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财经年会-2011预测与战略 > 正文
2010年12月16日
全天 参会注册
13:30-16:30 《财经》年度对话:再议“中国模式”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并在数字意义上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国”、“美中共治世界”之议遂成为全球话题。
倏忽一年,曾有呼之欲出之势的“中国模式”已然降温。事实证明,面对全球范围的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终究难以独善其身。再议“中国模式”,其语境已不仅仅变为-----长期依赖高出口与高投资的“世界工厂”能否顺遂转型为以更多私人投资和消费增长为新的双引擎的市场化经济体,而是中国探索的“现代化道路”是否在精心研究和吸收中国和世界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建立的根本性问题,极端强调“特殊性”或“普世价值”都不应该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流。
《财经》首度倾情力邀最富决策前瞻性的全球政经学界精英,悬河之口,天地之思,开元之辩,深度探讨最具思想激荡力的年度焦点趋势话题。
· “中国模式”,优势还是负累?
· 政府有形之手究竟如何治理社会?
· 热议之年的内需消费如何拉动?
· 中国再平衡之道能否成为全球楷模?
16:30-18:00 招待酒会
2010年12月17日
08:00-09:00 注册
09:00-09:05 开幕致辞
09:05-09:35 主旨演讲一
09:35-09:55 主旨演讲二
09:35-09:55 主旨演讲三
10:15-11:45 议题一:世界与中国经济走势
岁尾年终,全球经济再生波澜,二次触底危险犹在,量化宽松已成定局,全球各国宏观政策协调横生变数。内逢通胀预期节节走高,外临流动性过剩日趋泛滥,中国宏观调控的腾挪余地日趋逼仄。如何妥为之计,趋吉避凶?
· 汇率战争会爆发吗?
· 防通胀与保增长两难之局
· 绸缪长期温和增长
· 中国能否影响全球新格局?
11:45-11:50 茶歇
11:50-13:20 议题二:“十二五”破题与政府职能转变
“八五”中国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九五”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像集约型转变”的目标,进入“十一五”,中国再次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转变之路再度遇阻。为什么经济结构调整举步维艰?为什么发展方式转变难以落实?十二五规划能否走出增长惯性,打破转型魔咒?如何以外部硬约束倒逼政府职能转型、突破改革全局?
· “十一五”规划未竟之局
· 增长方式转换的制度条件
· 中外视角透视“十二五”规划的战略取向和挑战
· 政府职能转变的硬约束和紧迫性
· 全面深化改革的策略建议及东亚模式的借鉴与分享
13:20-14:20 午餐
14:20-14:50 主旨演讲四
14:50-16:20 议题三:深化中国金融改革
中国需要一个更加完善和充满活力的金融输血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日趋紧迫。多年来,中国初步建立了一套现代金融体系,但与先进的金融体系和市场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全球竞争力与市场开放度均偏弱。只有吸取成熟市场经验,认清自身不足,坚持锐意改革信念,中国金融业发展才能趟过“深水区”。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金融体系未受实质损伤,改革成果显现,但更因之封闭而未完全开放。为长远计,金融体系发展不能停滞,既须完善自身以抵御外部冲击;亦不能因危机而模糊市场与监管边界,阻滞市场化改革方略。
深化金融改革面临新的历史关键点,如何结合中国金融业现状,整体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中国金融业的监管架构如何进一步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怎样深化?金融创新如何加强?系统性风险如何避免?
· 金融与金融监管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 中国银行业的深入改革
· 国际经验的借鉴及欧盟的前景
· 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进程及人民币国际化路线
16:20-16:25 茶歇
16:25-17:55 议题四: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展望
历经风雨,中国资本市场恰好走过20年。期间,中国经济既忍受过资本市场初创阵痛,也分享其发展壮大之成果,一个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市场化改革具有战略意义,对企业融资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着巨大作用。
不可否认,在市场规模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投资机构和投资者群体仍不够成熟,市场化程度有待深化,产品创新相对落后,市场扩容与开放仍待提速。
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上看,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各方协同,锐意进取,坚持市场化发展取向,建立有效产品创新体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形成更成熟监管理念,以更健全的体系面对资本市场全球化挑战。
· 20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总结
· 金融开放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
· 金融创新与资本市场风险防范
· 培育中国的世界级投行和上市公司
17:55-18:25 主旨演讲五
18:25-19:20 茶歇
19:20-20:45 主题晚宴:纪念中国资本市场发展20周年
20:45-22:15 煮酒夜话
夜话一:新媒体的发展方向
以新一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不仅极大丰富了传媒形态,改变了传媒格局,而且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对全球尤其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全方面的深刻影响。
更重要的是,新媒体的含义超越了“媒体”。新媒体需积极推进转体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整合跨领域、跨地区资源,引入并利用社会资本和金融工具,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探索其途径;它更要借助传统媒体内容和人才之优势,凝聚品牌优势和聚集效应,提高竞争力;它需要抓住三网融合契机,实现从平面传播向双向交互传播转变,适应用户对无缝传播的需求,走多媒体综合集成发展道路。
· 三网融合的资本驱动与产业变局
· 三网融合时代的用户需求与内容生产
· 云计算的梦想与实现
· 移动互联倒逼媒体新革命
· 传媒业重组、股改上市、治理结构与激励机制
夜话二:房地产业新变局
新国十条一出,此前各地房地产量价齐升的局面一时为之喑哑,打压房价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各地政府的政治任务,连此前一直“推诿”省市也都推出了调控房地产的具体配套细则。
山雨欲来风满楼,房地产界如何度过这个被业内称为最寒冷的地产之冬?顺势而为,主动挤去暴利泡沫,为房地产业奠定长久健康发展之基,还是“死扛”到底,冀望政府调控政策松动抑或民众刚性住房需求出现报复性反弹?
而对调控者而言,这同样是一个不平静的冬天。如何在果断打压各种投机性和投资性需求之余,避免伤及民众的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如何在遏制房地产业暴利的同时,继续维系房地产界的投资热情,从而保障住房市场的供给,进而达致供需平衡?如何在大力推进政府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避免给予民众以住房重回计划经济年代由政府包办的不恰当预期?
· “新国十条”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
· 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 房地产业如何理性回归
· 房地产公司的重组、并购与新生
夜话三:民企竞争力提升之道
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事业的大力投入,但归根结底,民生的持续改善和长久保障要靠民众的自我创富来解决。民企兴,则民众富,民众富,则民生安。
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的最佳切入点是对政府限权,而对政府限权的前提则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一个以民企为主要行为主体的市场,其与政府的行为边界不言自明。民企强,则市场兴,市场兴,则政府平。
一个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囿于资源配置方面的扭曲,其经济发展方式必然长期陷入粗放经营的窠臼,从而难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民企为增长引擎,则市场活力尽释,资源实现市场化配置可期,经济发展方式实质转变可期。
·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 “新36条”的机遇与难题
· 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与民营企业
· 民营企业发展与经济转型