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财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点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3日 17:00  新浪财经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点评(新浪财经 陈鑫 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点评(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2月13日-14日,第四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学术讲堂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经济复苏、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新浪财经全程直播,图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点评。

  郭田勇:刚才听了四位的发言,都是关于国际货币体系以及货币储备方面的内容,我听了以后感觉讲的非常好,而且有里面非常重要的观点,我分成几个小内容谈谈我的感受。

  外管局陈博士发言中谈到针对美国量化宽松,既有漏孙效应,又有溢出效应,作为量化宽松,从始作俑者来看,肯定希望尽量使它具有溢出效应,尽量避免漏损效应,我也同意张院长上午讲的一个观点,如果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本国经济,使得本国哪怕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胀,而又不对其他国家产生太大的冲击,这个可能是量化宽松的一个最高境界,我们加强外汇管制是有必要的,只有量化宽松以后,增发出来这些货币挡到门外去,既对本国经济保护有利,也能够使得这些货币尽量多的停留在美国,对美国本身的经济复苏也会有帮助。

  我还想到一个问题,对于中国货币政策来讲,其实国内货币政策也是有溢出效应和漏损效应的,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化货币,溢出效应可能主要是体现在我们对本国产出效应上,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利用人民币的增发来使得国际上对人民币产生贬值预期,然后刺激中国国际贸易,很难达到像美国这样的目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多发行人民币,的确有一定的产出效应,这个恐怕就是中国在前期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初衷,我们希望增发的货币能够进入实体经济中,但是不幸的是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我们漏出效应开始不断加大,子弹向外打,但是没有打中靶子心,导致资产泡沫全进入资产市场,其实意味着国内货币政策的漏损效应开始逐渐大于溢出效应,要从适度宽松重新回到稳健,要避免漏损效应。

  什么叫稳健的货币政策?我这两天一直讲一个观点,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标签没有变,跟以前一样,但是里边的内容要变,有政府发挥作用的功能,不能再依靠拉动投资的方式来体现积极财政政策,内容要变。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标签变了,内容也要变,不但名字叫稳健的货币政策,内容也有两方面变化:第一,货币条件上,明年银行信贷增速和广义货币的增速都要制定出更合理的目标,增速要比今年的量往下降。第二,货币政策的工具也要进行调整,前面央行主要是依靠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提高准备金率,发行央票,但是我们看价格型工具不进行调整情况下,数量型工具发挥作用的空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了,上周三年期央票没人愿意买了,因为大家加息预期非常强,利率不调整,现有利率水平下发央票就发不出去,央行只能被迫采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方式,但是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缺陷是非常多的,由于我们给商业银行付利息,实际准备金率水平要更高一些,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如果中央银行能把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由1.89%提高到5%的话商业银行恨不得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00%,吸收存款,全给中央银行,利率问题的确有不合理的方面,如果把利率问题调整到合理化以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标准还应当往下降,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比较小。未来在利率率政策上仍然是有空间的,现在一谈到加息担心两方面内容:第一担心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第二担心热钱在利差情况下流入,但是不加息也会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不加息负利率情况更加明显,容易进一步助长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第二不加息明年信贷总量进行收缩情况下,市场利率率水平一定会远远的高于央行存贷款名义利率率水平,如果不加息,你制定名义利率率水平根本反映不出社会实际资金供求状况。未来在利率率上仍然要进行调整,而对于热钱方面的担心,恐怕更多的应该通过资本项目的管制来进行规避。同时,大家也知道,我们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使得央行人民币投放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必然形成大量国内偏多的流动性,我们认为明年在汇率机制上应该更有弹性一些。

  刚才吉林大学李教授也谈到东亚货币合作问题,我恰巧上周到韩国去了一趟,我同意李教授的观点,东亚货币合作的确任重道远,难度也非常大,我到韩国,国外有学者叫东盟“10+1+1+1”,因为说3不是一个整体,三国之间各方面差异非常大,所以3不是一个整体,后来也就有更多的一些想法,比如他们要引进其他国家进来,希望把主体变得更大一些,表现出什么呢?东亚货币合作应当说难度是非常大的,韩国有些学者提出一些重点观点,东亚之间的合作并不仅仅应该是一种经济合作,首先应当是一种价值共同体,希望我们东亚之间能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在有共同价值观之后,货币层面的合作就会一马平川,这个观点我也同意,但是我们又知道,无论是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还是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原因,形成统一价值观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恐怕合作还是要从求同存异开始。

  对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以及中国参与的趋势,现在有三种可能:第一,周小川行长说未来超主权货币的形成,我们也说过,超主权货币难度的确比较大,好比以前提出要实现共产主义似的,这个事并不是很轻松的事,但是可以作为愿景。第二,东亚能不能形成统一的东亚货币体系?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对于我们中国来讲,未来恐怕还是要进一步的推进人民币本身的国际化,这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在这个问题上我跟李教授的观点比较相似。

  关于张博士的演讲,在我们储备越积累越大的情况,而且投资美国国债,我们已经深深感觉到我们已经被“捆绑”的情况下的确要开始考虑怎么样进行投资上的分散,我们说选择更加安全而且投资效益更高的一些主权债进行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张斌博士对于亚洲国家主权债跟美国国债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比较,我认为学术价值非常强。

  印尼专家的演讲给我一个很大的感受,印尼面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跟我们中国所想的基本上也是比较相似的,也感觉到对他们经济的威胁,在印尼央行进行调控,也发行SBI这样一些产品,其实相当于我们的央行票据,从印尼来看,在调控经济手段中跟我们中国相似的地方非常多,中国和印尼包括其他东南亚国家进行深入的经济金融方面的合作和交流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谢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