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新男:中国技术发展依赖企业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8日 11:02  新浪财经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新男演讲(新浪财经 刘万里 摄)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新男演讲(新浪财经 刘万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2月18日,由《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和清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广东省清远市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启“十二五”新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图为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新男演讲。

  李新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能在中国这样一个高端的经济论坛上和大家一起交流,同时学习大家好的思路、好的观点。今天结合我最近的工作,结合五会精神的学习以及经济会议精神的学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以及我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的第一个思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由大变强、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家都知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如刚才在前面开幕的时候一个领导讲到的,它是一个全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发展方式的优劣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能不能长期持续和谐发展以及能够保持自己的国际竞争地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所以我们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要加快步伐。我们国家是什么样的状态?刚才有专家也特别强调,无数的事实可以证明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从经济总量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从外汇的储备我们是全世界第一,从进出口贸易现在可能是第二、第三,从拥有的科技人才,我们在世界的科技论文的产生方面也是排在第二、第三。但是同时,也有无数的事实来说明我们不是一个强国,刚才张纲先生已经说了很多,我就不展开来说。我们不是一个强国,我们弱在什么地方?我概括在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弱在了产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方面,比如说汽车产业,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就是在中国,我们在金融危机中,仍然以强有力的盈利支撑着世界的汽车产业发展,但是在这方面,大量的利润以及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不在中国手中。

  我觉得第二个“弱”就弱在了我们企业还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的核心技术在很多方面依赖于人、受控于人,无论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还是传统产业方面,在很多方面,大家也知道很多事实。

  第三个“弱”是弱在我们不能把科学技术的成果大规模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历史上看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中世纪之前,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过去都说中国是一个航海文明发展起来的国家,我们至今还没有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和管理航空母舰。但是大家都知道明朝的时候郑和下西洋的团队号称“巨轮百艘”,长160米,宽60米,有2700人的庞大船队,60年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的船队长17米,比我们整整小了10倍,宽6米,又比我们小了差不多10倍。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航海技术是非常好的。明朝时候的船上下三层木质结构,但是上面架着炮。鼓风机技术优于欧洲的600多年,但是一个事实也说明我们落后了,我们没有跟上近代和现代产业革命以及新技术革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机遇,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步伐。所以总理曾经有过一次总结,认为我们在四次产业革命中落后,特别强调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于技术的应用当时采取了一种闭塞态度,没有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样,我们现在在产业发展的价值链上有很大的出口量,但是我们劳动力的成本仅相当于美国的2.9%,日本和加拿大的3.1,德国的2.1,甚至不如巴西、墨西哥国家,只相当于这些国家的22%和26%,我想这些数字就充分地说明了中国劳动力生产同样的商品所获得的报酬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1%,反映了中国所欠缺的资源转化能力非常突出。对产业链的价值流向控制能力非常薄弱,当然有的经济学家可能会说这是我们的优势成本,不能否定我们在初期发展阶段的时候,我们确实有这种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金到中国来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我想这一点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同样有一个美国的经济学家曾经举过一个关于鼠标的案例以及分析了中国所有来料加工等工业发展的产品滞后,他举的例子是我们出口的东西在中国加工的价值等顶多达到10%,甚至到1%,比如说一个鼠标在美国是卖40美元,但是在我们的苏州加工,我们全部的加工连材料带成本拿到的只有3美元,大家看到关于苹果的微软有这样一篇报道,曾经也报道过像Iphone这样的产品在美国市场卖200多美元,但是实际上我们加工厂能拿到4美元到5美元。我们之所以只能拿到这样的份额,是因为核心技术被别人拿走了。我想这些事实都说明了,美国专家最后得出的结论,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靠中国人卖。所以我想,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必须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再也不能走资源消耗、资本扩张、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发展,我们要由一个大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强国,真正能在世界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主动权。这与我们目前的经济转变以及成果转化的现状是密切相关的。

  从国家战略上来看,我们很多战略性产业,经济战略、国家安全的战略,比如说汽车、飞机、仪器仪表、信息、生物、新材料这些领域,我们国家授予专利为跨国公司所有,如果我们不能掌握自己的知识产权,我国的发展不能摆脱美国专家所得出的结论。这是我的第一个思考,我们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个思考,我们要认清国际开放的环境,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从上世纪开始到本世纪,各国都把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各国都在纷纷制定本国的自主创新发展策略,在金融危机中这种趋势下,更加彰显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奥巴马的竞争口号是他上台之后要引导美国人民走上技术创新的新纪元,同样他也创造了美国创新的一个词汇,含义是要发展在美国本土上的自主创新,虽然把不断地职责我们的自主创新政策,但是美国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在解决金融危机中三大汽车产业的关键问题时,美国政府提出的口号是,要么改革,要么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发展新的创新产品,要么就走开。在欧盟、英国国家,在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都在纷纷制定创新发展的新战略,所以创新已经成为各国发展都要做的一件事。发展中国家,比如说南边的越南、泰国国家、拉美国家、巴西国家,也纷纷把创新放在主要位置。所以创新发展是一个国际上的大趋势,但是我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来实现创新发展的?我们都说世界的发展是经济一体化的,中国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面,开放的环境实际上也是一个竞争的环境,既然有竞争,就不会是一个平等的竞争关系。

  在核心技术的掌握方面,因为核心技术的掌握关系着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各国多在拼命掌握核心技术的主动权,比如我们要发展IT产业,IT产业中的几个关键设备,包括光刻机,这项技术被一两个国家所掌握,我们要发展这样的技术,要发展这样的产品,我们可以去买,甚至可以高价购买,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肯把这样的技术卖给我们,甚至对我们自己研发的项目采取了种种的封锁、限制。再比如大家知道波音源于欧盟,空客已经制造得非常好,但是为什么欧盟国家还要联合起来做空客?当欧盟在发展自己空客的时候,美国就曾经提出了要支持波音发展,理由是波音涉及到美国在航空产业的核心技术。同样,中国企业在国外这两年开启了一些国际合作甚至并购,例如联想集团在美国做了微软的TCEM,美国政府制定的IBM订单立刻取消,理由是这个公司已经不是美国公司了,被外国人所主导,涉及到美国的安全利益,所以停止订单。再比如数控机床行业,在美国合作甚至全资购买了美国的研发公司,全资投入请外国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但是当新产品出来以后马上受到当地政府限制,说技术开发以后只能在本土生产,样品不能拿回中国。这就是开放环境下的国际合作环境。曾经有一个外国专家写了一本书叫做《世界是平的》,他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充分发展、分工合作下,大家是平等的,可以合作、可以共赢、可以优势互补。有一次在北京,OECD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一个德国的主持人,也是专家,当时在会上问所有的专家,谁同意世界是平的?有没有人可以举手,在场的可能有人不好意思举手,当然现场也没有人举手。在这个会议上大家得出的结论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世界不是平等的,有差距,竞争就在于不平等。所以我刚才说的,就是全世界人都把创新放在主导地位的环境中,首先大家都有权力在创新上获得自己的发展,都有权力在产业价值链上谋求高端的发展,为什么有些国家的专家在纷纷说后发国家不一定要自主创新,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我们放弃了自主创新,放弃了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掌握,我们国家就完全完成不了由大向强的转变。

  总书记在说到我们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时,多次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所以这次五中全会特别要求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十二五”发展的突出位置,我想这是中央的高瞻远瞩。

  如何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实现我们由大到强的转变,实现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这里面要强化两个意识,要营造一个社会氛围,建立一个体系。强化两个意识,第一个是意识是要强调大规模地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十七大报告中央就特别提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这次五中全会又再次强调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是在转变生产方式中提出的目标和思路,这里面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大规模的进行。我曾经跟中国创新部的一位司长也有过对话,我问他,看现在的英国发展趋势,和美国等其他国家,你认为你们的弱点在什么地方?他认为英国拥有全世界1%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经济总量等各方面来讲,在经济实力上是远远落后于美国、德国和日本,原因就在于英国注重是基础研究,而忽略了科学技术的成果向应用研究、向生产力的转化,他说美国的发展就是在二次产业革命中抓住了当时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实现了创新技术发展,把很多的欧洲大陆技术创造应用到美国的实际生产中,所以美国获得了高速发展。后来德国在这个阶段也跟上来了,加速了德国的经济发展。在60年代日本其实也走上这样一条道路,英国自己做了深刻的建陶,他们提出要把大规模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为主要的目标。大家如果看一下英国最近发表的很多战略报告、白皮书以及政府内部的文件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国家过去有很多科学技术成果,也可以说在世界上是非常突出的,但在转化能力方面相对来讲是比较薄弱的。这里面就需要我们加强这种意识,不是一点的转化,只有大规模地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要明确,技术创新本身不是科技活动,而是经济活动,是经济活动如何利用技术成果变成生产力、变成市场竞争优势、变成利润,以前在这个问题上常常被忽视,这些也造成了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我们在组织上、管理上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我们说要建设创新国家,创新国家的标准是什么?创新国家的标志是有不断的创新的思维、思路涌现出来,新思想、新知识、新发现、新发明不断涌现,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工艺也不断地演变,各种社会的生产、科研方式不断演变。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有这样的环境,包括我们现在说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在这个城市里面有没有这样的环境可以使这些东西创造出来?这是第一。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把这些演变出来的创新要素,通过一大批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把它变成经济发展的内生要素,变成实际生产力才能提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比较好的效率,来改善资源环境利用方式,改变这些国家的生产方式。所以企业在这里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前不久在一次会议上,我们国家最早研究创新技术的几个知名专家,我和他们讨论了一个问题,他们提出关于技术创新的主体问题,有很多说法,到底技术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是多主体还是一个主体?几位专家进行了讨论,作为创新活动本身来讲主体只能有一个。说主体并不是说这个主体要单打独斗,比如说以企业为主体并不是这个企业在单打独斗,只是说企业在发展创新中要发挥作用,从技术创新理论上来讲,没有企业作为载体,技术创新的成果不可能最后实现。比如说在知识创新中,如果没有大学研究机构作为载体,知识创新也不可能最终实现。所以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必须以企业为主体,至于其他要素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他们的结论。我也非常受启发。在这次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多次讲话中强调要强化经济技术创新主体。所以我提出的第二个意识是我们一定要强化经济技术创新主体意识,要清楚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活动,是通过科学技术的支撑、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做大做强的经济活动,获得市场优势,获得产业竞争力的经济活动,这一点必须要明确,我们不能再犹豫了。如果没有一大群的企业走上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一句空话。只有企业走上了技术创新发展道路,这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第三是要营造社会氛围,从中国的现实来看我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来讲比较薄弱,这有历史原因,因为我们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去我们主要是靠计划经济的安排,而不是主动行为。所以作为企业本身来讲也缺乏长期的技术积累,也缺乏长期必要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所需要的经济能力。虽然这两年发展很快,很多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增强,但是整体来看还不够,主要是积累还不够。作为技术创新活动本身来讲,它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我们大学研究机构恰恰能够提高技术创新源头的要素。所以要实现技术创新整个过程的完成,必须要推动产学研的密切合作。从技术创新的本身来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我刚才讲的大规模转化,而不是一星半点的转化,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合作,需要各种学科的合作,需要各种技术的交叉,需要排列上下的组合,这里都需要合作。如果没有这种合作的意识,技术创新要素就很难有效地或者是高效地集聚在产业创新能力提高的目标上,集聚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目标上。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需要从企业家方面有更宽广的合作胸怀,有更长远的远见和视野,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到目前的竞争关系,要从长远的发展中,要从做强做大企业,要在市场中做大蛋糕,来分得更大的蛋糕的视野来促进这种活动。如果企业家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只看到眼前的竞争,防范着别人在共同的技术开发中跑在自己的前面,而不是靠自己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来占领新的发展空间。

  所以在关于企业竞争方面,曾经有《蓝海战略》和《红海战略》,这也是国际上研究的问题。既然提出了蓝海战略,就是说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合作创新、开拓市场空间才真正是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举一个例子,现在正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是电动车的电池质量密度,这个技术要突破。但是目前还没有突破,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就可以合作起来,形成一个共同的研发目标,形成一个共同的研发主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研发团队来开发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但是我们国家本来在这方面力量就弱,有限的研究力量也十分分散,所以现在我们在电动汽车的电池方面,至今没有形成非常好的合作,各搞各的,分散着进行。因此这种创新需要一个国家,需要一个持续稳定的、不断的攻关改善。在这些方面我们甚至不如国外一些企业,在这方面,我想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和远见很重要。另外一方面,合作创新的氛围也在于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应该说这些年,在中央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各个部门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积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来促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当然整体上来看,有合作、有协调,但是还没有真正聚焦到推力、国家技术创新的大目标还没有聚焦到推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这些工作各个部门都在做,但是我想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从微观层面企业家有宽广的胸怀和远见,研究机构、大学、社会各种技术要素有这种合作的意识,才能形成合作的基础。同样,在政府部门中,要加强协调、加强合作,才能真正把中央的要求聚焦到全社会的战略主体这样的思路上来,增强战略合作的竞争力。

  再有一点是建立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国家创新体系,但是国家创新体系是非常庞大的,中央也提出了,要以技术为窗口全面带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如何建设技术创新体系,这次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央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技术创新体系的步伐,同时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知识和技术创新工程,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最近中央发布的《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要结合建设创新工程的推进,为此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八个部门在中央的部署安排下,去年已经启动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这项工作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分散、政策分散,不能形成合力的问题,要把各方面的要素结合到以企业为主体、产业结合、市场为导向的集群中,要通过建设全国的创新企业,形成技术创新企业的支柱,通过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来更好地以企业为主体聚合产业技术创新的各种创新要素,形成国家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科技支撑。通过建设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平台,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系统的支撑。这里面也提出了六大任务:推动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构建和发展;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放高校科研院院所的科技资源;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这项工程在中央的整体部署和安排下,正在顺利地进展,在“十二五”的规划下要加快自主创新工程,我们现在正在联合相关的部门制定“十二五”的创新工程的规划和方案,要通过这样的工程来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来凝聚社会的各种技术创新要素,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供重要的保障。

  最后以总理的一句话作为我今天发言的结束语: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科学技术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动力。只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中国这艘巨轮就能产生无尽的力量,任何人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中国科技一定能够支撑和引领我们伟大的祖国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