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10恩必特经济论坛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2月12日,2010第四届恩必特(新智库)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十二五规划与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图为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发言。
辜胜阻: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十二五”经济转型和企业发展机遇。我们正处于一个历史新起点,国家十二五规划正在谋划转型中国。转型是当今政府和企业共同的重大使命。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从转型中寻求新商机,在转型中开拓新空间,通过转型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产品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简言之也就是转型。为什么中国要进行转型?我们现在的竞争武器是五低——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靠这“五低”创造了我国以往的辉煌。但是我们的代价是“四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我们发展的结果是:经济规模很大,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是“大而不强”;发展很快,改革开放30年来,平均速度达到9%,但是“快而不优”;虽能快速提升GDP,却无法创造高利润;虽可大量生产商品,却无法创造品牌;虽可吸纳大量就业人口,却无法大幅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和福利。
我们要转型,怎样转?我觉得我们要改变当前五个依赖,实现五个再平衡。
第一,要改变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发展方式,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内需与外需的失衡、投资与消费的失衡,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导致我国存在外贸依存度过高、对外技术依赖性过大、对外资源依赖性过强、环境污染过重等问题。2009年的金融危机更是充分暴露了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弊端。在2009年8.7%的GDP增速中,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特别是靠政府的公共投资,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动力不足。因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坚持扩大内需作为国家长期战略。这个非常重要。在扩大内需过程中,城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最大的内需所在。因为在后危机时代,我们最需要的资源是市场需求。城镇化是创造需求的引擎,能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提高最终消费1.6个百分点,提升投资需求6.6个亿,替代出口10万亿。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截止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6.6%。如果扣除农民工,我们城镇化水平更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相差甚远。如果在未来十年中国的城镇化人口比重上升到2/3,我们年均消费总额可以从10万亿元提高到20万亿元,年均20万亿以上的投资规模可以维持20年。
第二,要改变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要素驱动的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廉价要素成本优势,采纳低成本竞争战略确立起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却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处于弱势地位,面临“低端的设计 ,虚弱的品牌,巨大的排放 ,微薄的利润”的尴尬。以iPad生产为例,苹果iPad最低售价为499美元,中国企业的组装费仅获得11.2美元,利润率在2%左右。当前,劳动力、原材料、土地、资金、资源环境等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多重因素推动我国企业逐步进入高成本时代。11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们的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新高。5.1%是怎么出来的?我认为,主要是成本上升、货币超发、国际市场输入、游资炒作、通胀预期、自然灾害“六把火”烧热我国通胀上升管道。当前,抑制物价上涨是一个持久战,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特别是要注意采取有效措施缓解高成本带来的上涨压力。为此,在十二期间,要把创新作为化解高成本的有效手段和分享价值链高端利润的有效途经,要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改变过度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局面,使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
第三,要改变过度依靠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多元支撑。这几年经济增长,房地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各行各业的先导,直接相关的产业达到60多个,已经成为地方经济最大的支柱。但如果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巨大风险。美国次贷危机和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经验教训应值得我们深思。所以,我们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经济发展的多元支撑。正如十二五规划建议所指出,要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努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因为新兴产业是引领经济,摆脱危机实现持续增长重要的支撑。回顾历史,每次危机的过程中往往孕育了一批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在危机后以其特有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推动新一轮的经济繁荣。我们现在的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2015要达到8%,2020达到15%,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但是,现在经济当中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大量的钱从实体经济出来投向虚拟经济。未来,我们要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并采取有效地财税优惠,引导游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第四,要改变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的发展方式,实现低碳、绿色、集约发展。过去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德国的5倍、日本的4倍、美国的2倍,以占世界8%的经济总量,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8%、钢铁的44%、水泥的5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酸雨面积都居世界首位。“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工业化模式使得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瓶颈”。当前,努力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向“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转变已势在必行。为此,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通过建立技术引领机制、完善结构调整机制、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建立市场诱导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等手段,推动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思想转化为全社会的实际行动。
第五,要改变过度依赖非均衡增长的发展方式,实现均衡共享、包容性增长。我们的消费之所以偏低是因为我们的分配结构出了问题。我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差距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倍扩大到2009年的3.3倍。行业收入差距从78年的1.4倍扩大到2008年是15倍。各阶层和各地区差异也在逐年拉大。目前,国外中等收入阶层接近整个社会的40%-50%,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发达国家甚至更高,而我国2008年中产阶层比重相对较低,仅22%左右,难以发挥中产阶层社会秩序“稳定器”的作用。因此,调整国家、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应成为十二五时期的改革重点。我们过去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需要“让大部分人中产起来”。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和企业联手推进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共享。
发展方式的转型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创新驱动、均衡共享。企业在发展方式转型中,有巨大的历史机遇。一是人口城镇化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二是发展低碳化将为企业带来绿色经济机遇;三是产业高端化将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四是企业信息化将帮助企业从容应对高成本的来临,信息化是化解高成本的良药;五是经济服务化将培育大量白领,扩大市场需求。六是经营国际化将加快企业海外拓展进程。
有人说20世纪是美国世纪,二十一世纪有可能进入中国世纪。历史的经验表明,大国的崛起需要两个条件:优秀的企业家和完善的经济制度。美国的辉煌源自一流的企业家、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创新能力,中国同样需要创新的企业和创新的管理,将中国特色的灵魂和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融于企业管理之中,创新属于我们自身的中国管理模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