们临沭,我们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了518家,种植业有186家,养殖业有270多家,农民在合作社里面,它通过参与合作社的分工、合作,除了它得到最大利益的经济利益之外,它学到了技术、学到了掌控市场的能力,我觉得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李雨霏:这也是我们农民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知识、有想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张教授还有话要说?
张晓山:刚才我觉得孙书记、王市长讲的我非常同意,我想首先要看我们处于什么大的格局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注意转移出去,真正离土离乡,我个人判断在相当长的阶段,恐怕农业大量小规模的兼业农户和少数专业农户并存这个局面,然后市场化、商品化、专业化的农业,口粮农业、生存农业并存,恐怕在一段时间存在。所以我们的发展方向尽量专业发展,以其他副业为主兼营农业,农业就是落点副食,这样的农户逐渐向非农户转化,向城里转化,这样的话把土地流转等等。所以像这样的话,这本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另外一个,我觉得专业和兼业粮店是相对的,我们说可能他在种植上是专业的,比如刚才举的例子,我种植水稻,但是我可能除了种植水稻之外还搞营销、加工,在这些环节我也从事,你说它是专业,还是兼业,恐怕在各个环节都达到一定的专业化程度。但是他本身把几个环节都在做,当然以后再发展合作社,职业经理人,那是另外一回事。中国今后专业和兼业恐怕还是长期并存。
李雨霏:也谢谢张教授对这个话题的点评,有关我们第二个问题,农民问题就先讨论到这儿,再次感谢台上四位书记,谢谢你们精彩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