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半封闭论坛:金融创新的民间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5日 12:14  新浪财经
2010年12月5日,“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召开,图为金融创新的民间力量论坛全景。(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2010年12月5日,“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召开,图为金融创新的民间力量论坛全景。(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0年12月,“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新商业·新共识·新动力”。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图为金融创新的民间力量论坛全景。

  金融创新的民间力量

  参与嘉宾:

  洪崎   中国民生银行行长

  冯戎   会员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杭生 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武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主持人:姚长盛 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

  主持人:大家好,这场金融的创新力量正式开始。今天的破这个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从民间力量来看,后面可以加很多的内容,但是如果跟金融创新连在一起中间会有非常大的难度,我需要让学者帮着破一下题,先请教一下朱教授“金融创新的民间力量”如何破题。

  朱武祥:已经破了很多题了,自从金融危机以来,对我国很多企业来说是很不利的环境,但是对金融恰恰是好的机会,由此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府推出了很多政策,原来没有的一些机构,比如小额信贷,村镇银行、担保租赁这两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形成了金融的生态的多样性,在这个多样性下很多的民间力量得到发展。

  主持人:金融有民间力量吗?很快就会改成“金融创新的地下钱庄”(笑)。

  朱武祥:现在机构是正规了,由于生态多样性金融之间的合作已经很多了,包括我们也做了很多的东西,和大的机构对接,包括民生银行等等都在推出中小企业贷款,因为每个机构的评价的标准不同,交易的结构也不同,所谓民间的概念是推动多样性的生态,让这些机构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风险收益状况来设计有针对性集成化的个性化的交易结构,我们现在有很多标准结构,比如说银行信贷有标准的结构,比如说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转债这都属于标准的工具,但是需要大量的非标准的个性化的集成化的,这需要众多的机构利用他们的专业的知识去设计,跟目前的其他的工具去对接,这样使得很多的企业可以各自找到自己相适合的金融工具。

  主持人:朱教授的讲话是告诉我们,现在从金融的生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分层更多,它的“食物链”会比过去有更多的方式,渣打银行做的调整,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江浙、福建、广东调查了之后有一个数,有70%的企业从来没有做过直接融资,如果实在缺钱是互相之间借借,这样的局面对应今天的题目,对应洪崎行长给我们设定的方向这意味着,三种现状如此,制度如此,但是创新力量大家还希望更强烈您是如何看的?

  洪崎:我看到这个题目以后其实我也在思考,什么叫民间力量,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力量,因为我想进入“十二五”之后有几个大的变化从经营方面,第一、从金融的结构上一定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重应该说直接融资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二、资本市场的层次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元化;第三是场外金融会逐步扩大。这都是因为在市场过程中整个市场的结构会越来越合理,我看今年马上要开经济工作会了,我也听说,去年是信贷规模增长9.5万亿,今年增长7.5万亿,明年增长6.5万亿,越增长越小,显然这不是仅仅是因为要治理通货膨胀,现在必须是全社会的所有的信用一揽子信用要考虑,因为现在仅仅是控制一个信贷规模已经不行了,必须考虑在直接金融这块在明年应该扩大多少,间接金融的比重在缩小,直接金融比重在增大,明年显然在债市、股市、场外交易和企业的短期融资券这些方面会逐步放开;第二大变化是融资的方式,“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的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实际上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资源配置问题,这些资源配置如果说总量控制是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进行总量控制,但是一到结构调整就要靠市场的力量和民间的力量,显然民间的简单地说民营企业或者非公有企业的发展可能会越来越快,比重会越来越高,因为“十二五”中看出来国有企业从竞争行业逐步退出,这些竞争行业恰恰又是新兴的战略性的产业是需要支持的,这些产业在竞争性的产业中民营企业在中间起主导作用。

  我们作为银行来说在里头,作为整个资本市场以及银行这些投资中多元化,包括创投、风险投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信贷整个服务的链条会越来越长,融资方面是更加多元化层次会更多,我们来谈这个问题最直截了当就是民营企业的银行,民营企业的银行在谈民间的力量,我们在后面谈我们的改革可能都是民间创新,还有是管理方面,时间关系就不多说了。

  主持人:我觉得刚才洪行长还是帮着我们在破题,如果谈到金融创新,民间力量未必是来自于金融机构很有可能是企业的壮大,企业不断的成长性会推动前面提供服务的金融的创新,那么冯总也帮我们破一下题。

  冯戎:我看到这个题目稍微地想了一下,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关键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之中,特别是重点谈一下民间企业在其间的创新。创新非常同意洪崎行长讲的,创新不分民营和国有,对应的民间就是所谓的体制内的国有,我想创新应该是不分的,它是市场的创新,洪行长点题我非常赞成。首先是金融的创新,我觉得无论是财政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如何,这些都是政策的导向,金融我是觉得必须要有一个大力提倡的创新,这个创新一定不止是民营的还是国有的,国有企业需要创新,创新包括很多方面,特别是我们的金融体制机制也需要创新,只有在这种基础之上,体制、机制的基础之上才能谈得上具体的金融的创新,比如说产品创新,比如说组织创新,比如说机构经营模式的创新,这种东西创新是一个非常大的如果细分起来,是有很多方面可以创新的。

  如果今天简单说点滴,按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现在在国内国际,非常的复杂,又是竞争激烈,又是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但是从金融的角度来说,创新点出来应该是大力提倡的,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刚才也提到了一些,比如说直接金融、间接金融等等,我觉得都应该用创新的理念来重新地阐释。

  为什么说是民间力量呢?对应的是不是体制内的国有的创新就不给予希望了呢?还是谈所有的创新一定会产生于民间呢?这一点我不太理解,我是觉得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围绕着特别是提一下民间企业的创新的民间的力量,比如说现在民间创新它对我们的金融体制的贡献,它面临着很多的障碍,它对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的将来的贡献,包括将来如何地把它纳入所谓的非正规纳入正规的渠道。

  主持人:是融合的意思,谢谢,我们掌声谢谢台上几位嘉宾。陈先生面临着回答一个更艰难的话题的任务,不管是朱教授,还是洪行长都是把方向放在这儿,我们看到中间有很多的难点,创新从媒体关注的角度,08年10月以后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创新两个子,当时是面临两级,国内的金融机构对创新是什么态度,另外我们对于发达国家的创新用什么词汇去评价,最后跟今天看到的货币政策几乎一样向左和向右走是分的泾渭分明。上个礼拜参加另外一个金融年会的时候提到,中行的李行长上中国外汇储备2.65万亿,每年的出口贸易额1.2万亿,我们银行海外收入占比五大行加起来6%,中行稍微好一些15%左右,但所有的国际大行海外营业收入占比35%,第二个数字是所有的银行业务,金融机构当中的银行类中间业务的占比跟息差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个民生银行会特殊一些。所以在谈到金融创新的同时是巨大的数字是一个鸿沟,谈到民间力量又有很多其他的障碍在不同的地点指向你,所以陈先生的问题是,你认为如果是金融创新能够从民间当中得到更多的力量的话,那么这些力量面临的反作用力换言之障碍是什么,他们做过一些创新吗?

  陈杭生:客观地说创新都是不愿意的,都是被迫的,一个人活得很好的时候总想很舒服地活,整个国家的金融创新也是一样,面临着巨大的矛盾不得不做出改变,大的因为整个资本化,资本的高速发展以后对传统的金融业有影响,对民间机构也一样,民间因为整个的由于金融危机来了以后,国家就慢慢地把对民间金融逐步放开,做了一些小的股份公司等等,让它们浮出水面来,这些原来在底下的机构,特别是江浙一带,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全部是依赖于民间金融起家,它们的产生的土壤就是民间资金的相互的金融支持,一旦浮出水面来以后又会面临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像小额贷款公司,让它有很正式的渠道可以做销贷款,这样它的规模就有限制,这个时候它就不能像过去这样到处再互相的拆借,它需要规范,规范就有要求希望跟主流金融机构对接,它是不是可以从银行里贷款,原来有50%的贷款,但是50%的贷款不够,这样是放大0.5倍的效益对它会有影响,它有进一步的呼声希望更高,这个时候推动主流的金融机构来回答这个问题,是不是需要给它们,怎么给它们,而原来所有的贷款都是实业的代表,现在有同业之间,还不是银行之间的拆借,这样冒出很多新的问题,这是所谓推动金融创新的市场的力量,市场的需求需要对过去的很多的做法做出调整。

  主持人:市场有需求,当然当对接的时候还是在过去的框架中寻找出口,我再解释您的话,您认为目前创新最大的难度还是在体制上?

  陈杭生:对,所谓创新就是原来的规则,破坏规则,因为规则是有滞后性的,所以在整个的创新过程中必须按照现有的框架和规则小心地探索。

  主持人:我们把小心这个词交给朱教授,朱教授原来在证监会就很小心,现在看到这个问题更小心,创新永远是小心的,最后大家对于创新的力量的要求是非常激烈的,小心和激烈结合起来非常的痛苦?

  朱武祥:政府是先放一小块,比如说税法,会计处原来是在试点状态,民间力量有这个需求,它做得大了非常型号不对了,监管机构跟业界有很多的讨论,业界我们的信息沟通渠道比原来效率更高了,像陈杭生董事长做的担保公司很有创意,我们在金融里不太敢创新,就叫解决方案,我稍微改一个规则改一个交易规则就创新了,重大革命才叫创新,一般叫解决方案,民间的力量好在可以不按照,比如说银行抄底,我可以不抄底,甚至可以不要抵押,民间力量会创造出很多丰富多彩的交易结构,但是交易结构多了以后做大了型号又不对了,又需要扩大,监管机构担心风险,国外革命性的变化会带来模仿跟风,担保机构也是华尔街排名50位以后的企业创造的,创造了以后复制就过剩了,监管机构担心宏观的稳定性,包括各位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创新的步伐包括推动的步伐比原来快多了,但是很多的企业还是觉得不够,还是管得太严。

  主持人:创造者永远是嫌给我开的口子不够大。

  朱武祥:创新感受到了很多的约束,毕竟双方沟通多了一些,多一点会议和沟通把风险摆出来,让监管机构看到你的结构是稳定的,我能把风险分散、转移、锁定、补偿,我有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流程,以后通过一些渠道沟通多了以后,中国是创新的过国家,中国的创新太多了,我有一个同学从美国回来,在美国是好山好水好无聊,回到中国是好脏好乱好热闹,那么日本人已经很平稳了,那么回到中国跟中国聊天,都是创业版都是投资,民间的力量一旦爆发出来,可以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创造交易结构,我们要多沟通,很多监管机构的官员和中层干部都是高学位的,很多是博士学位很多的东西都是听得懂的。

  主持人:前面刚才提到创新跟解决方案互相之间的问题,创新叫解决方案,大家更害怕把解决方案叫创新。

  朱武祥:老说创新我们也害怕。

  主持人:我们是金融创新力量的民间解决方案。(笑)总之是为了探讨现在最活跃的一部分。

  创新大家都谈到了难度,也把创新在分层,我觉得民生银行业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前进,尤其是中小企业这块,不管从民间的力量,还服务民间力量非常的明显,如果来看,现在您觉得创新的难度在哪?阻力在哪?

  洪崎:我们一谈到金融创新往往跟监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监管也是在不断地创新中提高它的水平,创新也是不断在跟监管、市场需求、解决方案和原有的监管条例是不断地沟通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循环地促进的。显然我们谈到这个问题一定要让我谈一句话,那么最困难的是监管,本来事实就是这样的,我们的教科书上也是这么写的,其实我们作为金融机构,刚刚我是很同意朱教授的提法“解决方案”,我们打出来的大的广告牌——方案决定服务,实际上这种创新最根本的就是来自于客户的需求,比如说简单举一个例子,现在小微企业,为什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率特别低,现在做一百万以下的能享受金融服务也就是5%,这么多企业5%享受到了这种金融服务,第一是风险控制的问题,要有抵押等等,有些很小的企业成本也挺高的,也拿不出很多抵押物,再有是成本控制,小企业服务的成本毕竟是大企业的5到8倍,而且对小企业服务风险也很高,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对小企业看到的风险,我们看到说不高,有时候还不如中小企业的风险高,其实大家都知道大海中一个小舢板风平浪静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其实5、6级风轻轻一波动,小舢板就很难承受了。

  所以海边刮个5、6级风的概率是很大的,真正到10级以上一年也刮不了几次,概率很小,换句话说在市场的大海中,小微企业服务过程中风险非常高,我们举两个例子,第一阳澄湖大闸蟹,要给农村养蟹笼贷款给他贷款,拿什么做抵押,我们把阳澄湖大闸蟹和大闸蟹的经销商另一端是大饭店,这是一个产业链,我们把供应链从头至尾一起贷款,给予统一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有销售合同,这是整个供应链并且是封闭的,整个供应链互保。我给300户蟹笼贷款,金额是两个多亿,这是针对整个产业链,这样就解决了,包括抵押的问题都解决了,这就是一个解决方案。

  比如说普洱茶,普洱茶有特性放得越久越值钱,普洱茶就可以做抵押,其他的茶叶不见得可以做抵押,其他的茶叶如何做呢?其他的茶叶,比如说乌龙茶,它也有一个产业链,比如说茶农到茶商到供应商,整个供应链封闭起来就可以进行贷款,所以说这就是市场来的创新,而且成本又能控制风险也可以控制。

  我们的小微企业,比如说北京有127个商圈,我做好规划,做好规划,一个商圈一个商圈按商圈来贷款,一圈两链,一个商圈有供应链和产业链,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行贷款,所以从去年6月份对我们的小微企业正式贷款,到现在已经超过1400多亿了,有许多的问题从市场中来、从客户需求中间来,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很多方法,这就是民间创新吧我想。

  主持人:感谢,我们的例子都非常的生动,创新或者说解决方案实际上已经在发生着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这中间即可以主动地找市场,市场反作用力会要求你提供相似的服务,我不知道其他的银行业有小微的部门,现在的银行有小微部,从冯总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希望听到例子?最近创新的力量要求会非常的强烈,我们从证券和投行的角度来说创新应该成为主要的爆发点了吧?

  冯戎:其实从我们金融机构来说,应该说是没有创新就是活不下去,但是现在还好,确实创新的时间成本比较漫长,这样保护了一大批机构,本来很多机构会活不下去,现在给了一个缓冲的机会,即便是创新慢一点也可以凑合活几年,但是确实我们看到了如果没有创新不可能将来活得越来越好,那么金融机构的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如果没有创新的思维、冲动、视野以及创新的具体的点是会被行业淘汰的。

  主持人:今年的您有什么创新吗?

  冯戎:证券市场基本的产品,定型的产品比较多,创新产品比较少一些,第一是数量少,而且创新的幅度比较少,证券市场上的产品说它是创新是不是有点牵强,就是具体的某些环节的改变,很多东西还提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的层面上,但是我觉得毕竟毕竟这么几年,特别是近几年资本市场还是有一些创新的,比如说一直提倡市场的层次,提了很多年一直在努力,现在终于不仅有主板还有中小板和创业板,其实机构是最喜欢创新的,机构有了创新提供了机会,我们就会有很多具体的例子,创业版开了以后,机构有了盈利点,市场上有了大家的兴奋点和关注点,现在有很多问题,比如说爆炒和所谓的变现,这都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它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兴奋点,第一是投资者,也会极大地促动创业家、企业家,他给创业者有一个新的出路,同时会带动一大批市场的中介机构,比如说风投,比如说PE,以前真是很少听说PE,以前都是叫风投叫VC,为什么过渡到了这块,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他会给机构,给机构背后带来的资本带来新的变化,所以说创新有大有小,比如说大的,具体的创业版的推出是比较大的创新会给不同的机构、层面,从资金到需求这市一个体系会带来很大的变化,所以我觉得创新确实是需要大唱特唱的话题。

  主持人:谢谢冯总,第一句话金融机构不创新活不下去,第二句话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风险,风险和前进永远是倒挡和前进挡,两个方面都需要同时考虑。

  问一下朱教授,如果现在在创新的民间力量上需要去关注,您更关注哪一方面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像陈先生他们做的算不算是半金融机构吧,算不算创新呢?我们看到其他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的成本到底有多高,背后的风险如何评估,包括大闸蟹、普洱茶、乌龙茶产业链等等,这中间的力量的爆发您更关注哪个点?

  朱武祥:我们金融机构多了以后产生了竞争,竞争企业的风险状态收益不一样,所以他们可以创造很多供应链融资,包括税调模式,我们现在令我们兴奋的交易结构,金融创新是三部分,第一是原理和模型,精确计算;第二是产品和交易结构,有的时候是产品创新,有的时候产品没创新但是交易结构创新了,比如说延伸了视野更开了;第三是金融市场创新,这是政府层面的事情。比如说信贷,这其中有了很多创新包括小微贷款,信托、租赁、证券化,目前证券化程度还不是很高,为什么券商创业很少呢,是因为空间还不大,其他的信托、租赁、银行中的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不符合原来的标准,经过了改革还是符合了,比如说开发银行做的多层次贷款分担分级补偿机制,结构变成的三角形变成了五边形了,其实中国人很聪明,未来会有更多的方法,创新主要是理念上,我们的监管机构对监管的风险的把握,什么是风险,是不是有抵押就是安全了,信用不是评估出来的,风险不是抵押可以控制的,信用是靠交易结构来控制的,再违约,你要承担违约的风险是添加给了自己。

  以前是超额抵押,其实这也不是控制风险最有效的方法,现在做了很多结构创新,现在最兴奋的,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没什么亮点,证券市场也没什么亮点,真正让我们从金融角度看有结构设计令人兴奋的就是租赁结构、信托结构、微小贷款,中等客户以下结构,这里面都要靠结构设计打破以后的风险概念和以前的信用概念,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都在琢磨,因为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剩下没有解决的问题才是突破点,一般的信贷银行早就有成熟的工具了,第一是我们监管机构如何看待风险,第二是我们找到风险管理的方法,这样会具有生态多样性,我相信到明年大家又会有新的创新的动作了。

  主持人:感谢,前面朱教授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中国人说符合原理,就是规则当中永远不突破,但是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了,从概念上和所有的通行规则上可以过去,但是车上装的不是这些东西。请陈杭生来谈谈。

  陈杭生:关于金融创新的力量的问题,我是认为这个力量一定是来源于类似我们没有资源的一些机构,因为我们不创新意味着没办法生存,只有通过创新才会有打开一片蓝海,所以从力量的源泉上来说,类似于民间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也好,因为它没有金融牌照的支持,不得不创新,在这些里面会冒出一些符合社会潮流的,能够真正解决客户问题的机构,它的创新产品被主流的金融机构逐步地接受,我们说创新的力量并不在于企业能不能成长,就像在IT行业一样,小的创新很多被大的一口吃了,但是创新的力量和源泉一定是来源于最基层的,越接近客户越接近企业的一些机构,现在应该说整个历史开创了这样的条件,使得民间的金融机构有可能去实现这样的理想,这是第一层;第二层、创新的时候之所以非常的小心跟注意,就拿我们公司来说,我们公司从最早面对科技型企业的憔悴型模式,到成群解决客户问题的,小企业结合债,再到跟国开放合作的银行、政府、风投机构的直接合作贷款,一路的创新走过来,我们都会走得非常的小心,在原来的法律框架下做一定的调整和试探,让监管机构充分地看问题,然后在原来的结构上不断地逐步地调整,我们觉得创新一定是透明的创新,一定是抱有真正解决客户问题的创新,而不是为了钱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是为了赚钱,我们公司创新有一个原则,在创新的时候一定是最亏的,如果交易结果中你是最赚钱的创新肯定是做不下去的,在亏的过程中是打开的一片蓝海,很多人都愿意来跟你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你的角度才会逐步地转好。

  主持人:如果一开始在交易的过程中你就设计模型是最亏的,一定是变成最后有盈利的一方才行?

  陈杭生:创造有两类,一类是量的变化,从大的抵押物到小的抵押物,思想的本质上是没变化的,只是物的不一样而已,另一种是质的变化,我们讲的创新就我自己来说,我们认为一定要在整个现在交易结构中去发现变化,现在中国的金融机构是不少的,从某种角度上是信贷过剩的,关键是一些企业应该得到钱而没有拿到钱,这靠一家机构是不能解决的,必须设计新的一些方案和结构来满足这些客户的需求,发现了这些客户的需求的时候需要起来机构一起来,我拉着民生银行一起来做这个事,对民生银行来说因为他们也是非常的理性,在新做的产品中,在交易结构中不能比我亏,他的利益比我大才愿意加入这个游戏,对于我来说能够把民生银行拉入那么很多的人就会加入,今后我就会有溢价权,这样我的地位是逐步地提高。

  主持人:跟我们做节目一样,我们先把中国经济学家当中排名前五位的先请来跟后面的经济学家来说事。刚才谈到的创新的秘诀,陈总说的是自己的操作的心得,民生创新当中需要注意什么,创新的法宝是什么?

  洪崎:对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能陷入到盲目的创新中间,一定要和自己的战略吻合,民生银行有两次转型,第一次是从解决生存问题开始的,从原来做民营企业、做中小企业转型做大企业,2000年的时候开始转型,到2007年开始转型到为民营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来解决生存问题,当时转型完了以后为大客户服务,转型完了以后我们的创新有一系列的组织、制度、产品一系列的创新,都是围绕着客户业务结构的转型来实施的,为大客户服务了,首先走一条低风险高增长高效益的路,有人说违反商业银行的原理,因为商业银行的原理是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风险和收益是对称的,所以引起了许许多多的非议,其实当时的情况下,在管理利率下,其实哪个地方风险小哪个地方收益就高,不可能产生收益覆盖风险,因为当时只有大企业风险是最小的,利率也不能上浮到哪去,因为是按基准利率来的,显然哪个地方风险小往哪个地方走,这样的话我们把风险把握住,所以把所有的分支机构的授权全部上收到总行,现在都开始这么做了,当时只有我们一家这么做了;第二所有的集合,原来的集合都是在分行,现在要管控风险所有的集合全部上收到总行,总行来集合所有的分行,以免做假账;第三要解决风险的问题,提高服务水平,我们的柜台现在还有很多银行柜台是搞快捷处理的,没有变成一个营业点和销售点,我们把所有的柜台的会计全部上收到总行,由总行在后台进行处理,我们把所有的不良资产的处理在当时全部上收到总行,这种管理方式确实也支持了我们民生银行真正走了低风险高增长高收益的道路,现在13.8亿,15年不到快1.8万亿,而且没有什么不良资产,不良资产要少处置一些,你做成了0风险太不像了,要做得像一点,永远让人觉得做得挺像的。

  我们的产品创新,都是我们的很多创新,从07年开始我们要做小微,大企业也不能丢,小微企业也要做开,风险要控制住,成本要控制住,要可持续,这样我们07年开始把所有的大企业上收到总行作为事业部,从分行收起来作为事业部和行业事业部,我们有9个行业事业部,在分行做特色业务,收不上来的放在分行,把我们的支行全部腾空做零售和做小微企业,把中小企业全部作为事业部的形式来做,每一个单元多元化,每一个单元都是专业化,混在一块做是做保姆,洗衣服、做饭什么都来,那是水平不高的,家政服务才是专业的,做饭就是做饭的,带孩子就是带孩子的,是由大学生来带孩子这是有素质的人。我们转换了以后组织体系转换了,风险审批也要转换,不能再收上来了,对于小微我们要放权,对于中小要有审批,大企业是另外一种审批方式,大企业已经嵌入到行业中去了。

  小微真正要做到持续,现在开发的企业,我们开发了三年,第一是风险平分系统,还有客户行为平分系统,我们开发完了都在江苏分行跟我们的小微企业并行,并行一年以后这个企业开发完了以后以后的小企业就在柜台上跟开户一样地办,小企业可以到柜台上就跟到银行开户一样办理小企业业务,办理个人业务也一模一样,企业到这种程度我对外宣传只是个品牌宣传,所有的人来,客户上门我替客户在行内做好服务,我的成本也控制住了,风险只要核实就行了,其他的一切我想只要定价,收益覆盖成本完全可以持续发展,并且是最大的创新,解决小微的问题最大的创新就是能办到像办个人业务办储蓄一样地去办小微服务。

  主持人:谢谢,洪行长把自己的商业模式都拿了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对冯总的要求也是这样的?

  冯戎:如果从具体的机构来看创新,我觉得最起码有三点应该是注意的,第一一定是全员性,第二要有系统性,第三要有前瞻性,从一个公司来对待创新应该还有更多,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这三个非常的重要的,全员性是天天坐在这里,其实我们很多接触市场的人接触需求的人都在我们的下面,我们的投资者想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包括我们的投行,每个企业现在的状况是怎样的,什么企业最适合上市,上市之后企业家的需求是什么,个人的需求是什么,机构的需求是什么,其实都在底下,并不是董事长或者是公司的一个具体的创新部门它能琢磨出来的,创新一定是来源于市场和需求,因为我觉得创新一定要号召全员创新,全员要有创新的思维,要建立一个机制,一个好的想法,这个想法无论对市场、客户、公司内部都要有全员性,要鼓励全员创新,真是提出了一个好的想法,公司要给予极大的奖励。

  人家提出来的想法,你要呼应他,要高效、尽快地呼应创新的提案,如果不这样,人家第一天发了一个邮件给你,第二次也没有响应,第三次就无人提方案了。创新有经营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等,我们现在的公司最需要的是怎样的创新,也是作为系统工程的一个部分,要给公司指明了,这些一定要是系统的通盘的考虑。第三要有前瞻性,创新现在主要说的是正面的,也有邪恶的一面,可以说所有的创新基本上特别是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创新往往从历史上来看是和邪恶搅合在一块的,以前的垃圾债券是不是创新啊?确实是创新,创新要有前瞻性,第二什么东西是能成为将来的核心业务,是能成为和政策引导相符的,什么东西是具有市场爆发性的,要有这方面的前瞻性,一个提案形成不了力量这是不行的,总体来说这三点是特别的重要。

  全员性、系统性、前瞻性,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有真正,后面是风险的控制,但是前面是一个基础。

  主持人:下面是提问时间。

  提问:我有两个问题,洪崎行长,最近是年末有很多的媒体报道出,很多的银行面临信贷额度方面的压力,不少的银行已经停放了个人房贷,民生银行现在有没有面对信用额度方面的压力,民生银行是否也有一些停放个人房贷的计划;第二个问题是,现在民生银行发展了一些小额业务,蛋糕的份额是一定的,会不会因此诞生了一些相对的压力,是不是又对中小企业或者个人房贷的业务会缩紧信用额度呢,民生银行如何消除和释放这方面的压力?谢谢

  洪崎:第一个问题,其实我就不谈我们到底是怎样的政策了,没有什么这那的停放的事情,但是事实也摆在这里,今年因为7.5万亿,到11月份这7.5万亿央行已经放完了,还有一个月,这一个月显然是比较紧的月份,一般的情况下,我想大多数都是在新政规模上控制得都比较严,一般是到期以后有些可以延续到明年延续到明年,要分轻重缓急进行结构性的调整,这是12月份所有银行都面临的问题,不是某一家面对的问题。毕竟是规模控制的前提下,是数量管理的前提下,显然要完成7.5万亿不能超太多;第二,每一个银行实际上都是结构性的调整,做小微多了,肯定做大企业就少,做民营多了肯定做国有的就少,这是一个选择,不是压力,而是主动的战略性的调整和选择,不存在这个地方也要做大那个地方也不能减,那是做不成的,所有的都是结构性的调整。

  谢谢!

  提问:我问洪行长一个问题,民生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商贷通业务上,在今年至少在北京起到了为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做出了重要的努力,而且在银行界也取得了竞争的优势,我想商贷通和小微企业2.0版本,在2011年的新思路是什么?怎么样能更好地在更创新的层面为我们的小企业服务?

  洪崎:其实所谓2.0版本是总结了前一年多我们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成功的商业模式,成功的成本控制模式,成功的风险控制模式和我们的定价模式上进行的梳理,梳理以后使我们的感觉更清醒了,第一效率会提得更高,第二服务会好,第二使定价更能持续,小微企业一定要做到可以持续发展,第一点我们在定价和服务方面在信用放款方面是比较传统的方式,80%以上都是抵押贷款,在2.0版本上可能会到60%以下是抵押贷款,40%多是属于担保性和信用还款,这里面就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那就是结构性的服务方式和解决方案以及结构性的解决方案。

  比如说到一个商圈,我们感觉这个商圈如果做的时间比较长了,客户现金流也是多年来很稳定,这样我们用互保就行了,三、四人互保就可以了,每一个互保等于是把信用交给了我可信的人,他自己找,自己找显然他心里很清楚谁的信誉好,他们就组成一个互保的团队一个团体,比你去挑信息更对称,解决信息对称的问题,他们有时候自己也说,我们叫他们互保,他说你们很聪明,你把责任交给我了,我去处理这个事我必须处理好,我很清楚哪个信誉好,以及一些联保以及许多的方式来处理。

  这种一般的情况下效率也高,不用做抵押也不用做担保,而且互保也快。定价会定得更高一些,因为服务效率高,而且也比较简便,另外我刚刚说的,升级版还有一个贷后管理的问题,我们现在差不多做到11万户(小企业)了,我们发现贷后管理是最耗费成本的,传统的管理一定会赔钱,必须设立管理系统用系统来管理,系统管理还得要标准化的系统管理,第一是解决成本和贷后管理问题以及风险定价的问题,以及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也要标准化,都标准化就移植到我的系统中去,第三个版本3.0那就是上柜台了,3.0测试完了以后就上柜台了,把这些商业模式都做进去。

  主持人:谢谢,最后谢谢大家和台上的嘉宾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