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姚洋:政府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应倾听民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2日 09:21  新浪财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季刊》主编姚洋(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季刊》主编姚洋(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于12月11日-12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上图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季刊》主编姚洋。

  姚洋:我的题目是政府行为与经济失衡。先看这个图呢,显示的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失衡。这里是GDP支出的三项,一个是消费,一个是资本形成,一个是进出口。那么所谓的失衡主要是这么两项,一个是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下降,另外一个是我们的进出口上升比较快。那么消费占GDP比重下降呢从80年代就开始了,那个时候我们的收入在增长,随着收入增长,消费倾向应该增加,关键是在2000年之后下降太快了,从60%下降到48%左右。不到十年间我们下降了10几个点,储蓄率却上升到GDP的52%,我们的投资率也非常高,达到45%,这么高的资本形成率也不足以把我们的储蓄全部用掉。进出口高峰的时候达到整个GDP的10%,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自己创造的收入没有花掉,只好给外国人去花,当然,和这么大的进出口相联系的呢,就是我们央行比较超发很多货币,通货膨胀的压力非常大。

  造成储蓄这么高,到底有些什么原因呢?有很多说法,大家应该看到,不仅仅是居民储蓄,我们的居民储蓄率的确很高,居民储蓄是可支配收入的37%,但是我们看到的政府储蓄,他的储蓄率也不低,政府储蓄占政府收入的比例,张老师讲政府收入增长很快,税务总局局长说得也没错,如果按照税率算,我粗略算一下,我们的税收大概占到GDP的28%左右,所以他说还有增长的空间也没错。但问题是这些钱收来之后他做什么用呢?政府很多是用来做投资,在95年-05年的十年间,政府的资本形成占政府收入的30%-50%之间,平均来说应该有35%左右,所以我们政府的储蓄和居民的倾向是差不多的。不能说我们的储蓄多就是老百姓储蓄,其实储蓄最多的还是我们的企业和政府。政府是非常生产性的政府,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中国经济高度失衡的情况下,会带来一些后果。这个表代表了世界上各个国家政府支出的结构,我就不仔细说了,主要差距在哪儿呢?一个是经济支出,中国占到政府收入的20%,那么美国是10%,包括一些转型国家,我们的指标是人家的两倍。少又少在哪里呢?看这个表教育方面其实不少,教育占政府收入比例不少,占GDP比例比较低。从这个方面来说,政府也有道理。财政部说,我们的税收占GDP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差在哪里呢?主要是卫生这块,中国政府的支出只有27.4%,美国也是一个特例,21%,我们在福利方面的差距比较小。看到这个表,中国政府的财政不是一个公共财政,而是一个生产型的财政,政府是一个生产型的政府,高储蓄有一定的合理性,然后就是我们所谓的人口红利,这里呢是比较世界上各个地区的所谓的劳动人口比例,16-65岁的,不劳动的就是除此之外的。最高的是东亚,东亚主要是中国,显而易见这个转型是有两个特点的,一个是非常集中,再一个是非常高,比其他国家都高,主要是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速度迅速下降,使我们劳动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我们的储蓄和人口红利有很大的关系,劳动力供给多了之后工资增长不快,工资增长不快就造成利润增长非常快。然后政府的税收增长非常快。

  问题就在这些储蓄是不是很好的用起来了,政府花了这么多钱,是不是花在该花的地方呢?这个图是磁悬浮列车,这个车修的时候花了100亿,每天的运营都在亏本,因为他的定价虽然很高,但是实际上保本都困难,每天政府都在贴钱。32公里,没有多大用处,为什么这种项目要上马呢?有人说是为了技术,如果真是为了这个,那说明我们政府的水平真的很低,100亿你想买什么技术买不来呢?肯定有别的原因。这个当然你还能理解,就算搞一个实验,但是最不能理解的是,这条线还要修到杭州,修到虹桥,杭州到上海已经有一条高速铁路了,那么坐磁悬浮到杭州只比高铁快了7分钟,谁会为了这7分钟去坐磁悬浮而不坐高铁呢?这个问题就没法解释了,唯一的解释就是政府的钱太多,没地方花。在其他国家呢,基础设施投资是很好的,大家有希望有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我到印度去讲这个问题,印度的同事就说非常羡慕我们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印度的基础设施投资非常缺乏。我们资本的密度现在是越来越高了,最终的结果呢,劳动的回报下降,这个图就是用各个省的数据做的,我们看到是一个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横轴是基础设施投资占省政府支出的比例,纵轴是消费占全省GDP的比重,很明显是一个负关系,什么原因呢?

  我们找到两个机制,一个是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投资越多,第二产业越发达,问题是第二产业的劳动报酬占的比例是比较低的,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可以比较的就是浙江,和江苏。浙江就是中小企业为主,劳动力非常密集,在江苏主要是出口加工业,出口很大,但是江苏的老百姓就是没有浙江的老百姓富有。第二个就是,如果你有很多的基础设施投资,会增加资金的回报,利润会上升。利润上升的反面其实就是,居民的消费下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富人的消费少,你变富了以后消费会慢慢变少的,比如说比尔盖茨,他每年的消费占他的财富是零头的零头,所以他都把钱存起来了。中国未来的20年可能是储蓄的高峰期,过了这20年储蓄就会降下来,我们的税务局长说钱不够花,我觉得要看怎么花。投资基础设施肯定永远都不够,我觉得应该投资到人身上,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基础设施寿命越来越短,所以政府建了一条高速公路之后,过几天不去修的话,这个路就完蛋了。而人力资本不需要国家投资,你只要有一定的教育,他可以自己教育自己,而且还应该投资到那些最需要教育人的人的身上,不是在座的各位,当然我说这话也是说我自己,北大清华拿了政府很多钱,为了增加预算,还不停的到政府要钱,中国的高等教育其实是过剩的,我们最需要教育的是这一部分人,像富士康打工的人,这些人官方统计是1.4亿,然后有人说是2亿多,他们不可能再回到学校去了,教育部搞的2020教育纲要基本上全是正规教育,没有包括他们,这么多的人未来他们还要生育子女,教育是有传递的,如果不能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中国未来想搞什么转变增长方式完全是空谈。这些人里面80%的人只有初中或者以下教育水平,需要投入大量的钱去改变他们的教育水平,我们可以把基础设施的国债改成发基础教育的国债,这个回报也肯定是非常高的。

  但是为什么政府不愿意呢?有人说是GDP崇拜,有人说是升迁的制度,使得政府官员都关注经济增长,关注GDP,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缺少民众的监督,没有老百姓的监督,没有反映民意,政府花了这么多的钱搞基础建设,而老百姓更多的关注是自己的福利,我刚才来的时候在车上司机师傅还说,武汉盖了一年的楼就拆了,因为要修地铁。这完全是浪费,武汉市的市长你好好听听老百姓怎么说,你好好听听,不要自己坐在办公室里瞎想,光想着搞GDP。大家可能会说,民主就可以带来民粹主义,今天我们别说有什么民众参与,这些数据根本没有反映民意,是不是让这些没有教育水平的老百姓参与政治决策过程政治决策就要跨掉呢?这是一种精英主义的思考方式。大家看看这张照片,这是印度的选民,这一排妇女都不识字,但是她们仍然可以行使政治权利。现代民主有很多精巧的机制,根本不用担心民粹主义泛滥,所以我要谈未来的五年甚至二十年,政治转型是不可避免的,政治转型成功了,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才能顺利完成,否则政府官员拿着这么多钱拼命的投资,最终会使我们的经济结构越来越落后。

  谢谢大家!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