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创造全球领先市场论坛全景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4日 04:26  新浪财经
创造全球领先市场论坛全景图(来源:新浪财经) 创造全球领先市场论坛全景图(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由《英才》杂志发起,联合新浪网、北京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共同举办的“2010(第十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于2010年12月3日在北京柏悦酒店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未来投资趋势论坛全景图。

  陈建明(德勤全国客户与市场战略主管合伙人):欢迎各位今天参加分论坛,今天大家需要讨论的主题,是创造全球的领先市场,2008年以后,全球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甚至于政治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我们现在每个企业,我们在不同的行业,面对的经济环境跟一两年以前差别非常大,近期中国政府在制订新的五年规划,总结过去的5年展望未来的5年,“十二五”规划里面提出了调整结构,把世界工厂变化世界领先的市场,所以今天我想谈的题目就是结合这些大的背景,看我们所在的企业,所在的行业,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他面临哪些挑战?有哪些机遇?有哪些优势?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真知灼见以后,相互之间互相启迪现在有请第一位发言嘉宾来自于杜邦的王总。

  王剑(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谢谢主持人,很荣幸今天能够获得女士优先的特权,刚才主持人讲到今天的话题是创造全球领先市场,就我们所在的行业谈谈我的看法。我觉得在未来创造领先市场很重要的是在创新和协作方面。首先现在整个全球变化和中国的变化都发生深刻的改变,这意味着提醒我们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对企业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变化,这样我们才能够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人说我们是在第四次革命进程当中,企业实际上是重要的前沿。对于杜邦来看,我们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来自于全球变化的趋势和它所带来的发展。

  全球性变化重要的驱动力是人口不断地增长,205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50亿,粮食产量必须增加50%,对环境影响也是日益不断的增加,这些增长,对原动力激发了一些其他趋势,比如对食品生产和供应方面,另外减少对化学原料的依赖,更好地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这是全球大的趋势。对中国来看,对食品供应和粮食安全的持续需求是很重要的,另外重视产业和社会表现,建设和谐社会,让民众享受发展的扶持。此外人口结构在发生变化,需要满足的劳动力素质培养需要。

  这样一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很多挑战,首先对于跨国企业,包括我们所在的行业,创新协作很重要,创新就是科技创新在低碳经济当中很重要,杜邦就是把一些科学的想法转换成一些可以实际解决的新产品,新技术,能够创建解决方案。其实现在企业的竞争,就是绿色竞赛就是科技的创新,以它为原动力。杜邦公司80%的研发资源都是用于两个大的世界趋势和中国的发展趋势,其中全球75个研发中心,8500个科研人员,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也没有减少对研发方面的投入,2009年新产品是1400种,专利是2086项,在中国也有研发中心,也是更多的着眼于光伏,协作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地完成这样的挑战,我们在中国有一个太阳能有限公司,主要是光伏的生产和研发,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了太阳能屋顶方面的并网发电项目,这个项目在安装于23000平方米的威力,是国内面积最大的单个屋顶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同时每年能够减少1480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所以创新和协作,事实上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企业都能够打破自己传统的界限,一起形成新联盟,在新的挑战下发挥优势。

  陈建明:谢谢王总,两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怎么样在新环境下创新,第二就是无论是在产业链条上,还是在产业内外都强调协作,非常重要,刚才提到人口增长是大的趋势,可能会达到50亿人口,除了物质生活以外还有精神生活,下面发言的就是高总。

  高群耀(新闻集团全球副总裁):各位老总早上好,今天这个主题跟我们做的事特别相关,也是我原来负责的微软业务,包括在中国电视的部分落地,频道,在道琼斯的投资等。负责这样一个工作特别影响的感受是每天早上都被新的变化惊醒,所以这个行业里面一个最大的关键词就是人口,也许是最好的时代也许是最糟的时代,总而言之在我的行业是动荡,改革,兼并,重组。大批的数字化媒体不再是报纸,实际上人们的眼球已经发生很多变化,被4个荧光屏牵动,手机,电脑,阅读器,电视,而这四个方面是四个上万亿产业的融合,IT,互联网,电信和传统传媒。说好听的是融合,实际是混战,这个混战会打出什么样子,大家不得而知。那么在中国我们强调三网融合,实际跟全球所谈到的四大产业融合,目前正在重组的所谓传媒,国内叫做文化产业,目前在强烈地争夺大众的眼球时间,广告收入,这场争夺规模是空前的,所以目前形式上看到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三个互相融合。传统上我们所说的苹果,微软,谷歌这些典型的数字化科技,目前把这种融合看成是IT产业难得的一种高增长的机会,所以把它的定位是数字科技驱动终端企业,我们做传媒的原来是那个位置,今天是以终端体验这个时候是内容为王还是终端体验为王?会发生争执。这些大的IT巨资进来,不仅仅增加了以往的固有的收入还增加了广告收入。同时国际资本市场对这些企业里面的PE,与原来传统产业比也看到了全球资本市场目前以它的方式投票,对我们的行业意味着融合,制造,以不变应万变好处是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关键在于三网融合,能否把文化产业变成支柱产业之一并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驱动。总而言之对于传媒行业的人来说我们改变不了天气只能调节心情,找到自己的定位点,在今后新的分工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其说这种改变给这个产业带来一定混乱,不如说带来更多机会,我相信这个行业会更好,中国的文化产业会更好。

  陈建明:非常精彩,我个人经验我既喜欢体验也喜欢内容,当然更喜欢两者结合,我们自己的电子图书太死板了,内容很好,没有体验,所以最好是两者能够融合。

  郭鑫(美世大中华区总裁):大家早上好,今天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这个议题我觉得很好,结构调整,市场转变,这不光是中国人的期待,也是世界人的期待,大家都希望中国变成大的消费国,这样所有人的就业就都解决了。中国的转变,我们从改革初期,逐渐到生产大国,制造大国,创造大国,消费大国,我觉得转变过程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有一个强大的快速成长的中产阶级,我感觉我们中产阶级形成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因为我们经济发展速度是滞后的,这里面我观察,实际上在所有的国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到最后进入发达阶段的时候,实际上收入管理都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市场,现在中国充分地开放市场,在白领阶层,这个阶层的收入实际上和发达国家已经可以相比了,我们中高层的管理人员比一般发达国家高得多,基本上和欧美相似,我们这些高端白领的薪酬不低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蓝领工人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条腿走路,中国一条腿就是市场机制,另一个就是规范,法律法规,如果都制订严格的最低收入标准的话,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要考虑到千万人的就业,但这是必须走的一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下一步发展既要为社会和谐减少收入差距,同时也为促进进一步大规模中产阶级的形成创造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所以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一直是在中国市场上努力地探讨,在这方面我们如果有所作为,经济结构和社会收入结构会有很好的变化。

  郑国汉(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国如何从世界工厂角色转变成世界市场,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将来希望没有以前那么大程度依赖国外市场,更多发展国内市场,市场有多大?中国市场能够变成一个国际市场,除了人口以外,最终是平均收入能够提高,归根到底我们中国市场在世界上占有多大位置,多大的比重才提升可能平均市场力?第一,就是我们生产力相对比较低,我们如何把平均个人生产力逐步提高,这个我们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占多大比重最重要的,所以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并不是我们不生产,而是生产力要提高,没有生产没有收入。但是我们怎么提高生产力?看所有其他国家基本上离不开创新,创新不光是技术上,多方面创新,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包括应用的创新,组织创新,所有不同形态的创新就是我们生产力提高的源泉。所以我们谈到市场,我们企业要去适应市场,但是更高端的企业,我们刚才谈到的IT的巨头,他们是有能力开发市场,市场原来没有的,他进去,开发新层面。我们不见得都需要走上那条路而得到生产力提升,但是有些已经到前沿的企业,中国必须有谷歌这类企业出来,因为国内现在有不少IT方面很成功的,但是基本上是在国内,能打出去吗?说到跨过企业,占有国际市场,他们已经是外国有很长历史的大型跨过企业,他们已经站在那里,不要把市场丢掉,他总是不会走慢,但是小的企业,他能够在国内和国外都能够站住脚才可以,所以中国企业能够跑出去,能做点事情,最大部分就是国企,大型国企,后面小型民企能够走出去的例子相对比较少,但这个是我们我中国将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回到国内今年大家讨论的,在本地市场,这个环境可能还是有些调整。

  我今年听到一些国内的朋友说,大家想象当中提到的都是一种良性竞争,创新能得到好处,大家往上旋转,但是相反有一个现象,就是逆向选择,不去搞创新,人家有什么东西就搬过来,假如这种局面持续下去的话,那我们中国往上上升提高生产力的途径可能就堵死了,走不通,所以政府政策有这个必要,传媒在这方面应该多支持,多把好的样板拿出去,一方面我们有创新企业,也有其他学习的企业也无所谓,但是不要搞成创新企业亏本,学人家的赚钱更多,总之创新企业能够多赚钱,他必须多赚钱,我们才能够有良性的上升。

  莫跃明(中国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总裁):旅游行业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业,所以没有任何垄断性,就我们国家来说,经济快速发展,你既是一个旅游大国,现在增长成一个旅游强国,向这个方向去发展,应该说空间非常大,到2015年我们中国能成为第一大旅游国,现在每年的速度发展非常快,都在10%以上,另外我们将成为世界的三大目的地国,外地人到中国旅游将排在世界前三位,预计到2015年全中国旅游人数达到35亿,其中国内旅游达到33亿,外国人到中国1亿,中国人到外国旅游1亿,但是现在国内还没有完全形成真正有影响力跟国际抗衡的集团,所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的必然选择。所以中国未来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以前是个人旅游,观光旅游,但是现在更多的是专业化团队,比如现在为跨国公司,为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国家各部委服务的旅游可能占的越来越大,这预示着我们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方式在调整变化,所以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旅游集团也会做相应的调整,在这方面希望得到在座各位能够在人才,资源,甚至在资本,管理理念上,对完全市场化的旅游产业能够提供支持和帮助,我们同时也愿意为在座的各位能够在旅游服务上提供支持。

  袁建华(万宝盛华(中国)董事总经理):在人力市场今年一年三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一个涨工资,第二招不到人,第三,本土化。为什么讲这三个关键词呢?2011年以及接下来会有什么趋势?我讲两点,一个关于创新问题,在中国如果提高中国经济发展,就中国的就业人口而言,消费而言,不解决真正的就业消费没有基础,解决就业最核心的来自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因为它吸纳最多的就业人口,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很多企业迁到成都,武汉,还有到越南,这些大家都知道什么原因。还有大家知道沿海,珠三角,长三角人力资源的保障圈是多远?过去是50公里,比如在上海,可以从昆山招工,现在最起码在安徽招工,上海的人力资源保障超过700公里,所以这就是一些问题,人力资源保障能有多远,其实合理的人力资源保障应该在我的职工里,这个是最近的东西,超过100公里就得解决劳动的住宿问题,保障问题,超过700公里就是春节的问题,很多问题会随之出现,所以要解决中国真正的消费,发展,不解决制造业的创新,这个还是解决不了。当然良好的趋势就是中央政府的政策,企业也好,都有很多想法,都在改变做法,所以我觉得未来就来自于制造业的创新。

  阎飞(巴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中国市场要进一步扩大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中产阶级,一方面是一个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光靠人均收入,机械地拉动市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我想怎么样通过一种动态的方法,推动产业和市场加快中国进入全球领先市场的进程,比如中国在“十二五”规划已经做了,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新技术,文化产业,中国在法国做什么?独特的文化,这个变成很大的产业,还有服务业。但是这些方面能够模仿别人,中国这样做需要的时间很长,所以我非常赞同大家提到很多的创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包括服务模式创新,包括制造创新。最近我正在把我们的研发搬到中国来,跟总部沟通,说中国的工程师目前可能经过三五年以后能达到欧洲公司的百分之七八十的水平,但是成本只是他们的1/3,这样性价比更好。但是今天我觉得不光是本土公司,跨国公司,这个没有充分地应用起来,创新需要更高端的,这种良性循环,可以把最领先的商业模式,技术,首先应用于中国市场,而且中国市场得到领先后,中国是很大的市场,所以只要中国站住脚,完全可以竞争国际市场。首先在中国发明,然后在中国市场卖了以后再卖给国际市场,这样的话,中国的产业和中国市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为现在中国企业把中国市场变成一个高端市场,同时也奠定了走向全球市场的基础。

  比如在我们的显示领域,数字显示,3D显示,这方面中国企业加大投入,当然目前可能中国需要解决知识产权问题,这个事情中国目前的经济方面的实力规模才能有能力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体制。这样才能在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快速地达到一个从自己的人才优势用起来,进行创新,建立一个中国独立的全球领先的市场,通过这个过程,中国就可以真正地变成一个强大的现代工业技术国家,变成一个领先的全球市场,但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姿态鼓励知识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我觉得有些企业还是希望走所谓的捷径。

  范黎波(对外经贸大教授):各位好,我是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的范黎波,我自己做过一个研究,中国高速发展30年,全世界的案例有几个,第一个英国大概在工业革命以后保持了68年的发展水平,再者是美国,美国加起来70年,再有就是新加坡,中国已经30年了,我们有没有这样一个体制在未来10年还高速发展,所以我对“十二五”的解读就是发展是主线,中国没有决定踩刹车,继续往前发展。我们要不要踩刹车?不得不踩刹车,比方有同事谈到劳动力的半径,在北京用一个人1520块钱,所以劳动力价格已经上来了,第二土地已经存量有限了,所以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转变经济模式。第三,前不久我在中国建材集团做了一个研究,有一家企业他在08年销售5亿,今年销售12亿,明年他们销售30亿,为什么这个企业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他是陶瓷的生产商,所以金融危机应该的是加工贸易,所以我认为下一轮经济转变方式来了以后,我们要发展挡不住的,可能出乎我们的意料,专业化分工,协作,分工产生的优势可能是我们想不到的。

  第二个,我前不久参加了一个会,其中一个欧洲人问我一个问题,怎样定义中国的中产阶层?其实这个问题我在美国做过这样一个演讲,我的观点就是三个标准,中产一定是衣食无忧的,第二个中产一定要有话语权,第三,中产一定是生理向上的。

  第三个,我自己本人研究跨国公司最多,最近一段时间特别关心9号文,9号文里面讲的非常清楚,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关于外资企业国民待遇问题,第二我们在引进资本的过程中是不是把引进智力资本结合起来?

  陈建明:谢谢范教授,宏观环境的改变导致了政策的改变,环境的改变我们可以做哪些调整?后面的发言可以做一些调整。

  杜德利(德利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我们是做新能源,这一块我可以说很多我的想法,转型,定位,转什么型?现在就因为达到节能减排指标拉闸限电,中国真的没有办法吗?这么多企业老板有很多,但是缺乏真正的,也缺乏真正的企业站出来说话,因为在强势压力下,谁出来就会有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中国的模式是有问题的,在这种条件下,在我们企业各个方面应该走共同的既有美国企业个性的,其实这种转型也是,比如各个行业的产业,我既是你的需求方也是你的供给方,各个产业的互动对未来非常重要,联合各地特色,但是从哪里开始呢?联合国影响力,我当时在那儿发言说了两个主题,第一我们现在的学术应该是战略性的,帮助企业生产,所以说要推动出口,要从进口,进口要为出口负责任,现在我们的企业走到今天,能够活着,经过了这30年的拼搏,市场跟我们的现实,还有企业之间和学校缺乏互通,所以企业老板,市场老板应该走进校园,校园的学生应该到企业,现在学生的问题不是学生本身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所以当时有200多所全球高校,所以我说如何让老师和学生进到企业,定向培养计划,培养专业人才。我们要成国际化平台,到世界各个地方基本上12小时都能到,所以很多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但是我们现在的企业推动中国具备在全球的华商,有很多华人,因为他能够积攒起来,所以我觉得跟全球互动,跟商体之间的互动,还有跟教育体系,跟很多制订标准的结合也应该有这个平台,也希望搭建这个平台,大家能够互动,包括今天这个会议,因为这样不光是我们的通路,也是一个低碳,互相能够近距离解决,所以说这一点大家互通,这是一个通路,因为全球是中国人暂时的时期,共同的发展,共同创造。

  郎华(美国特雷克斯集团中国区总裁):今天我讲两个问题,第一转型,第二融合。转型是中国的经济机市场转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转型。第二个融合,跨国公司怎么在中国融合?转型谈的什么?我非常赞同转型,能耗啊,对于环境污染,对于人力低成本的开发,我觉得已经到时候了,转型的时候看一些趋势行业,不要太容易被忽悠了,关键转型就是你不是赶时髦,奥巴马一上台就提新口号,然后就去做。要转什么东西?现在要发展服务市场,现在企业发展做创新的,中国所谓的大企业,不管民企,国企,他有剩余资金干什么?买地,这个转型要服务一下。第二跨国公司转型,不管是美国公司还是欧洲公司在中国要成立一家中国公司,我们是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政策框架下,跨国公司要成立中国公司,如何跨呢?当然对国家社会来讲,我们企业做大了,不需要听外面的声音了,这是很危险的,其实你真的很明白,真正做的很大,同时对跨过企业,你怎么样找到你的融合点?我们公司也有很多合资企业,这两个企业我们都可以做融资,我们有非常优秀的企业进行合资,我们当时这么假设的,正是我们融合的选择,在中国还是寻找合资企业伙伴,谢谢大家。

  周庚申(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刚才很多嘉宾已经做了很好的发言了,也切合我们中国的实际情况。我讲第一个是“十二五”规划,中国已经到了转型的关口,中国的产业,转型存在很大的隐患,隐患就是资源的浪费,还有资源发展的持续问题。我们在这方面,从微观角度来说,一个就是在计算机行业,应该说WTO实施以来,转化最快的,也是最彻底的一个行业,同时也是合作、协作,跟国际上公司合作最早,最广泛的应用,这么早的行业,中国计算机产业已经做了一定的分工,这个分工是制造,珠三角,长三角,各个方面看,实际上是制造占了国际上的很大比重,这种制造还是低层次的,所以我们如何寻求市场的发展以及分工,如何把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下比较详细的分析,目前中国制造方面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劣势?跟国际上发展成中国创造有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做?核心是第一个,中国是很好的大国,前面30年利用了很好的优势,低成本优势,把制造产业做起来了,有一定的基础。第二,有一个好的趋势,在产品设计方面已经有很大提升,有很多技术和产品创新。劣势就是核心技术的缺乏,在计算机行业核心技术在英特尔,核心技术是相当高的,这一块如何去做,实际上刚才几位已经提到,如何创新,如何投入,在这方面我们再加强自己的制造产品设计的优势下,要更多的投向研发,我个人偏向于一个自主研发,一个要继承创新,IT产业可能对继承创新更实际一些,要加强合作。

  第二个,长城这样的企业在国内的企业里面,实际上应该是不足轻重的,毕竟在国内的民营产业里面,如果长城不出计算机了,可能中国国内大企业就没有人做了,那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按照总体要求,怎样做好自己的技术的发展,这方面我们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应用渠道,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方面做很多工作,因为有本土优势,我们有运营商的配合,云计算方面我们有很好的制造体系,我们会开始边发展边学习。第二个在低碳经济方面,因为做制造业造成大的能源消耗,如何提升这一块,一个就是利用工业技术,好的设备,第二个做出来的产品一定要节能,低碳,所有的产品都达到82%转换效率,以及在显示器技术方面做尝试。像节电方面,把中国的产品换成全部长城的产品,这种效率方面,导向方面,要建低碳经济,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大的空间。

  第三个,人才问题,实际上作为一个国有的控股企业,尤其国内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这样的企业如何在这么多大的集团公司取得好的人才,我想很多的学子一个是去国外了,或者在国内可能在国内的外资企业,这方面我们觉得还是要改变机制,所以有很好的创业版给我们投资,是不错的。

  高继明(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做企业,一直有一个争论性的问题,公开讲都是战略,其实很多时候是考虑机遇,机遇和战略怎么考虑这个关系?我看我们讨论的题目给我的启发就是,作为一个战略性的CEO,要有智慧,要有战略性思维,我们谈融合应该说战略性思维考虑融合,而不是仅限于机遇,我们航天科技的理念就是航天科技,智能生活。我也结合我们航天科技,结合题目,作为一个企业,想到很多,最后聚焦定位还是做一个小的方面。从中国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国的企业,又是企业这个角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我们航天科技现在正在研发用航天科技智能生活这样一个理念,现在正在研发和突破的是用智力技能技术打造一些新产品,特别现在考虑进入的是通过航空领域,还有智能测控领域进行完善,特别是汽车行业,围绕这两个产业,我想我们在做融合的时候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定位中国企业,更多的是把握战略性的机遇做,应该说是大的融合,通用航空,电子领域长期以来,因为融合也可以有很多理解,我们是很难融到世界高端的领域,就是说几乎国际上的通用航空或者国际上的汽车电子,我们开研究会的话,我们是做不到前排的,或者坐不到会场的,包括在中国,因为我们的一个产业是汽车电子,我们在中国的技术应该很领先了,但是我们占有的份额,国外品牌我们进不去,全是自主品牌汽车,在中国应该说,不论独资的,包括一汽,上汽,这些品牌的汽车电子是全球采购,我们很难进入他的供应商,现在的机会,包括通用航空更是这样。我想现在有一个融合的机会,我理解的融合就是我们能够融进去,能够在一个桌子上有话语权的讲话,现在有这个机会,我们新兴产业的转型时间,无论是通用航空,特别是汽车电子,汽车电子里面智能交通方面,这个领域的技术它的发展非常快,很多技术,特别是一些软件,包括一些其他的设计和工艺,我们中国现在机会都很好,一个我们自己的研发势力增强了很多,另外一个我们在资金上,我们的经济实力方面也有一些机会,在国际上现在金融危机的后期,我们还有机会和国外的高端的品牌的厂商企业进行合作,或者进行并购,这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方面的,一个资金方面的,再加上市场的机遇,我想是我们中国企业站在我这个角度融入国际产业,高端的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把握好这样一个机会,我想无论中国市场还是未来的世界市场都会对我们有利。

  那么我们汽车电子的智能产品,也就是现在我叫智能经济中心,中国的产品目前大概有6家都在研制,荣威750采用了一下,我们这个产品也在寻找合作伙伴,我相信通过这样一个产品,国际上都不是很成熟的,我们研发出来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能一夜进入高端领域,然后带动其他产业,只是举一个例子,通用航空我们也是如此,也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能建立一些有合作愿望的伙伴。

  刘征宇(RIM公司中国区业务总经理):我想通过黑莓手机的成功经验和今天的题目做一些信息的分享,黑莓公司是做的一款非常特别的,为企业的移动办公,移动信息处理,成了一个很好的产品,在全球世界500强上大家用这个产品以后,包括今天我看到很多用户,提高他们自身的生产力,提高自身的竞争。我想从今天的题目来看,结合我们公司,我想市场还是全球性的,尽管中国是十几亿,全球也是更多,所以我们当然可以选择在国内发展,但是如果我们有一个产品能够在全球服务的,那我们就要有这样一个考虑,今年不出去明年,明年不出去或者有五年或者十年的规划,我想三点,首先科技创新要国际化,你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你的定位才能到各个地方去落地。第二有了产品以后,你一定要在全球有这样的劳动力,刚才有一个嘉宾介绍了,我感觉劳动力应该半地球,这样对我们来说除了本地的,不管中国公司也好,国际的,除了本地的,还是当地的,实际上是需要有融合性的人才,既了解本地文化也要了解当地文化,所以这样可以看到很多中国非常好的一个品牌,所以像这类东西需要有融合性的人才。第三,有了这样一个全球化服务,所以这个全球服务可以是自己服务的,也可以找合作伙伴,比方黑莓在全球找了500家运营商,比方在中国,我提供黑莓的服务,我提供不了,但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都会有黑莓的服务提供,所以这样几个全球化的思维或者全球化的动作,我想全球领先的优势而不是被领先,别的银行下去了,我们的银行变成全球第一。我觉得既然我们有很多的外企到中国做生意,不是把中国当成唯一的市场,所以我们中国公司也应该把中国和国外全球当成一个大市场,谢谢。

  白静瀑(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通过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和兼并重组,鞍钢由原来九五末期的800多吨已经达到3600多吨,国内国际是很有知名度的,我们讨论的建设一个具有国际的,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大家都知道主要还是取决于企业,我们说美国日本欧洲,说他们的竞争力,我们马上想到的是,从中国国情我们要创造具有国内市场,它的制造业,要发展制造业,鞍钢作为制造业的传统产业,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深深地体会,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当中,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当中,鞍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个企业具有竞争力,国家具有竞争力,作为企业来讲我们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些年我们一个在技术进步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每年获得国家的专利从原来的几十份现在接近一千份,应该说和国际同行业的交流,大家都认为中国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已经达到世界水平,甚至有国外的企业都到中国来学习。在企业的创新上,我们这些年作为国有企业,他在企业机制的创新,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恰恰有很大的改变,鞍钢作为老企业,我们和在座的德勤咨询公司,还有其他的咨询公司,这几年都有很多合作,鞍钢这几年在企业战略,内架构,管控模式,风险体系,流程体系,薪酬体系,这些方面都开展了很深入的研究,也和国内外著名的咨询机构有了很多合作,这方面使得鞍钢的内在竞争力有了很大补充。再有我们认为制造业的竞争力要符合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鞍钢是重要的排碳大户,鞍钢的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放在首位,所以这几年鞍钢在低碳方面也投入了很大资源,鞍钢在国内第一家建设成为一个沿海加工企业,这个钢铁企业所有的余热都被回收起来发电,在钢铁企业里面没有自备电场,自己通过余热达到60%以上,在利用了营口鲅鱼圈这个港口资源,我们还建立了七个风力发电设备,未来我们规划要建14个,充分利用风能,这些太阳能,风能,热能,我们全部都在做。再有钢铁行业的固体废弃物量非常大,现在我们实现了所有固体废弃物全部回收,含铁的所有资源全部提炼出来,其他的变成建筑材料,未来这些方面还要发展,吸收社会的经验。未来钢铁行业,我们要建成全球有竞争力的市场,我们也想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共同研究创新的东西,进步的东西,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挑战。

  余立新(北京和源沐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参与融合智道远见的管理大会,这个题目非常好,按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滥用消费品时代的全新的经济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十二五”规划,国家现在提出了很多的解决之道。

  近期我们会看到“十二五”规划以后,年底的时候大大小小的一些会议,我想国家的,地区的,包括各区县的大小会议,还有包括各行业的,我们会看到一个现象,中国的市场是越来越理性,消费者也越来越知道怎么选择产品,前段时间我刚参加了一个中国的医疗的院长大会,在整个医疗改革的过程当中,我想信息化的推进应该是整个市场的推动力,所有的院长对于应用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综合的解决方案,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单一产品,包括那次会议上,IBM公司做了大量解决方案,但依然在整个行业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当中,这么错综复杂的解决方案当中,还在不断探索,可能感觉到束手无策。所以我觉得走联合的道路,形成产业联盟,包括国外的公司,本土的企业,一起去形成产业联盟,影响比如国家建立一些制度,行业转入机制当中做一些影响力。

  另外还有产学研在国家已经不只一年提到产学研结构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企业解决人才问题,我们中关村现在搞了很多企业,把博士后工作站建到企业去,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方式,博士后工作站现在可根据当地的企业,可以和当地的企业一起共同建博士后工作站,所以我觉得一个博士后到了企业来可以不断地了解企业,把它的技术在企业里头能够运用,这是非常好的方式。

  还有创新是基于什么层面的创新,在国际合作方面,包括中关村很多本土的科技企业和国际大公司一起联盟,我们本土企业有非常好的地方优势,而国际先进的跨国公司有非常好的技术,能够一起联盟起来共同攻打市场,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好的方式。

  孙万峰(北京联洋海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关于创新我们的体会。现在对于我来说,每天工作,处理报价,结算这种事情可能每天只占我30分钟的时间,因为我们公司从05年就开始自己研发适合我们海运的ERP,现在来讲这套系统确确实实,我们从研发到使用,确确实实对我们公司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包括一些新的员工的学习,团队的协助都有了改变。今年我在办公室时间最短,3月份去了非洲和肯尼亚,5月份去了英国,出了两三天的商务谈判,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休息,9月份我带了公司30多名优秀员工去了丽江,其实我们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的工作轻松的方式是因为我们有了创新的系统,我也有IPD,我现在要查船舶的动态,点一下我们的系统,哪条船什么状态我就很清楚了。我就想什么是创新,因为大家天天都在讲,我的体会是创新,最基础的创新是要改变工作方式,改变工具,改变管理方式,还有高体,因为高体是基础生发出来的,比如合作方式,比如跟上下游共同的盈利方式是什么?还有思维,价值思维方式,现在这个创新能够被社会,被行业能接受,能够你觉得这个创新你是认可的,关键是你的创新动机一定是利他的,一定是利于行业的,不能只利于企业的,你的创新是利于社会的,那么你产生创新的结果一定是伟大的,所以我们现在的系统开始衍生了,我们觉得我们这种工作方式非常好,我们把我们的行业,其他的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想延伸一下,让大家享受创新的结果。

  张醒生(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北亚区 总干事长):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英才杂志非常能够抓住社会变更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关紧点所做出的会议主题,其实当我们大家聚焦在今天这个会议的时候,我们不妨把视线稍微拉开一点,从黄海到太平洋,大家知道坎昆会议正在进行,全球气候变化会议正在进行,胡锦涛主席将在过几天以后参加,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会议能够像气侯变化会议把全球的领导人拉在一起,从哥本哈根到坎昆再次证明气侯变化成为全球的焦点,这就是我们企业必须思考的,为什么这个问题这么严肃?这么严重?我们不妨看看全球的状况,积极发展之后,我们的资源我们的环境能不能支撑企业继续发展,今天印度的发展使得对资源到了一定要求,如果以全球人均人口25000美元为发达国家的标志,目前全球只有2%,试想一下如果全球人口都到达了80%的,都是25000美元之上,20%的人口支撑,到金字塔,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照搬以往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以及生活方式支撑我们人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方式必须进行转变,这是一个全球话题。

  回到中国,事实上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现在很富足了,但是我们幸福吗?我们的空气,我们的污染,包括我来开会,可能路上堵两个小时,每个人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焦虑,我们的水80%都已经污染了,我不敢保证中国任何一条河流都是清洁的,前两天我在维也纳,打开水龙头,多少年来没有任何改变,现在我们喝的瓶装水心里都打鼓,我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这一切使得我们要挑战我们自己幸福和财政是必然关联吗?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企业要有远见的话必须看到外部环境的改变,CSR企业社会责任不再成为只是一个装饰,必然成为企业战略中必须考虑的,过去我们讲人力资源战略的时候,都谈人事,后来把供应链做进来了,现在对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必须成为企业发展的远见和安排。中国企业实际上在国内面临环境的挑战越来越大,过去我们只要能够开工就受欢迎,但是今天看到群体事件主要发生原因是环境和拆迁,因此环境成为企业,考量企业能不能长久发展,你能不能适应环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国际上,中国企业现在走出去其实是想走出去,但是不见得能走出去,因为我们走出去的企业大部分是资源型企业,如果我们过去开矿,采油,做资源开发,站不住,因为当地对社区的要求,迫使我们必须把整体战略纳入环境问题。因此我们今天在英才的主题会议上,如何智道,智和道必须把环境考虑进来,政府已经在变,昨天有一条信息可能大家不是很注意,我非常关注,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对水资源的保护将纳入到国家的整体战略中考虑,也就是说从水源地到水的利用,水的管理,将成为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另外GDP将不再作为官员的考核指标,我最近和一些领导交流,过去主要是谈GDP,现在我们谈怎样一起做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植树造林,这是新的GDP考核,我们周围的环境都在发生变化,企业怎么办?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的一大批企业家已经站起来,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大批企业家已经和我们一起做环境保护了,包括我们英才的社长,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批有先知先觉的,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把整个对环境,对未来的考虑纳入到整体的战略中,谢谢。

  刘柯宁(赛峰中国总经理):我在欧盟协会里面谈的一个问题,我想这个东西传达一下,欧洲正在研究中国今后的发展,中国的市场是什么?现在全球领先的市场这是一个题,但是中国正在做研讨的时候,中国今后20年会制造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因为往回考虑的话,中国成为一个中国的世界的工厂,实际上是以国外的企业引导中国的企业往外出口的,那么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的加工厂,刚才一位老总讲的,如何作为一个简单的加工厂变成一个创新的市场,那么中国市场是不是也需要由国外的一些企业引导中国的市场的消费,因为国外有很成熟的消费市场。比如家乐福,进入中国以后,引导消费,家乐福发展得非常快,这实际上是国外消费的一种概念引导着中国国民的消费,这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提出来,今后20恩年以后,中国的消费市场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认为投资中间,我们在中国的投资空间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国外,而是为了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成为一个基地,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个市场如何发展,这个市场今后发展,20年以后中国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但是对我们来说,因为作为一个世界市场,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点,首先我们作为国内的企业也好,或者国外的企业,中国的企业,如何看待这个市场?如何支撑这个市场的发展,这是我们考虑的主题。

  范黎波:今天讨论的主题第一个我觉得专业化,协作,联盟,从这个角度来讲,说明世界产业链在跨国公司,主要力量之一,应该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或者联系或者连接,不管资本技术和市场应该是越来越一体化。第二点,大家讨论的话题比较多的就是创新,这个创新一个是自主创新,一个技术创新,另外就是管理创新。从自主创新角度来讲,其实中国政府,过去30年做了很多工作,比方说尤其是最近谈到跨过公司的待遇问题,这个问题我做一点简单解释,美国对中国,中美联合谈判过程中,美国公司认为中国的国民待遇应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个投资角度,一个投资待遇,中国设定了很多名单,当然这里面有国家安全问题,而中国现在对国民待遇的理解呢?就是自主产品的认定,如何认定,以及外资企业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已经教育附加税,中美双方理解不一样,但是这个领域我们自主创新很快,从技术创新来讲,组织创新,刚才船公司的一个老板已经讲了ERP的战略意义,已经使他的幸福指数提高。第三就是中产,这个概念我已经谈了我个人的看法,中产阶层的发展是中国内需发展非常关键的驱动力,因此我们今天的讨论,在我个人看来,今天以专家身份非常有意义,也希望英才杂志经常给大家提供这样平台,谢谢主持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