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项兵:以创新实现价值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9日 16:07  新浪财经

  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成为全球热点话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当1968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那里已经诞生了很多世界级企业。放眼今天热气腾腾的中国大地,可以真正称得上世界级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原因何在?出路何在?

  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一个核心力量。在过去的三十年,大量的中国制造企业靠着极具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以及吃苦耐劳的中国工人,成就了世界最大的“加工车间”。“中国制造”目前基本垄断了世界上绝大多数非主流产品,成为沃尔玛、家乐福等巨型跨国零售商低价商品的最大供给者。然而,中国企业在主流行业仍然缺乏“面”的突破与实质性的进展,非主流行业的主导地位很难造就一流企业,大而不强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采取了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成功地立足于全球化竞争的舞台。“中国制造”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以低成本制造为基础的价格竞争,但是,这种参与全球商业竞争的方式已经开始面临愈来愈大的压力。

  从内部看,压力首先来自于制造元素成本的上升。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随着劳资纠纷案件的增多,低价竞争模式的局限性已经愈发凸显。

  其次,多数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是建立在对诸多生产要素掠夺式的使用与榨取上,尤其对工人的盘剥几乎到了空前的程度,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据调查分析,1%的家庭掌握了整个中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超美国(5%的人口掌握60%的财富)。这种中产阶级匮乏、财富分配不均的格局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利于扩大内需。

  内在压力的第三个表现是透支环境以及下一代的发展空间。“中国制造”中有相当比例承担了低附加值、污染严重的生产环节。诸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并未计入“中国制造”的成本,而我们必将会在未来某一时日需要为这些隐性成本埋单。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经说过:能够毁灭美国的是不惜一切代价的繁荣,以及快速致富的生活哲学。不惜一切代价的繁荣,其后遗症是巨大的。

  从国外市场来看,“中国制造”的价格竞争模式对发达国家和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产生了相当的替代性。在许多行业,我们的成功建立在把对手打垮的基础上,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是“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外交或媒介宣传可能是不够的。我们应意识到,我们的GDP已占全球总量的8.5%,如果中国企业继续沿用“价格战”的高度同质化战法去参与全球竞争,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必定会遭遇更多和更严重的抵制,我们和平崛起的外部环境会持续恶化。

  面向未来,中国企业发展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逐步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竞争。我认为,要想做到这一点,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创新这个概念的理解,绝不能局限于技术层面,而要延展到思维方式、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等多个层面。我从思维方式和宏观环境角度谈谈创新的几个先决条件:

  首先,要学会从不同空间和角度来思考问题。价格竞争模式的思维误区是想尽一切办法寻找低成本的制造空间。今天,全球化竞争已转向整合全球资源、以全球应对全球的全新思维模式。对于创新,我们同样需要跳出现有的思维方式,以价值创新的思维来开拓新行业、新空间和新方法。

  其次,要鼓励追求“不同的商业梦想”。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同”只是相同事物的简单相加,它不可能催生新的物质,而“和”则必须以大量的“不同”为基础,众多的“不同”构成一种统一的关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同质化是遏制创新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实现颠覆性的创新,就要提倡“梦想的差异化”。

  第三,要允许行业产生颠覆的力量。创新思想活跃的重要条件是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这要求政府减少行业垄断和市场准入限制,让更多创新思维活跃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实现梦想。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确保有价值的创新不会被以大欺小的手段置于死地。

  总之,面向未来,通过创新实现由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的转变,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拓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