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正阳:东北证券2011年度投资策略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8日 11:52  新浪财经[ 微博 ]
图为东北证券研究咨询分公司策略分析师沈正阳(来源:新浪财经 子强摄) 图为东北证券研究咨询分公司策略分析师沈正阳(来源:新浪财经 子强摄)

  新浪财经讯 东北证券(23.80,0.02,0.08%)于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19.28,0.43,2.28%))在长春举办“2011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会”,探讨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走向,分析股市运行趋势、行业投资策略。

  会上,东北证券研究咨询分公司策略分析师沈正阳做主题为《2011年度投资策略报告》报告。

  以下为发言实录:

  沈正阳:尊敬的投资者、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东北证券2011年的投资策略报告。我们的观点是转型孕育一个新的周期,新的产业会出现新的蓝筹。我们的逻辑,从这样五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刚刚祝博士提到中等收入陷井的问题。我们从中等收入陷井出发,考察未来一段时间,短期内的急,如果从轻重缓急角度来看,我们短期最急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紧接着,回到市场,在这个场景下,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的投资机会在哪里,明年市场的大致运行态势在哪里,或者重点股票在哪里。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大凡发展中国家在步入一个高等收入的序列里,通常会面临中等收入陷井,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突然由于自身经济的问题,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他们某一些年份,他们的人均GDP出现下滑,而不是增长。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拉美国家,在80年代债务危机里,以及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里,我们看到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甚至现在一直能看到的国家中途会出现一些波折。从某种程度上,居安思危,我们2010年整个GDP高达了38%左右,人均GDP进入4000美金,我们步入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序列。如何进入高等收入国家呢?如果理想的状态,每年以GDP为8%的增长,CPI为4的话,十年以后,我们的人均GDP就到达了1.2万亿,就买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回顾经验,我们要做到几个层面:第一,经济层面,必须比较好地控制好通胀和资产泡沫,进行比较好的收入分配的合理化过程。同时,必须培育内需,比方说现在提到的战略新兴产业,防止在美国或者外部经济收缩的时候,突然之间经济出现问题。因此,我们的对策,我们认为短期一定要控制通胀以及资产泡沫,尤其房地产价格的泡沫。第二,我们中长期必须看好而且要坚持不懈地做的就是培育新兴产业,我们必须要以一轮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周期。这样,在宏观配置上、政策搭配上我们强调宏观审慎的抉择。从这种角度看,怎么控制通胀的问题,刚刚专家都介绍了,我有这样一个看法。

  第一,美元。其实美元是大量的外生变量。我们做宏观政策的时候,说美元贬值了,往往对应的是股市比较好,尤其是大宗商品比较好。美元升值了,市场会有一个波动。所以我们要进行一点分析。美元指数的下跌空间不大,而短期内更多看到的是对新兴市场贬,从经验或者历史角度,美元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经历了大起大落,每一汽大起都意味着剪羊毛的过程。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紧接着21世纪初期对应的是东南亚以及包括阿根廷国家的债务危机,或者金融危机。最近一次,美国自己出现了问题。在阶段性升级的时候,欧洲出现了问题。每一次美元或者指数大幅的上涨,往往带来了全球分配。美国在孕育的过程,我们中国更应该堤防这一点。

  所以,我们看到美元指数,可能下行的空间不是很大。因为他经历了大幅度贬值过程。

  中短期而言,我们可以看欧元和美元的利差。当欧元和美元利差扩大的时候,往往扩大美元指数走弱的时候。当欧元和美元的利差平稳的时候,也有可能,美元会走弱;但是如果欧元和美元利差缩小,美元大多数情况都是升值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是欧元利率,一个是美元利率,如果美元的利率未来跌无可跌的时候,假定欧元利率不变的情况,它的利差扩张的可能就很小,换句话说,美元大幅度贬值或者履创新低的可能性不大。之所以分析美元,因为我们比较关心全球资本流动,以及股市。

  第二,看一下通胀。结构性都是食品的价格,尤其蔬菜价格,劳动密集型产品,涨价的幅度,要大于CPI的走势。某种程度上也是劳动力推升的行情。

  中国面临人口红利的危机,面对劳动力成本提高,我们也看到了印度、巴西、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他们的利率也在往上涨。所以这一轮物价上涨更具有国际性,更具有货币性。因此我们觉得如果要把管控通胀放在转型期的定位角度看,我们认为消减负利率、降低货币供幅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在负利率不断攀升情况下,我们的通胀会有加速过程。这是最近看到的情况。也是我们之前所能看到的情况。

  第二,货币供应量的增速一定要下来,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因为即使我们经历了2010年整个年度的下行,下行到目前的20%,依然是中长期相对高的状态。因此未来我们还有一个下来的过程。

  之所以强调货币供应量,以及强调通胀,其实我们主要分析的是看待明年的市场资金情况,如果货币供应量一直持续往下走的话,大凡这种情况,市场的资金会比较吃紧,某种程度上,明年可能是流动性的小年。

  如果管控货币,甚至加息,这样的手段放在目前的经济情况下,我们的市场或者投资者如何看待呢?历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2006年、2007年的情况,越加息,越涨价另外一种情况,这次10月份加息,市场某种程度上走了振荡调整。原因是金融危机以后,企业的负债率在大幅度提升,对应企业的总资产回报率,远远低于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大概在9-10的水平。这样一个水平是比较低的状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加息,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的下降。所以,我们看到整个2010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可能有30%的增长,但是我们这样的高增长,对加息、都收缩货币是如此明显,原因在于虽然我们的业绩增长比较高,但是我们的盈利能力其实是在下降的,或者是一个比较低的状态。因此对利率比较敏感。

  从这种角度看,加息可能是一个不想做、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专家讲了,某种程度上可能有舆论的压力。

  对于信贷,某种情况下,我们觉得信贷的规模可能是一个猜谜的状态,有人说7.5万亿,有人说7万亿,有人说6.5万亿,我们的判断是这样一个信贷规模到底是紧了还是松了,还是紧得很厉害还是微微的紧一点?怎么看待合理的信贷规模?算法很多。最简单的算法,纵观2004年,信贷和投资比例,2005年,那个时候是宏观调控,是31%。另外一个是2007年,那个时候大量的钱流入了实体经济,我们的信贷跟投资比都在31%左右。换句话说,这样一个水平,我们觉得是一个相对合理或者可以预期的均衡的状态。如果信贷和投资比31%的数据来预测的话,我们如果假定明年的投资增速在20%多一点的状态,我们的明年总规模应该在29万亿左右,用31%来乘的话,其实要有9万亿的信贷。如果明年信贷只有6.5万或者7万亿,是什么状态?必然会挤压之前,尤其2009、2010年的信贷规模,要把之前的挤挪到2011年投放,可不可以呢?可以。因为2009、2010年超出3.6万亿左右,如果以7万亿来看,和9万相比,还差2万亿,是可以补过来的。还是把存量的资金挪到明年的信贷投放。某种程度看,信贷的状态应该是一个偏紧的。这是一个大致的判断。

  对应的CPI的情况,我们同简单的模拟状态,因为现在比较关注物价状态,我们认为明年可能会是一个比较符合大家预期,也可能超过大家预期的。所谓符合大家预期,简单模拟在4%左右,但是超乎大家的预期,我们觉得这样一个4%的CPI,其实是建立在一定假定基础上,除了外部的因素,明年1季度还有一个收缩的过程,否则的话,3月份以后我们可能看不到CPI明显的回落。所以,现在我们关注的不在于CPI的数据是什么,而是我们的政策是否在一个比较合适的出点。如果不出,未来可能有矫枉过正的过程。这是政策历来出现的矫枉过政策,凡是不是单一规则的政策导向,通常都会出现一个矫枉过正。这种矫枉过正对于投资者来说,会带来民必须买点,但是对经济可能会带来波动。所以短期就是管控膨胀。

  未来一定要看好中国经济,我们一定要坚信一定能迈过中等收入陷井。历史上看,望过去的,就是拉美国家、日本、韩国、包括中国的台湾地区,都过去了。从儒家文化,那种学习的精神在里面,所谓择善而从,后发优势的状态,会使中国的经济望过去的。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假设,我们就没法做以后的市场判断。

  第二点,如何做?我们觉得就是在转型和守望之间,望的是新产业有别于上一轮重化工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怎么看?之所以能够守得住,比方说9左右的水平,原因是我们政府要做的事情或者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第一个,或者明年有关投资领域,作为主题投资关注的点,就是保障住房,1000万套,有1.3万亿或者1.4万亿,这是什么规模?如果1.4万亿算的话,大致占房地产投资的30%左右,而且这个结构优可能超乎市场的预期。如果国家立足于保障民生,进行房地产体系,或者是整个保障房体系的建设的推动,一些数据只是次要的,方向是确定的。

  它能够使我们的经济、投资增速在20.3%。

  除了看政策导向,看国家推动,更应该看内生性的增长。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GDP已经到达了4000美金,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相信未来的人均GDP会是一个慢慢稳定的增长过程。按照历史经验看,符合这两点环境的国家,日本和韩国,日本在70年代初,韩国在奥运会前后,他们的消费增幅是爆发性的增长。这个增幅既大于之前也大于转型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尤其是消费升级、消费改善为目的消费品的增速会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这是我们理论上的推测。事实上,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们这些行业的确出现了高速的增长,我们看到的,比如高端服装、奢侈品的香包、手表、化妆品,他们的增长是年23%左右的增速,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百货增速大于超市增速,因为百货更体现了消费升级的过程。我们觉得这些在消费领域里,其实某种程度上更应该看好消费升级。鸡蛋、禽类,虽然消费增长,但是增速远大于消费品种。

  区域经济,看点有两个。第一个,投资比例在全国的投资比例处于上升的状态。第二,部分的中西部地区人均DGP已经迈到3000美金的系列,也是处于内生性增长逐渐涌现的阶段。所以,区域经济以及带动下的产业升级是一个持续看点。这是空间领域的转移。

  落到最后定义新的周期,我们觉得新一轮的周期应该以消费升级作为内因性的推动,以区域战略为国家主导的内外因结合的周期,每一新的周期都会诞生一些蓝筹。为什么我们觉得下一轮新的周期起来,而且起来的领域里,大家更多的关注是设备投资,包括所谓的制造业的升级,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从数据来看,大凡来看,企业通常是新开工、新建设,紧接着进入建筑安装、引进设备,所以这是一个序列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数据就是这两年我们建安工程占投资比重相对2007、2008年是上升的过程。第二,我们看到红色线,新建投资的占比,也是一个上升的过程。相反,我们看到设备投资的比例,占总投资的比例是下降的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建投资,以及建安投资上去以后,整个设备投资会有一个好的表现。它未来的趋势应该是缓缓往上走的,而不是延续现在这种状态,这是我们的一个看点。

  对应的一些新的产业,其实就是有别于传统的重化工,我们知道,重化工业时代还没有结束,但是地位在弱化。体现在最近这些年,石化、电力之类,在整个投资里是一个微微下行的过程。毫无疑问,此消彼涨,重化工业的下降,往往带来非化工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的投资比例往上走。这一点,我们已经看到的,比方说环保、公共福利环境建设、金属和非金属的制品、新材料、高铁和电气设备、电网投资、节能电机等等投资的增速、占比,在往上走。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讲了我们转型期短期以及中长期关注的点以后,我们回过头来关注我们的市场。我们分析明年的市场到底会怎么样?大凡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看业绩增速是下降还是上升。结构的变化如何。

  第二,看流动性关系、供求关系。

  第三,看值值水平。

  第四,看板块投资。

  第一,业绩。其实整个2010年上市公司的业绩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因为它的GDP是一个往下走的过程,但是非金融企业的L1导致了较高的水平。GDP的增速和非金融企业的L1是相对同步的状态。曾经出现过两次背离,第一次,2006年初期的时候,增速蛮高,但是L1蛮低。第二次,现在,我们的经济增速在回落,但是非金融企业L1仍然很高。原因在哪?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企业的负债率在往上走。换句话说,随着这几年信贷的大量投放,企业的负债率往上走。所以L1增速相对保持比较高的状态。未来随着信贷的收缩,无论7.5亿、6.5亿,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趋势,使得它的负债率未来提升的空间很小。换句话说,杠杆率可能不高了。我们觉得明年如果以9.5亿GDP增速来测算,非金融企业增速在11、11.5左右。对应的,金融企业的增速在19左右。如果大金融类,以20%的增速,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推算,我们觉得明年整个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是在15%-20%。这里有两点信息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业绩增速是一个整体回落的状态。第二,我们要警惕在经济回落过程中,非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的下降。如果非金融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对应的他们的估值压力很重。

  第二,谈一下供求关系。我们总体的判断,认为明年的供求关系会比2010年弱一点。主要的不确定性,或者主要的利空,或者主要担忧的一点就是政策紧缩对应的整个市场流动性的紧张。一个主要的看点在紧缩之后,我们看到物价、资产价格泡沫出现一点缓转以后,大家明年四、五月份看到房子价格回落的时候,可能会修正房地产价格的看法。但是这是部分的修正,往往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微具体来看,股票融资,2010年截止到11月末,大概在9000亿左右。其中里面有银行的再融资问题。我们认为明年在8000亿左右。每年发行一个大盘股等。今年的融资规模,一开始是银行的再融资,对二级市场影响不大。虽然明年可能股票的融资在8000亿,比今年略微低一点,但是整体这块,不应该是加分项。

  第二,2010年,中石油占3万亿左右,剔除这块是2.4万亿左右。明年的解禁规模在2.2万亿左右。这项也是持平项。

  对国际版,目前还没有正式成型,所以我们会关注,但是目前还不作以考虑。

  资金的供给,我们主要看三个方面。第一自然增长,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大家储蓄的增多,自然而然会有一些人配置股票,这个规模,大致每年有1300万户的新开户,包括各类机构。这里最基本的一个假设,或者最基本的论据就是2006年以来我们每年都会有几个月的搬家,除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所以我们有理由明年这块有一个中性的状态。

  热钱,我们认为是脉冲性的,而不是持续性的,因为有周小川的筑坝拦住。另外也考虑整体而言,人民币升值不会是一步到位的快速升值。因为升得太快,收缩的时候往往会遭受更大的打击。这是之前那些绑定美元或者对美元高估的东南亚国家出现危机的一个常见的情形。

  明年解禁规模,尤其上半年的序列会比2010年上半年高一点,一直到7月份,这些月份多一点。第二,热钱,其实是跟着利益走的。利益是什么?就是升值的空间。我们看到,现在NDF数据显示我们在3%左右的升值空间,对应的热钱虽然很力量,总量上是脉冲性的,不是持续性的主题。

  对于财富再配置,我觉得大家既不能过分高估房地产资金投资股市的规模,我们一提到房地产资金没有上线,其实简单看,是有一个上线的。我们认为2009年的时候,股市的市值和房地产相比,在1.2亿左右。现在是1.1左右。考虑到地产增值的可能,市值容量要比股市容量大一点,大致在20%左右的水平。这是对于整个流动性的判断,我们觉得流动性的判断,整体而言,比2010年差一点。

  风险点在于政策紧缩下的流动性的压力。看点在于政策紧缩起了效果以后的财富再配置。估值是一个逐渐趋于成熟化的过程。我们目前的估值水平和其他金砖四国中的三个过程相比,比越南、斯里兰卡、南非的估值水平低一点,整体而言,我们觉得股市水平是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在整个估值水平比较合理的状态下,我们就比较关注结构性的估值水平。

  中小板反映的是内需,上证180反映是传统产业,估指比例在2009年之前,或者2009年中期之前,一直在1.5-2倍左右。出现两次背离,一次是2007年蓝筹股大盘股的时候,中小板对上证估值下降不少。而现在看到的是,中小板的估值和上证180,大概是3倍左右,是一个比较高的状态。关键看未来怎么走。我们要解释前一轮为什么那么走。有两点。一是,2003-2004年,乃至2005-2006年,所谓五朵金花的行情,是建立在重化工业基础上。下面的图,尤其是2006、2007年,上证180要远大于中小板,既有政策,又有业绩的支撑,这是互为验证的关系。

  我们目前看中小板的估值比较高,这比较容易解释,政策红利,大家都在看转型。第二点,大家容易忽略的,中小板的增速持续地大于上证180,就是传统的产业。这是要提醒的一点。这样一个业绩增速好象出现了下降,某种程度上,有可能在明年某个时刻上会出现一个交叉。这样的交叉,会导致中小板为代表的阶段性调整。这样的调整,我们认为放在十年一个周期里,只是一个调整,而不是一个结束。原因,我们看到2005年股市调整,五朵金花大幅下降,但是2006、2007年还是大于中小板块。同意,我们可以推断的一个观点,包括从2009年,一直到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整体看好新兴产业的逻辑,是建立在比较扎实的中周期的阶段里的。这样的选择能够穿越宏观政策调控,甚至短期由于控制或者经济短周期的回落状态。这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的。

  最后,再定义一下所谓的新蓝筹。蓝筹股第一个,盘子比较大。在行业里有比较好的支配地位,经营方式比较好。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也能保持比较好的增长。第三,能够回报股东。新蓝筹可能和他有一点区别,第一,他不在乎现在的盘子多大。第二也不在乎现在的现金分红有多大。只要有转股就可以了。

  最关键的,在行业角度看,要符合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我们未来时间的发展方向是显示消费的特征、技术进步的特征,更要显示我们的比较优势,如果之前我们显示的比较优势更多的在低端劳动力的竞争,未来可能人力资本的角度。因为每年600万的大学生,这是一块很大的资源。我们简单描述一下新蓝筹的财务特征,我们弱化一个现金分红,强调它的成长型,只要关注最近几年有送转行为,业绩在2008年不亏欠, 而且收入和利率的增速,都是复合增长,是比较高的,市值描述500亿左右,股本20亿左右,行业描述有别于传统的蓝筹。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到的三星电子,从1985年到现在,涨了290倍。对应韩国的指数,涨了13倍。涨了290倍是什么概念?每年25%。对每年25%冲击会比较小,但事实上,A股里已经不乏这样的股票,每年增长25%的股票好象很多。

  最后,市场运行机点位的分析。

  第一点,在明年可以看得到的货币趋紧或者信贷收紧的趋势里,市场整体的估值不大,原因,第一点,美国在2004年的加息周期里,我们只知道每次加息以后,股市还是在涨。但是他不知道上涨的归因在哪?其实上涨的主要动力在于业绩的增长,而不是估值的增长。图上显示,美国2004年TRC股市虽然涨了,但是粉红线标的是分红水平,是微微往下走的。因此他的上涨来自于业绩的推动,而非估值的上升。为什么2007年的时候,越加息,蓝筹股不仅业绩增长,而且估值也得到大幅提升呢?我个人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美国在货币加息过程中,大股票估值水平没有提升,他们的利率是市场化国家。我们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过程还比较弱。我们上一轮的加息是以扩大银行息差为特征。所以蓝筹股享受的估值的上涨。而市场化国家,把加息集中在所有行业。第二,某种程度上,也和政法有关系,因为我们压抑了2004、2005年,最低的时候,流只有1万亿,对冲应该是28亿,一旦底部修复过来,会走的高。而现在整个市值28万亿,GDP30%左右。我们不再具备吹系统的大泡沫的基础。中间状态,其实是不具备走出泡沫的过程。换句话说,也不具备传统蓝筹,它的上涨主要来自于业绩的增长。

  既然整体的估值很难提升,必然的回答,估值必然出现分化,未来传统的蓝筹,像以前的五朵金花,会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的波动,而不是一个趋势。相反,新兴产业,所谓的新蓝筹,他们的估值议价会保持。比如中小板对上证180的估值在3倍左右,未来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不会看到它回落在2倍的状态。讲了一个新的反思。

  这是对新产业的判断。我们如果要看的话,觉得某种程度上,传统产业的行情是一种稳定的机制,涨多了,可能抛掉,多了,可能买进。对新蓝筹,可能是正反馈的过程,涨多的时候,大家蜂拥而上。不停的修正过程。

  落到点位。这次有别于以往,我们看两个指数,第一个是上证指数,毕竟占总市值的70%,某种程度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是失真,加上中石油、中石化,占市值的50%。如果非要对上证指数做一个判断,我们基于这样的假设,明年业绩增长15%-20%,第二目前的上证指数的静态估值在20倍左右,我们觉得动态偏差比较大。如果20倍左右很难有比较高的提升,可能21倍就比较好了。低点的估值水平可能在15倍。所以对应的点位应该在2450点-3590点,如果给一个高点的区间,对应的估值是20-21倍,对应的点在3220-3590点,有个观点,明年可能是大的平衡式的格局。

  对于上证380,新型的蓝筹股,现在的估值水平是37倍。明年的业绩增速,我觉得可能在15-28,28是目前的市场预期。对应的估值可能是41,再加上一定业绩的支撑,可能在3400-6400左右的状态。这是有关新兴蓝筹的猜测。

  市场节奏推测:基于很多条件下的推测。目前看是调整压力下的结构性交易机会。这样的实点会延续到政策明朗或者政策趋紧缓和实点。对应的,我们觉得现在不是真仓的实点,至少从趋势或者交易角度看,原因在于真仓实点要么跌到合理估值的下位水平。第二,看到政策趋化。我们要强调的,高送长的概念。第二,财富再配置,建立宏观调控起到一定效果的假设。第三,如果是一轮新的周期,慢慢经过一个调整以后,新兴产业再次可能会享受业绩和估值的双重提升。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理想状态。我们重点看好新兴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简单读一下,我们认为明年大平衡的格局。

  明年市场依然适宜以大平衡市格局运行,上证指数可能低点2450左右、高点3420-3590点,业绩增长是上行的主动力。政策紧缩下对流动性及经济的悲观预期是市场的压力所在。社会财富再配置、新重要是转型中孕育成型是主要驱动力。

  主题看,保障房以及新疆、西藏等区域概念,以及2-3月高送转机会。主线:寻找能穿越政策调控及经济短期周期回落的板块,其实就是新周期、中周期主要推动的行业,新兴产业包括消费升级。重点看好:中高档消费品,电子信息设备、智能电网。

  战略新兴产业往上走,电子信息设备既享受了全球经济的复苏,也享受了国内的优势。

  为了更加便于投资者的操作,我们在每一个主题和主线下列一些股票。我在这里就不读了。简单说一下,投资可以看研发平台上面。

  因为我们觉得明年投资不会大幅下降的原因,就是民生工程下的保障房。安居工程可以看规划城建类的,而不是开发类的,还有建材装饰类的,装修装配类的,第四电气及配件。

  区域建设,新疆西藏不列出来,高送转列了十个股票。

  主线,看消费升级,包括中高端的服装皮鞋、皮具。第二食品饮料里的海产品、高端白酒;保健品享受了改善状态,主要是医疗、医院、医疗器械。家居用品主要看好家纺、加剧。户外休闲主要看好户外运动服、户外装备用品、户外器械,以及工具。文化娱乐,文化产业也会成为支柱产业,传媒,甚至包括娱乐用品的玩具,消费电子类的配件。汽车,随着汽车增速的下来,更看好配件或者有关的非整车行业的板块。还有游艇飞机、珠宝饰品。

  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交通方面的信息、高铁、电子金融,甚至包括各种GRS。节能环保、新能源,核电、水利建设也会有一些看点。生物,主要是两块,一块是农业,一块是医药。高端装备制造。

  这张表列一下我们定义的新蓝筹的各项指标的描述,我看了一下,这些板块符合我们先前给了一些条件。我又看了一下他们的业绩以及行情表现,的确在过去一段时间表现得很好,同时我相信打了红字的,其实体现了前三年复合的销售收入大于利润增速,某种程度上它的业绩更有挖掘潜力的股票,未来还会成为新型蓝筹的代表之一。这个可以作为参考。

  最后我们关注的十大股票,涉及的面主要是立足在消费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上面,包括医药、食品、家纺、传媒、新商业模式、高端装备、各种建材产品、新能源、电子信息技术,这是我们的重点股票。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