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于12月11日-12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上图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实。
李实:谢谢徐院长,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讲一下中国收入分配的问题,我大概讲五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收储差距变动的一个趋势,第二个就是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第三个就是收入差距扩大的必然性是否有依据,第四就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和市场化改革到底是什么问题,因为很多左派人士认为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改革,第五个问题就是面对多种多样的收入差距问题,我们如何考虑建立一个政策体系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是收据差距的变动趋势,从农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变动,全国收入差距变动,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收入差距扩大基本上是一个全方位的,先看一下农村的收入差距,对农民内部的经济系数进行一个估计,这30年来收入变动的趋势,1978年收入差距的经济系数到今天为止扩大了相当多,虽然有个别年份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非常小。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比农村要小得多,对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很多人认为,现在我们看到的,估计到的这样一个收入差距有低估的问题,我一会儿还会讲到。主要就是说,我们对高收入人群有一个样本偏差,对很多的人有一个低报收入的问题,然而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世界银行也是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做了一个分析,在80年代初期的时候,全国的收入差距系数是0.3左右,现在是个什么状态呢?估计的结果就是说,相对于88年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第一次做的全国用户调查数据,做出的结果是0.78,07年是0.49,最高的收入和最低收入的人群平均收入的比率88年是1.3倍,07年上升到23倍,也皆是说现在的收入差距大概是0.48-0.49, 这种情况呢,有人说低估,有人说高估,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个测算。高估的语速主要是城乡之间生活费用是有差别的,同样一块钱在农村的购买力比在城市的购买力要高一些,农村城市的购买力生活费用指数也不一样,同样还有一些人认为存在低估。
为什么呢?至少有两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做城镇住户调查的时候,高收入人群的样本比重是不断下降的,很多有钱人不愿意参加调查,另外即使有个别人愿意参加调查,但是他往往会低报收入,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讲灰色收入,他就认为有人低报收入。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呢,如果要是比较城乡之间的实际的收入,所谓实际的收入就是按照他的消费效率,你会发觉,还有很多的所谓的隐性的收入,城市当中的很多职工享受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个农村居民是享受不到的,在我们做一般收入差距的时候,往往这些都没有考虑进去,如果把这部分考虑进去之后,城乡差距可能要比现在表现出来的收入差距更大一些。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想首先解决高收入人群样本偏低的问题,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比较正常的收入分布的话,大概是这样一个收入分布,就是说A样本和B样本,C样本,由于我们在做调查的时候,高收入人群的样本人群不愿意参加,在我们调查当中可能获得的样本数据往往只是而A样本,而C样本,B样本都看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来估计出B和C的样本规模,他的收入水平被低估的问题也许就能够被解决。
富人阶层的财产分布是符合一种帕立托分布,另外你可以把这个参数分布的性质估计出来,所以根据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然后我们做了一些尝试,也就是说在刚才提到的,C样本人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是可以观察到的,因为在高端的人群当中,包括很多富人榜上的富人,还有一些公司的高管,他们的财富都已经公布了,我们就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渠道搜集C样本人群的相关数据,包括他们的收入,财产,人数,把这个样本搜到,然后做一个外推,这样就把B样本推出来,有了这两个样本的分布,还有样本大概的人数规模,然后把A样本结合起来,对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做了一个估计。估计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说,这样一个B样本C样本的群体,当然他收入的差距,这个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是很高的,也就是在这个样本里头很有钱的人,年收入达到几亿,还有一些十几万的,都有。这个样本的人数总的规模我们估计出来大概是280万,也就是说人均收入超过12万以上的大概是280万,这样的结果可以得到印证的是什么呢?07年全国收入12万以上的申报税的人数是220万人,也就是我们的估计还多出60万人,这些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人,贪官等等,这类人群大概占城镇人口的0.5%,比例也不是很高,占全国人口的0.2%多一点,这部分人群平均收入是51万,这是我们对这个人群的一个基本的人口规模以及他的收入分布做了一个估计,接下来就是说,和前面的调查样本合并到一起,对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和全国的收入差距做了一个估计,如果把这个人群加上去以后,城镇内部的经济西蜀由原来的0.34,大概上升的0.42,然后如果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别,省与省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生活费用的差距并不比较明显,只是城乡差距比较明显,所以他对全国的影响会大一些。如果把把高收入样本差距加进去,全国的情况是0.47,把这个人群样本加上去,全国的经济系数上升到0.52,但是如果要是把城乡之间生活费用的差异这个因素考虑进去,这样全国的经济系数又回落到大概0.48,我刚才提到了就是我告诉大家的,全国的经济系数0.48,0.49,这个结果正如我刚才提到的,可能还有一个低谷的问题,就是城乡之间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差距,如果考虑进去,系数可能还会上升一点,上升到0.51,因为现在受到数据的限制,这部分我们还没有进一步的估计,这是一个收入差距的估计结果。
接下来库茨涅兹假说及其验证结果,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收入差距的变化,可能是服从了这个假说,但是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需要一些经验数据的验证,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验证这个事情。我就不多详细说了,只说一个结果,就是05年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这里面问到了所有就业人员上个月的工资收入或者劳动收入,根据这样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做一个跨城市的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的回归分析,也就是说看看这种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城市和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城市,这样的收入差距有没有存在一种倒U型的变化差距,把这些因素统统考虑进去,想看看能不能解释收入差距的变化。做了几个模型,几个模型里头都有收入解释变量,基本上得到的结果都是和假说所预期的结果相反的,收入差距不是先上升再下降,而是先下降再上升,所以是一个正U型的结果。当时看到了一个失业变量,对收入差距的解释非常强劲,失业变量几乎是没有发生变化的,这就说明一个城市失业率越高,收入差距越大,另外城乡之间农民工的收入和当地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可以解释,从这些角度来说,我们可能面对的一个收入差距的扩大可能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我们很难预期,到哪一年他会往下走。
第四个问题就是收入差距在多大程度是和我们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相关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我们可以从收入差距扩大的几个基本的层面来看看,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这些层面在多大程度上和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我把它归结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城乡之间,第二个就是部门之间,第三个就是我们的税收问题,第四个就是受教育经费的不公平性,第五个是灰色收入,应该说从这五个方面来看,可能我们面临的收入差距扩大可能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没那么密切,不是说像有些人想象的有那么直接的联系,也没有太多的因果关系。先看看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那时候即使在传统体制下城乡收入也是在扩大的,80年代中期城乡收入差距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但是从85年开始,这个差距是不断扩大的,到现在为止达到3.3倍,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缩小,这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另外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全国收入差距当中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做了一些非典型性分析,泰尔指数分析,88年是39%,95年是41%,等等,一直到今天,另外垄断部门和竞争部门之间的差距,我们把这两个部门之间的收入做了一个比较,如果把制造业,当然不是完全的竞争,但是竞争性比较强,把这个行业的基本工资或者平均工资设定为一个基准,只是看看其他几个行业。比如说电信,金融,保险,这几个部门,和制造业比,看看他工资的变化。88年的时候并不是很明显,包括金融部门,电力部门,比制造业的收入也就高出20%,但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差距不断扩大,到现在开始这个差距已经两倍,三倍了。这还没有包括职工的一些实物性收入,福利等等。垄断部门工资高,是因为员工素质比较高,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一个分析,也就是说把他的人力资本,把他其他的一些和个人素质相关的因素控制以后,看看这样一个部门之间的差距是什么因素带来的,当中有一些不可解释的因素,就是垄断利润。
当然,中国不仅仅面临一个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包括一些苛捐杂税,都是累退性,不是累进性,很多穷人负担的税赋超过了富人。包括农业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至少在2002年以前,高收入人群所负担的税率要低于低收入人群,以1995年为例,如果我们用比较宽的税赋口径,最高的10%的人均负担的税率只相当于他收入的3%,而最低的10%的人群负担的税率相当于他收入的14%,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反应出来的就是税收的累退性,在这种情况下,税前收入的收入差距反而要小于税后的收入差距,像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很难看到,我跟好多老外看这样的结果,他们都不相信,没有哪个会实行累退税啊,可是中国就是这样。另外一个就是受教育机会的问题,应该说教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主要表现为教育收益率的不断上升,如果大家看到相关文献就应该发现,从90年代开始中国的教育率不断的上升,你多受一年教育你的收入也会上升,如果再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1988年大概有4%,07年上升到20%左右,也就是说教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他的影响是通过两个因素,一个是教育率不断上升,一个是教育机会均等化,如果教育机会继续均等化,就可以减缓因为教育而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根据我们两年的调查数据,测量了教育年限的经济系数,就发现95年开始这个系数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教育机会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有一些数据表明,对于农村来说上大学的机会,虽然农村义务教育已经普及,但是农村的孩子上大学的机会是越来越小,我听到一个数据但是没有得到核实,这个数据表明高考的考生来自农村的生源是20%,而且这种情况越是在好的大学,农村的生源所占的比重就越低。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说腐败和灰色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当然这个里面有很多的相关的文章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到现在没有看到非常好的研究文献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实证,为什么?就是因为灰色收入的数据腐败的数据非常难获得,有一些研究不然就是夸大,不然就是低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个模拟分析,先看一下模拟分析的结果,结果是200年的数据,我们假定那一年出了40000个贪官,而且每个贪官贪污了500万,看看这40000个贪官贪污了500万以后会对我们的收入差距造成多大的影响?结果我们计算以后会给我们的收入差距产生2%的影响,有人说低估了,贪官远远不止贪这些,后来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最后系数稍稍有一点上升,对这个例子来说,贪官灰色收入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一个分配不公的问题,对一个差距的影响远远要小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腐败和灰色收入对收入差距不是最主要的影响,但是对分配不公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最后简单的讲一下我们考虑的一个政策体系的问题。
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也是想给中央政府能够做出一个东西来,对我们将来的收入分配政策能够提出一些帮助和支持。这个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刚才我提到了大概七种,包括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问题,当然我们能够使用的政策手段能够有多少,我们能够把初次分配,再分配,还有其他的一些相关的政策,到底我们有多少政策可以用,在多大程度上在现实体制上是可行的,包括再分配的政策我们也分为七种,另外其他的配套政策也列为七种,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细说了。然后再看看这些政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政策和问题之间有没有对应性。这是收入分配政策的预期效果表,包括初次分配,有些政策是可以预期的,有些政策的效果是很难预期的。比如说工资谈判机制,对于这样一个机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降低缩小收入差距,就取决于这个谈判机制本身的设计,不是所有的谈判机制都能缩小收入差距的。另外包括最低工资标准的问题,很多地区大幅度提高最低收入标准,有的地区提出要把最低收入标准提高到使得50%的人都受益,我觉得这个政策肯定会提高这个地方的失业率,并不能解决问题。另外像提高农产品价格,当农产品价格提高的时候,他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为什么?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会提高农民来自于农业的收入,应该说提高农产品价格是解决缩小城乡差距甚至全部收入差距非常有效的范畴,但问题农产品价格提高对城市收入产生的影响还需要研究。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政策手段,我就不细细讲了,当然这个政策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我们国家实际的基础上,我们知道解决腐败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政治体制改革,要约束政府的权力,约束官员的权力,这个最重要。我们看看能不能公开他们的财产,我想中央有一些文件已经在强调了,应该让他们彻底公开他们的财产,而不仅仅是现在的申报。当然还涉及到其他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