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第四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2月13日-14日,第四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学术讲堂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经济复苏、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新浪财经全程直播,图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系主任、经济学教授李健点评。
李健:各位下午好!会议的主办者通知我让我对松奇教授的发言进行点评,听了他的演讲,我觉得咱们的主题跟松奇教授演讲的内容高度吻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到了三点,会议的议题是“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从金融视角来看,我觉得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研究,最近这段时间我们正在进行几个课题的研究,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金融监管和金融结构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刚才松奇教授也讲到了,中国银行业、中国金融业发展和美国和英国不一样,我们有时间错后,并且事实上涉及到的是结构不同,现在来看,如果我们要照搬美国和英国监管改革模式,在中国行不行?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这种现实问题的解答,还是需要从理论上弦搞清楚,金融结构和金融监管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从历史梳理来看,大家更多从监管角度考虑,每次危机以后监管变化了,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从结构变迁视角来看,我们可能会发现在金融结构变化过程当中实际上对监管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每次监管体制的变革以后又会反过来对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无论是每个历史阶段的梳理似乎都可以看到这么个规律性东西,最初金融业的发展一方面是数量,更重要的是结构的变化,结构变化之后,就会引起相应的监管的调整,监管调整之后反过来又会影响结构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金融监管和金融结构变化的动态驳议当中金融业获得了发展,但与此同时金融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危机的爆发,比如各种矛盾的积累等等。从这两个过程来看,从历史视角来看,实际上还可以看出一条规律,在金融结构和金融监管关系当中似乎结构变化是内升的,是内升的因素,从理论商来说,金融监管应该更好的适应金融结构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怎么样处理好二者之间的适应性可能是我们现在在结构变化和监管调整过程当中所需要抓住的一个结点,在中国来看,我们正在进行改革,而且在快速发展当中结构实际上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监管需要不同的进行动态调整,我想也可能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监管模式,同样也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融结构模式,都需要根据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做,这是我想到的第一点。
第二,刚才松奇教授提到金融创新问题,在整个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制度变革当中的关键因素问题,目前为止仍然坚持金融创新是双刃剑,既是推动金融发展制度演进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是带来副作用的源头,每次危机可能都跟不当创新有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正视这种金融创新的双刃剑作用,是我们优化结构和监管体制调整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目前来看,包括美国和英国这次的改革,包括大家总结这次次贷危机发生过程当中经验教训时候都谈到了,我一直认为金融创新仍然是必须的,而且是在金融发展过程当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个动力源泉,从中国金融发展角度来看,目前还没有到需要抑制创新来维持稳健的程度,我非常同意松奇教授刚才的观点,中国金融才刚刚发展起来,我们还需要创新,但是我们也要吸收前车之鉴,创新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把握住创新的方向,使得它能够真正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定位于金融业第三服务产业的位置,而不能追逐高利的、投机的、高杠杆的,我始终认为华尔街文化不是可取的,不可取之处完全在于在金融内部循环,通过交易获得价差收益,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或者金融的发展如果建立在这种繁荣基础上,金融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换句话说实际上只能带来危机,而不会有别的什么结果。金融如果真正能够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才能真正有稳健的基础,有稳健的金融结构。
第三,目前大家都在强调金融监管,我认为确实非常必要,而且从次贷危机以来,无论是各个国家的政府,还是国际组织,都在强化在金融监管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并且取得了实效,我认为这都是非常必要的,无可厚非的。我也在想怎么评估和发挥金融监管的作用?能不能把金融监管寄予那么高的厚望,在所有360行当中,金融业已经是监管总严厉的行业了,从金融监管问世以来危机愈演愈烈,监管也越来越严,大家可以思考内在的规律性东西,金融业本身行业特征、经营对象、经营方式是内在东西,更重要的可能就是我们在金融业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有一个稳健的、准确的定位,包括现在在强化监管的大趋势下,我个人认为也不能过度过高的依赖于监管,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所有宝都压监管上,我认为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另外的问题,包括刚才松奇教授讲到的可能会抑制微观经济主体,包括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创新,可能会抑制市场活力,如果这样做,本身监管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也是问题,再一个会带来什么样的副作用,这都是需要深刻思考的。在强化监管的同时,我们对政府的外部监管是不是看得太重了一点,是不是需要更多的发挥市场的力量,比如互利作用,更重要的是微观经济主体自我市场约束机制的建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